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5篇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78W 次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5篇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

“啊,黑夜,如此的温柔。”這優美的天籟之音縈繞在我的耳畔揮之不去,那一雙雙真誠熾烈的眼睛彷彿就在眼前

馬修,到一個寄宿學校報到上崗,成為一名地位平凡的學監,這的校長勢力、虛偽,特別是這裏的學生,頑劣、叛逆。但馬修,他是可愛的,他用智慧與胸懷“”了學生們一次次的嘲弄。以此換來了學生們的刮目相看。他更是偉大的,在他眼裏,學生們的劣根性只是表面,他們骨子裏都是純真的天使。他處處為學生着想,並傾心愛護他們、教導他們。

在教育一個故意傷人的學生時,沒有粗暴的採取“行動反應”,而是用語言用道理真正疏導了學生,使其真正懂得了責任與愛。“天使眼睛”是一個外表冷漠叛逆的孩子,馬修真誠地與他溝通,卻屢遭釘子,但決不放棄,並在合唱中是男孩兒找到了人性的美麗與人生的價值。更是在犯罪少年身上,馬修仍然採取了他一貫的原則,用愛給予引導。當少年被誤判再次入獄後,他與校長開展了脣槍舌戰,為此,他也失去了工作,但他,是毫不反悔的。

人常説“將心比心”,但馬修用他的善良及真誠與學生的敵視冷漠作交換,最終換來了漫天飛舞的紙飛機。他成功了,無愧於偉大這個詞。他是我們的榜樣,為人師表,就應本着不離不棄的原則,用愛心與真誠引導學生認真譜寫他們人生的旋律,這才是老師的首要職責。

電影中還有一個畫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馬修在孩子們睡下後,獨自一人在微弱的燈光下寫日記,那黑夜,是如此的温柔。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2

今天學校召開校務工作會議,有一個特別的環節,觀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我從小就對外國電影不感冒,好像是欣賞水平有問題,看不懂,記不住人物的名子,所以不咋愛看。但這部電影我看懂了,並真的打動了我、震撼了我。拍的太好了,教師的愛展示的非常精準。

影片用倒敍的手法講述了一個學生(後來成了著名音樂家)回憶馬修老師曾經教育他們的故事。整部影片的基調很平靜,顏色很灰暗,但道理和寓意卻極為深刻。荒涼的郊外,破舊的校舍、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校規、頑劣的學生...讓人悲哀已極。這些偏執、叛逆的少年,被校方的缺乏人性的高壓政策激化得越發逆反,簡直不可理喻,經常發生嚴重的衝突事件。

失意的音樂家馬修頂替不堪忍受的前任來學校作代課教師,他在深入瞭解孩子們的情況後,採用正面、積極、激勵的教育方法逐漸贏得了學生們的信任,並組建了合唱隊,用優美的音樂滋潤那些空虛的心靈。孩子們善良、天真的本性被逐漸激發出來,音樂方面的天賦也得到挖掘,其中一位少年成年後成了著名的音樂家。當影片中響起孩子們聖潔、純淨的和聲時,我的眼睛濕潤了。

一羣被世人厭惡的孩子,遇到一個天使般心靈的老師,他們才找到了心中的夢想,終於唱出了來自天堂的聲音,這就是放牛班的春天。一位熱愛音樂有着音樂天賦的代課教師用他對孩子們的愛感化了這一班問題少年冰冷、殘酷的心……創造了教育的奇蹟。而馬修最後卻被可惡的校長解聘了,殘忍地把他和他愛(孩子們愛得他)的孩子們生硬剝離。

電影中孩子們憂鬱而又充滿期待的眼神始終印在我的腦海中,怎麼也抹不去,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失去了父母的孤兒佩皮諾,他的那雙明亮的眼睛卻時刻顯露出憂鬱與期盼,他每週六都會靠在大門的鐵柵欄上,等待、盼望他的父母來接他,他是多麼希望父親的身影出現在自己的視線中啊!

