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書籍 > 7本讓人感動不已久久回味的經典書籍大綱

7本讓人感動不已久久回味的經典書籍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16W 次

魯迅曾説:“悲劇,就是把最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當美好的東西被撕裂後,人們心中總是有着難以名狀的苦痛,是為毀滅而傷心,還是為美好而遺憾?親自感受過,便能體會其中的滋味。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了一些讓人感動不已、久久回味的經典之作,相信在閲讀後,你也能體會魯迅這句話的含義~

7本讓人感動不已久久回味的經典書籍

 《活着》

作者:餘華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1月1日

餘華沒有煽情。每一個沉重的悲劇都是痛苦的。每個人都感受到孩子死去般的麻木力量。偶爾有輕鬆、優美、善良的時刻……《活着》是一次殘忍的閲讀。餘華不遺餘力地展示誤導的命運如何摧毀人的生活。——《西雅圖時報》

看《活着》前,並不知道能活着是多大一件幸事。看了《活着》後,才發現生命竟能承受這樣巨大的苦難,希望一點一點在熄滅,殘忍得不想看下去……悲慘的命運一次次降臨在福貴的身上,父母、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相繼去世,生命裏難得的温暖總是被一次次死亡撕碎,僅剩下一頭老牛陪着福貴在陽光下回憶匆匆的過往……經歷了這麼多的苦痛,為什麼福貴還能安然而堅強地活着?活着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遙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5月

《平凡的世界》是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激勵千萬青年的不朽經典,最受老師和學生喜愛的新課標必讀書。路遙獲得了這個世界裏數以億計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溝通了這個世界的人們和地球人類的情感。——陳忠實

在平凡中揭示現實生活中人們所忽視的東西,有着一種感人至深的震撼。在平凡的生活告訴我們的卻是不平凡。生活這本書,路遙讀得很認真。在這些平凡人的`生活中,生命的道路上到處都充滿了苦難的身影,但在面對生存艱難的境遇時,他們展現出的堅韌不拔讓人感受着這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讓人感受到了生命的希望。

  《定西孤兒院紀事》

作者:楊顯惠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7年3月1日

人這個東西怎麼那麼奇怪,捱餓的時候,心裏就想着怎麼吃上一口飯。吃飽了,就又想着怎麼剝削別人。——《惡霸》

楊顯惠以極其冷靜的筆墨,近乎平鋪直敍的字句,將當時一幕幕飢餓與死亡的慘烈情境撕裂給了讀者看。在飢餓和死亡面前,人性的醜惡與美好都一一呈現出來了。冷酷中有着温暖,絕望中有着希望,孤兒院成了挽救奄奄一息生命的庇護。當今的讀者或許無法體會當時的慘烈與絕望,但看完書後會慶幸現在擁有的幸福,好好珍惜此時此刻!

 《愛心樹》

作者:[美]謝爾·希爾弗斯坦

譯者:傅惟慈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13年10月

這是一本圖畫和文字都非常簡單的繪本,就像一首樸實的歌,每一個讀到的孩子或大人都會被打動,因為它講述了一段深沉的愛,一種無私的給予和奉獻。最受感動的是那些爸爸媽媽們,他們讀着讀着,甚至禁不住流下熱淚。——阿甲(著名兒童閲讀推廣人)

一棵大樹愛上一個小男孩,小男孩每天來爬樹、摘樹葉、吃蘋果……男孩很開心,大樹也很開心。可是,男孩漸漸長大,不再與大樹一起玩耍。男孩希望獲得金錢,大樹把蘋果給他去換錢;男孩需要建立家庭,大樹把樹枝給他造房;男孩希望去遠航,大樹把樹幹給他造船。男孩變成老人回到大樹身邊,大樹已經沒有什麼可以給他,不過它還有個樹墩,可以讓男孩坐下來休息……這是由一棵有求必應的蘋果樹和一個貪得無厭的孩子共同組成的温馨、又略帶哀傷的動人故事;這是一則令人心醒動容的寓言——在施與受之間,也在愛與被愛之間。

