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八佰》觀後感【錦集7篇】

《八佰》觀後感【錦集7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6W 次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佰》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八佰》觀後感【錦集7篇】

《八佰》觀後感1

看了《八佰》這部英勇壯烈的抗日影片,我很受鼓舞、感觸頗深,內心充滿了感慨、無奈、憤怒和不屈。也看到了在日本侵華時期,由於國力的不濟和時局的動盪,國人所表現出的無助和麻木,以及以西方主導的國際社會的綏靖態度。

影片講述了在淞滬會戰中,為了掩護國民軍隊第88師撤退、為了喚醒國人的抗日熱情、為了贏得國際社會的支持和援助、為了證明中國軍隊還在戰鬥,國民軍隊五二四團鎮守四行倉庫,用鮮血築起堅實的'抗日防線,用區區400血肉之軀打退日寇一波接一波的猛烈攻擊,為抗日戰爭最終勝利奠定堅實基礎,為徹底粉碎了日軍三個月侵佔全中國的狂妄計劃起到重要作用。影片用一次小戰役,深入刻畫了抗日戰爭期間,國民軍隊奮勇抵抗外來侵略,誓死保衞民族尊嚴的英勇氣概,以及中華民族視死如歸的堅毅頑強。雖是小戰役,卻是整個抗日戰爭的縮影,反映出戰爭的悽慘和悲壯,發人深省、耐人尋味。

四行倉庫裏的“八佰”勇士,拼死守衞上海的英勇行為,讓人感動,他們的勇氣讓人敬佩,他們用鮮血鑄成抗日戰爭的堅固長城,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和支持,也徹底喚醒了失去信心和勇氣的麻木國人和沉睡的中華民族,徹底改變了世界對日本侵華的醜陋罪惡行為的縱容態度。讓全世界看到中國軍隊沒有放棄抵抗,他們一直還在英勇地戰鬥,“中華民族沒有亡,中國沒有亡!”

影片深入刻畫了租界區歌舞昇平、霓虹璀璨和僅一河之隔的四行倉庫內悲慘壯烈、血肉模糊的強烈對比,展現抗日戰爭時期舊中國的沒落和悲哀,民族意志力的鬆散、渙散,國家存亡岌岌可危。國家太需要一場英勇悲壯的戰鬥,來鼓舞人心、重新凝聚民族力量,來震懾外來侵略。此刻,四行倉庫裏的“八佰”勇士浴血奮戰,保衞家園的壯舉,正當其時,在淞滬大地上燃起星星之火,凝聚燎原之勢。

影片塑造了國民軍隊寧死不屈的英勇形象和無數被捲入戰爭的普通百姓的視死如歸。在這“八佰”勇士中,很多隻是“無縛雞之力”的百姓、很多還只是孩子,但面對國恥家恨,毅然選擇捐軀報國,捍衞民族尊嚴。雖無名於史冊,但他們誓死抗爭的勇氣和決心,深深地刻在了中華民族的不朽豐碑上,烙在了祖國人民的心中。

當代表着國家和民族的旗幟,雖千瘡百孔卻依然屹立在四行倉庫頂上時,當租界的鐵柵欄伸出國人接納的雙手時,中華民族站起來了! 上海四行倉庫樓頂的國旗,縱有千瘡百孔,我輩也必須前赴後繼,護其迎風飄揚,為中國之崛起而奮鬥!

《八佰》觀後感2

今天上完了週末補習班,媽媽答應我的要求,帶我去看新上映的電影《八佰》。

電影開始之前的氛圍讓我震撼,每個人都屏住呼吸,盯着屏幕,現場氣氛安靜,雖然還沒有開始,甚至屏幕還沒有亮,大家都非常期待,因為中國軍人值得被期待。隨着安靜的氛圍,電影開始了,片頭的故事就非常激烈,被衝散的隊伍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休息,可是卻看到了日本人對中國軍人處刑,刑法惡劣,不忍直視,被發現後也沒能逃躲毒掌。

僅有的400軍人在四號倉庫,意味着中國軍人要面對四萬日本軍人,他們為什麼要選擇留在倉庫,就是為了身後的平民,為了他們中國軍人沒有退縮,勇敢抵抗。四意味着死,中國軍人也有家,有妻有兒,可是他們肩負重任,在他們眼裏只有國家,把生命於不顧,把身體當作一張紙,一個抗日工具。

