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綜藝節目《最強大腦》觀後感

綜藝節目《最強大腦》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22W 次

導語:《最強大腦》由操刀人王培傑、王剛帶領原班製作團隊製作兩季,科學評審魏坤琳繼續坐鎮,蔣昌建零經驗跨界主持 。以下是小編為您蒐集整理提供到的範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綜藝節目《最強大腦》觀後感

  篇一、綜藝節目《最強大腦》觀後感

《最強大腦》這檔節目,現在不僅我愛看,都已經火遍全國了!你問為什麼?那可是有許多因素:一是經過四季,各個選手們也被大家所熟知,還擁有了各自的粉絲;二是這第四季,加入了全新的選手——百度機器人小度!它可以説是世界上最厲害的人工智能了,而且外表萌萌的,在第四季打敗了好幾位選手,直接晉級總決賽,在總決賽中也和人類腦力選手代表共同獲得腦王獎盃!三是這檔節目讓人們意識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選手們的各項能力讓人驚歎不已,拍手稱讚。

第二位是“水哥”王昱珩。他其實眼睛患了疾病,失去了三分之二的視力,但他在第二季還是完成了微觀辨水,讓人為之轟動。在第三季又完美打敗了他的對手,第四季對戰百度機器人小度惜敗,很多人都為他感到惋惜。他有一句話,是這麼説的:“我不是名人堂裏最優秀的選手,但是每一次,我都是對手的滑鐵盧。”看了這句話,我是真的成為了他的“鐵粉”。

雖然第四季走了幾位老隊員,但總是要更新換代的,數獨項目的選手“醬油弟”就是一匹黑馬,號稱自己是來打醬油的,卻一打打到了總決賽。

五年級:韓澤薇

在所有選手中,我最喜歡的有兩位:一位是王峯,他在2010年時,成為了中國第一個獲得世界腦力錦標賽冠軍的人,他的表現讓所有人歎為觀止,是當之無愧的腦王,這也讓他在今年的第四季中成為了名人堂輪值主席。

這個節目還有個人很重要,他就是魏坤琳,我們的“叨叨魏”。這個外號是怎麼來的呢?原來是因為大家通常叫他Dr。魏,他又嘮叨,所以就有了“叨叨魏”這個稱號。

人類無極限,讓我們期待着第五季,有更多好的選手與精彩的比賽吧!

  篇二、綜藝節目《最強大腦》觀後感

“我明明記對了,可是我擺錯了。我記對了的。”哭泣地癱坐在椅子上的李雲龍一直在説這兩句話。

老師放到這裏的時候刻意停了一下,班裏的同學紛紛小聲説道,“丟人”“怯懦”“沒有骨氣”,相反看同李雲龍對戰的安德烈眼角也同樣含着淚花。

為了這次的作文我特地去查了資料,在最強大腦的舞台上,“蛋叔”李勇這個名字一直是伴隨着各種爭議。在第一期的國際賽的pk中,來自中國的李雲龍和來自意大利的安德烈對戰,比賽最終以李雲龍的勝出宣告結束。

然而卻在網上引起眾多的熱議,紛紛斥責李雲龍懦弱,丟人,就這樣的心理素質還怎麼能夠走進社會。中國教育已經輸了,丟了中國隊的臉。各種各樣甚至侮辱性的言論層出不窮甚至有網友評論説,李雲龍贏得比賽輸掉未來,安德烈輸掉比賽贏得未來。

試問李雲龍是否真的因為這次比賽而失去未來的一切呢?答案是否定的,任何人都不能去肯定任何一個人的未來,他的將來會怎樣。在當時李雲龍所處的環境中,我不敢保證能比李雲龍更好。在當時的狀態下,一個成年人都難免會精神崩潰。

對於兒子的眼淚,李勇起初有點生氣,後來記者採訪問,李勇認為:“他們都是隻有十二歲的孩子,委屈了就哭了很正常。在前一天熟悉比賽規則的時候,安德烈一連記錯好幾個地方,他崩潰了,趴在他爸的懷裏哭了很久,我們都沒有覺得這是丟了一個國家的臉,都去鼓勵他、安慰他.”

