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必備】三年級孩子作文7篇

【必備】三年級孩子作文7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7.94K 次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孩子作文7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必備】三年級孩子作文7篇

三年級孩子作文 篇1

在一偏僻的小山村裏,住着一個叫王芳的小女孩。此刻,她正揹着一捆乾柴走在彎曲的小路上。這時,兩個同村的孩子正高高興興地去上學。“我要是能上學那該多好啊!”她含着眼淚想到,“可家裏窮得連飯都吃不飽,怎麼能上學呢”。

與此同時,城裏一個有錢的子弟張東正躺在玩具箱上大哭大叫:“我要遊戲機!”原來張東因為成天玩遊戲,不但考試不及格,而且眼鏡也戴在了眼睛上。為此,父母傷透了腦筋,一氣之下把張東的遊戲機摔壞了。這不張東在玩具箱上又哭又鬧。

哎!這兩個孩子:一個有錢,一個沒錢。有錢的不珍惜好生活,非要玩;沒錢的卻特別想上學讀書,好好學習本領。這差別可真大呀!

看了這兩個同齡的孩子在不同的環境裏不同的想法,我感到:我現在的生活和王芳比起來真是太幸福了,我要珍惜這幸福,好好學習,成為一個有用的人,讓王芳那樣的孩子都能上學,讓張東那樣的孩子都知道好好學習,珍惜擁有的一切。

三年級孩子作文 篇2

在講課前,我們先來分享兩位媽媽的喜報:

濟南-翔媽:孩子在學校春燕杯作文大賽獲得一等獎。

北京-依依媽媽:彙報一下,週末帶女兒親子的作文,得到優+3星,還在班上讀了好句子。呵呵,我之前要求孩子天天寫一篇日記,但是效果不好,後來跟着老師學,我發現自己放手太早,要求太高。

特別要説明的是:北京-依依媽,入羣聽課可能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但觀念轉得很快。觀念轉得快,行動就快。還是那句話“知行合一”,知而不行,等於不知。知行合一的“知”,是要真明白、真相信。不是簡單地停留在腦子裏明白。腦子裏明白了,但沒有轉化為行動,最多是個知識,而非知“道”。

羣裏有媽媽常問:怎麼辦?怎麼辦?回答是:先“親”起來,先行起來,先做起來。如果不做起來,不行起來,不“親”起來,一堆問題在腦子裏打轉轉,還是於事無補。當下我們的教育光講“知”,不講“行”,這是有害的。我們在《作文,多大點事兒—基礎篇》裏講過,媽媽進步一小步,就是孩子成長的一大步,希望更多的媽媽,像依依媽一樣,真正轉變思想,行動起來。

下面,我們就進入到正文,先來曬一下孩子的作文,也是一個喜報:

媽媽感言:我是21羣江蘇—小小QQ糖。這篇《我的媽媽》是孩子送給我的“三八”節禮物,正好小記者網站有徵文活動,於是就投稿,沒想到就上報了。能結識非常老師和羣裏的這些媽媽們,是我的慶幸,我從中受益匪淺,孩子也從中受益。非常老師的書,則是孩子最愛看的作文書,謝謝非常老師無私的付出,看着孩子一點一點的進步,心中無比高興!

我們再來看一下,孩子的原文:

伴隨着三月的到來,三八婦女節也隨之即將來臨,這是媽媽們的節日。今年我送媽媽什麼小禮物呢。對了,就要媽媽您看看,我筆下的您,我心目中的您吧。

媽媽不高的個子,一頭烏黑的披肩捲髮,國字臉上鑲嵌着一雙明亮的大眼睛,小巧的鼻子,紅潤的嘴脣,説起話來就像放鞭炮似的,“噼哩啪啦”講個不停。

媽媽是我的“健康小衞士”。每當我的身體出現一點小狀況,媽媽總會第一時間為我採取措施,結合物理治療、藥物治療,把病毒扼殺在搖籃裏。有時病毒來勢洶洶,我身體的安全防護大軍全軍覆滅,媽媽這時就只能求救醫生這一“殺毒大師”了,送我去醫院接受醫生的治療。看到我健健康康的,媽媽就喜笑顏開。

媽媽又是我的“唐玄奘”。每天上學前,媽媽總會問:“今天有什麼東西要帶嗎?”每天臨睡前,媽媽總會不厭其煩地問:“該做的作業都做了嗎?該準備的學習用具準備好了嗎?”……考試前,媽媽又要嘮叨了,“記得寫名字、看清題意,不要急於答題,做完要檢查”……媽媽的嘮叨像唐僧唸經,但正因為媽媽的嘮叨,我才能一次次高質量地完成老師留的作業,一次次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這一切都離不開我的“唐玄奘”。

