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西遊記讀後感[必備]

西遊記讀後感[必備]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2W 次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西遊記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西遊記讀後感[必備]

西遊記讀後感1

孫悟空的毅力和不懼困難的精神令人佩服,而他對唐僧一路上的忠心耿耿更令人深思。

在西天取行的.路上,孫悟空與一切困難作鬥爭,從不退卻,為降伏妖魔鬼怪,使出渾身解數。別看他外表剛毅強大,其實內心為師父擔憂不斷。途中,因唐僧慈悲為懷,不忍心看到孫悟空把妖精打死,還三次不明是非地把悟空趕走。即便如此,悟空也不願看到師父三番兩次被欺騙,一心保護他去西天取經。儘管唐僧經常念緊箍咒讓他“一心向善”,但他對師父卻沒有放過狂言,説過惡語,更沒有掄過棒,而且還不厭煩的去化齋,從而可以看出他對師父是關心有加。

整本書中,他降伏的所有妖怪都是為了唐僧的安全着想,為了師徒四人不辜負所有的努力。《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使了妙計想捉住唐僧,而悟空有勇有謀,用三個不同的方法打死了它,而面對師父的責怪,他低頭不語;面對師的責罰,他不辨解也不與師父對峙;面對師收的責難,他百般不捨,腮邊淚墜,遵從他的決定。這種精神令讀者感動。再説《三進無底洞》、《真假雷音寺》、《三借芭蕉扇》,也是如此,他不顧自己的性命,巧妙靈活地與妖怪周旋,為了唐僧取得心中的“真經”,也為了讓師父能成佛,實現自己的目標和願望。

我們要學習孫悟空的這種做事專一和堅持不懈的精神,面對自己的目標和願望,要能克服一切困難、想盡一切辦法去實現,並且對待每個人每件事都忠心耿耿。

西遊記讀後感2

這個寒假我看了《西遊記》這本書,故事內容十分精彩。文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西遊記》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在十四年的時間裏,歷經千辛萬苦,戰勝各種妖魔鬼怪,終於到達西天,取回了真經。

《西遊記》塑造了四個鮮明的形象:唐僧——有着廣大的胸懷,孫悟空——有着強大的本領,豬八戒——好色但又有愛心,沙僧——心地善良又勤勞。這四個人性格不同又有特點,會讓人覺得很吸引人。他們遇到妖魔鬼怪毫不退縮,越戰越勇。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他神通廣大,保護唐僧取得真經。他敢於和強大勢力做鬥爭的勇氣和精神令我十分喜歡。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歷了八十一個磨難,讓我聯想到他們的執着、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小學生,除了學習他們堅定的信念與頑強的毅力,不悲觀,不氣餒,齊心協力,團結一心的精神外,更要為了祖國的'富強和昌盛,努力學習,練好一身本領,克服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與挫折,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材。在學習上雖然我們不須取經,但是我們只要有唐僧師徒取經的精神,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夠使學習成績提高,最後取得成功。

讀完《西遊記》後,我受益匪淺。它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想要辦成一件大事,必須大家齊心協力,團結一致。

西遊記讀後感3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由明代作家吳承恩寫的一部神魔小説。小説講述了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長達14年的故事。從他們身上,我感受到了許多可貴的品質。

當我讀到三打白骨精時,我被深深的吸引了。故事講述了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來到宛子山前,波月洞內有一個1000年屍魔白骨精,一心想吃唐僧肉。於是,她變成了村姑、老嫗和老丈的樣子,但都被孫悟空識破了。唐僧卻執迷不悟,將孫悟空貶回了花果山。結果唐僧中計被擒,八戒到花果山求援。孫悟空立馬來到波月洞內,經過一番激烈戰爭,消滅了白骨精。唐僧受到教育,師徒四人繼續趕路。雖然悟空被師父誤會,並用緊箍咒懲罰他,最後還把他趕回了花果山,但他還是忍着劇痛消滅了妖怪。孫悟空的這種明辨是非、初心不改、堅持正義的品質深深地打動了我。

假如我是孫悟空,在打白骨精的時候受到了委屈和誤解,我可能會放棄這件事,回到花果山,繼續當美猴王,過着自由快活的'日子。但孫悟空的做法卻和我的做法完全相反,這讓我感到無比羞愧,我覺得孫悟空的這種博大的胸懷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西遊記》這本書讓我領悟到:想做成一件偉大的事情,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挫折和困難。因此,我們要學會勇敢、堅強,要有一顆執着的心,要不斷的努力奮鬥,只有這樣,最終才能取得成功!