12歲的李雲龍學過圍棋、珠心算、魔方、記憶。李勇説,自己在兒子訓練中的角色是“教練和監督員”,李雲龍的中期目標是獲得世界記憶大師稱號,但這個目標並非是他給兒子設定的。我並沒有干涉他們。有人説,李勇是利用兒子來完成自己的夢想。李勇並不贊同,“應該這樣説,兒子完成了自己的夢想,這就是我的夢想。”但緊密的訓練安排,確實是李雲龍這個年齡的孩子不願意承受的。“我想出去玩”李雲龍對父親説道。李勇也經常苦惱。“我一直在跟兒子商量,我們的訓練計劃調整過兩次了,就想多擠出點時間給她自己。但訓練,真的不能少。”面對質疑,李勇依然執着:“我堅持我的教育方式,因為這是對李雲龍真的好。

節目的最終,安德烈用他温暖的笑容給了李雲龍一個大大的擁抱。“我剛才真的很擔心他,他看起來很難過,我想要過去擁抱他。”12歲的安德烈也同樣難過。但也同樣為別人的勝利而高興。這樣的場景讓身為主持人的蔣昌建也感動不已,“李雲龍的勝利讓我感動,但安德烈的眼淚征服了我。”

“李雲龍你要多交朋友,我覺得你要健康的活下去,你的人生觀因為碰到了安德烈,你一定要有所改變。‘’從瞬間情緒失控全場沉悶以及猛然勝利,整日訓練的李雲龍和愛好踢足球的安德烈之間的對決,網上惡評,跟諷刺的嘴臉,中外教育文化的缺失,或許通過這一期的節目,就會猛然間五色雜味成長許多。

  篇三、綜藝節目《最強大腦》觀後感

這個週末,我無意中看到了江蘇衞視的《最強大腦》,中國團隊對戰意大利團隊。最精彩的莫過於李雲龍和安德烈比賽“新郎新娘配”。

51對新人隨機排列,他們兩人分別從左右開始記憶新郎新娘的順序,然後按照所記憶的順序排列玩偶。安德烈報完順序後,李雲龍早已崩潰了,哭得一塌糊塗,他認為他錯了。他一再説“我記對了,可是我擺錯了······”。最後評委讓李雲龍按他擺的順序念一遍看看,沒料到全是對的,最終以時間優勢戰勝了安德烈。

雖然李雲龍贏了,但我認為真正的贏家是安德烈。李雲龍為什麼白哭了一遭?完全是因為壓力太大,精神太緊張,導致他忘了自己記憶的順序與安德烈是相反的,錯誤地認為自己錯了。而且他把比賽結果看得太重,無法承受輸的結果。而安德烈是在整個比賽的過程中,始終輕鬆應對,因為他把比賽當成在玩遊戲而已。雖然安德烈也哭了,但不是因為他比李雲龍慢了幾十秒而輸掉比賽,而是看到李雲龍哭了,他擔心自己的夥伴受不了。這一舉動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同樣是哭,原因卻截然不同。在安德烈和李雲龍身上我們感受到了外國學生的輕鬆和中國學生的沉重,他們兩個都是神童,但為什麼兩人的表現如此不同呢?安德烈説他每週末雙休,額外還有半天踢足球、而李雲龍説他基本上沒有休息,這可能就是答案。

我佩服李雲龍,但更喜歡安德烈。希望中國出現更多的安德烈。

  篇四、綜藝節目《最強大腦》觀後感

我看了一期最強大腦。首先説如果沒有噱頭我是不會看這類節目的,我本身更喜歡看《偶像來了》這樣有我喜歡的明星,有風景,輕鬆,不打分的節目。後面的感想還和以前一樣,為什麼有的人能在微博上想罵誰罵誰,還要用真實照片當頭像。每個人對問題都可以質疑,可以不喜歡,可以不屑,但是一出口就忽略事情的表面和本質,而進行人身攻擊這種做法,怎麼説也説不成對的。我不喜歡Doctor魏,但是我不會罵他。我可以一條一條列出來我為什麼不喜歡他,也可以一條一條列出來為什麼我喜歡郭敬明,我也承認我是郭敬明的腦殘粉,但是我不會罵人,説出一些根本無中生有的東西。講道理是講道理,爭辯是爭辯,討論是討論,罵人是罵人,説的天花亂墜也不能把罵人和前幾者混為一談。並不是支持Doctor魏就是支持科學,支持“郭導”就是反對科學。換個説法,我不相信我們每個人都喜歡大學時期的毛概老師,馬哲老師,近代史老師喜歡到不行,儘管她們每一個都是教授。

