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75W 次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1

“學習”一詞,在本次培訓學習中出現頻率比較多的一個詞。不管是從專家的講座中,小組討論中,還是研討交流中頻頻提到。給我的感觸很大。

常言道:“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因此學習對於教研員來説是至關重要的,陸雲老師在“注重專業素養、文化底藴”中要求教研員加強讀書、積極反思,“為了理念而讀書”。李家棟老師的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研員,就要“加強修養,重視學習”。 鄧文珍老師也要求我們教研員“能吃苦耐勞,潛下心來看書、學習”。

邢益寶老師認為教研員不但要讀書,並且讀的書量要大,只有書讀多了量變了才能導致質變, 質不變,是因為因為量不夠大。

是啊,隨着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我們所處的環境也發生着重大的'改變。由原來的工業經濟社會發展到今天的知識經濟社會,知識在不斷的創新,老化加速。據調查顯示,一個人學習過的知識,如果每年不能更新7%的話,那麼這個人便無法適應社會的變化了。而每個人都遭受着知識半衰期的困擾,據瞭解一個工程師知識的半衰期是5年,一般技術人員的知識半衰期也只有7年。也就是説,如果不繼續學習,那麼5年後這個工程師將面臨被淘汰的危險。而一般技術人員7年後也將面臨這樣的命運。所以學習要實行社會化、終身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充實自己,讓自己與時代同步,才不至於被時代所淘汰,搞教研亦如此。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2

4月27日和29日,我參加了z市組織的鄉鎮數學教研員培訓活動。在這幾天裏我們觀摩了七節課,這些課都是在全國比賽獲得一致好評的優質課,也聽了優秀教師的點評,自己也參與了點評,可以説通過短短兩天的學習收穫很多。所以,我簡要的談一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傳統教學模式並不是適應所有的教學內容。

這期間我聽了z老師的《垂直》一課,感受頗深,這堂課打破原來教學模式,沒有創設情境,也沒有讓學生探索交流,而是直接給出垂直定義,然後逐步分析定義,實現對定義的真正理解和掌握。聽我這節課,我心裏打了好幾個問號。這節課為什麼可以這樣上?別的課這樣上行不行?什麼樣的課可以這樣上?最後我當初這樣的結論,這種教學模式不適合所有的教學模式,之所以這節課能用是因為,垂直這個概念是人為定義的,不是説可以通過推理,交流得出來的,比如説,太陽,月亮這些名詞一樣,是前輩給起的名字,我們就沒有必要費勁再起一遍。也就是説類次於這種定義性的知識可以。還有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公理,比如在初中才學到的,兩點之間有且只有一條線段,這種也是可以的。

(二)還數學課堂安靜

尤其是聽完z主任的講話。我最大的感受是:這次課跟以往不同,以前的大型公開課在我眼裏是熱鬧有加,整堂課如雷貫耳的掌聲、讚揚聲、小組合作討論聲,遊戲高興地叫喊聲,真的聲聲入耳,還有那變幻莫測能刺激視覺的課件,一個比一個美,讓我們可望不可即。而這次的課堂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東西。課堂返璞歸真,已經安靜了很多,留給學生安靜思考時間,迴歸數學課堂抽象性或邏輯性。課堂變成了一個師生共同“享受”知識能量,傳遞信息的空間,讓我們真正體會到數學課堂教學的樸素與紮實。套用潘主任的話就是一節課就那麼些時間,話都讓老師説了,學生説什麼?時間都讓老師佔了,學生思考的時間在哪裏?

(三)體現新課標的精神,重視營造愉快課堂。

通過這幾節課我們可以看出這幾位老師都是在努力體現新課標的要求。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現在的數學課堂教學不再是單一的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而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探究,師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課堂活動。在本次學習培訓中,我們看到每位教師都體現了這點――重視營造和諧,愉快的課堂。師生在課堂中不再是原來傳統教學中的傳授者和接受者,施與者和容納者;而是現在課堂中的,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尤其具有代表性的是z老師和樑少美老師,張老師幽默,樑老師和藹可親。

總之,通過這兩天的培訓,我從中學到了很多,我作為一名新教師,尤其是一名教研員,需要學習的更多,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認真學習新課標,刻苦鑽研教材,努力上好每一節課。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3

20××年“區培計劃”小學教研員培訓項目培訓於7月23日至29日在廣西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舉行,我有幸參加了此次培訓。本次培訓由廣西教育廳主辦,廣西師範大學承辦。在這為期7天的培訓學習中,我有幸聆聽了梧州市萬秀區教研室李國魂老師主講的《教研員的職業價值與職業追求》和桂平市西山鎮城北小學楊藝校長主講的《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教研員》。通過學習,使我感悟頗多,受益匪淺。他們的報告帶給我的不僅是知識上的收穫,更是能力的提升。培訓時間雖短,但給了我強烈的感染與深深的`理論引領,讓我明確了教研員的角色定位,深刻地領悟出一種思想、一種境界、一種努力的方向。通過學習,我有了以下幾點體會:

一、更新觀念

通過培訓,使我瞭解了教研員的發展歷程,瞭解了教研員的職業尷尬,更明白了教研員的職業價值與職業追求。使我對教研員這個角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教研員不只是聽課、評課、檢查常規教學工作這麼簡單,而應是老師的老師,是立於天地之間的精靈,定位於研究、指導、服務、合作、引領、開發等,是專業的引領者,指導者的角色。在教學過程中和教師們一起研究,探討存在的具體問題,看到教師們看不到的,想到教師想不到的,有着榜樣作用。

