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開講啦》觀後感1000字(精選10篇)

《開講啦》觀後感1000字(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57W 次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開講啦》觀後感10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開講啦》觀後感1000字(精選10篇)

《開講啦》觀後感1000字 1

“你為什麼上大學”、“相信奮鬥的力量”,這分別是中央電視台節目《開講啦》中鄭強和俞敏洪兩位的講題。

他們分別就大學生的疑惑和理想的樹立與實現做了深刻的講解。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俞敏洪當初為了能考上大學,三次拼搏兩次落榜的經歷。

他證明了夢想是需要堅持的,對我而言又一次使我確立了追逐夢想的路程。

大學生是社會中的一個特殊羣體,多數的大學生懷着父母的期望將自己的命運押在了大學這片肥沃的土地上。

但有多少人真正利用這段人生的黃金期塑造出了想要的自己,又有多少人將定下的宏遠目標實現了呢?浙大校長鄭強對此為當代大學生做出解答。

鄭校長從自己的求學經歷談起,講到他為了上大學而受的艱苦,即便環境再惡劣,只要堅持實現目標,任何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

雖然困境不可複製,但為了夢想打拼的路程卻殊途同歸。

人處於青年時期,多去歷練也多經歷一些困難和磨難是有利於成長的,他這樣説道。

自古逆境出人才,愈挫愈強,誠然如此。

鄭校長還提到大學的學習中要多體會大學的歷史和文化,一所大學最寶貴的財富不在於有多少本圖書和多麼好的師資,而在於它自建校以來養成的獨特品格,它的歷史與文化沉澱成厚厚的底藴,不斷温養一代代學子,塑造他們的精神。

而一個人的精神亦可影響整個大學,2012年被稱為“貴州省最堅強女孩”的肖麗即使這樣一個人。

因身患癌症,在只有一個人的考場參加考試,以文科544分通過重本分數線,貴州大學負責人前往醫院看望肖麗,並表態將錄取肖麗。

這樣一個勇敢而堅強的強者,面對病魔毫不退縮的勇士,進入貴州大學後,將會為其中的學子以及後來的人樹立榜樣,給貴州大學添上一筆精神財富。

一個足夠強大的人可以影響周圍的環境,我能否成分為這樣的人,如何去努力實踐將稱為關鍵。

這一點在俞敏洪的講説中也提到了,“做到比想到更重要”。

俞敏洪的成功經歷為眾多人知道,看上去像個樸實的農民,人們習慣地稱他為老俞。

他講道成功是因為一個希望,為了改變現狀而努力,奮鬥是可以改變命運的。

而失敗是成功路上不可避免的障礙,就像老俞的高考失利。

知恥而後勇,失敗也是促使反彈的力量。

相信奮鬥的力量,相信一切都是可為的,篤定信念去走好自己的路,我的成功就在腳下。

失敗是人生的財富,在每個失敗的'岔路都能糾正不完美的自我,所以有時失比得更重要。

大學在一些人眼中別定義為“象牙塔”,與社會差距過大。

目前大學生面臨着就業難題,很多人在抱怨教育體制。

我認為過多地苛責環境不能改變現狀,充實自己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鄭校長談到大學生工作時這樣説:“喜愛的工作不好找,繁重的工作不愛找。”大學生畢業後到社會中面臨着“別選擇”的問題,讓自己適應各種“被選擇”才能提高競爭力。

處於大學的環境中,任何人都沒有必要去抱怨,大學是理想的搖籃,我們要愛自己的大學生活,付出才能得到愛。

豐富生活,進行藝術和體育活動,可以使身心得到放鬆。

在各方面的學習中,夯實基礎最重要,不求面面俱到。

我為了一個簡單的夢想來到大學,我愛我的夢想,帶着渴望迎向目標。

因為愛我的生活,所以從不捨得抱怨,因為愛我的未來,所以積極去奮鬥每一天。

因為愛,所以付出,因為付出,所以更愛。

《開講啦》觀後感1000字 2

看了好幾期的開講啦,這期讓我有了做筆記的衝動,因為覺得好多話都好喜歡。

這個老戲骨的話真的耐人尋味。

確實他演了很多戲,但是我看得並不多,卻我知道他的名字,哈哈,很熟悉的一張臉~他説成績不好,考高中考了3年才考上,因為覺得青春經不起等待,父母付出了很多,所以不能不努力考高中了。