電影的最後是馬修老師被迫解僱離開學校,當他走到校門口時,沒有一個學生來送他,是冷酷地校長把孩子們教室的門鎖上,不讓孩子們送他們親愛的老師,孩子們沒有辦法,只能在紙上寫好祝福的話語,疊起紙飛機,紛紛揚揚地從窗口扔下,同時從窗户口還伸出許多隻搖擺的小手(窗户高,露不出頭),這就是孩子們所能做的對恩師的最後的“告別”。我又一次被感動得落了淚...

我的內心不斷地叩問:教育的價值在哪裏?教師的價值在哪裏?這部影片給了我們很好的詮釋。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3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非常感人並且發人深省的法國電影,影片講述了一位民間音樂家馬修去一所問題兒童學校擔任老師,這所學校的名字叫“塘底”,意為“池塘之底”,在那兒的學生和老師似乎都處在人生的底谷。校長殘暴兇狠,一心只想往上爬;孩子們頑劣異常,惡作劇頻發;學校以暴制暴,動不動就進行體罰、關禁閉,從來不與學生溝通。

其貌不揚、一頭“光明頂”的馬修到了這所學校,一進教室,班上的孩子們就搶他的皮包、讓他踩香蕉皮、讓人體模型抽煙用種種惡作劇來給他下馬威,馬修沒有發火,而是走進孩子們的心靈,在校長面前隱瞞他們的錯誤,用自己特有的温情的方法來懲罰。一名學生惡作劇擊傷了老師的頭部,馬修沒有關他禁閉,而是罰他照顧老師,直到痊癒。讓他深深體會受傷的痛苦,以後不再傷害別人。

馬修發現班上的孩子都很愛唱歌,偷偷翻他的樂譜。馬修因勢利導,組建了一支班級合唱團。孩子們愛上了唱歌,而大大減少了調皮搗蛋。文中的最大亮點,是一個有着天籟之音、天使面孔、魔鬼內心的皮埃爾。他叛逆,對單身母親的不理解,行為乖張。皮埃爾犯了錯誤,馬修故意冷落他,不讓他參加獨唱,就在少年心灰意冷,黯然神傷之際,伯爵夫人來參觀學校,馬修給了他燦爛的陽光,熱情地揮手讓他來參與其中表演獨唱。少年一掃陰霾,他的天籟之音深深地打動了所有的人。馬修還暗暗地寫信給里昂音樂學院,推薦皮埃爾上學。誰能想到,一個問題兒童後來竟能成為世界著名的指揮家,他的學生在幾十年後滿懷着敬慕和熱愛的心情來懷戀他,這實在是一個老師的無上光榮和莫大成就。

影片的結局雖然傷感,但卻有着小小的温情。馬修因帶孩子出去玩,學校無人看守着了大火,破滅了校長的升官之路,遭到解僱,而不準向孩子們告別。馬修無奈而悲涼地離開校園,無一孩子前來送別,就在一刻,就在馬修鬱悶之際,高高的窗口飛出了好多張留念的紙飛機,以及一雙雙熱情揮動的小手。是啊,孩子們雖然小,但也懂得誰對他們好,他們就對誰好,真正用心來熱愛他們的人,怎麼會忘記呢?馬修,雖然被校長開除了,但那一雙雙從窗口伸出的小手,那一個個寫滿了孩子最真摯祝福的紙飛機足以讓他感動,讓他回味終生!

馬修要坐上公交車離去了,一名孤兒跑了出來,每到週六他總是盼着父母來看他,他請求馬修帶他走,馬修猶豫不決,這天正好是週六,就做孤兒的爸爸吧。這名孤兒後來也成了音樂家。

放牛班的意思,是無人管吧。但是有了好老師,即使是一羣放牛的孩子,也會迎來春天。

一個老師可以改變一羣孩子的命運,一羣孩子的肯定能夠給老師滿滿的幸福。希望所有的老師都能用尊重、用温和、用愛心、用真情去感動學生,都能受到學生的愛戴,做一個幸福、富有的人!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4