媽媽還是一個“大偵探”。電腦遊戲的魅力是無窮大的,可我的眼睛又不爭氣,媽媽嚴格控制我的上網時間。有時,我總想趁媽媽不在家,多玩一會兒。一次,做完作業以後,我就上網玩遊戲,在媽媽回來之前,我就把能看見的蛛絲馬跡都毀滅了,可是媽媽還是知道了。原來媽媽在瀏覽歷史中發現了。第二次,我吸取上次教訓,把瀏覽歷史上的記錄都刪除了,我暗暗地想:“嘿嘿,看媽媽這次怎麼發現。”可是我的如意算盤又打錯了,還是被媽媽察覺了,媽媽説:“我摸了摸電腦,發現電腦是熱的喲,還有從你的神情,説話言語中,我就能得知。”哎,誰叫我做賊心虛呢,還是逃不過媽媽的“火眼金晴”。

這就是我的“健康小衞士”,我的“唐玄奘”,我的“大偵探”,我那可愛可親的媽媽。

這是一個三年級孩子寫的作文。初步統計一下,大約七百五十個字。從媽媽的感言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位媽媽是21羣的。想必聽課有半年之久了,孩子能有這樣的進步,離不開媽媽的堅持。昨天有新進羣的媽媽在問:親子作文,輔導孩子會不會讓孩子有依賴性啊?想必這位媽媽的感言與孩子的進步,能回答親子作文會不會讓孩子有依賴性的問題。

剛才,我們還收到一位爸爸的感言:

廣州-晴爸:喔,我家妹子也是全班上評讀,謝謝非常老師。大半年前買的書,實操只是給孩子講解了前面的對稱,已收到好的效果,昨天加的羣,今後會抓緊些。

還有一位媽媽的感言:

山東-悦悦媽:這個羣“不好”,剛加入時是“好好學習,天天上當”,現在成了“好好學習,天天上癮”,每天不看,像少了點啥。

實在的講,我們沒有必要擔心孩子是不是懶,要擔心的是在這裏學習的媽媽、爸爸懶。

下面,我們來具體講評一下全文。

第一,本文的第一個大特點就是:帶帽、穿衣、套鞋。什麼叫帽?帽有什麼作用?帽子——説白了,就是一個段落的主題。一篇文章只能有一個主題。同理,一個段落也只能有一個主題。什麼叫主題?説白了,就是您想表達的東西,就是您最想告訴別人的東西。帽子是主題,帽子也是提綱。

我們在《作文,多大點事兒-基礎篇》中,打過一個形象的比喻。一個人出門約會,最先收拾打扮的是什麼?是頭。所以這個頭也好,這個帽子也好,是第一位的,是起領導作用的。帽子定好了,主題明確了,再用衣服來配,衣服配好了,再配上一雙合適的鞋。“帽衣鞋”是一個整體,而帽子是標準、是起點。要想保證作文不散不亂,帽子不能少。( )

在我們的書裏,每一篇講評文的後面,都有一個思維導圖。這個思維導圖就是帽子的圖形化。所以我們再確認一下,帽子是主題,也是提綱,也是思維導圖。這三樣東西是一體的,只是表現的形式不一樣罷了。我們常講“段落沒有帽,送您當被告”。這句話似乎讓人有些不理解。如果我們講“寫作要有提綱”這句話,似乎有些人就理解了;我們再講“寫作要有思路”,這句話恐怕反對的人不多。其實“帽子”就是提綱的具體表現,是思路的具體表現。

我們在《基礎篇》中講道,對稱有四個表現:對稱詞、對稱句、對稱塊、對稱段。什麼叫對稱?對稱就是角度,就是從不同的方面來寫一個東西。在本文中小作者重點是以三個對稱段的形式來寫媽媽的。這三個對稱段就有了三個對稱的帽子:“健康小衞士”、“唐玄奘”、“大偵探”。用三個對稱段來寫媽媽,帽子也好,對稱也好,這是本文的第一個大特點。

第二個特點,就是本文中運用了“移花接木、張冠李‘代’”的技法。媽媽不是媽媽了,媽媽變成了“小衞士”,變成了“唐玄奘”,變成了“大偵探”。這個技法我們在《提高篇》第七章有系統的介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移花接木的“花”與”木”,總要有一定的相關性,才能有“移”的可能;張冠李戴,姓張的與姓李的,如果不認識,就把帽子戴來戴去,那是要吃官司的。就好比這兩天深圳發生的一起撞車案,真正的肇事者跑了,讓一個不相干的人來戴這個帽子,網絡流行語,叫頂包——這會讓明白的人貽笑大方的。