二、提高理論水平

教研員是學校教研工作的引領者和指導者,是老師的老師,要想真正成為老師的老師就要學無止境。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學習,才能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教學理念和研究能力,這樣教學研究才能深入,教學質量才能保障,教學成果才能豐碩。

專家們的精彩講座給了我一次次心靈的撞擊。聆聽了有着資深經驗的教研員和一線骨幹校長的講座,使我瞭解到一線的學校和老師需要什麼樣的教研員,使我認識到想成為優秀的教研員,就必須重視學習,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和專業素養,促進自身專業發展,不斷提高研究能力,不斷提升人格魅力;要有底氣、秀氣、靈氣、正氣、大氣,只有這樣,才能成為課程專家,教學專家,評價專家。才能引領教師專業發展。

三、提升教學實踐能力

有培訓就有學習,有學習就會有收穫,構建有效教研,才能提升教學質量。我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找準切入點,開展教研活動從五個環節來進行:

(一)明確教研活動目標;

(二)找準教研活動的切入點;

(三)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四)精心設計教研活動內容,滿足教師的實際需求;

(五)讓教師帶着問題,困惑來明明白白的回去。在每次的教研活動後,要認真反思,教研員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完成每次的教研活動,既要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研員,更要做一個求真務實的教研員。

通過這次學習,使我的目標明確了,理念更新了。今後,我將好好反思,不斷總結,不斷實踐,運用本次所學知識引領和指導教師專業成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4

縣研訓學校於6月16日——17日在樂東中學多媒體教室組織舉辦的全縣教研員培訓學習已經結束。這次培訓雖然時間短,但學習內容多,涉及面廣。特別是幾位專家、領導精闢的專題講座,給我印象深刻,感觸頗深,獲益匪淺。

可以這麼説,這次培訓是給我縣全體教研員很好的充電。

教研員顧名思義,就是指從事教育教學研究的人員。作為教研員,在課改不斷深化的過程中,怎樣去調整好自已的心態,擺好排已的位置,如何去應對在教育教學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進一步強化教研員的職責,提升教研工作能力,使教研工作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這是一個捨得大家關注和引起重視的熱點話題。

記得這次培訓,蔡運慎主任作《中小學科研課題的研究和管理》專題講座時,他以縝密的理論思維方式和超前的意識以及生動有力的案例,使我對教育教學研究課題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他的講座給我們今後去開展這方面的工作指明瞭方向,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開闢了新的路子。

教研員怎樣去聽課評課,這是對教研員最根本的要求。而王斌老師的《教研員怎樣聽課評課》專題報告是一個很好的解讀。他以從事教育教學幾十年且來自最基層的有效經驗,為大家上了一堂精彩的課。的確,聽課評課,在眾人看來,似乎容易,其實不然,它不僅要講究方法和技巧,還包含着以人為本的哲理。對於不同的課型,不同的場合和環境以及不同的對象,只有採取不同的策略和多維度的'點評方式,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有利於促進教師轉變教學行為,提高他們自身的教學水平。這一點,我作為老教研員深有同感。

網絡時代,教育的快速發展,催生了網絡教研。陳澤良老師的專題講座,使我深刻地認識到了當今網絡教研的地位,與其功能作用。過去單一的傳統教研已被打破,我們不僅要構建一個強大的教研平台,而且還必須培養一大批懂得運用、熟練操作的教研員,使他們成為網絡教研的領頭軍。這又是教研員的重大課題和嚴峻的挑戰。

陳生髮副校長在談到有效教研時,他針對當今的教研教學現狀作了全面的剖析,並用“困惑、感悟、期待”六個字來概括。值得在座的聽者深思。

海南省研訓院的陳夫義院長的互動式講座值得提倡,周積昀副院長的幽默令人興奮不已。他們的專題報告全面地詮釋了課程改革以來取得的成就和出現的誤區。為我解開了課程實施中產生的困惑。改變了我過去的一些看法,消除了曾經的顧慮,增強了對課程改革的信心。

我認為,這次培訓是及時的,富有成效的。我身為教研員,只有加強自身的學習和修養,不斷地探索、鑽研和創新,才能成為一個與時俱進,經得起考驗的教研員。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5

算來,從事初中語文教學工作已有22年;算上求學時光,自己有36年的學校生涯。可以説親身見證了我國當代教育發展的全過程。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學校特別注重雙基訓練,強調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基本技能的訓練。小學低學段,每年級有厚厚的一本《每日一題》《每日一句》;後來,有一段時間,還推行過“標準化測試”,各科試題,全部都是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答案絕對客觀統一。結果呢?記憶力較強的學生往往會脱穎而出,對知識記得特別牢固,卻不會靈活運用,更別提掌握學科技能了。比如我,九九乘法表背的滾瓜爛熟,可母親問我一包火柴5毛錢,買一包半要多少錢?我算了三天,都沒算明白。集市上的菜販子,一斤白菜3毛7,買12斤半白菜要多少錢張口就來。母親嘲笑我念書白花錢。後來上了初中,接觸了物理化學。還是死記硬背,只會學不會用。至今記得,有一次爸爸用扳手卸螺絲,用一個扳手就是卸不下來,只見他又在扳手頭上接上了一個,結果很輕鬆的就卸了下來。當時就是弄不明白,為什麼同一個螺絲,同一個人,扳手長了就那麼容易卸下來了?考試的時候,僅憑記憶,卻也能考出高分。上高中的時候,三年中最刻骨銘心的記憶就是大摞大摞的試卷,做不完的題,考不完的試。但是,死記硬背似乎也不是那麼好用了,所以高考失利,只上了個專科學校。

