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八年級作文 > 八年級作文精選【8篇】

八年級作文精選【8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65W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年級作文8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八年級作文精選【8篇】

八年級作文 篇1

不知不覺,我已是讀八年級的中學生了!一路走來,想起以前那些事兒,真是回味無窮。

時間是記憶的篩子,留下來的都是些快樂的童年往事。

媽媽時常和我講起小時候的事,她總説我第一次微笑讓她記憶很深。那一次,媽媽將我放在兒時的“狗窩”——搖籃裏,像往常一樣,一邊搖一邊給我講故事,偶爾也會哼一段小曲。媽媽説,我盯着她看的時候,突然不經意間露出了一絲微笑,我想那微笑是最純真的!

想起小時候最調皮的.時候,我雖是個女孩卻似男孩一樣,經常做出一些令大人們意想不到的事情。讓我記憶猶新的是那一次——路過街旁,我看到琳琅滿目的玩具在商店的櫥窗裏,心裏很不是滋味,恨不得將這家商店搬回家。便指着這些東西,由於我還小,不夠高,那些玩具雖近在眼前,又好像遠在天邊。結果當然是爸爸不肯買。我一氣之下,拿出了看家本領--撒嬌,可是沒作用,便隨地撒了一泡尿。媽媽真是氣得臉紅紅的,頭上還似乎冒着煙呢。我看到了,居然不知羞恥地笑了,那真是調皮的笑!

那些年,那些事,已是揮之不去的記憶。如今,我已是成長了不少。在菜市場上,我會幫年邁的奶奶把一摞空菜筐放好,可能是賣完要賣的東西了吧,正收拾着工具。我走過的時候,順帶扶起那位已經坐了很久想起身卻半晌也站不起來老奶奶,她不停捶背,嘴裏還不停嘀咕着,我幫她把工具一一放回那輛破舊的三輪車裏。老奶奶笑了,笑得是如此的甜。我也笑了,這真是會心的微笑!

笑容,也許是每個人都力所能及,但是真正的笑容是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才綻放出來的!現在的我,因笑容而美麗,因笑容而樂觀。大家笑笑吧,讓快樂互相傳遞,讓回憶停留在永恆的一瞬間!因為,成長路上笑容多,因為有你,我才美麗。

八年級作文 篇2

“叮鈴鈴”,下課鈴響了,同學們又三五成羣地聚在了一起,聊了起來。

“同學們,第二十五個教師節來了,大家評價評價自己的班主任吧!”我們之中年齡較大的小吳發言了。

“我先説,我先説!”小黃迫不及待地接過話頭,“我覺得我們班主任特別幽默。有時上課時大家情緒不高,班主任就會特別無厘頭地冒出一句笑話,逗得我們哈哈大笑,氣氛頓時就活了起來。”

聽了小黃的話,小李立即附和道:“對呀!對呀!有一次剛上完體育課,大家都大氣無力地趴在課桌上,班主任一走進來,就注意到了我們的‘熊樣’,然後……然後她説:‘你們每個人家裏都有枱筆記本電腦吧!’大家還沒反應過來,班主任就從前排同學那兒拿了一本筆記本,放在下巴下面,説:筆記本‘墊’腦!大家一聽,笑得前俯後仰,倦意全無。”

經小李這一點破,大夥們就七嘴八舌地議論了起來。

可這時,小劉提出了反對意見:“你們説的都沒錯,可你們注意到沒有?班主任的手上有一條疤痕呀!好醜的'!”

聽小劉這麼一説,大家又討論了起來,“對呀!好醜呀!”“我看到過,好像是刀疤!”“不是吧!刀疤!”……

聽到這,班長按捺不住,發話了:“你們看到的都只是表面,我們的班主任用她那雙手為我們做過許多的事,改作業,擦窗户,搬書……這些都是我們有目共睹的!”

“對啊!班主任的手挺靈巧的,我還親眼看見過班主任縫衣服、刺繡呢!”小黃又説。

小吳緊隨其後,説:“班主任還特別關心同學們的生活,看到有的同學午餐營養不夠,還會親自掏腰包給那個同學加餐呢!”