一河之隔,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原本的農民也逐漸大膽,拿起槍對準敵人,拉起阪口。誰都會期盼天堂,就如現在的我們,沒有中國軍人的守護,我們可以在中國生活的舒舒坦坦嗎?不可能的。軍人也不想死,但是他們死了,死的人就會更多。中國軍人在那麼小的倉庫裏面對敵人的百萬大軍,日本人用車,用芥子毒氣,用戰鬥機……可是中國軍人只有一把槍,一副精疲力竭的身體,但是卻可以守住好多天。電影中有一個小男孩叫小湖北,年紀可能和我差不多,甚至更小,可是他並不害怕,他的那一句話讓我觸動:老子不怕——一個正直上學堂的孩子説出了這樣一句話,他原本可以在家裏好好學習,可是天有不測風,日本的侵略導致他們無論可退,只好為了國家做點什麼。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為軍,為父報仇,為國盡忠,讓我子孫後代,再不受此恥辱。

《八佰》是一段真實的`歷史故事,是屬於歷史的每一個人的故事,也是現在我們所要銘記的的歷史。通過觀看這部電影,使我深刻地體會到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要發奮圖強,好好學習,報效祖國,報效先烈,讓先烈們知道,中國不但保住了,而且更強大,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我們中國都走在了世界的最前面。

《八佰》觀後感3

以一條蘇州河為界,一邊是天堂,另一邊便是地獄。四行倉庫這邊是刀槍火海的浴血奮戰,對面是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當主動請纓的壯士們一個一個從樓頂高喊出自己的名字無畏躍下引爆自己時,不僅喊醒了河對麻木的民眾更是炸醒了民族的熱血。當國旗被升起國民歡呼叫好時,當一雙雙國人的手伸出時,中國人的抗戰情緒才被真正的喚醒了。

邯鄲金隅太行團支部孔祥卿

中國軍人誓死捍衞上海四行倉庫的的戰役在歷史上被稱為四行倉庫保衞戰。四行會戰在歷史戰爭的長河中算不上規模最大、最激烈的戰役,甚至在淞滬戰役中並不具有重要的軍事意義,但該戰役在民眾的心中卻是意義重大的,是人民抗戰意識空前高漲的引線,在四行倉庫房頂上他們升起的不僅僅是旗幟,更是堅定不移的信仰,是國家的希望和人民抗戰必勝的決心,作為一顆種子,去叫醒更多的國人。

邯鄲金隅太行團支部範弘芳

八佰壯士他們只是一羣普通人,可能是家裏的`父親、丈夫、兒子,可恰恰是這樣一羣普通人,在面對日軍猛烈的進攻時從樓頂無畏躍下引爆自己,寧死也要堅守陣地。在國家大義面前再普通的人都可能成為民族英雄。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八百壯士們的愛國精神讓我們感動,犧牲精神讓我們敬畏,抗戰精神值得我們傳承。願所有人牢記:山河已無恙,吾輩當自強!作為金隅太行人,我們也應以史為鑑,知恥而後勇,奮發圖強,在工作中做努力奮鬥,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邯鄲金隅太行團支部劉涵

影片的最後戰士們撤退到了租界,被租界軍隊繳械並集中看押到了兵營,無法撤離上海,直到最後被日軍俘獲。歸根結底還是那時的中國不夠強大,上海流離的百姓竟要靠租界保護,撤離的國軍被羈押,強如日軍面對租界時還是要看各國臉色給幾分面子。一句話:弱國無外交,只有讓人民羣眾覺醒來使我們的祖國的國力越來越強盛,才會有如今天這般的話語權。

邯鄲金隅太行團支部李天龍

趙雲七進七出,以一敵百。而八百壯士們面對的浩浩蕩蕩的日本軍隊,同是毫不退怯。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片中多次出現了白馬,一開始白馬受驚四處逃竄,如同剛剛入駐四行倉庫時驚魂未定的守軍戰士,膽怯畏戰;而後白馬重新出現來到四行倉庫就好比國軍戰士堅定信心,誓死守衞;最後出現的白馬則或許意味着新的民族希望和對美好未來的期待。片中直接同白馬產生交流的小七月和小湖北是八百壯士中年紀幾乎最小的,漢室中興待後生國家的復興與民族的希望正是寄託在這些具有民族熱血的晚輩的身上。

《八佰》觀後感4

管虎導演的《八佰》上映後,我一直密切關注着,近日有幸參加了公司組織的觀影活動,也算圓了觀看《八佰》的心願。

電影講述的是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附謝晉元率四百二十餘人,孤軍堅守最後的防線,留守在上海四行倉庫。“五人為伍,百人為卒”,於是影名《八佰》。

伴隨着燈光的關閉,電影開始:一支保安團穿梭在雜草叢生的荒原,幾個人嘴裏唸叨着湖北方言,“迅速打掃戰場,秋收前回家收莊稼”。懷着疑惑的想法隨着鏡頭一拉,不遠處便是黑煙滾滾、斷壁殘桓、滿目蒼夷的上海城,心裏一窒,他們此去必凶多吉少。鏡頭一轉,保安團被日軍發現,沒有組織起有效的反擊,不得以以逃兵的身份誤打誤撞被編入了四行倉庫的`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五二四團。