21世紀初,我走上了教育崗位。如果沒記錯的話,到今天我至少經歷了三次教材的改變。上班後教的第一套教材,叫“義務教育教材(實驗版)”,很快就改為了“義務教育教材(修訂版)”直到的“部編版”。教學要求也經歷了“三維目標”到素質教育,再到現在的“核心素養”的變化。

初期的語文課,要求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角度確立目標,而且要逐一落實。雖然明顯的“模式化”,但是學生的活動明顯增多,開始注重學生的切身感受,聯繫生活實際,特別是強調了學生的思想教育。再後來,素質教育大行其道,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退居幕後,充當導演,放手發動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知識也和生活越來越密切,實用性越來越強。但是,仍然感覺學生們學用兩層皮。

隨着高中新課標的修訂完成,“學科素養”開始進入我們的視野。情境化教學,項目式學習,正讓我們的教學日益發生深刻的變化。靈活運用學到的知識,掌握學科思維方式,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創造性地解決現實問題,這才是我們教學的最終目的。換言之,我們學知識的目的是為了用,是為了在現實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這是一種適應現代生活的基本素養,也是培養創新型人才,建設創新型社會的需要。隨着科技的不斷髮展,純記憶性的知識將越來越貶值;而要想在未來的競爭中佔據優勢,必須要注重學生學科素養的養成。

所以,在今後的教學和評價中,我們要轉變觀念,不斷探索,用全新的眼光開展教學工作。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6

今年7月,在榆次教育局局領導的親自安排下,我們赴東北師大參加了教研員研修班培訓,培訓時間雖然短暫,但是獲益匪淺。

東北師大的培訓團隊陣容強大,鄧濤、王海英、鄔志輝、侯刷孔凡哲等教授、博士生導師和碩士生導師為我們做了關於教師專業發展、教師合作、中小學生學習和心理、教師的實踐品性、中學課堂教學方法等方面的講座。東北師大附小的王廷波、於曉琳兩位副校長做了關於校本課程開發、綜合實踐活動的講座。此外還聆聽了東北師大附中的孫立權老師的關於課改和教師素養的講座。

幾位專家教授的講座為我們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讓我們從新的角度來關注教師、關注教學、關注學生。尤其是鄧濤和王海英兩位教授的講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鄧濤教授的講座非常嚴謹,他在《教師合作文化與專業共同體建設》講座中,就“教師合作文化、教師合作的必要性和價值、教師合作的影響因素及現實障礙、如何推進教師合作”等問題進行了詳細的闡述。通過鄧教授的講座,我們對教師合作的重要意義有了更深遠的認識。尤其鄧教授把教師合作文化形象比喻為雁行文化,使我們印象深刻,他介紹的“雁陣工程”為我們進行教師培養、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頭雁領路,雁陣齊飛;

強強聯合,雁陣高飛;

優勢互補,發揮雁陣團隊效應;

打造雁陣核心競爭力工程。

合作文化,是在教師之間開放、互信和支持的基礎上形成的合作。實際上,學校中每個教師的成長都需要專業支持與幫助,而且最有益的支持與幫助往往來自於同事。教師通過合作,交流信息,分享智慧,相互支持、鼓勵,能共同提高專業素養,實現自身價值,有效地完成共同目標,促進學生髮展,從而真正實現合作、提升、共贏。作為一個教研員,我們正在通過自己的努力促進教師之間的合作,校際教研聯合體不正是教師合作的一種途徑嗎?

王海英教授的講座風趣幽默,案例詳實,深深吸引了我們。她做了關於中學生心理健康和學習策略方面的講座。

我們常聽到中學老師們抱怨中學生的管理是最難的,老師就像消防員,隨時準備處理學生們的突發事件。尤其是不懂中學生心理的老師,往往因為處理不當,給學生帶來一些傷害。王海英教授的《中小學生心理髮展的反思和迴應》,從中小學生的'心理髮展方面進行了詳盡的講解,分析了中小學生的情緒體驗、人格發展的特點,列舉了中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及其心理活動,指導教師如何正確引導學生對待挫折和進行積極的自我評價。中學也是學生容易出現學習分化的階段,王海英老師詳細分析了中小學生常用的注意、記憶、思維等的學習策略及運用學習策略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從而能讓教師對症解決學生在學習方面出現的各類問題。王海英教授的講座對於教師的教學實踐有很強的指導作用。

對於課改,東北師大附中的孫立權老師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指出了課改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不允許批評學生、教師主體性的弱化、每節課只講十分鐘、氾濫的分組合作學習、信息技術的過度使用、輕視知識等。這給我們一個啟示:要不斷學習、還要不斷反思。

我非常珍惜這次培訓的機會,因為這次培訓和我以前參加的培訓有很大的區別。過去,我是作為一名教師參加各類培訓,培訓的目的是希望能提高個人的專業素養和業務水平,能給自己的學生和學校提供更好的教學服務。而這一次,我是作為一名教研員參加培訓,心裏有了更多的想法,希望通過培訓不僅能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業務水平,而且能有機會把自己的所得讓全區所有的教師分享,使大家都能受益,都有提高,都能更好的服務於學生和學校。