此時,同學們結成了統一戰線,一起和小劉辯論。小劉早已面紅耳赤,説不出話來了。

這個時刻,沉默已久的我發話了:“大家説的都不錯,班主任的外形上是有缺陷,但,她幽默風趣,工作認真負責,關心學生……和這些優點比起來,那一條疤痕又算什麼呢?”

我的話剛説到這兒,上課鈴響了,大家回到了座位上,門口又出現了那個熟悉的身影——我們的班主任。

八年級作文 篇3

曾有多少次,當面對挫折時,我曾淡然處之從容應對;曾有多少次,當克服挫折時,我曾滿意的笑過;曾有多少次,當克服挫折的過程中,我曾流過多少辛酸的淚水。但誰能不經歷挫折,可以説,每個人都是在挫折中從幼稚走向成熟,從而一次又一次地蜕變。

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去面對挫折,這才是懦弱。挫折是我們的敵人,也是我們的朋友。因為只有打倒挫折才能成長,所以並不要在遇到挫折時去逃避,而要去勇敢的面對,這樣才能克服挫折,得到成功。因此,我們都應該感謝挫折。

“媽,我考到第六名去了,我好不甘心啊,我下次一定要把第四名追回來。”考試失利的我對對着媽媽訴苦。

“女兒,你要記住,人是不能被打敗的,每一次的失利都是為成功做鋪墊,你不可以被挫折打倒,我相信你可以追回來。”媽媽摸着我的頭鼓勵我。

“我知道了,我是不會被打倒的.,我是永不倒下的不倒翁。”我向媽媽下定決心。

證明我實力的機會來了。我拿着期末考試的分數和名次回到了家。

“媽,我考到班級第三名了,年級十一名,我説過,挫折打不倒我,只會讓我更加堅定。”我向媽媽報喜。

“嗯,女兒永遠是媽媽的驕傲。”媽媽表揚道。

挫折,你來呀,我不怕你。如果你打不倒我,就只能讓我更加堅定。即使你再難克服,我也會用千千萬萬種方法將你克服,將來我會變得更堅定,更強大。

挫折,感謝你讓我變得更強大。

八年級作文 篇4

一把鎖,靜靜的掛在門上,閃爍着耀眼的銀光,驕傲的掛在門上。

“咦?今天誰帶鑰匙?”

“沒有。一個都沒帶。”

“什麼!真是個個都是白痴,那現在怎麼辦?”

“只能破門了,這把鎖必須毀掉,不然今晚我們都得睡大街。”

所有人異口同聲的説“好主意。”

接着,我們找來了錘子和鋼筋。

大塊頭拿着錘子,拿起那把鎖,看了看,之後輕蔑的一笑。他退了一步,高高舉起錘子,對鎖比劃着,突然他手停在半空,然後快速揮下,狠狠的朝鎖砸去,頓時火花四射,巨大的力量使鎖的一角被砸平,在慣性的作用下鎖撞上了牆壁,一道道黑色的裂縫如根莖般在牆上漫延,被震裂的牆磚飛射出碎石,我們都以為那把鎖完蛋了。可它卻依然掛在哪裏,閃爍着銀光,彷彿是在向我們宣戰。大塊頭眉頭一皺,舉起錘子再次砸下去,鎖的'另一角也被砸平了,它被甩向另一面,木門框頓時凹下去一個坑,但鎖還是掛在門上,大塊頭舉錘一通亂砸,左一錘,右一錘,上一錘,下一錘。鋼鐵碰撞的巨響,火花在黑暗中綻放,碎裂的石塊夾雜着木屑紛紛落下,斑駁的傷在鎖上囂張。

它還是掛在門上。

大塊頭喘着粗氣,不可思議的看着那把鎖,他聽見有人在竊笑,似乎是在嘲諷自己,他惱羞成怒,拿起鋼筋就撬,周圍的人制止了他,因為怕連門帶鎖一起給撬下。他望着鎖,忽然靈機一動,用鋼筋抵住鎖,對着鋼筋狠砸下去,鎖在顫抖,但它沒有絲毫動搖和鬆懈。

