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差不多先生》有感大綱

讀《差不多先生》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07W 次

讀《差不多先生》有感1

今天,我讀了胡適寫的《差不多先生傳》,覺得差不多先生實在是可笑:白糖與紅糖差不多,山西與山西差不多,就連自己得了重病,家人找錯了醫生,請來了牛醫,也認為牛醫與人醫差不多,死前還説:“活人與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不要太精確。”“哪有這麼傻的人呢?”我忍不住要笑,“真的差不多嗎?表面上差不多,實際上可差太多了!”

讀《差不多先生》有感

但我冷靜下來又一想,還笑別人呢,我自己還不是這樣嗎?考試時把“休息”寫成了體息,白白丟了一分,卷子發下來了,我還認為差不多,不應該減分;還有一次,我把“切除食指”寫成了“切除十指”,當時以為差不多,沒什麼大不了的,可現在想一想,如果是醫生在開處方把“切除食指”寫成“切除十指”病人得受多大的痛苦啊!

文章最後寫“無數無數的人都學習他的榜樣,於是人人都成了一個差不多先生”。“天哪!”我忍不住要驚呼,這怎麼成?打仗時部隊潛伏在敵人後方,準備發動襲擊,如果有一個人動一下,如咳嗽一聲或捲曲一下腿,就可能會造成全軍覆沒;發射衞星,如果科學家計算時小數點錯一位又認為差不多而不糾正,結果衞星掉了下來,那會造成多大的損失啊!……

看來,我們做事情是要處處求精,越精越好,不能象差不多先生那樣,事情才能成功。達到國家,小到個人都是如此。

讀《差不多先生》有感2

而胡適的文章《差不多先生傳》又把我的思緒拉回到現實中來。他以詼諧幽默的筆觸告訴人們“認真”二字的重要性,這對我們當下有着更為深刻的教育意義。馬鋼前輩那種務實勤奮的工作作風似乎在一些年輕人眼裏並不那麼重要。當然,這與現今社會上一些消極因素有着一定聯繫。可是年輕的心不應被這些灰塵所矇蔽,應由自己的判斷力。

克服困難:

我們的國家、企業,乃至我們每一個人,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挫折。我們要懷着一顆年輕的心,一顆勇敢的心,一顆純潔的心,時刻反省自己,糾正自己,清潔自己,朝着夢想不斷邁進!困難是一隻紙老虎,你若畏懼,它就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你若堅強,它只是一塊前進路上的墊腳石。只要你把它踏在腳下,便會擁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意氣風發!

實現自身價值

想老一輩馬鋼人的艱苦創業條件,現在我們的工作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可怎麼總覺得欠缺些什麼,仔細一想,是一種艱苦奮鬥的精神,是一種務實細緻的工作態度。確實,企業發展最重要的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以人為本才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我們每一位員工要認真地發揮自己的作用,努力實現自身價值。

認真負責:

胡適先生筆下的差先生在我們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經常能看到他的影子。反省一下自己,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的存在,只是沒有那麼極致罷了。或許我們每一個人都認為自己足夠聰明,不會在大事上糊塗,不會在重要的事情上像差不多先生那樣,有些小事差不多也微不足道。可是你想過沒有,從小父母長輩就教育我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因為惡小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惡小的習慣。習慣的力量有多麼強大。作為一名馬鋼職工要時刻提醒自己,具備做人做事的基本準則。在工作崗位上要認真對待每一天的工作,認真完成每一件小事,嚴守職業道德和行為規範。

工匠精神:

進入新時代,我們只有弘揚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秉持把工作做到極致的態度,才能做強馬鋼品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文章《年輕》鼓勵我們擁有一顆年輕的心,胡適先生的《差不多先生傳》又告誡我們要具有一顆責任心。所以,不論工作還是生活,這兩顆心都要具備。前者教我們不忘初心,樹立夢想;後者教我們立足崗位,踏實工作。兩顆心相輔相成融為一體,真正詮釋了人生的真諦!

讀《差不多先生》有感3

今天,我看到了一篇十分奇怪的文章—《差不多先生傳》,我很疑惑為什麼要叫“差不多”先生呢?好奇心促使我一口氣把文章讀完,終於得到了答案。

原來是講一個名叫“差不多”的人。小時候媽媽讓他去買紅糖,他卻買成了白糖,媽媽罵他,他還搖搖頭説:“紅糖和白糖不是差不多嗎?”

後來,他在錢鋪裏做夥計,常常把“千”寫成“十”,把“十”寫成“千”。掌櫃的生氣了,常常罵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賠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嗎?”