西遊記讀後感4

提到《西遊記》大家肯定能將其中一些片段背得滾瓜爛熟,我也一樣。再一次拿出那本書,愛不釋手,沒翻開幾頁,我就被吳承恩爺爺的精彩描繪給吸引住了。文中唐僧師徒的離奇的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本書主要講了唐僧以及其他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經艱難,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孫悟空是《西遊記》的人物,也是人們最喜歡的角色。他是一隻從石頭裏蹦出來的猴子,卻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他雖然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氣度,但是也愛聽些恭維話。而他最大特點是敢鬥。敢與至高無上的玉皇大帝鬥,與妖魔鬼怪鬥,火眼金鏡絕不放過一個壞人,如意金箍棒也不會對妖魔鬼怪留情。與一切困難鬥,絕不退縮。這就是孫悟空,它代表着正義的力量,是妖魔的剋星!

説到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豬八戒可以説是一位喜劇形象,他性格温和,憨厚單純,力氣大,嘴巴甜。但又好吃懶做,愛佔小便宜,貪圖美色,難分敵我。豬八戒貪吃貪睡,自私自利,好進讒言。他常常想去作弄別人,但不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就是作繭自縛。

他們師徒四人歷盡了千辛萬苦才取到真經,整整九九八十一難啊!這是普通人接受不了的。這説明什麼?這説明了我們應該用笑臉去迎接厄運,用勇氣來應付一切的不幸!《西遊記》告訴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是不可能一帆風順的!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換!

西遊記讀後感5

今年寒假,我靜下心來認真閲讀了中國名著《西遊記》,從頭到尾幾乎看了三遍。《西遊記》情節引人入勝,取經路上的每個降妖除魔故事,都帶着深深的人生哲理。

在《西遊記》中,師徒四人性格分明,各有特長。比如唐僧慈悲為懷,取經之心最為堅定,風餐露宿中仍然手不釋卷,鑽研經學。孫悟空機智勇敢,在降妖除魔中即使受到很大委屈仍對唐僧不離不棄,毫無怨言,從來不會為失敗找藉口,而是拼盡全力為成功找方法,是一個有擔當有職責的大師兄。豬八戒雖然貪婪好色,但善良正直、樂觀豁達,幫忙孫悟空打敗很多妖魔鬼怪。沙僧少言寡語,但照顧唐僧無微不至,吃苦耐勞是他最大的特點。最終,師徒四人多年跋涉,漫漫長路中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經過團結協作,直到取得真經。

為了普度眾生,為了心中的這個夢想,世間能有幾人能夠做到像師徒四人一樣?所以,讓我想起了老子的名言: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唯有歷盡艱辛,長期堅持,一步一個腳印,才能看到遠方的風景,實現心中的完美夢想!不付出,不努力,只能原地踏步,做一隻井底之蛙。

作為新時代少先隊員,我們何嘗不是每一天都在遇到困難、解決困難呢?困難並不可怕,只要我們有過硬的本領,堅持克服,就能成功解決困難。戰勝困難的過程,就需要我們有唐僧的`堅定目標、孫悟空的機智果敢、豬八戒的善良樂觀、沙僧的吃苦耐勞,互相幫忙,取長補短,才能成功!

欲行千里,需要我們從此刻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堅持走下去。在學習上,要認真領會書本知識,歡樂地暢遊於知識海洋;在活動上,要積極  那麼,就讓我們在這個偉大的時代,與胸前的紅領巾相伴,為爭當一個有夢想、有職責、有志氣的新時代優秀少先隊員而努力奮鬥吧!