培訓時間是短暫的,收穫卻是巨大的,帶給我們的影響是一生的,留給我們的思考也是長遠的。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7

老師的兩堂講座,分別從教學論文的寫作、教研活動的開展兩個角度,進行了深入精闢的闡述。他們總結傳授的規律性的知識,絕對是真知灼見,而且極具現實指導意義。對我們教學及研究工作的開展,是含金量極高的及時雨,也解決了很多現實工作中的疑問,併為我們指明瞭今後的工作方向。

收穫的理論性知識,我就不做複述了。説一説感觸最深的一點,就是兩位老師做學問的態度。如果大家留意的話,你會發現,這兩位老師都很會“講故事”。但是,這些故事絕非虛構,毫無雷同。也就是説,兩位老師絕對是生活和工作中的“有心人”,是善於積累、善於總結、善於思考、善於提煉的人。

這些“故事”是什麼呢?是教育事實,是教育實踐,是我們身邊周圍的教育研究資源。這些東西,離我們並不遙遠,只是被我們無意(或有意)中忽視了。記得我們教體局郭長利局長,在一次面向教研中心召開的會議上,曾表達過類似的觀點,希望我們能用講故事的形式,積累成長經歷,總結成長經驗。這其實就是在提醒我們,要關注細節,要注重積累。而“三課聯動”的實質,不就是立足課堂實際,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落實課程要求,發現問題深入鑽研,形成課題嗎?這其實也要求我們,要善於發現,善於積累,善於研究。

怎樣向兩位老師學習,達到兩位老師的期望呢?私以為可以從三個方面努力。

一是要保持職業敏感,關注平常細節中的不平常之處。我們在備課時,交流的一些問題,可能藴含着重要的研究價值;課堂上,學生的一個活動、一個回答,可能是一個重要的課題;課後的'一次反思,考後的一次總結,可能就是一篇精彩的論文。厚積才能薄發,只有平時積累一顆顆的珍珠,最後才能收穫精美的項鍊。

二是要肯下功夫,深入鑽研發現的問題。發現了問題,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立足專業視角,廣泛蒐集資料,做深入細緻的研究。凡事就怕認真,只要我們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韌勁,再加上精益求精的幹勁,敢為人先的闖勁,一定會有所突破。當然,鑽研中要不怕失敗,善於修正;還要善於學習請教,多方吸收批評意見,讓自己的研究更深刻、更科學、更無限接近真相。

第三,要善於總結,提升理論素養。我們研究發現的原理、規律可能一開始時是粗淺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提煉昇華。當然,前提是,要有一定的理論學習積累,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基礎。總結時,保證術語準確,立場鮮明,觀點科學。總結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是搞文字遊戲,更不是追名逐利,必須充分認識所做研究的意義。

我們從事的是一項嚴肅而科學的工作,其實身邊有很多的資源在等待我們去發掘。只要我們能把平常事做好,深入研究,不斷提高,一定會把工作越做越好。

張志偉老師的話,很有哲理,讓我們學會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做,簡單的事情認真做,認真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創新做。共勉!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8

我認為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社會各界都在提倡給學生減負,不能佔用學生的休息時間,向課堂40分鐘要效率,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研究的課題,把老師和學生都從題海和加課中解放出來,讓教師快樂地教,讓學生快樂地學。

一、王主任就如何構建高效課堂進行指導

在教學實踐中,課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難題。課堂的`低效能導致學生厭學和教師厭教。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不少教師都在探索構建高效課堂的途徑。那麼,究竟什麼是高效課堂呢?如何構建高效課堂呢?就是王主任講的10個構建。從教師角度來説,高效課堂應具備:1、教學目標的定位2、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3、突破教學重難點的有效途徑4、師生互動平台的構築5、教學手段的選擇運用6、達標練習的設計與落實7、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8、恰當的身體語言9對學生的鼓勵性評價10、合理的板書設計。從學生角度來講,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學生對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要高。二是在實現這種目標達成度的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參與並積極思考。從這個角度來説,高效課堂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

二、八個精心

1、精心備課2、精心上課3、精心進行作業教學4、精心組織考試評價5、精心指導學生課外學習與生活6、精心進行教學反思7、精心制訂教學計劃8、精心開發課程資源。讓我們的課堂更精彩。

總之,我覺得不管當教師還是當教研員都要有實幹精神;要有揚棄昨天的改革熱情和創新精神;為振興沂南教育出一分力。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9

我很榮幸加入中小學教研員培訓班學習,傾心聆聽了各位專家生動精彩的報告,使我的理論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同時也深深地感到自身存在許多不足,當我剛加入教研員培訓班學習行列時,一切對我來説都是新的,尤其在教育科研這一塊我感到十分的茫然,不知如何去組織教師開展這方面的活動。但聆聽了幾位專家的報告。給我奠定了理論基礎,指點了迷津,明確了作為一名教研員今後的工作方向。下面談談我這次學習培訓的體會:

一、提高認識,努力提升自身業務水平和文化修養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要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河水。”這是現在常説的一句話,要求我們教師要不斷給自己充電,豐富自己的知識。是的,學習是現代社會永恆的主題,作為一名教研員,學習尤為重要,教研員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水平,才能更好的服務於教學。真正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以己服人,使自己真正成為老師們值得信賴的參謀長。所以平時要多讀書、尤其要研讀新課程教育教學理論,還要多看報、聽廣播、看新聞,汲取政治營養,瞭解國家的政策方針。在業務方面,要虛心向老教研員學習,經常翻閲教育教學雜誌,上網查閲資料,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學信息,觀看教學光盤,並隨時做好學習筆記,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科研能力。