這個星期,老師推薦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讓我們看。

其實,這部電影最讓我感動的不是馬修的教育有方,也不是馬修的仁愛善良,也不是他的善解人意······而是他為了自己的理想堅而持不懈。

馬修剛進學校,看到的是一羣調皮搗蛋又帶點邪惡的學生,而冷漠的校長不但沒有教導,只有懲罰,叫孩子們關到“禁閉室”。馬修看到了這情形,謀生了想法:改變學校,改變學生。

熱愛音樂的他,想要用音樂去淨化孩子的心靈,並自己譜寫曲子,組織合唱團。這些孩子們都是沒有好的音樂基礎的,調皮的孩子,教起來自然會有困難,再加上同學的不配合,校長的反對,這變得更加不順利。原本我以為,他就會這樣放棄了,再去找一份更好的工作,沒想到他仍是堅持努力,不顧一起反對,漸漸地,孩子們因為他堅持對每一個人的愛,每一份堅持,也愛上了音樂,配合馬修的合唱。

馬修為了改變孩子而堅持不懈,那我們面對挫折時,是否堅持?

我想,人生的路途不會輕易的邁過,在路途中難免會有種種困難,挫折和打擊,大多數人在種種艱難的關卡上都選擇放棄。在他們看來前面的路彷彿是黑暗而沒有光明的,因為在他們心中沒有信念去照亮。馬修為了孩子而堅持不懈,敢於拼搏和挑戰。所以,在遇到挫折時,我們要以堅強的信念,衝破挫折的牢籠,以不拔的意志堅持着。

就像是馬修老師説的:“永遠不要説永遠,凡事都有可能。”微笑地面對困難,一切終會晴朗,永遠不要失去奮進向上自信的心,只要堅持,就終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天空,永遠繼續追求下去的力量!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5

當我一開始聽到“放牛班”,我還以為是農村放牛娃的班級。看完才發現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裏的“放牛班”其實是由一些難纏的問題學生組成的班級,影片是從兩個老人看馬修老師的舊相片和日記開始的。這個“放牛班”與真正的“放牛”一點關係也沒有,所謂“放牛班”指的是一幫問題少年,他們的性格,脾氣和他們短短的卻複雜萬分的人生歷程,而春天,是一種希望,是一種“重新”之意,一種冬天過後又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象徵。

這是一部優秀的法國電影,是每一位坐在環境優美、有着優秀教師資源的學校讀書的同學們必須要看的一部經典電影。這是一部讓人因為喜悦而淚流滿面的電影,電影裏的男主角——馬修,是一個失業的音樂家,一個其貌不揚、內心善良、有無足輕重的小小代課老師,但是,他這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卻用了獨特的所作所為,用他那與眾不同的教育方式,以他的音樂和他的善良、寬容、仁慈、大度,博得了放牛班那羣已被遺棄的孩子們的喜愛。他的作為讓這些不被老師們認可,調皮淘氣甚至還弄過一些誇張的惡作劇的孩子們,得到了尊重,感受到愛的力量,喜歡上了學習。

其實放牛班的這羣孩子是幸運的,他們遇見了馬修老師,他給了學生最大的寬容和保護,尊重每一位學生,不放棄每一個孩子。他讓每個孩子享受到音樂和集體合作的快樂,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給自己的人生帶來“春天”。俗話説:朽木不可雕。只有你帶着寬容的心態,大度的心理,一切都會被你的寬容所感動,所謂“精誠所加,金石為開”。將這羣問題少年集中在這樣一個沒有愛的環境中,他們可曾知道外面的世界多麼精彩,外面的“春天”是那樣充滿生機。他們需要的,正是我們現在生活中所漸漸忽略的愛與呵護啊!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覺得一生中能夠遇到一位好老師或者一位好領導是一件幸事。他們往往給予學生和下屬的不僅是知識和工資,還有在下屬遇到困難時時説的那一句句鼓勵的話語,在下屬對前途感到迷惘的時候伸出的援助之手,還有很多很多……電影往往是虛構的,也許在真實生活中它不曾發生,但是它卻寄託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憧憬。《放牛班的春天》使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老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和深厚的愛。我們需要的就是這麼一鍋濃濃的,温暖的心靈雞湯。