西遊記讀後感6

夏天的夜晚,清風伴着明月,蟲鳴聲在耳邊嘶喊着熱鬧。而我得心中也正熱血澎湃,不能自已。因為在這個夏天我讀了一本好書———《西遊記》。我就一路跟着唐僧師徒翻山越嶺,破荊斬棘。我在《西遊記》在本書海中徜徉了整個暑假,其中有無窮的樂趣。

《西遊記》中最大的主角要數孫悟空了,他大鬧天宮,不懼神佛。又忠肝義膽,在被唐僧就出五行山後,他就對唐僧感恩戴德,雖然唐僧經常對他的很多言行舉止不理解。但孫悟空依然盡心盡力保護照顧着唐僧。他收服了豬八戒,沙和尚為師弟;請觀音菩薩降伏了小白龍;在白骨嶺上三打白骨精,雖然被唐僧趕回來花果山,但在豬八戒的用計下,收服黃袍怪救出了唐僧和百花公主:路過平頂山又大戰金角大王、銀角大王;在車遲國與三大怪鬥法;經過朱紫國降服金毛吼等等。我覺得孫悟空是《西遊記》中最大的英雄,他英勇無敵,又聰慧機靈。終於保護唐僧道了大雷音寺,取得了真經。

當然唐僧對取經的堅定執着,而且一片慈悲心腸,連掃地都怕傷了螻蟻的性命。但他又過於迂腐呆板,有時看了不免生氣。豬八戒應該算是《西遊記》中最有趣的了。他好耍小聰明,卻經常被悟空識破,因而總是鬧笑話。但他也為取經事業獻出了自己的力量,比如在八百里荊棘嶺了,是他抖擻精神,揮耙開路。沙僧則是任勞任怨,默默奉獻,不爭功。總是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唐僧師徒不同的性格本領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最主要的事他們對目標孜孜不倦的追求,他們走了十萬八千里,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卻始終沒有放棄。我看了《西遊記》後,覺得無論經歷什麼,只要不放棄,堅持不懈,有實現目標的勇氣就能實現自己的目標。要相信路在自己的腳下!

西遊記讀後感7

“唐僧騎馬咚那個咚,後面跟着個孫悟空,孫悟空,跑得快……”媽媽和我一起在哼唱這首熟悉的童謠,幼時的我,常伴着這首童謠進入甜蜜的夢鄉。

今年寒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學生版的《西遊記》,讓我好好的感受來自中國古代四大名著的魅力。

《西遊記》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不畏艱險,一路上千辛萬苦,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的故事。小説的一開篇就寫了孫悟空出生於一塊仙石,所以它的`本領十分高強。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拜唐僧為師,保護師父西天求取真經。

作者吳承恩先生把師徒四人的性格特點刻畫得十分鮮明。孫悟空機智、勇敢,嫉惡如仇。唐僧善良,但是耳根子軟,總是分不清真假妖魔鬼怪。豬八戒既好吃,又好色,心志不夠堅定。沙和尚忠誠、老實,對師父和師兄們非常尊重。

我和媽媽讀到《三打白骨精》那一章時,看到“糊塗”的唐僧總是把白骨精當好人,我們忍不住叫了起來:“那可是個妖精啊!”當看到孫悟空被唐僧趕回花果山時,孫悟空還在叮囑兩位師弟好好照顧師父,我和媽媽不禁鼻頭一酸,感動極了:師父那樣誤會你,你卻以怨報德,一點也不生氣,還不忘擔憂師父的安危,你是最棒的!

讀到唐僧師徒四人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了真經,我和媽媽都笑了。是啊,我們在學習的道路上碰到的困難,就好似他們遇到的妖魔鬼怪,我們要有堅定的信心,高效的方法戰勝困難。我把這些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微笑地摸摸我的頭,説:“你從這本書中領悟到了許多,相信自己一定會做到的,學習上的困難一定會迎刃而解的。”我和媽媽興奮地擊了擊掌。

西遊記讀後感8

前幾天,我讀完了《西遊記》這本書。説到《西遊記》這本書,我想大家十分熟悉,它是四大名著之一,是明朝吳承恩寫的。

《西遊記》,從神猴出世到西天取得真經,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從一隻狂妄自大的猴子變成了一隻一心向佛的猴子。我相信大家都知道這猴子指的是孫悟空。孫悟空當年大鬧天宮被佛祖壓在了五指山下,後受觀音菩薩的.點化,被唐僧救出,並保他西天取經,一路上孫悟空大展神威,降妖除魔。我看見了他的威風,也讀到了他的忠誠、永不言敗和不放棄的精神,每每遇到困難,他毫不退縮,想方設法打敗他們。面對唐僧被妖怪迷惑,感到委屈時,他憤怒妥協過,但最終勇敢的面對。想想孫悟空,再看一看自己,我要向他學習,在遇到挫折和別人對我的誤會時,我也勇敢面對,不斷戰勝苦難,突破自我。