二、做一名甘於奉獻的教研員

奉獻是一種責任,是一種主動的、自覺的、真誠的、發自內心的.無怨無悔的積極行為。奉獻應當是默默的,不是為了做一件好事、有一點付出,唯恐天下不知,大肆宣揚、到處吹噓。無私奉獻是不求回報的才是幸福。作為一名教研工作者,我一定要敢於奉獻、勇於奉獻、甘於奉獻、樂於奉獻。“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我願把自己的一生無怨無悔地奉獻給我所摯愛的教育教研事業,在教研工作中尋找和品嚐快樂人生。

三、求真務實,深入一線解決問題

教育科研離不開老師,離不開學生,離不開課堂,因此,教研員要走進課堂,走近教師,走近學生。教研員只有深入教學一線,才能傾聽他們的困惑,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瞭解薄弱環節,汲取成功經驗。掌握了真實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後,評課指導才能一針見血,教學研究才能有的放矢。因此,教研員不能遠離一線,閉門造車,也不能應付差事,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式地進行聽課調研,而要面向基層,融入課堂,使自己的雙腳踏在實踐的土壤上。作為教研員,我們要走近一線教師,扎到學校課堂中去,以參與者、合作者的身份,通過聽課、評課、座談、問卷調查、查看教案作業、指導校本教研等形式,及時瞭解老師們教學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傾聽他們的困惑,並採取多元互動的方式,與教師平等交流,共同切磋解決問題的方法,並提出指導性的意見和建議,雪中送炭,切實提高視導的針對性、實效性。

四、聽課評課要心中有學生,眼中有老師

聽課評課是我作為教研員工作的重點。但我在平時的聽課活動中,往往有許多欠缺,常常就坐在教室的後面去聽老師講課,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效果一無所知。通過學習培訓,我才懂得這樣做的不足,我真的應該坐到學生的中間,心中有學生。課前做到與身邊的學生有效的溝通,這樣才可能更有效地收集感受學生的學習信息。觀課時,我們是信息的收集者,學生學習活動和學習效果的理解者,同時也是執教教師的助教,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在和講課教師一起評課時,要做到“眼中有教師”,要相信教師,尊重教師,要和授課教師彼此之間平等的對話,不要只針對授課教師提問,要學會相互提問。授課老師也不要只是被動接受詢問,要學會主動出擊,向觀課教師提問。議課時,不是去建議別人怎麼教,而是主動説“如果我來教……”因為你的建議對別人未必合適。不能把課堂上的現象看成授課老師的缺點和不足,而是當成參與者需要共同面對的困惑和問題。議課者不能置身事外,而是必須從操作角度思考問題:不僅要提出問題,而且要思考如何解決問題。讓授課老師感覺到你是在幫他,而不是在挑他的毛病。

通過培訓學習,時間雖然短暫,但我收穫頗多。同時也感到做一名新時期合格的教研員,壓力很大,但我不會退縮,在教研員工作的主陣地上,腳踏實地,開拓進取,與時俱進,竭盡全力彰顯自己的工作特色,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將我的這份工作做的更實、更好。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10

三月十日我參加了縣英語教研員培訓,會議時間為一天。這一天的學習時間帶給我的不僅有收穫,還給我留下了深深地思考。下面我就把我學習的一點體會總結一下:

感悟:

一、王主任講話中的感觸。

大會的第一項是縣教研室王主任總結過去一年的得失。從王主任的講話中,我瞭解了作為一名英語教研員索要擔負的責任。

1、教研員要擔起英語教學質量提高的重任。要指導教師運用好教學策略,抓實、抓好常規教研,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

2、要明確責任,紮實工作,着力提高英語教師的教育教育教學能力。督促教師做到8個精心。教研員自己要做到主動工作、創新工作、團結協作。

二、李豔紅老師典型發言的感觸。

聽了李豔紅老師的典型發言,我為二小的團結感動,羨慕他們優良的研討氛圍。特別是他們的集體備課形式讓我記憶深刻。發揮集體力量集中討論,完成預設教案,經過上課實驗後,在討論研討,反思評課形成二次教案。這些活動聽起來簡單,但他們背後付出的心血我們很難知道。

三、聽課感觸。

下午,我們集中聽了一節研討課。講課的是一位新教師,從這位老師身上能看到所有新教師的.影子。也找到在以後在指導教師或自己上課時應注意的問題。

1、注意任務型活動的趣味性和全員參與性。

2、注意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培養。

3、注意自身口語、肢體語言的運用。

反思:

經過一天的學習,我在收穫的同時也深深的陷入了反思。反思我一年以來的英語教研工作,雖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有很多不足。

1、作業教學還不盡完美。我校的英語作業只是在作業本上佈置了簡單的題型。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準備除了作業本外,再設計一套課堂達標作業。儘量使作業教學有實效性。

2、學生養成教育差得不夠。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是學習成績提高的保證。在下一步工作中,我準備設計一項學生常規檢查表,以督促教師對學生常規檢查的培養。

3、教學質量還不是很高。教師的課堂質量是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在以後教研工作中,我要把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打造高效課堂放在第一位。努力提升自身素質,能對我校英語教師有所幫助。

