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中國三大“怪”現象散文

中國三大“怪”現象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02W 次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至今中國出現三大“怪”現象。即是,接替班,商品糧,城裏買房。

中國三大“怪”現象散文

接替班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正是中國改革開放伊始。新與舊對與錯交織在一起,各種新政策不斷出台,舊的政策與制度紛紛被淘汰。企事業單位打破世襲終身制,取消接替班的特權制度。人們聞之紛紛行動起來,在新政策未實施前提前辦理退休,為了讓親屬子女趕上這趟末班車而挪窩騰地方。有的不惜花錢送禮託關係,那時在農村家裏親戚有個端鐵飯碗或當工人的,覺得很體面,一直是家族的榮耀。人們看見了老遠的招呼“大幹部回來了”或“大工人回來了”。找對象也是優中之優,令人羨慕不已。隨着社會的發展,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私有制為有益補充的經濟管理模式的形成,私營企業的不斷壯大,國有企業舉步維艱面臨諸多困難,事業單位也面臨困境。國家總攬全局宏觀調控在政策上有所調整,打破鐵飯碗,實行能者上庸者下,競爭上崗。因而大量工人和其他人員分流下崗,自謀出路,至此接替班被丟進歷史的塵埃裏。

商品糧

對於世代面朝黃土背朝天整天灰頭土臉的農家人,能吃上商品糧脱離農村,像城裏人一樣拿着布袋去糧店買米買面。這猶如娶了皇帝老兒的女兒一樣榮光。就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前後又掀起農村户口轉城市户口的高潮,成為當時的一種流行時尚。只要外邊有人,就像跑“接替班”一樣,託人找關係生怕趕不上這趟列車。通過努力跳出農門成為城裏人,迎來人們的嘖嘖稱讚。世事就是這樣,大氣候影響小環境,翻手是雲覆手是雨。國家為了發展需要取消城鄉差別,實現城鄉一體化。農村人城裏人都是中國人,只要有能耐農村人可以成為城裏人,城裏人也可以去農村承包土地成為農村人。不存在什麼商品糧,這也成為老皇曆了。

城裏買房

時間進入到二十一世紀,中國的發展日新月異,中國的經濟發展了物質極大豐富。國家富裕了,好比一户人家發了個小財,腰包鼓起來了。拆老院扒舊房在自家的基地上建起了滿是豪華氣派的房屋,向世人顯示着富有,展示着脱貧,已躋身於富人行列。放眼望去,神州大地一派繁忙景象,拆了建,建了拆,高樓林立廣廈千萬千萬,好不氣派。大有歐美的風範,借用民間傳言,中國的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所説雖有誇張的嫌疑但也有些道理,説出中國目前的現狀。國家加快加大城市發展的步伐,城市包圍農村拉大城市框架,總體來説帶動中國的`進步與發展。遠離城市的農村人夢想着脱離農村,再一次掀起湧向城市的高潮。城市的花園洋房時刻誘惑着物慾膨脹的人,因而人們憋着勁賺錢去城裏買房。像現在子女結婚出嫁有一個條件是城裏有房。不管住不住,不管家庭條允許不允許就是在城裏買房。這又成為一種時尚與潮流,這股風仍在呼呼的刮,引領人們的盲目消費,左右着人們的價值觀。中國的經濟市場化,有需求就有供應。商賈鰲頭看到商機紛紛投資做房地產,買地圈地,破土動工,建造花園豪宅。由於盲目上馬重複建造,樓房過多超出人們的購買力,國家出台政策調控房地產市場,打壓哄抬房價,限制購房的諸多舉措,制約平衡混亂的局面。網上有人預言,未來中國的房地產會走低。對於平常老百姓來説是件好事。預言而已,有待時間的檢驗。

中國的三大“怪”現象有一個共同點,跟風,人云亦云;虛榮心在作怪;不明中國的政策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