唐僧這個一心向佛,不管遇到多大苦難都堅持走下的精神,讓我很敬佩,在生活中這種例子不在少數,我鄰居有一個胖阿姨,她非常胖,所以她經常減肥,但是減肥哪有那麼容易!最開始,我看她每天都堅持鍛鍊,但沒過多久,她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了,這樣怎麼能成功呢?所以胖阿姨還是那麼胖,這時一位每天都在堅持晨跑的老爺爺s,説了幾句讓人感觸很大的話,“像你這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不會成功的”。是啊!簡單的話,值得深思的道理。

西遊記讀後感9

利用一整個寒假的時間,我終於讀完了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裏面的故事十分精彩,我被書中的世界深深地吸引了。

在唐僧、豬八戒、孫悟空和沙和尚四人當中,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他真不愧是當年大鬧天庭的齊天大聖,既能騰雲駕霧,上天入地,又會72般變化,火眼金睛,看透妖魔鬼怪變化等等。他聰明,機智又嫉惡如仇,一心一意保唐僧去西天取經,一路上降妖除怪,積德行善,為民除害。孫悟空是一個蕩魔除邪、匡危扶傾的英雄豪傑。他以叱吒風雲的戰鬥姿態,救民於水火,除霸於當道,表現了極大的救世熱忱。套用神靈啟示烏雞國眾僧的話語,他「專秉忠良之心,與人間報不平之事,濟困扶危,恤孤念寡。」他還具有頑強執著、不屈不撓的英雄品質。在打白骨精、降平頂山和獅駝嶺妖魔、借芭蕉扇等過程中,他都經歷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戰鬥。

實際上,挫折、失敗對孫悟空是常有的事,多少次瀕臨絕境、孤立無援,甚至被妖魔繳去金箍棒,他都從不氣餒,往往吸取教訓,計上心來,重新抖擻精神,繼續作戰,終於絕處逢生,贏得勝利。用孫悟空自己的話説:「老孫的買賣,原是這等做,一定先輸後贏。」這生動地體現了英雄人物不畏艱險、前仆後繼的頑強精神。

我也要學習他這種樂觀向上,不怕困難,千方百計解決困難的精神。

西遊記讀後感10

《西遊記》這本書可以説是家喻户曉。它是吳承恩的作品,也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讀完這本書後,我感觸頗深。

《西遊記》主要講述了唐僧與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師徒四人一路降妖除魔,歷經千辛萬苦,最終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的故事。

《西遊記》中我最喜歡二十七回“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原名叫“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這一回主要寫了妖精白骨夫人為了吃到能使人長生不老的唐僧肉,分別變成了年輕姑娘以及她的父母來迷惑唐僧,這些伎倆都被火眼金睛的孫悟空識破,為了保護師傅,孫悟空將白骨精變成的人都用金箍棒一棒打死了,但被矇在鼓裏的唐僧卻誤以為悟空真的殺死了普通平民百姓,念起了緊箍咒,還將悟空趕走,任憑悟空如何解釋,就是不肯原諒自己的徒弟。

讀完這個故事,我心裏五味雜陳,為悟空能夠識破白骨精的把戲打敗了白骨精而高興,為悟空因誤會被趕走而生氣。悟空想盡辦法保護師傅卻被師傅冤枉,受到師傅懲罰。被緊箍咒折磨的悟空還一心想着保護師傅真是讓人敬佩,也是最值得我學習的。我想如果我遇到這樣的情況,可能早就放棄了。

生活中其實我們也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做事情沒有韌性,遇到困難就放棄,書看到一半就不看了,題目做到一半就不做了,沒有堅持的'精神,半途而廢。這樣什麼事情都做不成。所以我們一定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不能只有三分鐘熱度,堅持下去就會有收穫。