4、教研活動仍缺乏實效。好的教研活動是英語教師提升的平台。我打算在今後的教研活動中,加強互動研討。利用好訂購的優秀光盤,學習優秀教師的口語、活動設計等,優化自己的課堂教學。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11

非常有幸參加德州市教研員遠程培訓活動,進過聆聽各位專家的講座,讓我的教學思路逐漸明晰起來。

考試評價的改革意味着教學的變革,我們只有順應時代的發展,才能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上立足,才能讓我們的教育發揮最大的作用。作為教師的我們,需要認真學習考試評價改革的方向,及時糾正自己教學中的不足,把學生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讓學生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葉聖陶老先生説:“教無定法、教學有法、貴在得法”。教學就是一門藝術,需要老師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真正的實現教育的價值。學習中我知道了作為一名教師應具有三種魅力:人格魅力、教學魅力、知識魅力。在人格魅力中,教師必須做到尊重學生。時代不同,學生的思想意識也在變化,這屬於正常的過程,教師只有真正尊重學生,才能取得學生的信任和喜愛,才是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教學魅力體現在三個方面:教學設計、教學藝術和教學評價。做好教學設計是一位教師必備的素質,在教學過程中要講究教學藝術,注重教學評價的方式和方法,這樣才是真正的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

在信息技術背景下我們需要開展的生物學科的有效教學,所謂有效教學最終落實在學生身上,核心是學生有沒有提高,如果學生有成長,這個教學就是有效的。作為教師始終應該把課程標準放在首位,教學過程的設計應該以課程標準為依據,訓練學生的科學思維,提升思維品質。信息技術在生物教學中的運用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用的恰到好處。重點是突出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的效率。多媒體課件的製作不能流於形式化和粗糙化,只有在教學活動中恰如其分地使用,才能真正發揮現代教學媒體的功效。

教學設計是每一位老師進行課堂教學工作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學設計是教育實踐工作者以各種學習和教學理論為基礎,依據教學對象的.特點和自己的教學理念、風格,運用系統的觀點和方法,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規劃、安排和決策。只要以生物學科核心思想為引導的教學設計,才是更有底藴的教學設計。有效的生物教學設計,必須圍繞三個基本問題展開:

1、合理分析與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

2、組織教學要素,這是教與學的結合點。

3、教學效果的正確評價,這是教與學的成果所在。

命題是評價教學的一項重要手段,我們只有做好教學工作才能培養出現代需要的各種人才,才能體現出學生的個性發展。雙減政策的開展要求教育更應該面向全體學生,五育並舉,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讓我們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通過學習,我深深的體會到自身知識的缺乏,更加堅定了終身學習的信念。“人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不善於思考和學習的人,永遠跟在別人的後面,也就永遠落後於別人,成不了職場的成功者。就像託普勒説的:“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為我們提供了無限機會的時代。傳統作用對我們的影響越來越小,無論年齡大小,我們都面臨無數條新的路徑”人只有終身學習,才能適應這個社會,不被時代所淘汰。

我更加堅定信心,努力學習,不斷的充實自己。生命不息,學習不止!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12

翹首以盼,本週的培訓如期而至。11月25日下午,我們再次相聚教體局七樓會議江蘇省室,聆聽南通市教師發展學院馮衞東老師的講座——《讓“好課”成為“好作品”》。

馮老師結合一線老師的課堂實例,分享自己團隊的教育科研經驗,他獨到的分析、理性的評價、精闢的見解讓老師們佩服不已。兩個小時的講座,生動精彩,馮老師深入淺出地讓老師們瞭解瞭如何讓好課成為好“作品”。馮院長從創新“做課”精彩寫、推開“微窗”有景深、“主張”催放花滿樹等方面給大家做了詳細的解讀。馮老師還給老師們提了關於教師寫作的幾點建議:不要小視課例研析及其在此基礎上的論文寫作,它是最適合於我們的寫作樣態;論題角度要小,開掘要深;要做到“語勿驚人意開新”,努力擬出新而不險、美而不媚的.文題,努力做到讓文題“無須解釋就能明白,一經詮釋非常深刻”。

今天的講座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讓“好課”成為“好作品”,我們需要在課堂教學的路上多走一步。

一、教學設計多走一步——新創意

英語課堂的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分層融合的過程。在融合過程中,我們要抓住學生的不同認知水平和元認知水平,根據不同的英語學科素養和知識水平,進行教學設計時量體裁衣。例如:在教學外研九上Module3HeroUnit2Myhero-DrNormanBethune時,將學生分為三個梯隊幣進行一下不同的作業設計:第一梯隊學習xx的寫作手法,並使用英語學會介紹自己心中的英雄;第二梯隊能夠理解白求恩醫生的品質,並進行評價;第三梯隊只需要掌握xx的重點詞彙、句型和基礎語法。

二、課堂教學多走一步——增厚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需要花時間深入研究教材和學生,做到“兩個吃透”——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我們的教學設計要做到既把豐富的課程資源引入課堂教學,又要凸顯教材的本質,讓整個教學設計有“生命意義”。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通過互動讓學生暴露思維弱點,使其思維互相碰撞,內化語感。我們更要逐步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其求知慾,要在重難點的地方質疑,引發學生深層次思考,培養學生主動質疑的習慣……這樣,我們的課才會有厚度。

三、課堂語言多走一步——強美感

教師的語言美可以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潛在作用。如果學生經常受到“語言美”的教師的薰陶,自然而然在語言表達和興趣等方面遠遠超越其他學生。