就這樣,在自己生死攸關的時候,也是差不多就好了,直到絕氣。

“千”和“十”在差不多看來是差不多,但在生活實際中可是差太多了,一個千能換許許多多個十,而許許多多個十才只能換一個千。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人扮演着“差不多”這個角色。出去玩襪子弄髒了洗不乾淨,差不多就行了;背古詩時,背地磕磕吧吧,差不多就行了;寫作業時,字寫得歪歪扭扭,差不多就行了。直到現在,我才知道這些行為都是不對的,如果大家以後做事認真一點、仔細一點,中國就一定能蓬蓽生輝。

讀了《差不多先生傳》這篇文章以後,我懂得了一些道理,做人要一絲不苟,要認真仔細,才能有好成績。

讀《差不多先生》有感4

近日,有幸拜讀了胡適先生的《差不多先生傳》這篇文章,文章詼諧幽默,頗有深意的語氣描寫了一個全中國人的代表——差不多先生。這位先生一生到死凡事都不講求認真,"紅糖和白糖差不多""陝西和山西差不多""千字和十字差不多""今天走和明天走差不多""八點三十和八點三十二差不多"甚至到臨死時説出"活人與死人也差不多"這句話來,更有甚者去讚揚他,稱讚他看的破,不計較,是一位有德行的人,叫他做圓通法師,久而久之人人都去效仿他,最終中國成為了一個懶人國。

雖然看起來胡適先生有點誇大其詞,引人發笑,但卻發人省醒。的確在工作中,我們周圍就存在着很多"差不多先生",甚至我們自己可能就是個"差不多先生",我們也經常把"差不多"這句話掛在嘴邊。檢修作業時尺寸"差不多"就行了,巡檢時問題發現"差不多"就行了,記錄數據時數字"差不多"就行了……任何事物都留有偏差,久而久之這種偏差變成了習慣,就會忽略不見,慢慢演變成隱患,造成事故的發生。我認為在工作中不死板,不追究別人的過錯,不計較一些小問題固然是好的,但不肯認真,不肯計較,不肯算賬,一味的追求"差不多先生"就是沒有夢想,而沒有夢想就沒有未來,"差不多"其實就是差多了。

記得曾經在一次生產操作中就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操作人員在記錄報表時發現主線DC2供水壓力比平時偏低了0.1Mpa~0.2Mpa,但還在正常範圍內,於是就向當班正值班彙報,正值班看了一眼後説:"沒事,差不多就行了,都正常,放心吧!"操作人員還是不放心,於是向主操彙報了這個情況,主操意識到這件事情可大可小,立即前往現場查看,發現管路泄壓閥發生故障正在持續泄壓,如果不及時處理,可能造成主線高壓除磷泵跳泵,軋線停產的後果,於是立即採取措施,手動重啟了泄壓閥,並且恢復了正常工作,保證了主線安全生產。工作中時常就會遇到這樣的事情,如果萬事都做"差不多先生"就會很容易出現紕漏,而有些人在工作中雖然表現並不出色,但他們盡職盡責地全身心投入,想盡一切辦法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極致,反而在事業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那些"差不多先生"卻因不具備這種工作精神,結果讓自己逐漸平庸下去,辜負了自己的潛能。

當今馬鋼正走在改革創新,做強品牌,全面精益運營作為推動馬鋼實現高質量發展重要抓手的時刻,因此我們在工作中一定要杜絕做一名"差不多先生",提高責任感,摒棄一切懶惰思想和行為,把本職工作做細,做精,為企業的發展添磚加瓦,用自己的行動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貢獻!

讀《差不多先生》有感5

今天,我讀了胡適寫的《差不多先生傳》,覺得差不多先生實在是可笑:白糖與紅糖差不多,陝西與山西差不多,就連自己得了重病,家人找錯了醫生,請來了牛醫,也認為牛醫與人醫差不多,死前還説:“活人與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不要太精確。”“哪有這麼傻的人呢?”我忍不住要笑,“真的差不多嗎?表面上差不多,實際上可差太多了!”

但我冷靜下來又一想,還笑別人呢,我自己還不是這樣嗎?考試時把“休息”寫成了“體息”,白白丟了一分,卷子發下來了,我還認為差不多,不應該減分;還有一次,我把“切除食指”寫成了“切除十指”,當時以為差不多,沒什麼大不了的,可現在想一想,如果是醫生在開處方把“切除食指”寫成“切除十指”病人得受多大的痛苦啊!