我喜歡《西遊記》這本書,裏面有細緻的人物刻畫,精彩的故事情節,還能讓我們學習到很多,希望大家也一起來看這本書。

西遊記讀後感11

這周,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它是由明代小説家吳承恩寫的一本浪漫主義神魔長篇小説。

《西遊記》主要講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後取得真經的故事。

《西遊記》裏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有神通廣大、機智勇敢、嫉惡如仇的孫悟空,有誠實善良、慈悲心腸的'唐僧,有好吃懶做、貪圖小便宜的豬八戒,有憨厚老實、忠心耿耿的沙悟淨……

《西遊記》中有許多故事情節讓我印象深刻。一個個精彩的情節讓我彷彿置身在故事中,和師徒四人一起經歷了一次次的磨難。如“三打白骨精”“女兒國曆險”“大戰紅孩兒”……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戰紅孩兒”了。

紅孩兒變成孩童模樣把唐僧抓走了,孫悟空去救唐僧,和紅孩兒打鬥起來,豬八戒也來幫忙,可最終敗下陣來。孫悟空請龍王來幫忙,可紅孩兒的“三味真火”使孫悟空差點喪命。孫悟空又變成牛魔王的樣子,想趁機救回唐僧,可這紅孩兒聰明得很,孫悟空的計謀最終被識破,後來觀音菩薩來相助,收紅孩兒做善財童子,回南海去了,師徒四人又踏上了西行的道路。

讀完《西遊記》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立下一個目標,只要一心一意,一直向着這個目標前進,無論有多艱難,也總有一天可以實現。

西遊記讀後感12

“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這兩句詩為我們寫出了一斗天地,橫掃一切邪惡勢力的孫悟空的形象。提起孫悟空,就不能不提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

《西遊記》主要描寫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小白龍師徒四人,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西遊記的出現,開闢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説的新門類。其內容是中國古典小説最為龐雜的,它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內容,佛,道兩教的仙人們同時登場表演,莊嚴神聖的神佛世界裏也充滿了現實社會的人情世態,顯得亦莊亦諧,妙趣橫生,使該書贏得了各種文化層次的讀者的愛好。通過《西遊記》中虛幻的神魔世界,我們處處可以看到現實社會的投影。

雖然《西遊記》是一部神話小説,但唐僧取經卻是歷史事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貞觀元年(627),當時年僅25歲的玄奘離開長安,置身到天竺(印度)遊學。他從長安出發後,歷經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玄奘在印度的'佛教寺院那爛陀寺先後學習5年之久,被尊為通宵三藏的十德之一。貞觀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後來玄奘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

西遊記讀後感13

《西遊記》是我國優秀的古典文學名著之一,至今仍廣為流傳,其中的精彩故事都還記憶猶新。

如: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唐玄奘怒逐美猴王;孫大聖四海求仙方,觀世音甘露活寶樹;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孫行者智取芭蕉扇。

可堪稱是經典中的經典。雖然書中有一些看不大懂的地方,但卻並沒有減弱我對《西遊記》的喜愛之情:調皮機靈,詭計多端的老孫;大腹便便,視食如命的老豬;老實忠厚,謙虛謹慎的老沙;有時心軟,有時固執的唐僧。這些生動形象、逼真的人物,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

首先,我想談一談對唐僧這個一向人們褒貶不一的人物的理解:

第一:耳朵軟,沒有主見。

就等“三打白骨精”為例,小女、婆婆、老伯都是白骨精所變,唐僧不辯真假,也不能怪他,畢竟不如悟空的火眼晶晶。可既然悟空已説出實情,並有白骨脊樑上的一行字“白骨夫人”的證明,唐僧就應相信悟空。八戒一向愛和悟空對着幹,在一旁挑釁生事,唐僧果然耳朵軟,信了八戒。悟空不住地叫:“師傅,莫念!莫念!”聽了都叫人心寒。悟空穿山越嶺,擒妖除怪,跟隨唐僧一行吃盡了千辛萬苦。而唐僧心裏糊塗,不明真相,竟然過河拆橋。

第二:言而無信。

唐僧在“三打白骨精”中不要悟空做自己的徒弟。還發誓:“今後再要你,我就墜下地獄!”可當黃袍怪施法將唐僧變為老虎,悟空迎救之時,唐僧只有感激,但內心更多的是羞愧!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