作為英語教師,我們的語言不僅要具有與其他學科一樣的形象性與確鑿性,還應追求語言的韻律感、幽默感、新鮮感。所以,除了口語流利外,還要學點洋腔洋調,注重語意與語境、語調與語速相結合。當教師在課堂上講英語時,具有節奏感的語調,聽起來像外國人特有的那種韻味會讓學生從聽覺上感受到語言的另一種美。學生在欣賞中獲得了令人陶醉的美感,就會增強説英語的慾望。

對好課的追尋,是我內心不竭的渴求。古人説:“十年磨一劍”。今後,我將自己的教育教學情況進行適時地“反芻”,不斷地“斟酌損益”……我相信:我的課也可以昇華為“好課”,在實踐中不斷反思,來一番“教後思”,做一些“教後記”,寫一點“教育隨筆”,我也能寫出“好作品”。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13

9月,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中提出:“要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外負擔,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嚴格按照課程標準開展教學,合理設計學生作業內容與時間,提高作業的有效性。”

而從1月開始,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教育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連續發文,提出嚴控書面作業總量,提高作業設計質量。

10月,全國人大表示:雙減擬明確入法,避免加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負擔。

因此,在雙減政策下,如何提質增效,變得尤其重要。

為此,11月18日和19日,德州市教科院組織了全市中小學教研員培訓。來自上海市的王月芬博士給我們作了報告《雙減背景下單元作業設計與實施》,王鼎博士作報告《大規模測評與命題策略應用》。

王月芬博士是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教育部第x屆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王鼎博士是上海教育考試院副研究員、命題專家,PISA測試項目負責人、上海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博士。

上海市作為展現中國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窗口,,上海市教委印發了《上海市中小學教師專業(專項)能力提升計劃》中,作業設計和命題能力作為教師的專業能力之一,被正式在教育行政部門的文件中得以確認。

王月芬博士和王鼎博士用了兩個下午的時間,給我們詳細解讀了單元作業設計和命題策略。王月芬博士的報告層次清楚,思路清晰,解釋透徹。王鼎博士的報告專業性特別強,理論研究水平非常高。

如果説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進行學習的過程,那麼作業從本質上説是學生自主學習、內化的過程。長期以來,相對於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師的作業設計能力、命題能力是相對被忽視的。作業是老師們平時做得最多卻探討得最少的教學環節,也是未被重視的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教師作業設計能力的提高,也有助於整體提升教師的命題能力。

作業設計和命題具有相似性,但也有一定差異。作業與命題在任務設計的'目的、內容、方式和完成要求等方面不完全相同。比如,作業主要指向每天進行的課外學習,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可以查閲各種工具和書本;而命題主要指向具有診斷或選拔功能的考試評價,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或許還具有一定的競爭性質。

這兩場報告,使我們進一步感受到作業設計和命題的重要性,對於我們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落實雙減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借鑑。

相信我們一定能站在一個更高的起點做好作業設計和命題工作。

那麼你今天的心情指數如何呢?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14

培訓第三週,也是我們比較期待的有關評價和考試命題的專題講座,分別聽取了楊向東教授《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學業質量標準與考試命題》,方張鬆老師《數據驅動評價改革與教育教學改進》兩個報告。兩位專家高屋建瓴、鞭辟入裏、同中有異,各有側重,互為補充,專業性都很強。他們均針對中高考評價、命題的改革提出了問題,指出瞭解決路徑;楊教授側重於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的考試命題中的問題和方法。方老師則利用大數據下的考試評價結果與教育教學的關聯,分析了其中的問題成因。

兩位專家站位高,理論強,具有前瞻性。學習起來頗感吃力。但是,細細思考之後,這對於我們今後的教育教學是一次引領和啟發。現總結如下:

一、考試評價的指揮棒已發生變化

根據《高中課程標準》(版)和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的明確要求,看考試評價的改變:以知識點為目標為以核心素養為綱。由傳統的“知識、能力立意”向“價值引領、素養導向”評價的轉變。

學業質量標準即學科核心素養測評,摘錄楊教授的理解就是:“修訂後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中的學業質量標準,是以學科核心素養為綱,整合了特定課程領域的知識、技能、方法或觀念,對學生學業成就的整體描述和界定。這種學業質量標準揚棄以學科知識點為綱,以識記、理解和應用為質量水平,轉而採用一種整合的、實踐取向的學業成就觀。

首先,它強調的不是學科固定的知識和技能,而是特定學段結束後學科核心素養表現及其特徵。每個學科核心素養都是在整合或重組學科知識,以學科特有的觀念、思維方式、探究模式應對現實情境中形成的。

其次,學業質量標準提供了對各學科核心素養不同水平及其表現特徵的刻畫。與知識技能的掌握不同,核心素養的每個水平都指向現實問題或任務的解決。

素養本位的學業質量標準明確了各學科的育人價值和質量要求,系統闡明瞭學生在高中階段素養髮展水平及其表現特徵。像身高、體重刻畫物理屬性的水平一樣,特定學段的學業質量標準刻畫了該學段學生在學科核心素養上的水平。在設計學科核心素養測評時,要以學業質量標準為依據,確定考試命題的價值方向、理論框架和水平依據。”