他説,我現在跟你們講就是兩句話就帶過去了,可是是真的兩年就過去了啊。

一下就打到我了,也許以後回想起來如今的一些經歷,會告訴別人我考研考了2次啊,我司考考了幾次啊,六級考了5次啊,好像就是一句話,可是是真的半年一年的積累啊,真的不應該一直不夠努力的去考試啊,花的是時間啊,這個時間如果拿來學東西可以學多少了啊,就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就讓這以年為單位的時間流逝了,深刻檢討我對我的英語六級的`不重視!!

他説他換了很多工作,他的父親對他説,你要是幹一行怨一行,是因為你自己見識不夠。

又打到我了,那些一直抱怨自己工作的人,大概就是對那一行不夠了解吧。

其實我覺得每一行都有自身的魅力,不然怎麼還是那麼多的人熱愛着自己的職業。

就是見識不夠啊,老是看到工作的侷限性,看不到好的,愛抱怨的人生裏抱怨成了家常便飯,沒有樂觀的心態了。

不過還是要經歷過一些工作以後,才會找到適合自己,自己喜歡的工作吧,換工作也多正常的,特別是剛開始工作的人。

他説,青春不留白。

是啊,青春是那麼的美好,以至於不管我們怎麼度過我們的青春,回頭看的時候都還是覺得有遺憾,可是我們的青春都沒有留白吧。

不管是叛逆也好,早戀也好,都是轟轟烈烈的走過來了,雖然現在會想,如果回到高中初中一定好好學習啊,可是那樣的青春是不是就留白了呢?可是非常努力的學習的高中時代,回想起來還是會覺得自己很牛吧,那個時候每天6點多起牀,12點以後才睡,每天都是很長時間上課,現在大概做不到了吧,但是那個時候都沒覺得有什麼啊,多正常的生活,不管怎麼説,經過高中的生活都是牛人。

他説他26歲才第一次戀愛,失戀了,很痛苦,然後他終於明白了,如果愛是一種恩賜,是一種給予的話,那隻不過是我不能夠接受前面那段時間大量的自我投入的一個失去而已,根本與愛無關。

又打到我,就是所謂的不甘心吧,多少人失戀以後都是這樣的想法,卻不自知,所以各種痛苦和糾纏。

經常都覺得很多人真的不會愛,真的不會,愛一個人那裏是糾纏啊,是努力完善自己,為了站在對方面前不會感到任何的自卑。

完善自己才是愛對方的最好方式,當然也要和對方有溝通,不是一個人完善自己而完全與對方沒聯繫。

也是看了很多相關的書跟視頻才慢慢體會到的啊。

他説,他父親在人生最後的日子裏,有時候已經意識不清了,老年痴呆,有時候還是清醒的。

有一次他問父親人生最美好的是什麼,父親説是穿衣吃飯。

人生最美好的竟然是穿衣吃飯。

就是最先要滿足的需求。

心理學家馬斯洛有一個很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是説人有5個層次的需求,首先是生理的需求,然後是安全的需求,歸屬和愛的需求,尊重的需求,最後是自我實現的需求。

看吧,生理需求是第一位,包括了穿衣吃飯。

最基礎的需求被滿足了就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是要懂得知足吧,也要學會感恩,知足和感恩是分不開的吧。