我們回到正文上來。總體上講,借代要有相關性。從本文中媽媽是:衞士媽媽、唐僧媽媽、偵探女菠蘿(波羅)。這些都是與媽媽的性格行為有相關性的。這是本文的第二個特點,小作者的這一個寫作特點,讓本文增加了許多的.趣味。

當然,第三個特點,不太容易為大家所發現,那就是前後文的呼應。在原文中小作者寫到了媽媽的樣貌,分別寫道:國字臉上鑲嵌着一雙明亮的大眼睛,小巧的鼻子,紅潤的嘴脣,説起話來就像放鞭炮似的,“噼哩啪啦”講個不停。這是一個總體上、形象上的描寫。那麼我們後面看到的對稱段中,媽媽像“偵探”一樣的火眼金睛,還有媽媽像“唐僧”一樣的“噼哩啪啦”,都在有意無意地呼應了這個形象。前後文的呼應,讓全文的總體線路、思路保持了一貫性。這就體現了作文的不散不亂、不拉不扯、不離不碎。所以我們要講:不誇不行!總的來説,孩子確實寫得很好。

我們的點評提升,並不是否認孩子的成就。點評提升的目的,是為了讓大家看到,技法運用的背後所展現出來的變化。

先來看第一段:

伴隨着三月的到來,三八婦女節也隨之即將來臨,這是媽媽們的節日。今年我送媽媽什麼小禮物呢。對了,就要媽媽您看看,我筆下的您,我心目中的您吧。

剛才也看到了,孩子在刊物上的作文,編輯把這一段刪除了,這是有一定道理的。這一段寫的是作文的背景、目的,這與我的“媽媽”這個主題的關聯度並不是很高,所以,刪去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小作者好不容易寫出百把十個字,痛下殺手於心不忍。我們可以簡單處理一下,把這一段當成是一個題記來處理:

三八節來臨之際,用我筆下的您,表達我心中的您,算是我在媽媽節日時,送給您的小禮物——題記。

我們來看第一個自然段,媽媽的樣貌:

媽媽不高的個子,一頭烏黑的披肩捲髮,國字臉上鑲嵌着一雙明亮的大眼睛,小巧的鼻子,紅潤的嘴脣,説起話來就像放鞭炮似的,“噼哩啪啦”講個不停。

我們可以本着為主題服務,有詳有略的原則來調整:

媽媽個子不高,一頭烏黑的披肩捲髮,永遠透着精幹利落。媽媽有一雙明亮的大眼睛,好像風吹草動、蛛絲螞跡,都逃不過她的雙眼。她説起話來就像放鞭炮似的,“噼哩啪啦”響個不停。在一羣嘰嘰喳喳的家長中,那個放鞭炮的,準是我媽。

在點評文中,我們刪掉了一些與後面的呼應無關的樣貌,這樣也是為了把作文的一條線路表達得更清楚。所以,我們就把一些邊邊角角的地方去掉,這是要補充的第一點。

第二點,我們在點評文中,增加了一句話:她説起話來就像放鞭炮似的,“噼哩啪啦”響個不停。在一羣嘰嘰喳喳的家長中,那個放鞭炮的,準是我媽。一是為了體現,有詳有略,突出媽媽的語言,二也是一個借代的技法。

我們在《提高篇》中介紹過,借代的技法,最常用的是“先喻後借”。我們再把這個“喻”借過來,用來代替媽媽的講話。所以就有了:在一羣嘰嘰喳喳的家長羣中,那個放鞭炮的,準是我媽。在本文中“那個放鞭炮的”並不是確切的指放鞭炮,而是借過來指媽媽講話“噼哩啪啦”。這樣一喻一借,一借一代,就有了趣味。

今天上午我們就講到這裏,下午再講,謝謝大家!

三年級孩子作文 篇3

今年我跟爸爸媽媽一起旅遊時,去了雲南的瀘沽湖。聽説《西遊記》中的女兒國就是在這裏。

我們的汽車剛剛在湖邊停下,一羣山區的孩子就衝了過來。"叔叔,買點蘑菇吧,很新鮮的。""阿姨,買點蘋果吧!我要掙錢交學費呢。"他們每人手上拎了個小籃子或小布兜,裏面是些水果、瓜子之類的東西,爭着向我們叫賣。這羣孩子大的不過八九歲,小的只有四五歲。他們穿得很少,衣服破破爛爛。其中有個瘦小的孩子只是在背心外面套了一件大人穿的舊軍裝,説話聲音都有點發抖。那裏的氣温只有十多度,我當時穿了兩件羊毛衫,他們肯定冷死了。

我們在湖邊玩的時候,他們始終一路跟着。有的拽着大人的衣服叫賣,有時還主動地跑到前面帶路。看到他們這個樣子,好多人都淘出錢買他們的東西。臨上車的時候,媽媽讓我站到他們中間,拍了一張合影。同行的叔叔阿姨都説這是一種鮮明的對比。