也就是説,以素養本位的考試評價取代過去的知識本位的評價。所以,我們的`教育教學必須要及時更新理念,積極開展新的研究,與時俱進,方能順應時代所需。

二、重建素養導向下的教學觀

余文森教授曾提出:觀念是行動的指南,教學改革必須從改革觀念開始。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改革首先必須確立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觀念,這些觀念包括基於立德樹人的教學、基於課程意識和學科本質的教學、基於學生學習的教學三大基本觀念。其中,基於立德樹人的教學,旨在解決為什麼而教的問題;基於課程意識和學科本質的教學,旨在解決教什麼的問題;基於學生學習的教學,旨在解決怎麼教的問題。

1、立德是前提,樹人是目的,培育健康完整的人是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和根本使命。人,才是教學的共同對象。我們不是教語文、教數學,而是用語文、數學教人。這是培育學科核心素養必須首要確立的教學觀念。

2、相對於傳統的教學意識而言,教師要有課程意識。教學意識是戰術,着眼於學生的眼前,注重一時的得失;課程意識是戰略,面向未來,注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教師的課程意識是一種教育的專業意識,是教師教育思想觀念的核心,是教師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背後的“假設”和依據。教師教得好≠學生學得好。從深層次的角度來説,教學改革之中的存在的各種問題就是緣於教師只有教學意識而沒有課程意識。所以,教學改革的必要前提就是確立正確的課程意識,教學改革唯有進入課程層面,才有可能取得實質性的突破。

3、學是教學的出發點、落腳點,教學的中心、重心在學而不在教,教學應該圍繞學來組織、設計、展開。檢驗一種教是不是好的教,就是看它是不是有助於學生的學。所以教學改革要正本清源、迴歸初心,要以學習為中心來重建教學體系和模式。為了構建真正意義的學習中心課堂,我們在教與學關係的具體操作上要變“先教後學、以教定學、多教少學”為“先學後教、以學定教、少教多學”。

三、閲讀能力的提高必須要高度重視

方張鬆老師深入為我們解析了當前學生閲讀能力不足的問題。這一點,大家都深以為然,但是,實際生活和教育教學中,閲讀能力這個問題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也沒有采取有效的對策與措施。那些靠刷題提成績的方法,是不能夠提高閲讀能力的。方老師還給我們指出了具體的方法:買書,讀書。還針對怎樣讓孩子看書的問題,具體進行了講解。出門帶書的習慣,經常去圖書館、新華書店,記下孩子的疑問。如何進行讀書的任務驅動,評價問題。

我們縣教體局大力實施的“書香家校一體化星級建設”項目,真得需要我們所有教育人的共同關注和積極實踐。不僅是小學生,我認為,中學生更需要來參與這個項目。讀書,會使知識得到豐富,讀書的過程就是提升個人修養的傑作。一個人,當他熱愛閲讀,內在的精神就會純淨如水,外露的氣質自然而然的讓人感到舒適,淡雅。

學生有了知識和能力,有了素養的提升。我想,無論什麼樣的考查方式,都會從容應對的;有了素養,孩子們也才會更加自信、樂觀;也定會獲得一個幸福、充實、美好的人生。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15

7月16日至20日我參加了全國中小學體育教研員培訓,在這幾天的學習培訓中,我有幸觀看了教育部專家及教材修訂學院院長、教授的精彩報告,使我感悟頗多,受益匪淺。他們的報告,帶給我的不僅是知識上的收穫,更是能力的補充。培訓的時間雖短,但給了我強烈的感染與深深的理論引領,讓我明確了教研員的角色定位,深刻地領悟出一種思想、一種境界、一種努力的方向。通過學習,我有了以下幾點體會:

一、轉變思想

通過培訓,使我對教研員這個角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教研員不只是聽課、評課、檢查常規教學工作這麼簡單。教研員是老師的老師,是專業引領者、指導者的角色。在教學過程中和教師們一起研究、探討存在的具體問題,看到教師們看不到的,想到教師們想不到的,有着榜樣作用。

二、理論提升

專家們的精彩講座給了我一次次心靈的`撞擊。聆聽了教育部教育司司長楊貴仁就新課標下的工作對全國體育教研員工作要求及期望,關注學生健康成長,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華東師範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季瀏講座的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他通過大量的理論知識講座作了全面的剖析,使我茅塞頓開;聆聽了潘紹偉、汪曉贊、譚華、陳雁飛等教授專家的講座,使我認識到要想成為優秀的教研員,必須重視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和專業素養,促進自身專業發展,不斷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分組討論聆聽了全國各地的教研員關於網絡教研的思路與方法,使我懂得了一些使用技巧,知道了如何建立自己的網絡平台,如何利用這個平台進行交流和學習,充分提高了自己網絡研討能力。

三、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

教研員是學校教研工作的引領者和指導者、是老師的老師,要想真正地成為老師的老師就要學無止境。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學習,才能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教學理念,才能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這樣教學研究才能深入,教學質量才能保障,教學成果才能豐碩。

“語言是花苞,行動是果實,”有了深刻的培訓體會,就要把它付諸於行動,在今後的教壇上,我要把學到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實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並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校本培訓,帶領全體體育教師積極學習新課標、新課改,更新觀念,努力提高教研活動的有效性、實效性,力爭在教育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

總之,在今後的工作中要不斷開拓創新,使自己的專業知識更高,更智能化,走進課堂,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指導服務,有自己獨特的學科見解,成為讓教師信服,具有人格魅力的教研員,努力適應教研工作的需要。讓我們快樂健康享受教師的快樂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