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關於讀葉廣岑的《採桑子》有感

關於讀葉廣岑的《採桑子》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77W 次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葉廣岑的《採桑子》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讀葉廣岑的《採桑子》有感

讀葉廣岑的《採桑子》有感 篇1

第一次接觸葉廣芩的《採桑子》是經一位前輩推薦閲覽的電子版,吸引我堅持看下去的是作者不乏幽默的語言,作者對這個皇世家族的敗落是娓娓道來,這段滄桑的歷史在作者筆下栩栩如生。出於對葉老文筆的喜歡,同時也想收藏了再好好讀一讀,之後買下了這本《採桑子》。近日看江河網頁"讀書活動微感言"版塊有很多同事寫的讀書感言,經不住又拿起它看了一遍,每一次看完我對這本書的理解和喜愛又加深了一層。

《採桑子》作者葉廣芩,滿族人,祖姓葉赫那拉,是慈禧太后的親侄孫女,清朝隆裕皇后的親侄女。這本書描述的是一個皇族世家的敗落,一羣貴胄子弟的飄零,展現出了中國近百年間的時代風雲和人世滄桑與文化嬗變。書中講述了北京金家十四個子女的故事,由九個既相互關聯,又彼此遊離的故事連綴而成,既有對故人、對民族精神的留戀與嚮往,也有對家族衰微、歷史消極面的哀歎和反思。用作者的話講"是一種積淤已久情感的自然流露",但作者寫沒落卻不頹廢,歎滄桑卻終能釋懷。之前我理解的作者文筆幽默,後來才知道這叫"京味兒",鄧友梅先生在此書的序中寫道:葉廣芩的作品好就好在"夠味兒",不僅有京味共性,還有她葉赫家的個性。好比穆柯寨"炒疙瘩",一樣的面,她炒出來就另味兒!"書中講到了戲曲知識、建築藝術、陶瓷文化、風水道行、服飾等等這些讓人讀起來一點也不生澀,全書敍事寫人如數家珍,起承轉合不瘟不燥,舉手投足間流露出大家閨秀的遺風和深厚的文化底藴。

本書前八個章節作者巧妙的用納蘭性德的《採桑子?誰翻樂府淒涼曲》的詞句為篇章的題目,以這首詞的詞牌為書名,一是以此紀念其先人的深切藴意,二是用小説描述出了該詞境的悽婉、深沉與凝重。儘管繁華落盡,但作者對家族、對傳統文化的真情都傾訴在了這本小説中,她歎家族的衰微,也為這文化的傳承接續,因為出身貴族世家,從小耳聞目染傳統文化教育,使她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着深深的瞭解與認同。從小説裏我們還能看見作者對固守與背叛的精神突圍,"一羣有文化沒職業,有教養沒技能;衣着寒酸舉止高雅,手不能提卻能寫對聯畫畫,肩不能抗卻能拉山膀起霸"的旗人子弟,一半生活在現在,一半生活在過去,不思進取,坐吃山空,在歷史車輪的滾滾前進之中,必將成為阻礙社會發展的負面力量,逐漸為人們淡忘。作者坦言,小説中寫出了自己的真心感動,表達了自心的真實情愫,融進了自己的生活經歷,無論是對親人的眷念、對文化的傳承,還是對固守者的惋惜,對背叛者的批判,道不盡的情真意切,就像一首哀婉的歌曲,曲罷一聲長歎:繁華落盡,真情永存!

最後,作者在後記裏講到自己寫《採桑子》的初衷,"中國幾千年建立起來的道德觀、價值觀,深入到我們每一個人的骨髓中,背叛也好,維護也好,修正也好,變革也好,惟不能墮落。"我想也正是擁有這樣的人生態度作者在歷盡滄桑變革之後回憶起這段歷史心有感傷卻不失幽默高雅!