和“池塘之底”學校裏的孩子相比,我們真是太幸福了!我們不僅曾經擁有和藹可親的老師,更有環境優美的校園和寬敞明亮的教學樓,現在擁有一份屬於自己的工作,作為一名昆鋼這種大企業裏工作的一名員工,我感到很自豪!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6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后,我首先想到的是孔老夫子。孔老夫子作為一位教育大家,他的一生都在為教育做貢獻。他所提倡的“因材施教”的教育觀點,放在當今社會之下,仍然非常適用。

教育的本意是育人,所以教育一定要把人放在首位,各種教學觀念也都要以人為本。但是這樣的話,就會出現一個問題:每個學生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如何才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對於這個問題,孔子給出了比較好的方法————因材施教。所謂“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據不同對象的具體情況,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實施教育。而要做到這點,首先要了解教育對象的優勢、劣勢,各自特點。瞭解不同學生的長處和短處。因為老師只有真正瞭解了學生,才能知道什麼樣的花該施什麼樣的肥,才能對症下藥,更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現代教育,從理論上早已接受了這種觀點,但在實踐中幾乎都把備課看做是備教材、備教案,很少備學生,不瞭解學生的個性差別,千篇一律地灌輸知識,至於哪些學生能接受,哪些學生不能接受,學生接受多少,很多教師都不去考慮。在他們看來,他們的任務只是教知識,至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和他們無關。其實不然,在我看來了解學生比教學本身更重要,老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該更多的去了解學生,尤其是那些個性迥異的學生,就像影片中的莫朗奇,如果不是馬修老師的仔細觀察,他那副唱歌的好嗓子可能就會被埋沒。

影片給我的另一個感受就是:不要輕視任何人。

記得小學的時候,班上有個同學非常調皮,整天不認真聽課,不寫作業,成績很低,總是倒數的。這樣一來,時間一長,這位同學就成了老師眼裏的壞學生,老師看見他總是不順眼,六年以來一直如此。六年以後小學畢業了,這位同學升入了初中。在這之後,我曾和他有過一兩次的來往,但也僅僅是一兩次,當時我依然認為他陋習未改,還是和以前一樣,對於這樣的人,還是少接觸的好。但是當中考成績出來以後,我驚奇地發現,曾經小學班上的那個所謂的壞學生考的卻比班上其他大部分學生都要好。

這件事後,我對他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同時,這件事也深深地觸動了我:人人生來就是平等的,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無權輕視別人。好學生和壞學生都不是絕對的,壞學生有時未必就不如好學生,相反那些壞學生更容易成就偉大的事業。因為對於一個壞學生來説他所經受的要遠比同齡人經受的多,它所承受的壓力要比同齡人受到的壓力大的多。那種被輕視的感覺,被人看不起的感覺……只有親身經歷了才能體會的到。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抗壓性更強,要比同齡人獲得的更多,因為他們收穫的是精神上的財富,是真正的無價之寶。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7

第一次看到這個電影是在前天的教師節,當時學校舉辦了一個“我最喜愛的教師”評選活動,在活動的宣傳片中有電影的一個片段。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十秒鐘,但我卻被吸引住了。恰巧一起來的同學看過這個電影,才得以知道它的名字。

其實這個電影名字我好像很早就聽説過,只是一直沒有看過。乍一聽還以為是一部中國電影呢,“放牛班”一詞很有些特色。

放牛班是一種俚語稱呼。在台灣,所謂”放牛班”就是初中的不升學班,專給那些被認為沒有出息的差生開設,學生基本上都出生於社會最底層的家庭,很多人家裏很窮。放牛班制度一直是台灣教育制度的一個為人所詬病的污點。

在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因為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水池底部",這裏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因此該片的台灣譯名為“放牛班的春天”,其中的“放牛班”在台灣的意思就是垃圾班差班。

一個人看完的電影,看的過程中幾次抑制了想哭的衝動。馬休老師的循循善誘,以及音樂強大的力量,拉回了孩子們那一顆顆“頑虐”而叛逆的心。

看完了,想到了讀書這麼多年來所遇到的老師們,大部分都沒有聯繫了。尤其是初中後來的班主任,給我的幫助一直無以為報。也許,老師們當時只是無意之舉,但……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8