大塊頭似乎瘋了,兩眼通紅,一錘又一錘,塵土飛揚,火花四射,鎖被砸平了一塊又一塊,凹凸不平的稜角和那密佈的裂紋,儘管這樣,鎖依然紋絲不動,牢牢的掛在門上,大家都看得目瞪口呆,最後都無奈的搖了搖頭。大塊頭放棄了,不甘的望着鎖,像泄氣的皮球般,搖搖頭,揚長而去。大家也都作鳥獸散,各自去找地方睡。

第二天……

老師來了,門也開了。今晚終於可以睡自己的牀了。可我們還是輸了,因為:鎖……依然掛着。

老師用盡全力,在鎖上留下觸目的傷痕,鎖的四周都留下了巨大的凹陷,可鎖依然掛在門上,最終的結局往往出人意料,他們把鎖門的鏈子給剪斷,雖然都是鋼鐵,但後者卻十分脆弱,很容易就弄斷了。鎖依然掛着,那些斑駁的傷對它來説彷彿並不是傷痛,而是一種榮耀。至今,那把鎖依然掛着,耀武揚威的閃爍着光芒,我覺得我看見的不是一把鎖,而是一個不屈的靈魂。

硬過了鋼鐵的靈魂……

八年級作文 篇5

在這個黑乎乎的黑板上,承載着我們無數的記憶。

黑板上的字,寫上了再擦掉,擦掉了再寫上,反反覆覆……就這樣,一天過去了,幾天過去了,幾個星期、幾個月都過去了…

當我再看到那黑板,覺得它充滿了回憶。

黑板已經很舊了……有的時候寫上去的字,很難擦掉,即使擦掉了,也會流下淡淡的痕跡……

黑板上,有語文老師娟秀的字體和飄着香氣的優美的詩句;有數學老師用清晰的筆跡書寫下的複雜的公式;有英語老師瀟灑的寫下的帶着異國風情的語句;也有政治老師留下的意味深長的人生哲理……

黑板上,有考試前老師孜孜不倦的.教誨與鼓勵;也有考試後“家長會”上父母鞭策的話語;有一葉輕舟載着的漂亮的100分;也有“刺刀”下羞澀的圓圓的印記。

黑板,在我們的心中是神聖的。每一次有幸登上講台都會令我們振臂歡呼。

還記得自信的走上講台,洋洋灑灑的解出數學題的歡快;還記得因準備不充分寫錯單詞時的慚愧;還記得評選學生會、班委和“三好”時的激昂;還記得老師們那番語重心長……

曾經,被老師叫到黑板上去做數學題,因為忘記在最終的問題上寫答案,而被老師狠狠的批評過;曾經,作為課代表,每天在黑板的右下角寫下作業,那是屬於我充滿回憶的地方;曾經,因為在黑板上亂塗亂畫,而被老師打過;曾經,因為痛苦而把淚水灑在了黑板上……

這快黑板,讓我想起了好多好多,它或許成為我永遠的回憶。

望着那塊黑板,美好的小學時光,化成一個個清晰的鏡頭不停地在我眼前回放。畫面滿了又消失了;又滿了,又消失了……驚喜和酸酸的感覺一起湧上了心頭,是時候該離開了。

八年級作文 篇6

讀《曾國藩家書》,從第一封家書開始,筆者就被書裏濃濃的親情味所感染,八年級讀後感:讀《曾國藩家書》後的感想。隨着閲讀的深入,這位被譽為“清朝第一中興名將”的形象在筆者心裏徹底被改變了。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艱難的家書,字裏行間藴含的是對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兒、親朋好友的濃濃的掛念、敬重、關懷、關心之情,每一封家書都洋溢着濃郁親情。看的筆者都想讓時光倒退幾十年,重新回到僅靠書信聯繫的時代。

