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優秀教案模板集錦十篇

精選幼兒園優秀教案模板集錦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69W 次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幼兒園優秀教案模板集錦十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活動設計】

紙板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常見到的又愛玩弄的物品,孩子喜歡拿它來剪剪貼貼,拿它來飛來飛去,拿它來做許許多多的的遊戲,為了滿足孩子們需要,為了鼓勵孩子們大膽創新紙板新玩法,我在大班設計了《看誰不濕鞋》這一體育活動,宗旨是激發幼兒自主探索、自我建構,讓大家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體質增強,也體會到合作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悦。

【活動目標】

1、練習在相隔的物體上行走;

2、鍛鍊動作的協調性和敏捷性;

3、體驗合作的成功與喜悦;

4、培養幼兒敏鋭的觀察能力。

5、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悦。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塊紙板;

2、在場地內畫兩條相距6米左右的平行線作為起點和終點;

3、音樂錄音帶。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1、讓幼兒(隨音樂)將紙板當作方向盤,繞操場慢跑。

2、聽老師信號站好隊形。

3、幼兒拿紙板,跟着老師做墊子操:伸展運動、下蹲運動、體轉運動……

二、遊戲:看誰不濕鞋。

1、師:天下雨了,地上有很多積水,我們大家想個辦法怎麼走才能不濕鞋呢?

教師講解並示範遊戲玩法和規則。

師:每人手拿兩塊紙板,先把第一塊紙板放在濕地上,兩腳踏在紙板上,接着將第二塊紙板放在第一塊紙板的前面,兩腳再踏在第二塊紙板上。這樣子連續換紙板前進。換紙板前進時,兩塊紙板投放的距離不要太遠,以免夠不着紙板,兩腳要始終踏在紙板上,保證不濕鞋。

組織幼兒遊戲:

將幼兒分成四組,分別站在濕地兩側的起點線後,以迎面接力的形式在紙板上前進的遊戲。

遊戲以競賽的形式進行,以走得又穩又快的一組為勝!

2、合作比賽:讓幼兒兩個兩個一組,先讓幼兒B幫幼兒A交替放紙板,讓A過到終點,返回時讓A幫B交替放紙板,回到起點線,先到組為勝!

3、鼓勵幼兒利用紙板,發明新玩法。可合作,可模仿……

三、遊戲結束。

1、遊戲結束時,帶領幼兒做放鬆運動。

2、幼兒一起整理場地,(隨音樂)走回教室。

【教學反思】

準備充分;整堂課流程清晰,老師語言、要求簡單明瞭,教師的示範準確,幼兒明白易懂;老師是孩子的玩伴,學習氛圍愉悦;良好的同伴互助,孩子樂在其中;通過體育活動,發展了幼兒的能力,還激發了幼兒主動的學習,從而獲得新經驗的提升。但孩子的活動量還是不夠,如果適當增加一些集體活動,量大一些,可以讓孩子得到更多的鍛鍊。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並掌握紙版畫的製作方法。

2、通過學習紙版畫的製作方法,讓學生感受紙版畫的形式美,提高兒童的審美情趣,培養其創作熱情。

教學重點:

學習紙版畫的製作方法。

教學難點:

粘貼時的前後遮擋關係。

教具準備:

範畫數張、白版紙、剪刀、油墨、油滾、膠水

學具準備:

白版紙、剪刀、膠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用具攜帶情況。(1)

二、導入新課(3)

出示範畫,讓學生感受紙版畫的形式美感。並回答

問題:1、這幾幅畫的表現形式與我們以往用的表現方法有哪些不同?

2、誰能看出這些畫是用什麼工具材料表現的?

3、這些畫表現了什麼內容?

學生回答,最後教師歸納總結:這些畫是用紙版畫的形式表現的各種動物形象。

板書課題:紙版畫──動物

三、講授新課(10)

1、定義:紙版畫是用硬一點的各種紙版,通過畫、剪、然後把剪下的各部分粘貼在有襯版的紙版上,最後滾油墨印出的傷口即是紙版畫。

2、工具材料:硬紙版、手工刀、圓珠筆、剪刀、鉛筆、乳膠鋼勺、印刷工具

3、紙版畫的藝術特點:

提問2-3名學生,教師歸納總結:造型概括。誇張、顏色只有黑白兩色,對比強烈,單純明快。題材廣泛,通過繪畫、製版、印刷三個基本過程完成。

4、紙版畫的製作步驟:(教師演示、以《魚的一家》為例)

⑴設計畫稿⑵分版⑶剪板⑷粘貼(注意遮擋關係)⑸剪版⑹拓版

提問3-4名學生回答紙版畫的製作步驟(學生結合自己要製作的內容回答問題)

四、學生作業、教師巡視輔導(24)

1、參考資料

2、輔導要點

(1)對於構思與眾不同的學生及時表揚

(2)教師強調粘貼時的前後遮擋關係

(3)注意粘貼時保持畫面整潔,使用剪刀時的安全

(4)着色均勻等

五、總結學生作業,進行課堂小結

把完成的學生作業展示在黑板上,讓學生互相評價,教師小結本課的知識要點,佈置下節課所需學具,師生道別,下課。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活動目的:

1、讓幼兒在活動中比較不同動物的尾巴特徵。

2、對問答式的兒歌感興趣,並能嘗試仿編兒歌。

3、喜歡欣賞兒歌,會大膽地朗誦。

4、瞭解兒歌的含義。

活動準備:

1、《比尾巴》PPT課件

2、各種動物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動物比尾巴"引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今天森林裏來了許多動物,我們來看看,他們都是誰?這些動物聚在一起做什麼呢?原來是要參加"比尾巴"的比賽。

(二)比賽分兩場,請小朋友當評委。

1、第一場比賽:(播放課件)教師先出示小猴、兔子、松鼠,引導幼兒觀察它們尾巴的特點。

(1)引導評委説説評選結果,(播放課件)將相應的字貼到動物身上。(長、短、像把傘)

(2)將第一場評選結果編成一段兒歌,教師提問,幼兒回答。

大班語言兒歌優秀教案《比尾巴》含PPT課件

(四)嘗試仿編兒歌,分組仿編:

1、提供動物圖片,引導幼兒根據動物尾巴的特徵進行仿編。

2、幫動物找尾巴,引導幼兒找好後根據尾巴特徵進行仿編。

規則:仿編時可以根據尾巴的大小、長短、粗細,像什麼等進行仿編。

3、交流各組仿編的兒歌。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嘗試仿編動物的耳朵、嘴巴。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特別高,因為這是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只是個別孩子對這方面的知識欠缺,但是在活動中,他們能充分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來參與活動,我個人認為,這節課還是成功的。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看動畫講述故事的興趣。

2、引導幼兒初步理解畫面內容,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教育幼兒講究衞生,不啻不乾淨的食物。

活動準備:

VCD碟片 玉米花

活動重難點: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嘗試用語言表述畫面內容。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入活動:

小朋友,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帶來了好看的動畫片,看看是什麼?(播放《爆米花的故事》片頭 )是什麼故事呢?你們吃過爆米花嗎?爆米花聞起來怎麼樣?吃起來怎麼樣?你們喜歡吃爆米花嗎?小朋友喜歡吃爆米花,小動物也喜歡吃爆米花。我們一起看一看是哪個小動物喜歡吃爆米花吧!

2、分段播放動畫片,邊播放邊提問:

(1)播放動畫至1、25紅袋鼠説走吧:小朋友,跳跳蛙去找地上的爆米花不見了,是誰吃掉了地上的爆米花?跳跳蛙有沒有吃?為什麼跳跳蛙不吃地上的爆米花?跳跳蛙不吃地上的爆米花,説明跳跳蛙是個什麼樣的孩子?跳跳蛙找誰幫忙一起撿地上的爆米花?他為什麼找紅袋鼠?跳跳蛙找紅袋鼠撿地上的爆米花,説明跳跳蛙是個怎麼樣的孩子?

(2)播放至火帽子掉米花:掉在地上的爆米花不見了,跳跳蛙説是火帽子吃了地上的髒米花,是火帽子吃了髒米花嗎?火帽子吃的是乾淨的米花,地上的髒米花被誰吃了呢?剛才有誰路過草地?看到爆米花是眼睛都放光的是誰呢?到底是不是小老鼠吃了地上的爆米花呢?

(3)播放至結束:是誰吃了地上的爆米花?小老鼠吃了地上的爆米花怎麼樣了?肚子疼了怎麼辦?

3、完整播放動畫片:是誰把爆米花掉在草地上?火帽子的爆米花為什麼會掉到草地上?掉到草地上的爆米花被誰給吃掉了?小老鼠吃了地上的米花怎麼樣了?能不能吃掉在地上的髒東西呢?

4、分享爆米花,結束活動:

小朋友都是愛清潔、講衞生的孩子,不吃不乾淨的食物。老師這裏有乾淨的爆米花,我們一起吃吧!吃東西之前要幹什麼呢?對,請小朋友卷卷衣袖,把小手洗乾淨,我們一起分享香甜的爆米花吧。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説説的活動中理解繞口令所表述的內容,能初步學念繞口令“狗和猴”,進一步激發幼兒對繞口令的興趣;

2、懂得同伴間要相互謙讓。

活動準備:

課件製作、手指偶(狗和猴)、圓舞板等。

重點難點:

初步學念繞口令,分清字音“狗”“猴”“頭”。

活動過程:

一、看看説説,理解內容

1、引發話題: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小小的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故事裏有誰?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2、播放課件,幼兒觀看、想象

3、幼兒交流:

(1)故事裏有誰?

(2)狗和猴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呢?

4、小結:原來狗和猴都想讓對方先過橋,他們互相謙讓,真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二、感知體驗

1、欣賞繞口令

(1)説繞口令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些什麼呢?

(2)老師説繞口令

(3)你聽到了什麼?