 《追風箏的人》

作者:[阿富汗]卡勒德·胡賽尼

譯者:李繼宏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6年5月

“許多年過去了,人們説陳年舊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終於明白這是錯的,因為往事會自行爬上來。回首前塵,我意識到在過去二十六年裏,自己始終在窺視着那荒蕪的小徑。”——節選自《追風箏的人》(好書推薦盡在推薦書:)

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場風箏比賽後,發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阿米爾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責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隨父親逃往美國。成年後的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為了贖罪,阿米爾再度踏上暌違二十多年的故鄉,希望能為不幸的好友盡最後一點心力,卻發現一個驚天謊言,兒時的噩夢再度重演,阿米爾該如何抉擇?復雜家庭關係中藴含的殘酷現實會讓你忍不住淚流滿面。

 《鄉關何處》

作者:野夫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4月

野夫的作品中描摹了時代背景下的無數死亡,理解了死亡與黯淡,就理解了他的充沛與活力。——南方人物週刊

在野夫的筆下,母親、外婆、大伯、瞎子哥等親朋好友,彷彿就這麼站在你面前,將他們的故事幽幽道來,讓你感受着他們的生命。母親歷盡人生苦難,68歲失蹤於長江;外婆出身高貴,慈悲温暖,卻一生遭遇悲慘;大伯少年英姿勃發才華橫溢投身革命,愛情也隨之而來,但誰知陰差陽錯,最終淒涼落寞孤獨走完一生……在野夫講述他們或悲慘或傳奇的經歷的同時,更多的展現了人們在時代變革下的堅韌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温情。

  《一個被稱作“它”的孩子》

作者:[美]大衞·佩爾澤

譯者:孚韋 路文彬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12年3月

佩爾澤講述了自己令人毛骨悚然的經歷,可貴的是他的心平氣和。他讓你通過一個少年的雙眼,看到也就是曾經的那個他的遭遇。但是他叮囑自己不能心懷怨恨,所以他的聲音絕非刺耳尖厲。——《泰晤士報》

我叫大衞。我的童年,捱餓、被火燒、喝氨水、吸毒氣……這樣對待我的卻是我的親生母親。“在擁有這些經歷之後”,我“完全有理由成為一個壞人”,的確,我曾故意偷竊,多次進入少年管教廳,但對愛與接受的找尋,讓我從迷失中清醒。

大衞·佩爾澤,童年時代曾遭到母親殘酷虐待,是20世紀美國加州歷史上最嚴重的三起虐待兒童案中惟一存活下來的人。他於空軍服役期間便開始參與少年援救計劃,還不遺餘力地扶持和幫助“迷失的孩子”,竭盡全力帶領與自己有類似經歷的孩子渡過“黑暗之河”。《一個被稱作“它”的孩子》是大衞·佩爾澤的自傳體小説,他以震撼人心的真實經歷,感動了千百萬讀者。這是人類堅強靈魂的奇蹟:我本應順理成章地成為惡棍,但我依然選擇了做一個不錯的人。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作者:遲子建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年5月

2002年丈夫的離世,使遲子建沉溺在悲痛中,但她把這種感情注入了小説創作當中,“我用的是第一人稱寫,第一句話也完全是我當時的心境,就是想把臉塗上厚厚的泥巴,不讓人看到我的哀傷。因為當時不想讓誰來安慰我,我只想把過往的情感生活,用這部小説做一個紀念,也是紀念我的愛人。”書中的女主人公在魔術師丈夫車禍去世後,獨自遠行。因山體滑坡,她所乘坐的列車中途停靠在一個盛產煤炭和寡婦的小鎮烏塘,在那裏,她目睹苦難、不公和死亡,有了與以往生活不同的經歷。一個傷痛着的人置身一個陌生的環境是幸福的,因為不必在熟悉的人和風景面前故作堅強,完全可以放縱地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