第四:固執,自作主張。以“盤絲洞七妖作法”為例。

唐僧自作主張去化齋,徒弟們好言相勸,無奈唐僧十分固執,結果成了七個女妖的“上門午餐”,唐僧這才含淚悔恨。

西遊記讀後感14

孫悟空在大眾的心目中是以一個英雄的形象存在着,沒有他,唐僧不可能取得真經。沒有他,《西遊記》這本書也不會那樣的精彩絕妙。孫悟空代表着中國古代人民善良,正義,不阿的情懷和追求,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孫悟空是頑皮的,這也印證了“猴性難改”這句話。説到底,孫悟空也只是一隻猴子,他具有猴子的.所有特徵:調皮、貪玩、孩子氣,他鬧到陰間將閻王爺生死薄上自己的名字勾了,在蟠桃會上大鬧一場,在如來掌上撒泡尿,女兒國中慫恿唐僧結婚……每當讀到這些情節,從字裏行間,我們便彷彿能看到一個活潑可愛,機靈調皮的猴子。

孫悟空是嫉惡如仇的,每當遇到妖怪,他總是第一個揮棒前去,在三打白骨精中,即使肉眼凡胎的唐僧之前多次警告不能濫殺無辜,甚至使出了緊箍咒,孫悟空在看見妖精時,仍然義無反顧地衝上去一棒打死了妖怪,毫不在意唐僧就在旁邊。這樣無所畏懼、毫無顧忌地去懲惡揚善,實在令人敬佩,現在有多少人能做到這樣子呢?

孫悟空是忠誠的。在被唐僧趕走後,豬八戒一到花果山,説出唐僧被妖怪抓走的現狀,孫悟空立即趕了回去。師傅一有困難, 他也總是第一個出現的。在迎戰紅孩兒時,他被“妖孩”的“三昧真火”,弄得“火氣攻心”,“三魂出舍”,差點喪命,醒來後説的第一句話竟然是“師父呢!”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死,而是師父的安危,其忠心實在令人感動。

有人説:孫悟空是作者理想的化身,我想也是這樣的。在孫悟空身上 ,我們可以看到自我價值的與社會價值的完美融合 。孫悟空雖是一個神話式的英雄人物,但他身上所具有的那種富有人性美的英雄品格,反映的是那個時代人民羣眾的美好願望及理想追求。

西遊記讀後感15

西遊記主要講的是師徒四人在取經的路上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但始終不放棄,最終取得真經的故事。初讀小説,我看得到唐僧心慈手軟,悟空神通廣大,八戒好吃懶做,沙和尚任勞任怨;在這個暑假重讀時,我欣喜地發現,他們身上都凝聚着一種非常好的品質:笑對磨難。

唐僧從小無父無母,身世坎坷,然而他誠心向佛,笑對過往;被壓在五指山下的孫悟空,似乎永遠難逃出如來的手掌心,然而它坦然面對,終於迎來了五百年後的新生;被貶到凡間的天蓬元帥八戒和捲簾大將沙僧,能夠苦中作樂。小説中的人物都在告訴我們,要笑對磨難。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既然如此,我們更要笑對生活中的磨難,記得有人説過:“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確實,笑是一天,哭也是一天,我們自然會選擇笑着度過每一天,化磨難為磨礪。

蝴蝶破繭而出,要經歷多少磨難,最終翩然空中;沙爍鑽進蚌殼,經歷無數煎熬,終於成為閃閃發光的`珍珠;司馬遷遭宮刑,“就極刑而無愠色,”終著成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海倫生活在無光無聲的世界裏,但她坦然面對,勇敢戰勝殘酷的命運……不管是大自然,還是生活中,都會有磨難,只要我們能笑對這九九八十一難,我們一定能迎來燦爛的明天。

倘若遇到磨難就放棄,唐僧會被妖魔鬼怪吃掉;孫悟空只能回到花果山,去當一個山大王;豬八戒會在高老莊成親;沙僧又回到了流沙河。如果這樣,他們就做不成取經這件大事,只能平庸地過完一生。

取經不易,正如我們學習。想要取得真經,必然要經歷重重磨難。“路漫漫其修遠兮”,或許我們會遭遇“山窮水盡”的時候,但只要笑對磨難,定能“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