文章最後寫“無數的人都學習他的榜樣,於是人人都成了一個差不多先生”。“天哪!”我忍不住要驚呼,這怎麼成?打仗時部隊潛伏在敵人後方,準備發動襲擊,如果有一個人動一下,如咳嗽一聲或捲曲一下腿,就可能會造成全軍覆沒;發射衞星,如果科學家計算時小數點錯一位又認為差不多而不糾正,結果衞星掉了下來,那會造成多大的損失啊!……

看來,我們做事情是要處處求精,越精越好,不能像差不多先生那樣,事情才能成功。大到國家,小到個人都是如此。

讀《差不多先生》有感6

作者:袁慶堯。《差不多先生傳》是胡適先生在五四愛國運動之後在申報上刊登的一篇文章。胡適先生通過差不多先生一生中的幾則故事,描繪出了當時中國民眾的主流思想,更加體現了這種差不多精神帶來的危害。

這篇文章用了較為誇張的諷刺手法,將差不多先生從孩提時期至生命終結之時的故事以遞進的手法表現出這種差不多精神的“毒性”越積越深,最終直接導致了差不多先生的死亡。

在最初之時,差不多先生只是把白糖當成紅糖,作為一個孩子沒有買到符合要求的東西卻也買到了替代品,本也無可厚非。而在差不多先生上學的時候,錯把陝西當成山西卻不以為然。放眼今日,這種差不多的精神也沒有得到遏制。在網上購買的商品中也摻雜這一些劣質商品,從中能聞出差不多的味道依然存在。而在工作學習上,不求進取和馬虎大意的態度始終能映入人們的眼簾。

身為一名馬鋼職工更加能體會到“差不多”對於企業建設發展中的危害。在一線工作中,千百人的工作只為了能生產出質量過硬、卓越的產品。只要在生產現場有一個差不多先生這樣的人,生產安全或者生產質量便存在着隱患。只有有效的激勵廣大馬鋼職工,使之喚醒對工作的正確態度和工作熱情,馬鋼才能生產出更多更優質的產品,從而使產品在市場中更具有競爭力。

而我們個人也要警醒自身,避免“差不多”思想侵蝕毒害。用正確的態度面對生活和工作學習。只有這樣企業的實力也會更強,而胡適先生文章中的懶人國也會成為積極進取的東方強國。

讀《差不多先生》有感7

塞繆爾的《年輕》和胡適先生的《差不多先生》,雖不是第一次拜讀這兩篇文章,可內心依然感觸頗多。

“兩鬢微白之年再讀《年輕》,心境已然和年少之時大相徑庭。少時讀此文,正是血氣方剛、氣貫如雷之勢,那時的年輕,是皮相及身體,旺盛的精力伴隨着夢想砥礪前行;此時讀《年輕》,是鬢微霜、又何妨,聊發少年狂的開闊胸懷和膽略興張。雖歲月沉澱,豪氣沉於心底,夢想猶在追尋。工作近三十年,浮浮沉沉,執着奮鬥的心氣猶如火種一直在心底不曾熄滅。

馬鋼幾十年的發展,積於跬步而又大步流星,我見證了馬鋼從平凡到輝煌的華麗變身,也見證了特鋼從建設到投產到盈利的一次次努力攀登。而這一切,是我們每一位馬鋼人憑藉自己執着向上的奮鬥精神,燃燒青春、揮灑汗水,努力創造與實現的。從少年到白頭,一路走來,如履薄冰、兢兢業業,歲月不再讓人任性,然昂揚進取的人生態度卻依靠着歲月積澱的人生閲歷與工作經驗愈加鮮活與堅定。生命不息,奮鬥不止,這是我對“年輕”,最簡單直白的理解。

作為一名基層管理者,紮根現場幾十年,個人最反感的就是“差不多”這種態度。胡適先生的這篇文章,對社會上的那些所謂“差不多就行”的冷嘲熱諷,恰如其分,入木三分。縱觀我們這些年的各種成績和碩果,如果是僅僅靠着“差不多”這種工作態度與精神,是根本無法企及的。“千里之堤毀於蟻穴”,一個個小小的“差不多”積累下來,就是巨大的“差很多”!這些年我們特鋼,從生產建設到開拓市場,從效能()提升到產品創新,一份份傲人的成績單正是靠着所有特鋼人精益求精、嚴苛謹慎的工作態度鑄就而成的。這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的工匠精神,這是防微杜漸未雨綢繆的'嚴謹態度,而不是粗放苟且的“差不多”心態。

一個品牌的打造,需要的不僅僅是時間,更多的是靠責任,靠信心,靠勤奮所積累的全方面的鑄就。特鋼的發展,突出的重點在“新”、在“特”,我們只有上下一心,圍繞特鋼品牌的發展戰略部署穩紮穩打,步步為營,腳踏實地地走好每一步。特鋼的品牌之路,任重道遠而又前程似錦。

目前的馬鋼,正處於轉型變革時期。這種轉型,是時代造就,也是市場發展的必須。改變粗放型的發展模式,以科技為依託,以質量為根本,以高效為前提,馬鋼的發展之路,離不開我們每一顆“螺絲釘”在自己崗位上的無私奉獻與自我成就。這既是馬鋼的自我創新,也是馬鋼人的自我提升。我們只有摒棄頹廢消沉的“混日子”、“差不多”,真正以企業建設為己任,以“家園文化”為核心,才能和馬鋼一起,邁入新徵程,翻開新篇章。