《開講啦》觀後感1000字 3

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過這一生就太長了——莎士比亞

俞敏洪,新東方的創始人,然而為什麼會創建新東方,則是因為他需要機會,一個可以改變自己的機會。

在八十年代末的時候,俞敏洪收到了多封來自國外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但卻沒有一所大學願意為他提供獎學金,以他在北京工作所得,零零總總加起來也就30美元,可國外的大學每年最少也需要三萬美元。正巧當時國內外語開始盛行起來,俞敏洪就打起了英語的主意。他成功了,他有了財富。可當他站到了今天這個位置上,就想着為中國教育業做點貢獻了。為什麼?因為他有了力量,有了一定的基礎,就可以去追求更精神層面,可以用自己的力量為自己的國家出一份力。我們不可能説永遠等着天上掉下餡餅砸到你頭上,不可能永遠等着偶然的運氣而不去尋找必然的'運氣。而這必然的運氣就是通過努力,踏踏實實的做好每一件事,最終到達一定的高度,找到你的價值

回想這12年寒窗,不知道自己做了多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為了大人口中的錦繡前程而奮鬥,不知道……有太多的不知道。我想我口中所謂的奮鬥,趕不上俞敏洪奮鬥的萬分之一。他有過三次高考經歷,而我,一次高考的失利足以令我的信心消散在煙雨中。再者説,他可以堅持每天早起,晚睡,只為了自己的那點信念,而我,每天晚上不趴在作業本上睡覺,不玩電子產品就謝天謝地了,別説認認真真的學習了。可見老師的老話是對的:“學習來不得半點虛假。”這不,高考成績就説明了一切,高三一年的努力讓我不至於沒有學上,但是,沒有太好的學上。可不,生命,就是要有奮鬥的力量。

上了大學之後,我總是在想我為什麼要上大學,得出的答案不外乎三點:家長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大學是我們步入社會的門檻,我們玩從中學習如何在小型社會中生存;為自己以後找工作,提供一個學歷,一個平台。可鄭強老教授卻説,我希望你們這四年不要過得那麼累,希望你們過的純潔一些。你們要因為愛,去學。就像吸鐵石,一個n極,一個s極,相互吸引。你可以埋頭在實驗室中幾天幾夜也不覺得累,相應的,它也會報你以碩果,讓你幸福感爆棚。不要考慮以後的自己要有一份怎樣的工作,學好了自然會有。現在經常會有新聞就是大學生不好找工作,然而,這大學生找不到工作,不是找不到一份工作,而是找不到一份讓你享受的工作。是啊,讓自己喜歡又享受的工作哪有這麼好找。所以這大學期間不要思考那麼多,快樂地度過則是上上選。

將兩位老師的話合起來就是:在大學,努力的奮鬥,盡你所能的去做,愛上你的專業,潛心鑽研,並在空餘時間開展些文體活動,幸福的過完大學生活,你就成功了。

人的一生不在乎,生命的長短,在乎它是否絢爛。

《開講啦》觀後感1000字 4

下班後無意間打開電視,觀看《開講啦》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一期的欄目開講嘉賓是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趙佃龍。節目拍攝地點在東非高原內羅畢,嘉賓在節目一開始説到很高興和大家分享中國海外工程人在非洲的故事,他介紹了非洲國家的氣候、交通、人文交流方式及多年的工作過程中所看到的非洲變化,對非洲完全不瞭解的人值得一聽。

嘉賓和內羅畢的當地年輕人討論,當今中國的發展給外國友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高鐵,説到高鐵,趙總説中國高鐵已經成為世界最快的陸地交通工具,並且這也是中國的驕傲。

鐵路和非洲的經濟息息相關,身為鐵路工作者家族成員的他,從小對鐵路的印象很深,二十年前大學畢業後參加工作的他第一天一邊辦理入職手續一邊辦理出國手續,便隨後派往非洲的坦桑尼亞修鐵路,這也成為了他人生第一站。講到去非洲雖是單位領導派遣,但後來想想,應該追溯到趙總小時候看過的一本《小狒狒歷險記》了,正因為這本書裏的故事情節對非洲留下美好的印象,所以使他能夠坦然接受到非洲工作,沒有覺得它很辛苦。隨後他説了一句“鐵路、詹天佑、小狒狒、非洲,我來了”。初次坐飛機到非洲、又坐了十個小時車,從小對非洲留着美好印象的他,在這十個小時裏給他帶來了顛覆性的變化,路況很差,柏油路上全是坑,經過搓板路時他們總結出來這樣一句話“三抖”,就是“車在路上抖、人在車裏抖、心肝在身體裏抖”。當時跟司機師傅説“這路太差了吧”司機師傅説道“差才讓你們來修的,好就不用我們來了”。