讀葉廣岑的《採桑子》有感 篇2

《採桑子》是一部講述滿族顯貴家族的生活長篇小説。這是一部描摹人物命運,富有詩情畫意的斑斕畫卷;是一曲滄桑,感悟人生的無盡輓歌。

民國初期,大宅門裏的滿人四散。十四個兄弟姐妹各奔西東:長子反叛皇族加入國民黨;長女為票戲痴迷一生;次子因蕭牆之禍無奈自盡;次女為追求自由婚姻被逐出家門。一個世家的興盛至敗落,一羣世家子弟的飄零。在這本書之內展現得淋淋盡致。

此書的標題選用清朝詩人納蘭性德的詩詞《採桑子》中的一部分。每個標題,作者都給予了它生動感人的故事。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要數次女金舜鎇的故事:金舜鎇是七個格格中最美的一個。是所有人最寵愛的格格。一年夏天,當國民黨的大哥帶回了一位風流倜堂的年輕軍官,那年輕軍官英俊之外就是儒雅,星眸皓齒,美如冠玉。那名年輕軍官名叫沈瑞方,至於舜鎇怎麼和沈瑞方搞在一起的,沒有一個人清楚。當沈家的人上門提親時,所有人都驚呆了。父親把提親的人一腳揣出門外,栓上門。提起棍子就往後院走。舜鎇畢竟是金枝玉葉,身嬌肉貴,經不起父親的一陣毒打。因後院有一門直通沈家,舜鎇就趁夜深人靜之時,跑到了沈家。投入了沈瑞方的懷抱。父親一氣之下,把後院的小門堵了。從此不許舜鎇再踏進金家一步。

這個故事之所以給我深刻的印象在於金家體現出的.舊社會中的封建思想。正因為沈瑞方是國民黨軍官,金家所有人都反對金舜鎇與他來往。正因為金舜鎇不肯下嫁與父母親安排的大户人家,金家人對她的態度大打折扣。金舜鎇給我的感覺就像草原上的牧馬,放蕩不羈,但卻受着牧馬人的約束;像家犬一樣,膽大妄為,但終究還是逃離不了主人的束縛。不僅金舜鎇如此,金家的其他十三個子女都如此。因為是大户人家的子女,從小到大都未曾有過真正的快樂。記憶裏只有父親冷峻的面容和母親絮絮叨叨的教育。

《採桑子》讓我真正地體會到了封建社會中大户人家子女們悲慘的生活,也時刻提醒着我一定要向着新時代前進!

讀葉廣岑的《採桑子》有感 篇3

葉廣岑原是葉赫那拉氏的後人,滿族貴族之後。葉赫納拉氏出過幾位皇后,還出過一個英年早逝的詞界才子——納蘭性德。巧的是,這本書的書名以及篇章名,就是取自納蘭性德的一首詞,《採桑子——誰翻樂府淒涼曲》作為貫穿,串起一個個細枝末節的故事。文中每章節的小標題相連後便是這首詞:誰翻樂府淒涼曲,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每個故事的名字都與詩句非常貼切,書與詞相互呼應,渾然一體。

這是一本京味兒十足的小説,帶你回到清末民國初的北京城。小説以金家小格格為視角,回顧了金家往事,九個既相關又遊離的故事,像編辮子一樣,捋出了老北京一個世家的歷史以及十四個子女的命運歷程。家長子反叛皇族當了軍統,長女為票戲痴迷一生,次子因蕭牆之禍無奈自盡,次女追求自由婚姻被逐家門.......家族沒落的歷史,貴胄子弟的際遇,歷史的變遷,就像是放電影般,一幕幕在腦海裏閃現,從庭院深深的貴族生活,一步步沒落消亡,直至蕩然無存,讀來感人至深。而字裏行間流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藴,巨大的落差也只見作者淡定與平和的心境,絲毫沒有怨恨與惡毒。這顆從容而堅定的心,值得每一個人共勉。

我不知道為什麼這本小説讓我覺得和其他女性作家寫的小説完全不一樣,可能是因為它的京味兒,可能是因為它的歷史變遷感。感覺挺喜歡這一類的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