隨着鏡頭一暗,一條蘇州小河分隔了四行倉庫與英法租界地,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獄,形成強烈對比,南岸燈紅酒綠、車水馬龍,北岸炮火連天、屍橫遍野,給人印象深刻。

影片中戰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尤其是日軍組隊扛着鋼板陣衝到最薄弱的西牆下,爆破樓體,我方手榴彈又不起作用,在這最萬分危急的時刻,一個從電影一開始就沒出現的小角色卻讓我記住了他的名字—陳樹生。

他脖子上掛上兩捆手榴彈,衝向被日軍炸開的牆口,拉開弦又身中數槍,毅然決然的縱身跳了下去。嘭!接着一個又一個戰士捆着手榴彈跳了下去,聽到那聲“娘,孩兒不孝了!”我已經控制不住眼淚,握緊的的拳頭一直沒鬆開過,正所謂“我以我血薦軒轅”。

國難當頭之際,看賭場的小刀哥、台上的戲子、女童子軍、沒了工作的老師,都成為了英雄的化身。恰恰是這樣一羣卑微的普通人克服了對死亡的恐懼頑強的抗戰,寧死守護國旗不倒。

這部電影觀看完,我遲遲不能從悲傷中緩解過來。可以説電影中的許多片段讓我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生命的脆弱。還有來自民族苦難的同情,也來自同胞向死而生的勇氣,小人物在家國大義面前的捨生取義。

電影之中的那匹大白馬,在如此混亂的戰爭環境中,通體雪白、長鬃飛揚,它代表的是希望和未來,也是代表了中華民族的無畏不屈精神的延續。歷史雖然過去了,但是我們要牢記歷史,要努力變得更加強大,才不會讓歷史重演。

向逝去的先烈們,致敬!

《八佰》觀後感5

《八佰》這部電影是一部講述在1937年淞瀘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四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故事。

其中的三個場面令我心中波濤洶湧,熱血沸騰。第一個場面是日軍來臨,他們有防彈盾,組成了一個大盾往倉庫裏攻擊,國民黨用槍打不破,他們使用的方法是往自己身上裹炸彈,跳下去犧牲自己,炸了日本人。當時我的眼淚就已經繃不住了,嘩嘩的往下流。他們這種捨命為國家的精神,讓我感到由衷的敬佩。當然,有這些勇敢的人,也有那些不敢拿槍,不敢往前衝的逃兵,也讓我心裏對他們的所作所為不屑一顧。

第二個場面是他們在第三日的時候。要把中國國旗立起來。當時是國民黨國旗,並不是五星紅旗,當時的國旗是另一個角上是藍色的正方形,其他的部分是紅色的。他們説:在自己的領土,要立起自己的國旗,不能讓日本人給佔領。日本人開着飛機用炮彈掃射他們,那個場面看的我氣憤不已,當紅旗緩緩落下的時候,有一名戰士雖然血流不止,但是他一直用手撐着,他不讓我們的國旗倒下。當時我真的'情緒是非常的激動的。他為了自己的國家,寧可犧牲自己,也不願意讓國旗倒下。當時租界的對面,中國同胞都在看着他們。那些戰士們説,我們的同胞在看着我們,我們不能讓他們失望,我們要好好的守護着他們。

第三個場面就是英租界答應讓國民黨戰士衝向他們那邊兒,但是中途會有日本人用槍或子彈掃射他們。他們中途被射到了好幾個,但是戰士們拼命的往前爬,他們的團座説:“不要戀戰,不要回頭。就是死也要往前爬。我要你們每個人都活着。”聽到團座這句話時,我已淚流滿面。他們才是真正的中國人,他們是保護我們國家的真正的中國人。説愛國,護國不是口頭上的保護,他們是用行動這樣做的,當時我看到他們這種愛國情懷,不顧一切的往前衝的這種精神的時候,我已經泣不成聲。心想是什麼樣的人這麼偉大,為了我們不顧自己的母父親、孩子就這樣往前衝,只為的是保護我們國家,保護我們的同胞。

從電影院出來的時候。我的口罩已經被我的淚水打濕。眼睛都已經哭腫啦!心中百感交集。影片所表達出來的這種愛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不單單只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我們整個國家!我愛中國!中國加油!中華加油!