經過多少年的努力,中非不停的加強合作,使非洲國家的交通得到突破性的`改變,更使非洲國家的經濟迅速發展。正在舉辦的“中非合作論壇會議”-北京峯會更能説明這一點,最後有一位聽眾問到趙總喜歡非洲森林裏的哪種動物時趙總回答是斑馬,談到這一點也是《小狒狒歷險記》裏面有個故事有關,其中有一則故事裏寫到:當斑馬遇到危險時,所有的斑馬頭朝裏並排站成圓形,小斑馬站在圈內,過來入侵者獅子等動物時所有斑馬都會往外踢,入侵者無法侵略。

斑馬用巧妙的辦法保護了斑馬羣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團隊精神是一個企業蓬勃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國與國、民與民、人與人之間和平共處,共同發展是關鍵。根據統計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在海外修路最多的洲是非洲。累計完成新建和修復改造的鐵路總里程是11000公里,同時完成實施4800多公里的公路。公路和鐵路是未來構築非洲交通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未來非洲工業化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命脈和依據。我通過觀看《開講啦》欄目瞭解了非洲的發展歷程,同時也希望我們的祖國更繁榮富強!

《開講啦》觀後感1000字 5

在前幾天的物聯網導論課上我們老師給我們看了兩個視頻,是開講了裏面的,第一個是貴州大學的校長鄭強,他開講的主題是“為什麼讀大學?在這之前我從來沒有仔細的思考過這個問題,上大學對我來説好像就是人生的一個階段,讀完小學、初中、高中就很自然的來到了大學,至於我為什麼讀大學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就好像讀大學就是人生的一個必然的過,已經程是設定好了的人生軌道,走到這一步的時候根本不會去想為什麼。可是,在聽完鄭強校長的演講後,我也對我為什麼讀大學產生了疑問,我為什麼讀大學?大學對我來説到底是什麼?這些疑問不斷地出現在我的腦海中,最先出現在我腦海中的關於我為什麼讀大學的答案就是想在四年後可以找到一個好的工作,這可能是最普通的一個理由,可是在聽過鄭強校長的演講後我的心裏漸漸的萌生出一個想法:我是不是應該像鄭強校長説的那樣去感受一下大學濃郁的歷史文化氛圍,在大學裏更好的豐富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識含量,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豐富自己的內涵,在大學中更好的鍛鍊和提升自己。我想,也許這樣才是我想要的大學生活,這才是我讀大學的原因。也許,這才是大學真正吸引人的地方,這才是大學真正的魅力所在。這才是大學生活吸引人的地方,現在的我已經知道了我上大學的原因,像鄭強校長説的那樣,在大學中感受大學悠久的文化歷史,豐富自己的內涵。這就是我想要的大學生活。這就是我讀大學的原因。

另外一個視頻是關於新東方總裁俞敏洪的,他開講的主題是有關於奮鬥的,俞敏洪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人物,新東方創始人,中國最有錢的.教師。除了這些,他的故事我們也多多少少的都知道一些,在兩次高考落榜後,堅持不懈,終於憑藉自己的堅持最終夢圓北大,他用他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我們奮鬥的力量,他用自身的經歷告訴我們為什麼要奮鬥,奮鬥的意義是什麼?奮鬥這個詞我從小就聽過,從小老師就告訴我,無論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你都只能通過你自己去努力奮鬥來獲得。奮鬥,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中都會出現很多次,他總是時不時的就會出現,它是一個我們從小就深知的道理,他告訴我們想要得到你想要的生活你就必須付出相應的努力。可就是這樣一個大家都是從小都懂得道理,從俞敏洪的演講中我們又有新的理解、新的意義。這是最讓我佩服的地方。一個大家都知道的詞語,卻可以通過自己的經歷和出色的口才,讓我們對這個詞語產生了新的認識,讓我們對這個詞語產生新的想法、新的認識。

