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夢裏婺源的散文

夢裏婺源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73W 次

很久以前,就被“最美鄉村”吸引,4月初有兩天時間,突然決定:我要去婺源!

夢裏婺源的散文

為了趕旅行社的早班車5點就起牀,7點出發了,一路上,隨着車子的前行,移步換景讓我應接不暇。從上海到婺源有6個小時的路途,窗外是美景,手中是閒書,身旁是女兒,竟也不覺得辛苦。我既盼望到達最美的鄉村,去迎接擁抱夢中婺源的狂喜,也安然於路途顛簸中靜候的每一分鐘。正如人生,際遇的不適、等待的寂寞何嘗不是生命的真實呢,旅行的快樂,既在前方的憧憬,也在享受眼前的每一點精緻,珍惜當下的每一分感受。

油菜花於南方的普遍,大約類似於北方的紅高粱了,但是可以把高速公路兩旁裝飾得詩情畫意,算是別具匠心了。

一路上,遠處錯落有致的春山,是造化的大手筆,濃淡適宜地嫻靜着;張揚明豔的金黃油菜花田是人工的安排,沒有一絲的矯揉造作,依山就勢地生動着;粉牆黛瓦的江南民居,稀稀疏疏地散落在這嫻靜與生動裏,淡雅之中有着無窮的韻致。有哪位畫師能有這樣的神力,取桃紅柳綠之色彩,取遠山近谷之和諧,以大地為紙,令青帝着墨,展奇絕於尺寸之間。

婺源的第一站——李坑。坑,就是環山帶水的窪地,李姓最先在此聚居繁衍了,便叫李坑。導遊只給了一個小時,我們只參觀到“申明亭”就返回了。

“中書橋”是婺源現存最古的橋之一,建於北宋,有八九百年的歷史了,橋中孔磚拱,磚拱上鋪青石板,橋上有遮陽擋雨的廊。橋上小坐,細讀青苔在磚縫寫下的歷史,傾聽流水去留無意的閒語,在這樣的一位老人面前,你會覺得,只存恭敬,不敢造次。

枕河人家基石上的青苔與蔓草不知看過了多少季清風明月,古今事,怕早已付默默中了,粉牆上“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幾個大字也於滄桑之中隱約斑駁了。

婺源歷史上隸屬安徽,民國時期劃歸江西,而它的建築依然保持自己粉牆黛瓦飛檐馬頭牆徽派血統,婺源的堅守恰恰成全了婺源的個性。

江南民居的內部格局大同小異,只是“大夫第”的木雕更為細膩,漁樵耕讀的生活,忠孝節義的追求,都在精細的雕刻裏默默地給後人信仰和審美的給養與薰陶。主人的品味後面,是古人內心對精美的極致追求,這個是任現代怎樣發達的科技也無法達到的。

“申明亭”建於明初,是宣講法令調節糾紛的地方。

重宇飛檐精雕細刻的申明亭像一位標緻美人,經歷了幾百年的風雨侵蝕並未消減昔日風采,婷婷於小橋流水之旁,看似特立獨行,實則自在隨俗又不落俗調。如果你細看就會發現,那個“明”左面既像“目”又像“耳”,這個字錯得大有深意,古人深知多看多聽,才能世事洞明,心底澄明。其實,於法理也許需要耳聰目明,而於人情,只要心存對良知善念的恪守、對日月天地的敬畏,難得糊塗也許不失為一種智明。

婺源的衞生間有個很文化的名字——舒園。茅房、廁所、盥洗室、衞生間,這些名字都不如舒園這麼關注人的身心感受。可是,人潮擁擠,找到一個舒園還真不容易,導遊指點道,給店老闆一兩塊錢,就可以用他們的私家衞生間。於是隨便進了一家店,在“收銀台”上,竟然發現了一個好大的木製算盤,我們祖先的計算器讓人倍感親切。

過了申明亭從小路返回,沒有如織的遊人,只有尋常巷陌,百姓人家。小巷的石凳已經長出綠苔,大概都去前街向錢看了,沒有時間在這裏閒坐。

大夫第自有大夫第的奢華,農家院自有農家院的`素樸,不同的人生,是否有相同的人情冷暖愛恨悲歡呢。穿過小巷,走到山下小路,終於看到絢爛於房前屋後的油菜花!怎一個“美”字了得!

女兒獵奇一般尋找着自己的觀景角度,一個破損的牆洞吸引了她,放眼過去大概會別有洞天吧。而我,卻在含蓄的黑黑白白與張揚的黃黃綠綠之間,驚歎天人合一之智,品味低調奢華之美。也許,所謂低調者就是普遍,所謂奢華者也無非自然,如同空谷之幽蘭,花開有本心不求美人折,我卻自作多情地以為,它只為懂得而明豔只為懂得而雅緻。於是不斷的按下快門,收藏這驚世駭俗的美景。

春雨濛濛,遠山依稀是婺源風光的大背景,白牆黛瓦掩在黃花綠樹間,陣陣薄霧飄來,恍若天上人間。不得不讚歎黑白的智慧,最是本色淳樸,又最是隨和自在,不管與明黃翠綠搭配還是與淡紫粉紅映襯,都會成就温文爾雅又生動靈秀的美景,沉穩而不板滯,鮮豔而不輕佻。

婺源,是我鏡頭裏的樣子,又不全是我鏡頭裏的樣子,婺源只是我眼中的婺源心中的婺源罷了。如果你到了婺源,看到的也許不是這個樣子,因為你自可以有你的審美有你的勾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