如今人們,應該説是趕上了好時光。隨着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無論多遠,都好像在咫尺之間,都可以通過電話、短信、微信、網絡進行隨時隨地的交流。電子通訊技術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現代人可以説已經告別了原始的信紙、信封。但是,無論如何方便快捷,總覺得少了一點感覺。讀着《曾國藩家書》,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十幾年前自己寫信讀信的情景。那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紙香味的信,讀起來,感覺特親切特温馨,信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活靈活現,都栩栩如生,彷彿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讀着親朋好友的來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濃濃的親情友情。如今,無論是接電話還是看短信,總覺得少了一點韻味和感覺。

讀《曾國藩家書》,讓我們看到了作為史上名臣曾國藩的另一面,那就是人性中最美麗最温馨的善良之光的閃現。那一封封家書,無論長短,字裏行間充滿的是對親朋好友的掛念、關心和關懷,字裏行間充滿的是中華民族最美好的道德——孝悌。一代名人重臣通過家書讓我們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養。看曾公的家書,感受到的是他骨子裏那份對家人的濃濃親情。作為一個在京城做官的人,曾公在給祖父的一封家書中寫到,“在京為官之人都是東拆西借的過日子……”曾公在家書多次提到生活的艱難,但是總是盡力的幫助家人和親朋,讀後感《八年級讀後感:讀《曾國藩家書》後的感想》。看到這些,我感動了,而且感動的想流淚。如今,我們生活的時代,雖然物質生活非常富足,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也許我們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們心裏少了像曾公一樣的親情和友情。

也許是因為現在的這個世界誘惑太多,也許是因為人人都忙於追名逐利,如今,人與人之間曾經擁有的濃濃親情和友情好像在逐漸變得淡薄,維繫人與人之間感情聯絡的紐帶越來越脆弱,感情的深淺和好壞全維繫在利益的天平上。一旦利益的天平嚴重失衡,曾經濃厚的親情和友情就會變得寡淡如水。古人所云的“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的人間百態,在當今物質極度文明的社會上更加凸顯。我們將一切都歸咎於窮和富這兩個字,似乎有點偏薄。《曾國藩家書》一書中,從很多家書裏我們都能夠看出作為為官之人的.曾公生活的艱難,有些時候冬天要靠外官進獻的炭資錢過活。這樣的生活境況也許現在人覺得不可思議,更不敢相信,但是,當時曾公的生活境況就是如此。即使如此,他還時刻不忘盡最大努力接濟家人和親朋好友。看了曾公的家書,我有點頓悟了,維繫親情和友情的金鑰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的文化修養和道德薰陶。

曾公在家書中,上千次的提到他的弟弟們學習狀況,從中可以看出曾氏家族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曾公家書中字裏行間流露出的那份濃濃的親情和友情,來源於曾公深厚的文化修養和積澱。所以説,改變人的素質,真正的根源還在於教育和文化。今天,現代人缺失的正是物質的超前發展和教育的相對滯後,物質和文化發展的不平衡導致瞭如今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和道德問題。

當下的中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更迫切的問題是發展文化和教育。經濟可以改變人的生活狀況,而文化和教育可以改變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素質。民強方可國富,民強首先強的應該是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沒有文化和道德修養的人,即使披金戴銀,擁有萬貫家財,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動物而已。因為人畢竟是靠感情維繫的動物,沒有感情與禽獸無異。

《曾國藩家書》處處洋溢的濃濃親情和友情,正是迷茫的現代人正在丟失的和渴望得到的東西。當每個人的內心都充滿的濃濃的親情和友情時,也許這個社會才不會那麼浮躁和狂熱,也許每個人的心兒才會多幾分寧靜和安逸。構建和諧社會,和諧來自於民眾深厚的文化積累和道德修養,除此也許別無他法。

曾公作為歷史上一位譭譽參半的人物或者領袖,我們不去評説其史上的功與過,只就其人性中最閃光最美好的一點就足矣,人無完人,孰能無過。最後,以曾公的一首詩結束此文,“左列鍾銘右謗書,人間隨處有乘除。低頭一拜屠羊説,萬事浮雲過太虛。”