讀《差不多先生》有感8

今天,我讀了胡適先生寫的《差不多先生》,覺得他實在太可笑了:紅糖與白糖差不多,山西與陝西差不多.....讀到這時,我已經笑得上氣不接下氣了,讀《差不多先生》有感200字。

但我又想:我不也是這樣嗎?考試時,我把“休息”寫成了“體息”。雖然不在意的時候看上去差不多,可是漢語裏面根本就沒有“體息”這個詞呀。這個差不多是多麼可笑,不可原諒的錯誤喲!還有一次,我把“機場”寫成了“雞場”,讀後感《讀《差不多先生》有感200字》。這是兩個差別多麼大的地方呀!一字之差,我把飛機趕進了雞窩,把雞趕上了天空。文章最後寫到:“無數的人都成了他的榜樣,於是人人都成了差不多先生。”我忍不住驚叫道:“這怎麼能行呢?”發射衞星,如果科學家算錯了一個小數,又因為差不多而不糾正,結果衞星沒飛到指定的軌道,甚至飛行途中爆炸而掉了下來。那造成的損失真是不可估量啊!

讀過這本書以後,我想了好久,覺得“差不多”實在是有百害而無一利。我們從小一定要養成認真嚴謹求實的良好習慣。做事不能像“差不多”先生那樣,做事只求馬虎了事,以至於最終釀成不可原諒的錯,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讀《差不多先生》有感9

有這樣一個人,你可曾熟悉:他有一雙眼睛,但看的不是很清楚;有兩隻耳朵,但聽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對於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性卻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細密。他的處事原則就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行。

這個人,不就是差不多先生嗎?

由於家人的失誤,在“差不多先生”病重時,家人叫來了獸醫,最後這位牛醫生治死了“差不多先生”,然而,此君在生命的最後仍然留下了格言:“活人和死人也差不多,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那麼認真呢?”他死後,人們都很稱讚“差不多先生”樣樣事情看得破,想得通,是一位有德行的人。

此時,令我們驚駭的已不是“差不多先生”可憐的愚昧,更糟的是旁人接受如此荒謬的存在方式,還企圖自圓其説。這是一種病態的處世哲學,就像魯迅筆下的阿Q,看似精神勝利法,實際暴露了中國人種種惡劣的品性。柏楊先生在《醜陋的中國人》中寫道:我們的醜陋,來自我們不知道自己丑陋。所以,病了,要找病根,只有準確診斷病症才是治癒的起點。

就因為差不多,我們吃的虧還少嗎?

李嘉誠先生説:胡適的“差不多先生”已變異為病毒,通過其散播,感染越來越多的人。病毒強烈的僵化力使腦筋本質聰敏的人思想停滯不前,神志昏沉,虛度其既漫無目的也無所期待的庸碌日子。“差不多”是一種折損人靈魂的病,令人閒散。要知道人的生命光輝是需要憑仗自我馳騁才能超越的,而我們的一生要毫不含糊和執著地活出精神力量的華彩和血肉熱切之心。

那麼,我們要説,活着就要活出精彩、活出價值,要勇於思考,尊重原則,能感受,有追求,骨中有節、心中有愛,堅決不做差不多先生!

讀《差不多先生》有感10

今天我讀了一篇胡適寫的有趣而又令人深思的文章《差不多先生》。

差不多先生覺得什麼都差不多,他總是説:“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他覺得紅糖和白糖差不多覺得陝西和山西差不多;覺得“千”和“十”差不多;覺得火車8:30開和8:32開差不多;覺得人醫和獸醫差不多;甚至在臨死前,他也覺得活人與死人差不多。

我讀着,覺得這篇文章很有趣,就忍不住又讀了幾遍。讀着讀着,我不禁為差不多先生感到惋惜又可笑的同時漸漸領悟到了作者的用意。我們不也是差不多先生嗎?在生活中,我總是遇事就念起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做不到一絲不苟。一次考試,我就是因為粗心少寫了一個小數點,白白扣掉了一分,我懊惱極了。沒過多久,媽媽讓我去買水仙,可我卻買了一株蒜苗回來,被媽媽數落了一頓。看來,我也是一個差不多先生啊!

俗話説“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如果差不多先生為人們治病,那會殃及多少人的性命啊;如果差不多工程師為人們造房子,那房子該會有多麼危險呀;如果差不多科學家為國家研發火箭,那會造成多麼大的損失呀!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像差不多先生一樣,凡事都抱着一種“差不多”的心態,最終禍害自己。

同學們,我們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學習中,細節決定成敗,我們不能像差不多先生那樣,萬事都追求“差不多”,我們要以細心,嚴謹的態度做好每件事,這樣才會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