車子開動了,他們還一個勁的揮手跟我們説再見呢!導遊介紹説這些都是窮孩子,大多都失學了。有個孩子還失去了媽媽。在路上,我責怪媽媽沒買他們的東西。媽媽説她以後有機會一定會贊助一個失學兒童的。

三年級孩子作文 篇4

我,是一個愛讀書的孩子。每天你都會看到我讀書的身影,我每天早上和晚上都會廢寢忘食的讀書。之所以我學問比較多,是因為我讀過的好書很多,俗話説:“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燦爛的知識寶庫,也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在杜甫的詩句中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名句,在這句詩中,讓我明白一個道理:一定要多讀書,寫作就會得心應手了。

我記得前幾天的一個晚上,我一直在寫作業,寫了很長時間,感覺無聊透頂,便跟媽媽耍了一個花招,我把書藏到背後,然後快速跑到廁所,在廁所裏假裝上小便,然後在廁所美滋滋的看書。

在晚上,我有時睡不着,便從書櫃裏拿了一本書,把被子蓋在頭上,弓着腰彎着背,趁廁所還有一點光芒,在牀頭上津津有味的讀書。

你看我喜歡讀書嗎?但是這樣的方法是不正確的,長期會對眼睛有傷害,大家要注意哦!

三年級孩子作文 篇5

一天,天氣晴朗,小明和小紅走在放學的路上。

突然,小明和小紅聞見了一陣刺鼻的臭氣,他們看見垃圾桶旁邊有一些發黴的垃圾,小紅想:要不我把它撿到垃圾桶裏去。小紅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小明,當小紅彎下腰撿垃圾時,她發現小明一動不動。她就説:“小明你怎麼不來幫我撿垃圾了?老師還説你是一個愛勞動的好孩子,我看你就是個懶鬼。”小紅不管小明瞭,她自己彎下腰撿了起來。小明想:今天我們撿了,明天他們還會丟,要不我寫一句警告大家不垃圾的話,不如寫“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不行,總是千篇一律多無聊呀!小明看了看垃圾,笑了笑,連忙在紙上寫“文明——只差一步”。當小紅撿完後,小明把紙貼了上去,小紅看了小明做的事,豎起了大拇指説:“對不起,我不該説你是懶鬼。”小明説:“沒關係,我早忘了。”

他們兩個好朋友手牽着手回家了,從那以後,人們都把垃圾扔到垃圾桶裏了。

三年級孩子作文 篇6

他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他長得高高的,眼睛圓圓的,像海一樣深邃,眼珠像美麗的大珍珠,他的鼻子挺挺的長在橢圓的瓜子臉上。

他特別愛打籃球,他們班的老師和同學都説他打籃球特別靈活。他太愛打籃球了,幾乎到了痴狂的地步,打起籃球來甚至會忘記吃飯、忘記回家、忘記……他在打籃球的時候,由於太投入了,很多時候手錶電話響了,他都聽不見。總是等打完後,才會發現好幾個未接電話。

你問他籃球為什麼打得那麼好?他認為那是天生的身體靈活,再加上後天努力的共同結果。

他的缺點是太急躁,比如,在籃球場上,別人不給他傳球,他會生氣的去搶——但也只有在打籃球這件事上,他特別容易犯“急躁症”。他是我們班的籃球“巨星”,他的偶像和目標不是姚明而是喬丹。

這就是他,一個愛打球,活潑好動的孩子。

其實,這個孩子就是我。

三年級孩子作文 篇7

1937年至1945年,惡毒的日本人侵略中國,破壞了許多美滿的家庭。

1937年8月28日,這張已經泛黃的黑白相片就是那時拍的。一個美好的午後,一切都是那麼生機勃勃。“轟—隆”的響聲讓上海火車南站變成了一片廢墟。頓時,高處的天橋倒塌了,美麗的房子破碎了,火車也爆炸了,地上到處是受傷的人和殘缺的屍體,鮮血流成了河,只剩下一個孤獨無助的一兩歲嬰兒坐在鋪滿碎片的火車軌道上嚎啕大哭,嘴裏不停地叫着:“爸爸!媽媽!”喉嚨都快叫啞了,可地上躺着的人還是醒不過來。因為這次,他失去了家人的關愛,失去了家人的照顧,失去了美滿的家庭,他是多麼害怕、無助啊!想到這裏,我感到無限的傷心與憤怒。

多麼悲傷的一個現實讓我對孩子產生了同情,對日本侵略者感到無比的憎恨。讓我們認真學習,為祖國做出貢獻,讓祖國強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