我是.....,因為即將要畢業了,所以老師給我們看了一部影片叫《放牛班的春天》的影片。 影片大概講述了一位老師如何將一羣調皮的也男孩幫助他們找回信心,重新給他們希望。

我認為這部影片很感人,一位充滿愛心的音樂代課老師來到了一所專門收留問題少年的學校,但同時,馬修老師也遇到了不少的麻煩。還可以看到影片中的院長,不但沒有耐心去好好的教導那些孩子們,而且還只要他們一犯錯,就以嚴酷的體罰,將小孩單獨關在禁閉室,無視這些孩子的驚恐害怕,不僅如此,本身也是一位貪慕虛榮的人。可馬修老師卻與這位院長形成了對比,他心中充滿對這些孩子們的愛,對於孩子們犯的錯,他也不是一味的偏袒,而是給予他們能夠改過的機會。

劇中我最喜歡馬修老師他不顧院長反對,硬是要將學生組一個合唱團,他要讓這羣小天使高聲歡唱生命之歌,他還自己編步譜子。另一位是不屑參加合唱團的男高音莫翰奇,但他老是在掃地時偷偷的哼唱,有一次意外地被馬修老師聽見,覺得悦耳動聽,於是安排一場獨唱,獲得全場觀眾的讚賞。

這羣孩子我覺得由於院長只要他們一犯錯,就以嚴酷的體罰,將小孩單獨關在禁閉室,無視這些孩子的驚恐害怕,所以養成了他們的調皮搗蛋,但大部分孩子還是本質是善良的。他們從一開始不服從馬修老師,花招百出的捉弄他,每到上課時間,都吵吵鬧鬧,一會兒在黑板上亂畫,一會兒罵老師禿頭、亮光頭,老師也笑笑不當一回事,經常氣得馬修老師七竅生煙,但是當老師被院長解僱時,海派悲觀禁閉的孩子們不敢出來送行,在窗口押動着小手,紙飛機從窗口落下,這些都是把那些天真可愛的孩子們送給馬修老師的祝福,孩子們都捨不得這位有着父愛般的老師。

馬修老師之所以能夠得到孩子們的認可,能夠成功,是因為他付出了真愛,還有就是因為他愛好音樂,可以説是用音樂讓孩子們快樂起來的,非常喜歡馬修老師,感謝馬修老師沒有放棄他們,讓他們真正感受到了愛。 電影裏面最讓人感動的,還是馬修老師對孩子們的愛.對於每個孩子,他都堅持不拋棄不放棄,用音樂重造他們的靈魂.從這點也可以看出人之初,人本善。只是先天的環境造就了先天的行為。

我很敬佩馬修這樣的老師,老師給予我們的鼓勵,讓我們面對困難的勇氣,以及承擔未來的力量。不會忘記,所以當馬修老師被開除離開時,看到教室窗口有那麼多紙飛機飄落,寫滿了孩子們最真摯的祝福。 而叫自己很感動的是在快結尾處,老師指揮全班合唱一曲。那個最具天分的男孩因為過錯被晾在一邊,神情顯得格外落寞。第一節音樂結束時,老師突然轉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驚訝更驚喜,而後則帶着一種幸福的滿足感完成了演唱。 相信我們在畢業後感恩並時時刻刻不忘記自已的老師。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9

這是一部優秀的法國電影,觀看後感悟頗多。主題曲《眺望你的旅途》久久在我的耳邊迴盪,男孩們的合唱是夜鶯的天籟之聲,讓人回味良久。

影片中的那些孩子們大多是讓老師a頭疼不已的問題學生:打傷馬桑大叔的樂格克,頑皮搗蛋的佩皮諾,古怪固執的莫杭治以及其他無心讀書整日胡鬧的孩子。面對這樣一羣幾乎不把老師放在眼裏,一味胡鬧的孩子,的懲罰和獎賞,善意的提醒,堅持不懈的勸導等等。於我而言,這些都是必須學習的,引導的技巧能極大地改善師生之間的關係,建立友誼,在教學過程中引導還可以改正學生的習慣和思維模式,進而令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就好像莫翰奇在劇中主動學習自己的獨唱部分,這説明學生的學習意識在改變,從老師教給我,到我要提前學,我要學更多更好的轉變。也許我沒有像馬修老師一般的引導能力,但我急切的希望能在未來的教學過程中得到這種能力的鍛鍊,提高與人交往的能力。