通過觀看這兩個視頻,讓我產生了很多新的想法,讓我對人生、大學、奮鬥這些話題產生了很多新的感觸。我想,這會讓我在今後的人生中獲益匪淺。

《開講啦》觀後感1000字 6

今天抱着學習的態度看了《開講啦》這個節目,感觸很深,不同的演講人士,帶給了我不同的人生經歷和感觸,讓我明白了很多,也知道了自己的路該怎麼走下去。

其中印象比較深的有三個人馮侖、王潮歌和陳坤,他們三人經歷不一樣演講的風格也不一樣。

首先説馮侖,馮侖看起來很文雅,但他的見識廣,所以談天説地非常有深度,結合他多年商海拼搏的心得總結出了《民營老闆易犯的十大錯誤》,每一點都非常的經典,應該都可以作為老闆的行動方針與決策方針,第一個最大的收穫是無論我們做人還是做事都要忠於自己的內心,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盲目的學別人,不要以超越別人為目標,而是要學會把握自己的節奏,不斷的擴大我們的知識面和參照系,學會獨立的判斷思考,而非和一般人的見識。最經典的一句話是:“其實我們從小就開始學走路,但實際上我們大多數人並不懂得如何走路。”不知各位你有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我想商業和人生都是一樣的`,不要和別人比,和自己的內心去比就行了,堅持平凡才能創造非凡。我們都喜歡追求人生的“傳奇”,都想一飛沖天,但實際上真正的成功是需要一步步積累起來的,所謂:“傳奇太多了,人生反而成為了故事”。這句話最有意思了,因為戲劇化的人生的確不是太好,我也感覺出來了,如果一公司

天天都有“新聞”,那表示這個公司還沒有開始走向穩定,一個人天天如果有“故事”,那這個人一定沒有走向成熟,所以説:“沒有故事,就是穩定或成熟的開始”。

再説到王潮歌,在我看來,這是一個非常縝密的演講,非常的耐人尋味而又通俗易通,很幽默沒風趣,至少大家都能聽明白,而且還會有一番別樣的感受在心頭,這是不爭的事實。王總在這段講話中就運用了逆向思維的方法。在全國上下都在“賣成功的大力丸”的背景下,王總提出“你的人生可以不成功”的觀點,無疑是具有顛覆性的,給我們心靈帶來的震撼也是高強度的。觀點的鮮明和獨特,足以支撐起一個有分量的講話,至於語言是否足夠華美、足夠煽情反倒顯得無足輕重了。

最後是陳坤,他的主題是:《人生路,莫慌張》。講了他原來是一個比較自卑的人,後來逐漸成為了一個優秀的演員。其中,他特別提到了他的慈善一種方式:行走的力量。有人問他沒有看到慈善,陳坤説:這是一種心靈的慈善。拋棄一切,毫無包袱行走可以激發人的正面能量,讓他找回自我。撒貝寧做了一個總結,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用各種的方式,讓自己平靜下來,不會隨波逐流,而是做應該做的事。而行走就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通過這個節目,我獲益匪淺,我會將自己從中得到的感觸融入到自己今後的生活中去,給自己更加明確地人生路。