昨天和同學小聚,我原本學生物,她倆學食品,現在三個人分別是食品學院3個不同專業,室友另外兩個都是理科生。我們三個圍繞考試和下學期的計劃展開了激烈的討論,過程中一個室友表示完全聽不懂,開始自己玩手機。看完這個節目(其實沒看完),我回想起來剛搬進寢室,和我的商科室友在一起我覺得自己是個外星人,各種聽不懂。拋開生活,興趣和性格,就“專業”這個角度來説,“隔行如隔山”是真實存在的,到了一定時候就能夠體會到。再説小事,我們三個關係很好,然而整個學期,為了寫Report不知道爭執過多少次,為了一個最小的註釋,Fig還是Figure,用不用多項式,總是有人勝利有人妥協。勝利的時候我很開心,妥協的時候我很不開心,後面也覺得自己沒有錯。做實驗的時候就更是五花八門,天花亂墜,當初我真的想不到每個學校有一套自己的體系,我以為全中國的實驗課都使用同一套實驗準則,事實並不是。就好比你以為拖地這件事只有一種方式,或者再多3種到頭了,然而有100種;你覺得win7 不錯,她們有100種理由讓你更新win10,一樣。所以,我心裏覺得雲大最強,南農覺得南農最強,更不用説川大和復旦的同學了。

再談談有外國同學的小組,沒有一個組不抱怨外國同學拖後腿的。有時候,有外國同學的組吵得比全是中國人的組更兇。希臘同學做實驗的時候我們一起等她們用分光光度計,等到崩潰,我一度以為她們拿着比色皿在畫畫不是在裝液體。外國同學呢,我覺得我的口語值得他們吐槽。

我們上學的時候,所有的教授副教授大家都稱一句“老師”,或者“老闆”,不喜歡的老師還有屬於自己的外號,當然特別喜歡的也有。每個人説不上對自己專業的領軍人物崇拜到五體投地,到了在寢室貼海報的地步,但我相信都不會太討厭;看到轉發的科研新成果新進步新排名,就算不懂也要點個贊看一看。只有輿論,能讓我對我專業以外的一個教授產生如此大的興趣,和不滿的情緒,這種情緒我自己認為是和“科學”沒有半毛錢關係的,這種情緒也不能推動“科學”的半毛錢進步。

就在不久前,我翻看了我中學時郭敬明寫下的所有博客,我佩服他對很多方面的知識都有見解,很多事情他已經在罵聲中走出了一條讓同時代的人不斷模仿的路了。他身上的特別之處,也是今天這個多重身份的成功人士為什麼是他,而不是那些一邊罵他,微博簡介裏還是一句他10年以前寫下的話,的人了。

科學或者文學,單純的崇拜和擁護誰,是不能帶來任何進步的。科學更多的是需要努力,在探索中發現問題,在爭論中找到當下最好的解決方法,然後不斷推升不斷進步。如果科學工作者們都滿足於目前的科技水平,媒體後期工作者們都滿足於當今的技術,那麼我們10年之後也不要想着體驗體新的科技成果,電視節目也不用花盡心思製造噱頭上頭條了。然而文學呢,在與科學的對比中它們是隔行的兩個東西,但如同生物和化學碰撞,數學和物理結合,也能產生生物化學和數學物理這樣的學科,科學和文學也有其中的聯繫。然而《最強大腦》舞台上的兩個人,是不能代表“科學”和“文學”的,他們都是在各自的領域有所成就,他們之間的爭執,只能算作個人興趣和看法之間的爭執,我想還上升不到任何關於“科學”和“文學”的較量。正如《我是路人甲》裏面的,一隻狗和一隻蝴蝶,永遠不知道對方的心思。

如果所有的表演都想要喝彩,而不能有任何質疑,我推薦《最強大腦》的觀眾去看《我要上春晚》,雖然你看的節目上不了春晚,上春晚的節目你還是吐槽,但也比披着“科學”的馬甲,圍着“文學”的圍巾,罵着永遠不會和你有半毛錢關係的人,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