關愛,是師者作為高一輩者應當存有的品性。一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能否提高,不僅決定於你對他的引導,更在於你對他的鼓勵,對他的肯定,還有與他的心靈進行對話,我知道,師者與學生的對話其實都是一番關愛,因為我可以肯定沒有老師是對學生的一切不聞不問的。馬修對每一位學生都有着他的計劃,對犯錯誤者保留處罰權力,同時保有他的名字,不讓校長進行暴力教育,對自以為是者予以痛擊,令其思考自己的過錯,給予改正機會,而莫翰奇很幸運地得到了這位老師處處的關愛,也因如此改變了他,讓他展露了他唱歌的才華。那麼我,假如作為一名老師有能力讓學生懂得我的關愛,而不是厭煩,這其中的適度而為之,適度適時的處罰和鼓勵應該就是我應該摸索的,畢竟每一位學生都有不同的想法。

平等,是建立師生友好關係的必要因素。並沒有絕對的老師和學生之分,老師同樣要在學生幫助下學會處理的方法,而學生就應該在老師的幫助下找到自己的短板,努力改正,而馬修老師的執教經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沒有學生就沒有令學生依依不捨的馬修,沒有馬修就沒有改變如此巨大的“問題”學生。毫無疑問,作為一名老師,不僅要有自己的想法,還要去聆聽學生的想法,雙方平等互敬的前提下互相幫助,實現共同進步。

最後,我可以這麼説,教育都應該建立在心靈的基礎上,假若師者無為師之心,學者無求學之心,那麼教育無從談起,最終只會落下問題學生和無能老師的趣聞,所以在觀看這部電影之後,感動之餘,我沉澱下來的是對平等、關愛、指引的教育理解,同時我認為這就是真正的教育。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0

我們學校在週五開展了一次電影課,看的是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這是部非常感人的電影,講的是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朗琦重回法國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貝比諾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看着這本當年音樂啟蒙老師克萊門特馬休遺下的日記,皮埃爾慢慢細味着老師當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憶也浮出自己記憶的深潭……

克萊門特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不過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池塘畔底",因為這裏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犯過罪的、難纏的問題兒童。到任後克萊門特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裏司空見慣,性格沉靜的克萊門特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閒時他會創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克萊門特開始教學生們如何唱歌,但事情進展得並不順利,一個最大的麻煩製造者就是皮埃爾。皮埃爾擁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卻有着令人頭疼的調皮的性格,諄諄善誘的克萊門特把皮埃爾的音樂天賦發掘出來,同時他也與皮埃爾的母親產生了一段微妙感情。

這部電影很感人,因為馬修來了以後,他給了孩子們父親的愛。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1

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安琦重回法國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看着這本當年音樂啟蒙老師克萊門特遺下的日記,皮埃爾慢慢細味着克萊門老師當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憶也浮出自己記憶的深處……

克萊門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不過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這裏有一所學校是教養院,因為這裏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到任後克萊門特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裏是家常便飯,性格沉靜的克萊門特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閒時他會創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克萊門特開始教學生們如何唱歌,但事情進展得並不順利,一個最大的麻煩製造者就是皮埃爾,皮埃爾擁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卻有着令人頭疼的性格,諄諄善誘的克萊門特把皮埃爾的音樂天賦發掘出來。但是院長不喜歡克萊門的`性格把克萊門開除。但後來皮埃爾成為了音樂家。院長則被教育局開除,因為總是體罰學生讓學生受苦,一點知識都學不到。