《開講啦》觀後感1000字 7

生活總會給你意想不到的“禮物”,這個“禮物”或好或壞。它可能是你期盼已久的;它也許是你從來不曾想到過的,它打破了你的生活,攪亂了你的人生步伐。

大學畢業以後,同學們都各自找到了自己工作,或者繼續上研,或者出國留學,而我有着我自己的打算,我想要回到自己的家鄉工作!這也讓很多人都不能理解,或許留在烏市這個大城市會有着更好的條件,更好的發展,而我卻選擇了回去。我有着自己一直且很久的想法,我想要能離得父母更近一些,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有能力去照顧父母,工作之餘能帶父母出去旅遊,有很多想要和父母一起去做的事情,除去我們工作的時間,能夠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寥寥無幾,而我們努力的工作其實就是為了生活的更好。正因為這個打算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看着周圍的同學和朋友都在畢業後有了新的生活和工作,心裏壓力越來越大,開始懷疑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漸漸的失去了信心,不想和任何人聯繫。

在一個偶然的巧合下,看到了任家萱在《開講啦》的兩期節目,她講述了她2010年在上海拍攝電視劇《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片場發生意外,和內地藝人俞灝明因為一場爆破戲而導致嚴重燒傷,全身54%嚴重燒傷,近八成是三度燒傷,主要分佈在背部和四肢。S.H.E曾是中學時期最喜歡的明星,那時聽的歌幾乎都是她們的。生活卻在她最幸福的時候給她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禮物”,全身54%嚴重燒傷,對於一個女孩、一個明星、一個將要結婚的人來説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但是她在自己一次次絕望中,一次次想要放棄下又從新站起來,去接受自己,接受自己全身的疤痕,毫不遮掩自己的傷疤,去面對大眾,去參加馬拉松,去不斷的挑戰自己。她終於完全接受了這份“禮物”,她變得更加的堅強,更加熱愛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看完她的演講,我想自己是幸運的,我應該更加努力的去生活,去挑戰生活給我的難題。我又開始去參加各種招聘會、面試。在這中間我很幸運的遇到了天山路橋,它給了我一個去展示自己能力、表現自己價值的機會。在通過筆試和麪試之後,我來到了集團總部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培訓,在這裏開始了我新的生活和工作。

在這之前我沒有想過自己可以找到這樣一份工作,我感謝那時的自己沒有放棄。大學畢業後的挫敗讓我變得更加堅強,我接受了這份“禮物”,在我真真地接受了這份禮物之後,生活又給了我另一份禮物—— 一份新的工作。生活總是會不斷地給你各種各樣的難題,它讓你傷心、難過、絕望、不知所措,可在我們一一的去接受它,戰勝它之後,它總會給你一份意想不到的禮物。

《開講啦》觀後感1000字 8

是因為有愛,我才付出的,因為是我愛的,而我又付出了,所以我會更愛。這是鄭教授的演講《你為什麼讀大學》中給我映像最深刻的一句話。我也能從這句話中找到我讀大學的原因因為我愛。

古時候説你十年寒窗苦讀,總用在我們身上已經不那麼貼切。我們寒窗何止十年,只為圓一個大學夢。

八月,當我們踏進自己理想的殿堂,而此時我們又為那迷茫的大學生活而感到惶恐。也許是失去了中學老師的束縛斷掉了頭腦中那根緊繃的弦,而感到不適應。我想,是雄鷹,一定得自己展翅翱翔,去越過山巔。上了大學之後,忙碌的高中生活彷彿已是很多年前的事,很多片段都已是模糊,只依稀記得自己曾經的幼稚與天真,曾經的拼搏與奮鬥。與高中完全不同的生活學習方式,曾一度讓我迷惘,覺得難以適應,但幾個月下來,覺得自己成熟了許多,身心都已是一個大學生。我覺得這堂課對我們來説,無疑能讓我們受益匪淺。

羽泉由陳羽凡和胡海泉組成,組合名稱各取兩人名字中的一個字,自1998年創立至今已經有17個年頭了,是內地唱片總銷量最高的歌手,具有內地唱片銷量之王的稱呼。大家記住的.永遠是這兩個充滿了活力和激情的大男孩的歌聲,和他們對音樂的熱愛。通過他們的講述我認識了一個不一樣了陳羽凡,他跟我們講述了他少年時對未來的憧憬,18歲前的足球夢,當面臨命運的玩笑,病痛的折磨,別人的拋棄,他告訴我們永遠不要欺騙自己,要學會體諒自己的父母,對於自己的夢想要堅持不懈,撞了南牆也不回頭,最中你一定會取得了成功。