《八佰》觀後感6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嘹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清晨,朗朗書聲的校園裏時常會出現這一幕——莊重而嚴肅的升國旗儀式,每當此時,頸系紅領巾的同學們頂着烈日,將右手高舉過頭項,注視着五星紅旗緩緩升起,這,是我們少先隊員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尊敬。

我心中的國旗,是那高高掛在天空,隨風飄揚的五星紅旗。它矩形的紅色旗面,象徵着革命,象徵着中華民族不敗的靈魂;在這碩大鮮紅的旗幟右上方,綴着五顆金黃的五角星,大星居左,四顆小星,環繞在大星之右。那顆大五角星正代表着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而四顆小五角星則代表四個階級,五顆五角星互相聯綴,疏密相間,象徵中國人民的大團結。

記得從幼兒園起,懵懵懂懂的我們在心中卻已知國旗的神聖,這是一種信念滋養在心間。每當週一上午,國歌奏響時,那些頑皮的、愛上躥下跳的小朋友們,此時此刻都安靜了下來,抬頭挺胸,那冒着豆大汗粒的額頭下,那雙似乎要瞪出眼眶的大眼睛,深情地注視着冉冉升起的國旗。

上小學了,學校經常邀請一些老黨員、老紅軍來學校,給我們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悠久歷史及優良傳統,那時的.我們還不懂事,總是覺得反反覆覆聽了那麼遍,甚至都有些不耐煩了。可是我們當時何曾想過,這一次次的宣誓、演講、解説,積累着中華民族的團結和友愛,和我們今天幸福生的來之不易啊。

上中學了,伴隨着功課多元化的增加,我們肩上的學習擔子愈加變沉,在老師和學校的教育下,我們對黨、對國旗的認知愈加深刻。黨和國家為我們提供了全面的成長環境,學校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條件,我們也為着心中的理想,在不停奔跑、努力奮鬥,這不就是我們的初心嗎?我們在國旗下成長,在黨的陪伴與守護下長大。

五星紅旗,伴我們成長;五紅紅旗,是我們的驕傲。我們為五星紅旗祈禱:原將來的我們,都能成長為棟樑之才,化作五星紅旗上面一顆顆小小的星星,為祖國的發展、民族的復興,奉獻出我們的一腔熱血、一份力量。

我們在國旗下快樂成長,我們在國旗下幸福生活,讓我們在五星紅旗的帶領下,向着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奮勇前進!

《八佰》觀後感7

當我成塵時,你必能看見我的微笑。——題記

有句話説得好:“天堂離地獄只有一步之距。”電影裏的800壯士也正是如此。在第一次看這部電影之前,我也聽説過一些關於800壯士的故事,但看完電影之後還是會忍不住落淚。1937年,抗日時期,中國在淞滬戰爭最後只留下了一個師的軍力去打後衞,抵抗上海日軍,最後卻零零散散只剩了幾百人。他們只有400多人,對外卻宣稱有800人,而他們的勇氣和力量也遠遠不止800人。日軍用盡了一切非人的手段,但他們一次次的扛了下來,用行動告訴世界,中國人還沒有放棄!

四行倉庫在蘇州河的一岸,而另一岸是租界。開頭,我看到了那些租界裏的國人如魯迅先生筆下一般的麻木不仁:夜晚的租界依然燈火通明,彷彿對岸的'戰爭不存在一般,有些人竟然還在賭博,這也是將詩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表現的淋漓盡致啊。

電影中,端午和小湖北都是孩子,他們在影片的最後都“醒了”,成了當時的勇士,他們的舉動與影片中的老算盤和一個老頭形成了鮮明對比。前者心中剛開始還在各種糾結,最後也為國家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後者為了自己活命,想盡辦法逃離戰場。最後一戰時老算盤看到對岸的戰況,他下了車,也去岸邊望着,雖然只有一個鏡頭,但忍不住讓我產生遐想,他是不是後悔了?他是不是也想回到對岸,幫助他們去擊退日軍?他是不是也“醒了”?

電影中還有一個情節:日本人準備擺好鋼板陣,向四行倉庫進行攻擊,於是那裏的戰士個個都綁上炸彈,跳到日本人的陣形裏,才使日本人撤退,爆炸聲響徹天際,對岸租借的人也是十分驚訝,日本人説好的三小時攻下四行倉庫也不了了之。

他們跳下樓時我十分驚歎,世界上真的有不怕死的嗎?沒有,他們也怕但他們卻有捨己為人、前仆後繼、奔赴戰場的精神,這是最可貴的。

前年暑假,我和家人一起去了上海旅遊,自然也去到了四行倉庫的遺址。現在回想起當時的場景,依然很清晰破爛不堪的牆體,上面有一堆又一堆被於彈打了凹陷的印子,黑一塊白一塊完全無法想象當時戰況究竟有多激烈。

狼煙四起,槍聲餘音繚繞;待到破曉,奔赴戰場懷抱,摯友已故,精神終究未倒;故土燃燒,保衞者奔向風暴:無憾與你相遙,幸而留下微笑!

“勿忘國恥!愛我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