如果我是一名老師,我會感受到體罰、罵同學、亂冤枉同學是不可以的。這不是問題的解決方法,要向克萊門老師學習;站在同學的方面的感受是:看上去有些老師壞有些老師好,但是大部分都是好的。我們要體諒老師。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2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描述了在半個多世紀前的法國,一個失敗的音樂工作者馬修來到了被稱為“池塘之底”的寄宿學校當學監。在這裏,校長和教師只會用謾罵和體罰來教育劣跡斑斑的學生,但是馬修卻組織了一個合唱團,用音樂來陶冶和昇華學生的心靈。最後,當被世俗所不容的馬修被辭退走出校門時,學生們紛紛將摺紙飛機從巨大石牆上狹小的窗子中拋出,為馬修送行。

影片中的馬修老師來到了“池塘之底”後,並沒有像其他老師一樣把學生當做牲畜來教訓,而是用音樂來挖掘藏在學生身上的美好和善良,陶冶他們的情操,發現他們心靈中的純潔。馬修像慈父一般愛着他的學生,愛着他的合唱團。然而,在剛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對合唱並不是那麼感興趣,對馬修也並不是那麼尊重,甚至還對馬修搞惡作劇,但是馬修並沒有放棄。最後,馬修的努力和愛感化了學生,當他走出校門時漫天飛舞的紙飛機就是學生對馬修的努力最大的肯定,而學生們在長大成人後所取得的成就是對馬修努力的最好的回報。

在馬修的學生中,最獨特的是皮埃爾,這個被上一任老師形容為“天使面孔,毒蛇心腸”的學生非常自尊、自卑、自閉,不信任任何人。皮埃爾有着優秀的音樂天賦,然而卻不願意努力學習去發揮他的天賦,最終,在馬修老師的感化下,皮埃爾的“面孔”和“心靈”終於統一了。但是皮埃爾年齡還小,他只是在懵懂中感受到馬修的關心和照顧。影片最後,當皮埃爾人到中年,功成名就,在聽聞到馬修老師去世的消息後,當他重新翻開當年在“池塘之底”的影集時,終於發現馬修老師對他的關心、愛護和愛是如此深厚,他對馬修老師是如此的感激卻又無法回報。

整部電影沒有火爆的場面,卻感人至深。特別是馬修被學校辭退後,走在學校的樓下,最後一次回望他的學生們時,那一隻只紙飛機雪花般落下時,給人以心靈的震撼——那紙飛機像雪花一樣純潔——那是孩子們對老師的感恩!無論這些孩子平時有多麼頑劣,但這紙飛機是是從他們心底最純潔的地方飛出來的。影片結束,飛舞的紙飛機和馬修的合唱團那天籟般的童聲卻久久的迴盪在心中。我不禁想起另一部電影死亡詩社的一幕,學生們紛紛站在桌子上聲援被家長和學校排擠走的老師基廷,學生對老師的感恩也正像那一個個紙飛機,載滿了學生們最無暇的希冀和對老師的理解——我們每個人就是在這樣朦朧的理解和感恩中成長起來的。

老師,像馬修一樣的老師,就像最慈祥的母親,也是最嚴厲的父親,是無名英雄,也是良師益友。當我們承接着老師愛的雨露時,讓我們將感恩的心也奉獻給老師吧!讓我們在感恩中成長,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將我們感受到的愛都化為行動,將我們手中這愛播撒給更多的人,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3

“池塘之底”是一個住滿調皮孩子的學校,因為裏面有許多都是父母離異,沒有人管孩子,所以非常調皮。馬修是一名剛被調到這所學校的新學監,校長是一個性格暴戾的人,我真不明白怎會有這樣的校長,他虐待學生,大家都討厭他,但是太怕了。馬修以前是一名音樂家,他總拿着一個包夾,因為他決定教孩子們音樂,馬修很幽默,對孩子們非常好,大家都很有興趣地學,如果馬修看見哪個孩子要被校長罰了,他回去求情,他十分善良!貝比諾很可憐,父母死了,他不相信,校長就騙他星期六父母就來了。