在這裏有太多太多需要牢記的東西了,李昌鈺博士告訴我們要尋早不可能中的可能,馮小剛告訴我們温故而知幸福,俞敏洪告訴我們要相信奮鬥的力量,黃怒波告訴我們苦難是一種財富,李蘭妮告訴我們好好活着,黃西告訴我們不完美怎麼了,周杰倫告訴我們你可以不平凡。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偶像,把他們當做為之奮鬥的目標,通過他們的故事,經歷,感悟。讓我們認識到他們也曾將是個平凡人,曾經也和我們一樣有過年少輕狂,有過無知和迷茫,也犯過錯誤。沒有誰的成功是理所當然的,只不過他們的身上有一些我們現在所不具有的品質,或某種精神,或某份執念促使了他們的成長,最終走向了成功,而我們同樣有着自己的那份精神,認識自己,堅持下去你就會成功。

我始終記得畢淑敏老師的那句話“我不相信掌紋能帶給我什麼信息,但是我相信手掌和手指加起來帶來的力量,能改變我的命運。”我們得向這位文學界的“白衣天使”學習,別給人生留有遺憾。但面對遺憾,多遵從內心,不用刻意地去彌補。

我們是新世代的建設者,所以我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應該看得更遠更清楚。未來並不可怕,因為它屬於我們!

《開講啦》觀後感1000字 9

《開講啦》的節目和名字一樣有趣生動,傳統的演講要麼莊重如政治報告,要麼搞笑如相聲小品,《開講啦》取其中間點,兩者兼備,且緊扣熱點,有料,不沉悶,又有趣,當然贏得大眾歡迎。

今期的主講人是年近50的陳曉卿。他畢業於廣院,這是老一輩傳媒精英的搖籃;後來以紀錄片為職,在中央電視台任職多年。看過他早年拍攝的多套紀錄片,有市井小傳《遠在北京的家》,有祖國風光《森林之歌》,也有政治任務,紅色主旋律的《朱德》。紀錄片並非作者型電影,難以突出個人風格,因此直到《舌尖上的中國》令其大熱,我查閲陳曉卿的作品表,才驚覺自己已經看過他經手的不少紀錄片。相信也正是因為《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正熱播,才令陳曉卿站在《開講啦》的講台上,對聽眾分享他的人生。

陳曉卿將自己的這場演講命名為《舌尖上的`好奇心》,以製作《舌尖上的中國》為出發點,講述他這幾十年來的工作經歷和生活感悟。礙於數十分鐘的長度,這些可能需要幾十萬字才能説清楚當然沒法詳細講述,陳曉卿因此選擇了一個切入點去探討,即好奇心。我一直認為,好奇心是人類進步的最大動力,不是有好奇心,砸牛頓的蘋果只會被他吃掉,而想不出以他名字命名的定律;不是有好奇心,也不會有人去思考為什麼太陽總在東邊升起,西邊落下。正是因為好奇心,才讓陳曉卿去研究美食,最終拍攝了這套好評如潮的紀錄片。

《舌尖上的中國》對當下社會,其最大的價值就是第一次把中國人引以為傲的美食,以國際一流的精良製作去展現。但是單純展現食物的美妙,那並非陳曉卿的目標。如果只是要告訴大家某地有什麼美食,請一個攝影師到當地去一個個拍攝,就可以做到;陳曉卿將單純的美食昇華到文化、歷史的層面,以“情懷”二字來打動人。這亦是源於他的好奇心,究竟一道菜是怎麼做出來的;究竟人們為了一道菜的原材料,可以做到什麼地步;究竟一道菜,會對人產生多大的情意結?於是在《開講啦》,陳曉卿提到了在第一集出現的養蜂人,六分鐘的故事,他們拍攝了四十小時,歷經兩千公里。