八年級作文 篇7

阿o是一個農夫,為了開眼從西南來到東北,騎着自行車,又乘着拖拉機,最後用1000包了一小黑車,來到擎天市。

到擎天市時以是傍晚,天空被烏雲籠罩,也不見一隻鳥兒在飛,路燈明亮而刺眼。阿o兜裏還有30000元,那是賣了兩頭種牛來的錢,阿o拍了拍綠色的小包,慢慢的走進了城市深處,路燈越來越少,他看到了一家小旅館,叫“温溪”,他走了進去,櫃枱那裏的是個女人,頭上插着已經褪色的木條,耳朵上有兩個生鏽發黑的銀耳環,頭髮蓬亂,嘴巴扁平而乾裂,鼻樑上有十幾個雀斑。阿o嚥了咽口水看了看周圍,地板上全是鞋板印,牆角結着了蜘蛛網……“觀賞時間”結束了,櫃枱的女人用粗糙的.聲音發話了:“住房!?還是吃菜!”阿o嚇了一愣結巴着説道:“住……住房。”“你是結巴啊?”“不……不是”阿o答道“不是你怎麼説不清楚!?”“被……你嚇到了。”“小夥子挺壯結實哈!”“你……還是給我鑰匙吧。”、“給你!你吃飯不?”“吃吧,你們這裏有什麼?好……”話語被櫃枱的女人打斷了。女人喊到“大奎!”——半天沒有聲響女人又叫到“大奎!!!”裏面傳來一個想拖拉機一般的聲音“來了!死婆娘!老子在睡覺你叫我幹啥!"“這裏有個人要吃飯!”

那個男人,衝着阿o從包裏掏出一張滿是褶皺的紙。阿o慢慢的拿了過來,看看了原來是張菜單,上面:紅燒獅子頭10元/份、青椒肉絲20元/份、西紅柿炒雞蛋5元/份、回鍋肉20元/份、紅燒排骨10元/份、糖醋排骨20元/份、御用蛋炒飯30元/份……

阿o要了一份回鍋肉加涼拌黃瓜,男人轉身走進了廚房,不一會兒兩道菜便被端了上來,男人把菜一甩,桌子上的灰揚了起來。阿o臉上咳了幾下,拿起筷子,添了碗米飯,開始吃起來。阿o吃得很慢,男人和那櫃枱女人看着他,大約半小時後,阿o吃完了所有菜,他拿着盤子添了個乾淨。男人無奈的看着他,端走了盤子。阿o打了個飽嗝,一會到了二樓,二樓很淒涼沒人什麼人,整個走廊只有一個白髮老者在望着外面,阿o掏出鑰匙,插進鎖,轉動了幾下,推開門,輕輕地把門靠了過去,打開燈倒在了牀上,慢慢睡去……

八年級作文 篇8

如今,我們老家的村莊,不論是讀書有出息,在外上班拿工資的人,還是進城打工,開鋪擺攤站穩腳跟的人,只要有條件的,都帶着父母“農轉非”進城去了。就連村莊裏那些成家立業頂樑柱的男人,為了兒女能讀上好學校,將來能住上鋼筋水泥磚房,改變幾代人臉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也懷揣城市的夢想,進城“淘金”去了。原本很小的村莊,走的人多了,也忽然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空了。

於是,滿身泥巴味的男人們成了憩居村莊的候鳥。村莊裏那些老弱病殘的人,包括吃奶的孩子、上學讀書的娃娃,全都丟給了“帶拖斗”的女人。

從此,“帶拖斗”的女人成了村莊的“皇后”,經營着村莊的四季,飼養着村莊的家禽六畜,哺乳着村莊的果蔬莊稼,主宰着村莊的山川河流、空氣陽光……

隨着季節的輪迴,每年大春再種時節,漂泊在外離鄉不離土的男人們,就像些春天歸巢的燕子,被村莊召回。此時的農家,油菜、蠶豆、小麥等待收割,水稻、烤煙等待栽插,苞谷、黃豆等待播種,一片片收割完小春的田地,正等待男人使牛犁耙翻耕,佈置來年的生產……

