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將軍衚衕》讀後感範文

《將軍衚衕》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9.85K 次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將軍衚衕》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將軍衚衕》讀後感範文

  《將軍衚衕》讀後感1

一口氣讀完史雷的《將軍衚衕》,被一種真實而正義的情緒感染着,其實靜心細想,小説中沒有將軍,也沒有什麼英雄,只是一些沒有什麼英雄壯舉的隱忍的普通百姓,但誰又能説他們活得不精彩呢?

小説是以將軍衚衕的富户人家劉家的外孫——大寶的視角寫抗日戰爭那幾年將軍衚衕發生的幾件事。將軍衚衕在北京,所以整篇小説是充滿了京腔京韻,對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日常生活做了細緻帶有歷史傳記特質的描寫。孩子的視角便是玩樂的,所以玩蛐蛐,養金魚、放風箏,因為放風箏所以遇到了狗——鐵背蒼狼,所以帶狗去捉獾,等等。

劉家人是商人,原一起出口外倒騰買賣的秦家與劉家是兄弟一樣的朋友,但是日本人來了以後,各奔東西。劉家人是正面形象,家人都是正義果敢的,包括收養的秀兒。秦家人當了漢奸,但並不全是漢奸,秦家的孫子就還是有些正氣的。圖將軍是旗人,好玩兒,但善惡分明。日本人也不全是窮兇極惡的。整個小説的人物,非臉譜化,看着真實可信……

整篇小説瑣碎流暢,但不顯疲沓,有恰到好處之感。

談不上喜歡狗,但是看到小説中關於鐵背蒼狼的那段描寫,我一下子喜歡上了這條狗。我在想紈絝子弟的圖將軍,他是一個沒什麼追求,只會玩兒的滿人,但是他也確實把玩玩到了極致,無論金魚、蛐蛐兒、還是狗。這隻狗跟他們的時間不長,但是因為狗知道他們對它好,所以便可以為他們去拼命。我不知道生活中的狗是不是這樣子,也許狗真的是這麼忠心吧。

應該説這部小説蛐蛐、金魚兒,都比狗描寫得篇幅長,且更精彩,而我獨喜歡這條狗——鐵背蒼狼,沒有原因。只是覺得它的死更壯烈,有點兒像將軍。

  《將軍衚衕》讀後感2

《將軍衚衕》是青銅葵花獲獎作品,作者是史雷。這是一篇以民國二十七年為背景的中篇小説,意韻深遠,回味悠長。作品由喜慶而又令人擔憂的皮影戲開頭,最後由悽慘的《祭塔》收尾,前後首尾呼應。全文有着濃濃的京味,並以戲曲穿插全文,文中有許多老北京的習俗,都完美地融入到了文章中,例如:圖將軍的那些愛好、貫穿全文的戲曲、茶館叫燈......

這本書清楚地反映了當時的各個階層的人的生活狀況,每個階層都有着與這個階層的特點相符合的代表人物,如:上級階層姥爺、中級階層巡警、底層的人是秀兒的爹。其中上中階層都是能吃上一口飽飯的人,正是因為他們的生活有保障,所以可以對日本人採取一些實質性的干擾;而底層的人連自己的生命都沒有保障,就算仇恨日本人也不能對日本人造成什麼影響,秀兒的爹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他不想給日本人唱堂會,就去了石景山制鐵所,但還不是去給了日本人打工。

一口氣讀了史雷的《將軍衚衕》後,我被一種憂傷而又正義的情緒感染着,其實平下心來慢慢咀嚼,會發現小説中沒有什麼將軍,也沒有什麼英雄,他們只是一些有着英雄壯舉的隱忍的普通老百姓,但誰又能説他們活得不精彩呢?

  《將軍衚衕》讀後感3

史雷的中篇小説《將軍衚衕》意藴深遠,回味悠長。作品由一曲喜慶的'皮影戲《二度梅》開場,雖然熱鬧卻令人擔憂,結尾以一段悽慘的《祭塔》與開頭相呼應,繼而又轉為激昂的《陽平關》,圖將軍的死催人淚下,卻讓人看到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希望。小説裏,作者以從容不迫的語言娓娓道出老北京傳統文化的精髓與意趣,寫出了國家危亡之際,以圖將軍為主的“平民英雄”的靈魂覺醒和精神成長故事。可以説,《將軍衚衕》是一曲慷慨的悲歌,對侵略戰爭的控訴、對民族精神和文化傳承的思索盡在其中。