正是這份好奇心,推動着陳曉卿去完成一步又一步紀錄當下中國的紀錄片;也正是這種好奇心,令《舌尖上的中國》載譽滿滿。好奇心可以轉化為一種向前的力量,令自己的人生過得充實,有意義。

《開講啦》觀後感1000字 10

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細細掐指一數,我來到吉林農業大學已百日有餘,古人云:“雲裳夢錦絲絛被,欲靜彌彰仙外音。”是啊,剛步入校園的我們也過着這般“逍遙自在”的日子。原以為大學四年就會在這樣的生活中“安然度過”。可是,於老師精心為我們準備的視頻卻“一語驚醒夢中人”,讓在安逸生活中日益頹廢的我們不得不重視起來……

説道鄭強,大家自然不會陌生—貴州大學現任校長,浙江大學在職教授等等光輝亮麗的名號。可是,在這些名號中,最讓人拍手稱快,津津樂道的一個叫做“大眾演説家”。而“做客”央視的強哥果真沒讓我們失望,帶來了“別有一番滋味”的一課……

對當代有思想,有見地的大學生而言大家可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一個問題“漫漫十年寒窗載,終取功名,可意義究竟何在?”在強哥對其回答的言論中,最令我難忘的一句是“人生需要大學去悟。”是啊,不論是花開花落,還是春去秋來。每一個事物都有其特定的.發展軌跡,就拿大學而言,在現有教育模式的桎梏下,它就如同我們人生旅途的休息區。累了,乏了,停下來駐一駐足,然後回顧一下前行過的路!

既然我們逃避不了,那麼當今大學生又該以怎樣的態度去對待呢?

羅曼羅蘭曾經説過:“愛是生命的火焰,沒有它,一切將變成黑夜。”強哥説“因為愛,所以付出,而太容易得到的不會愛太久,所以付出的結果是讓人必須更愛。”誠然,愛作為人心底的情感,包含着人對於所選事物的一種無盡的慾望,而慾望又不斷地推動着人們向其靠近。直到終有一日,人們能夠將其摘下,品味它的芬芳。所以,只有真的用心愛過,才會努力付出。

可是,僅僅有了態度,卻沒有合理的方法,也終將是紙上談兵,痴人説夢…

“文可提筆安天下,武能力馬定乾坤。”顯然,身處教師行列第一線的強哥太知道全面發展對於孩子們的重要性了。所以,他積極提倡“大學生要喜愛藝術和體育,藝術可以讓人擁有領悟美的能力,是心靈教育,體育可以強健體魄,是精神培養。”與此同時,強哥還堅信,作為當代大學生,夯實基礎,做一個簡單,純潔,單純的人也是很重要的!

説了這麼多學生應該做的,那麼肩負着教書育人責任的學校又該採取什麼樣的行動呢? 對於一個“優秀”的大學,歷史文化的積澱固然很重要。可是,事情的發生都有先後順序,那麼對於那些沒有歷史文化積澱的大學,它們又該怎麼辦呢?

“人之所以能夠被尊敬,在於他能夠反思自己。”對於身居要位的強哥來説,能夠以身作則,義憤填膺地大批特批食堂“雞腿”,並提出指導性意見,這一小事就足以讓那些罵他的人閉嘴。沒有官話、套話,沒有虛假,客套。短短的幾句話反映出了強哥在處事上的果敢,也印證了他的那句話“當一個校長多好,在我的權力範圍內,一紙命令,就可以立刻生效。”他用實際行動贏得了全體師生的尊重,也影響着一羣羣的人。

懷揣理想,便會感知大學的幸福;懷揣信念,便會堅定前行的方向。不論我們進入了怎樣的大學,不論我們的生活是多麼的迷茫,我們都要有“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志向,更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中的執着。正如古人説到:“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