隨着嘩啦啦的水聲開了秧門,灌滿水的田,被男人和那些男人一樣的牛,犁耙成了亮汪汪的水田,然後被女人插上一排排綠油油的稻秧苗。那秧苗,彷彿春天寫給大地的一篇篇詩行,獻給男人,送給村莊。

此刻,農家小院不時有酒肉的香味飄出。那是女人對男人的慰勞。入夜,村莊累了,躺在靜謐的.夜色中,只有房前屋後田間溝渠潺潺不息的水聲,似女人正在沒完沒了向男人吹枕頭風,纏纏綿綿説着悄悄話。村莊的夜空,夜鳥鳴唱,蛙聲如潮,到處是泥土發情、種子發芽、莊稼發育的聲音。

經過十天半月的忙碌,男人犁耙完最後一丘水田,女人插完最後一簇秧苗,關了秧門。喝過了秧酒,候鳥似的男人又脱下羊皮褂,洗去腳上的泥土,穿上皮鞋,離開了村莊。

莊稼在陽光和雨水的哺育下,如一茬茬女人懷裏吃奶的孩子,一天天逐漸長大成熟。轉眼,又到了秋收秋種、犁“老闆田”的時節,還沒有忘記二十四節令的男人們,又像些聞見稻香的麻雀,陸續回到村莊,和女人一起收穫碩果累累的秋天。沒幾天,一片片黃燦燦的稻穀,就倒在了女人和男人的鐮刀下。此起彼落的打穀機聲,彷彿一首女人和男人共同譜寫的秋收樂章,演奏着豐收的喜悦。那音符,多像女人唱給男人的山歌,一曲又一曲,深情而動聽。

該收的收,該種的種,水稻、苞谷主糧收進家,還不等那些向日葵、老南瓜、蕎子之類的雜糧收完,男人又像一片秋風吹走的落葉,飄離村莊,飄向遠方。

男人走後,秋收掛鋤,萬物被冬天漸漸脱去衣服。田地一片沉靜,油菜苗、蠶豆苗、小麥苗如女人肚子裏的嬰兒,靜悄悄地生長着。女人的心情如土地等待犁鏵耕翻,泥土等待種子播入,手裏的一切活計,都在為男人回家過年做準備。

轉眼,油菜花開,蠶豆結莢,小麥抽薹。時間被山風一天天翻過了臘月二十,男人又如滿載歸來的蜜蜂,回到了村莊。此時回到村莊的男人,大多數是包車直達,剛進村口,還沒等車停穩,就掏出手機,不停地給家裏打電話。很快,女人帶着孩子笑盈盈地前來迎接,幫男人提那些大袋小袋問候女人、問候孩子、問候村莊的年貨。

此時回家過年的男人,不需要再幫女人幹那些犁田耙地的重活累活,主要是鄰里之間互相幫忙,殺那些女人養得壯如驢的年豬。相互請殺豬客,吃年豬飯,喝年豬酒。因為那些女人餵養得膘肥體壯的年豬,只有滿身牛勁的男人才擒拿得翻,宰殺得死,醃製成火腿臘肉,讓遠離集鎮的農家,遠離男人的女人,一年到頭擋門立户有肉吃。

殺完年豬,村莊過年的一切已經被女人準備就緒。過年的那幾天,村莊最幸福,女人最幸福,男人最幸福,整個村莊到處都瀰漫着幸福的年味。還不到正月十五,串過親戚的男人和女人説完最後一夜悄悄話,依舊把村莊的一切交給女人,又如遷徙村莊的候鳥,飛走了。

就這樣,村莊的男人和女人,就像拴在同一根草上的兩隻螞蚱,一個在城市,一個在鄉村,不停地掙扎着。這一切,只有籬笆樁似的女人知道,候鳥般回到村莊的男人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