馬修發現莫安琦很有音樂的天賦,所以成了他的合唱團的獨唱。我認為這是最好的結局了,可是誰知道呢?一場大火就灰飛煙滅了,其實馬修救了孩子們,因為他帶他們去玩捉迷藏了,但是校長卻為他沒有看守學校而解僱了馬修。之後,其他的老師投訴了校長,這所學校就這樣消失了。貝比諾無處可歸,執着的請求馬修帶他走,馬修心軟就帶他走了。

馬修用他的方式造就了善良的孩子們,我為哈山校長的殘忍而感到十分憤恨,對孩子的遭遇而感到十分心疼,對孩子們遇到馬修而感到十分開心,對被比諾的執着而感到十分快樂!我還是不能忘記馬修臨走的那天,孩子們把門鎖起來(不讓校長阻止)對着窗口寫下自己的名字和祝福扔給馬修,對着窗口合唱送行!馬修幸福得流下了眼淚,他曾説過,雖然他沒有妻子,但他有六十個孩子!

這部電影真的很勵志,他告訴我,要看準自己的優點,有了夢想,就去追夢,只要真心的對待一個人,就一定有回報!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4

星期天中午,電影頻道播了一本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因為曾在預告中看到過,感覺還不錯,於是完整地觀看了影片。

影片用倒敍的手法講了一個老師教育特殊兒童的故事。在一所感化院裏,有許多行為偏執、叛逆頑劣的少年,院方的高壓政策激化了他們的逆反心理,經常發生嚴重的衝突。失意的音樂家馬修頂替不堪忍受的前任來代課,在深入瞭解孩子們的情況後,他採用正面、積極、激勵的教育方法逐漸取得了學生們的信任,並組建了合唱隊,用優美的音樂滋潤那些空虛的心靈。孩子們善良、天真的本性被逐漸激發出來,音樂方面的天賦也得到挖掘,其中一位成年後成了著名的音樂家。而馬修卻始終平凡地生活着。

整部影片的基調很平靜,但我卻被震撼了。當影片中響起孩子們聖潔、純淨的和聲,曾經頑劣的眼神裏滿是專注與柔情,我的眼睛濕潤了。

馬修是個好老師,因為他了解這些孩子的心理,知道他們的需求。在長期的鄙視與壓制下,孩子們迫切渴望受人理解、被人尊重。而馬修的教育正是體現了這樣一種人文關懷。馬修是個好老師,因為他的教育方法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當他替某人隱瞞錯誤並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當他不歧視差生反而分派適合他們的任務,當他為了安慰傷心的母親而善意撒謊時,無不在傳遞這樣一種理念:滿足需求、情感先導;尊重差異、因材施教。

看完片子的整個下午,我的心情都不能平靜,經常地回想其中的片斷,回想身邊的孩子與老師,回想自己的教育。

教育的價值在哪裏?教師的價值在哪裏?這部影片給了我很好的回答。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5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一聽名字就很吸引人,描述的是一個叫馬修的音樂家去一間學校音樂任代課老師。

學校被稱為“池塘之地”是因為這間學校各個方面都不好,而且同學又調皮又搗亂。校長不僅對同學體罰,還貪婪自己的名譽和金錢;冷漠的老師對同學就像對待動物,但馬修仍不用體罰的方法來教導學生。

我覺得最感人的情景是:當馬修再也受不了哈珊校長體罰這種教育方式時,和校長爭辯自己的看法,結果被校長開除了。當他走到往日跟同學上課的教室時,看見了許多信飄了下來,他翻開一看,原來是從教室的窗户那飄下來的,越飄越多,越飄越多……在這一刻,窗户裏伸出了許多手,在空中晃着,代表着他們跟馬修老師告別。馬修老師笑了,我哭了。

我覺得電影裏面的校長對名譽和金錢看得太重了,本來是馬修老師建立的合唱團,可是到公爵夫人問是誰建立合唱團的時候,哈珊校長居然説是自己建立的。馬修老師這種不用體罰的教育方式是對的,這樣才能保護住孩子脆弱的心靈,假如小孩被打了或是被罵了,就會在心靈裏對學習和老師留下了一個黑色的陰影,永遠都抹不掉。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非常好看和感人,假如你想知道後來馬修老師怎麼樣了,就隨我一起進入電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