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小説《王子與貧兒》讀後感大綱

小説《王子與貧兒》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08W 次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説《王子與貧兒》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説《王子與貧兒》讀後感

小説《王子與貧兒》讀後感1

在這個假期裏我讀了一本世界名著——《王子與貧兒》。這本書讓我學會了許多道理。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現實主義諷刺小説家馬克吐温。這本是講述了十六世紀是英國的社會狀況為背景,以童話體的形式描述了一個貧民窟的窮孩子湯姆康蒂,由於一個偶然機會,戲劇性的與王子愛德華調換身份,當上的英國國王。心地善良的湯姆當上了國王后做了不少事,得到了人民的愛戴和擁護。而真正的王子愛德華就在民間流浪,當起了乞丐。他嚐遍了酸甜苦辣,讓他親眼目睹了民間的疾苦和國家的弊端,使他深切的感觸到英國法律的殘酷與社會階層的矛盾。可到最後,國王有重新歸位了。

我的感受是:環境能造就一個人。在貧民窟長大的窮孩子,更能體會出民間的.疾苦,更加深刻的感受人情冷暖,從而更加珍惜自己來之不易的幸福,並且造福於更多的苦命百姓。而在王宮裏享受榮華富貴,國這錦衣玉食的生活的王子,在富裕的環境裏從未體驗過擔驚受怕的日子,知道了自己的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從此奮發圖強,造福於百姓。

《王子與貧兒》這本書告訴了我,在艱辛的環境中,讀不能失去一顆善良的心。要學着體會老百姓之辛苦,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

小説《王子與貧兒》讀後感2

貧兒湯姆從小過着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貧困生活,幻想着自己能有一天當上富貴的王,德華因厭倦死板、空虛的宮廷生活,也幻想着能到民間嚐嚐作貧兒的滋味。於是有一天,他們交換了身份,開始了新的生活。

通過這個童話情節,小説首先用鮮明的對比手法,展現了勞動人民生活的極端艱難困苦和統治階級生活的極端豪華奢侈。在此同時,小説還鮮明地表明瞭人生生來平等的民主主義思想和環境決定人物性格的唯物主義觀念。

湯姆並非天生就只能當貧兒,德華也不是生來就只能當王,全部的不同只在服飾和地位。德華就曾跟湯姆説:“要是我們光着身走出去,誰也分不清哪個是你,哪個是我!”的確,當貧兒穿上王 衣服時,大家都把他當成王德華穿上貧兒衣服後,大家便認定他是貧兒,這裏既沒有什麼“天生富貴”,也沒有什麼“天賦王權”,問題的關鍵只在穿什麼服飾和處在什麼地位。

不僅如此,湯姆在穿上王 衣服,被人推上王位後,便立即頒發仁慈的法律,釋放無罪的囚犯,否定封建法律的荒謬,指責宗教裁判所的草菅人命,成了被萬民擁戴的開明君主。而 德華在穿上貧兒衣服後,也能在重新當上國王時廢止酷刑,昭雪冤獄,頒佈新法,以改善人民的處境。這是他倆突然心血來潮或良心復甦嗎?不,這是環境對人物性格的客觀影響,是健康、樸素的人民生活對人的改造作用。湯姆從人民中來,健康、樸素的人民生活使他從小就具有善良、正直的品質和同情苦難、嫉惡如仇的性格。而 德華從王宮走到人民中去以後,受人民生活的影響,也逐漸具有了跟統治者截然不同的品質和性格。

最後還有一點,小説雖然取材於16世紀英國,但讀者從小説所描寫的人民大眾的苦難生活,很自然會聯想到19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勞動人民的艱難處境;從小説所描寫的統治者的為所欲為,很自然會聯想到當時美國資產階級政府的專橫欺詐;從湯姆和 德華交換身份後的思想言行,也很自然會聯想到深刻的種族歧視。因此,小説雖然取材於16世紀英國,但其批評的矛頭是指向19世紀的美國。

誤會和交換身份,就是這一部童話的主要情節,而這看似俗套的設置,卻在馬克?吐温筆下顯出了隱含的光輝。這篇讀後感,語言質樸平實,從手法、思想和社會背景三方面闡述了作者意圖,筆風簡潔,眼光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