《將軍衚衕》的敍事風格樸實莊重,敍事節奏張弛有度,每一章的內容既可獨立成篇,串聯起來又是一個背景完整、人物形象豐滿的故事。作者將主人公圖將軍塑造得有血有肉。圖將軍祖上三輩都戰功赫赫,然而圖將軍卻並不是以一個英雄的姿態出場的。他開始只是一個紈絝子弟,在王朝沒落的年代裏,守着花鳥蟲魚等玩物、靠着典當家產度日,是一個典型的“多餘人”形象。“我”的姥爺充滿善意和包容的舉動喚醒了圖將軍耿直、善良、好勝的天性,讓他過上了靠拉車自食其力的生活。圖將軍與“我”的父母、舅舅等革命者不同,他沒有明確的民族意識和革命目標,所有的舉動都出於天性中質樸而強烈的愛憎觀念。他有一股來自民間的“俠氣”,看不慣侵略、壓榨與欺凌。蟋蟀“鐵彈子”、“老黃忠”、獾狗“鐵蒼狼”等,既是圖將軍調教出來的得意寵物,也是他的朋友,或者説是他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動物雖然沒有保家衞國的意識,但它們有忠誠、剛烈的氣性,正是“鐵彈子”和“鐵蒼狼”的犧牲促成了圖將軍的成長,讓他變得不一樣了。他或許並不明白“我”舅舅等革命者的宏圖大志,但他願以自己的犧牲換取革命者的生存,把祖國的命運交付給這些他信任的人。他死得悲壯,既不拖累任何人,又完成了自己捨身取義的使命。從“多餘人”到“平民英雄”,圖將軍的每一步轉變都有情節的鋪墊,顯得毫不突兀,真實可信。

作為一部抗日題材的兒童小説,《將軍衚衕》沒有空洞的口號和説教,也沒有過分拔高任何一個人物,甚至不寫戰火硝煙。在作者沉鬱平靜的敍述中,讀者彷彿親臨那個風雨飄搖的戰爭年代,看到侵略戰爭給人民生命和精神帶來的巨大破壞,體會到普通百姓們在面對家國存亡時表現出的凜然氣概。除了圖將軍,小説還塑造出一系列形象鮮明的人物,例如作為開明商人的姥爺,他雖然並不太理解子女們的革命行動,卻不干涉、不阻止,給他們充分的民主和自由,在涉及民族大義的關鍵時刻堅持原則,毫不退讓,是一個可敬可親的長者形象。

整部作品雖然悲壯,卻仍充滿希望,究其原因,在於對幾個孩子形象的塑造上。圖將軍的精神在覺醒,敍述者“我”也在一起成長,作為所有事件的見證者,“我”已經成長為一名勇敢、正義、有擔當的少年:秀兒唱着她的皮影戲,傳承的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小海子生在漢奸家庭,卻有自己明確的是非觀念,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當圖將軍溘然逝去,一羣孩子卻巋然立起,他們正是整個民族與國家嶄新的希望。

小説的另一個特點是充滿了京味濃郁的傳統文化元素,時時出現“冷月”、“飛雪”等意象,讓作品帶上了鮮明的個人特色,與其他兒童抗日題材的作品區分開來。唱戲、鬥蛐蛐、獵獾、看猴戲、養金魚……若不是戰爭的破壞,這些傳統文化活動何嘗不是逸趣盎然?史雷在小説中花了許多筆墨寫到他對文化的思考。秀兒爹演得一手好皮影,卻因為戰爭只能去幹苦力,他的悲慘死去是戰爭破壞傳統文化的一種隱喻。

另外,作者並沒有簡單粗暴地把日本人都描述成兇狠貪婪的壞人,老橫澤和美香就是熱愛中華文化的日本友人。然而也是因為戰爭,老橫澤誤死於抗日人士之手。“我”和圖將軍並沒有因為老橫澤和美香是日本人而憎惡他們,美香也沒有因為父親之死而怨恨中國。這種寬容而有大智慧的態度,更凸現出人性之美並無國界、種族之分,而貪婪的侵略惡念則是人類文明共同的大敵。

  《將軍衚衕》讀後感4

“讀了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益友。”這個週末,我讀完了由大獎作家史雷所著的一本書——《將軍衚衕》。

全書以一個八歲孩童的視角,記敍了抗日戰爭時期北平城中各種各樣的人物思想變化與被壓迫的生活場景。書中,圖將軍是主要的人物之一,他與作者所在的劉家有着不解之緣。圖將軍為人俠氣,具有俠義肝膽和英雄氣概,為劉家擺平了不少麻煩之事。

書中有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情景,無論誰讀了之後都會感覺心潮澎湃。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七章中的一篇故事:作者的大舅是抗日地下黨,被日本兵追捕時十分危險,他們家訓養的獾狗鐵蒼狼奮不顧身地衝出草叢去咬死日本軍犬讓大舅得以逃脱,最後鐵蒼狼與日本軍犬同歸於盡。當時,作者對圖將軍説的話:“你是説鐵蒼狼死也不會放過日本軍犬?”一隻獾狗都能和敵人戰鬥到底,何況是人呢?還有第二章中鬥蛐蛐,以代表民間正義力量的“鐵彈子”與代表漢奸勢力“紫黃”拼死戰鬥的場景。最終,“鐵彈子”在身處絕境的情況下,義無反顧地對身形比它大的“紫黃”發起了進攻,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一隻蛐蛐都能努力在絕境中尋求生機,在當時境遇下的人又為何不能呢?

《將軍衚衕》是一本充滿童真童趣和絕地反擊精神表現的兒童小説,大家有興趣可以讀一讀它,在此推薦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