2、老師戴上指偶,再次繞口令

2、在紙偶的提示下幼兒學念,幫助幼兒糾正字音

3、幼兒戴上紙偶練習繞口令

三、演演練練,快樂體驗

1、幼兒表演(自主選擇紙偶表演或圓舞板)

藉助於圓舞板打出節奏,引導幼兒逐步加快速度。

2、結伴練習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欣賞、理解散文詩,感受詩歌優美的語言和意境。

2.能大膽想像、創編詩歌。

3.培養細緻觀察和較完整表述能力。

4.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5.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活動準備:

背景音樂、四幅情景圖(小雨落在樹葉上、小雨落在傘頂上、小雨鑽進花蕊、小雨落在窗玻璃上)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出“雨”

師:千條線、萬條線,掉在地上看不見

師:你喜歡雨嗎?為什麼喜歡?

二、欣賞詩歌,理解內容。

1.幼兒欣賞詩歌

(1)師:今天,老師帶來一首好聽的散文詩《聽雨》,師配樂有感情地朗誦。

(2)提問:散文詩的題目是什麼?小雨剛才都發出怎樣的聲音?

2.幼兒再次欣賞詩歌

師:當小雨發出這些好聽聲音的時候,它都落在哪些地方呢?我們再來聽聽

3.幼兒觀看課件,理解內容

師:剛才小雨落在哪裏?發出怎樣的聲音?它在幹什麼?(根據幼兒的回答逐一出示情景圖,幫助幼兒理解散文。)

4.幼兒完整欣賞,感受詩歌優美意境

師:小雨的聲音多好聽!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再來靜靜地“聽雨”吧!

5.幼兒朗誦

師:這首散文詩美嗎?你覺得它哪裏美?現在我們用最美的聲音一起來朗誦一遍。

三、創編詩歌,大膽表達

1.提問:調皮的小雨除了落在樹葉、傘頂、窗玻璃上,它還會落到哪裏,發出怎樣的聲音。

2.幼兒大膽創編,並在集體面前表達。

3.一起朗讀幼兒創編的詩歌。

活動反思:

《聽雨》是一首優美而又童趣的散文,語言凝練、韻律和諧,想象豐富,它把雨點擬人化,將雨點落在樹葉、傘頂、花蕊、窗户上的動態都描繪的有聲有色。其中“沙沙沙、滴滴答、吱溜溜、叮叮叮”等象聲詞的運用增加了散文的`動感。不僅能讓幼兒感受散文的意境美、語言美。同時又易於幼兒模仿、仿編。

我認為這篇散文的教學重點是欣賞散文,理解散文內容;難點是運用恰當的象聲詞,按散文中的句式仿編

在活動中,幼兒基本能夠認真傾聽教師朗誦散文,感受了散文的意境美。但我覺得對散文的理解還不夠。如雨點落到不同的地方發出不同的聲音,雨點為什麼會發出這些聲音。為什麼落到樹葉上是“玩耍”,而落到傘頂上是“翻跟頭”。在仿編這一環節難度大,而卧的指導也不到位。(.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如一個幼兒是這樣編的:嘶嘶嘶,嘶嘶嘶,小雨在和河水打招呼呢。可以看出這個幼兒的創編中出現了問題:雨點落在水面的聲音不符實際,幼兒基本是憑空想象,雨點落在水面所做的事也不合理。仿編既要要求幼兒瞭解雨聲的象聲詞,又要與雨點落在的地方相對應,還要編一句雨點在相應的地方幹什麼。這樣難度很大,尤其是之前缺乏這方面的經驗。我應該課前應帶幼兒親自去觀察一場雨,聆聽一場雨,豐富幼兒的經驗,這樣活動的效果可能會更好些。

小百科:雨是一種自然降水現象,是由大氣循環擾動產生的,是地球水循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幾乎所有的遠離河流的陸生植物補給淡水的唯一方法。從天上掉下雨滴,有大有小,有快有慢。地球表面水蒸發上升遇冷形成了雨。雨是人類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資源。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7

活動名稱:文具小超市

活動目標:

1、複習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會用算式列題。

2、通過討論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級小學生必備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後才會用到的。

3、能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見解。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5、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活動準備:

用幼兒和老師共同收集的文具佈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兒每人一份錢。(錢的數目從5~10)、每組一個塑料框、計算用的紙和筆。

有關“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超市買文具

1,教師:“再過不久,我們小朋友即將讀小學一年級,上學時需要文具,今天,請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買你們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從塑料框那那一份錢,請你用手中的錢去買文具,要求買的文具的總價格就是你手中的錢的數字。

3,幼兒根據各自不同的數字購買文具,並用算式列出所購買的文具式題。

4,請個別幼兒説説:我買了……文具,算題是……。

二、討論:哪些文具是一年級所必須準備的?

1,每組小朋友把買來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級小學生必須準備的。

2,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討論,並能做出適當調整。

鼓勵幼兒把重複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並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認為是必須的的文具。

3,集體討論

請個別小組展示所購買的文具。

(1)請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級小學生必須準備的?説説你們的理由?

(2)幼兒邊説老師邊出示相應的文字卡片。

(3)除了這些還有什麼文具是一年級小學生必須準備的?

(4)師生共同總結。

4,被排除的這些文具,在我們今後的學習中還是會用到,除了這些,你們還知道有哪些文具嗎?

活動反思:

1、幼兒對人民幣感興趣。

2、引導幼兒動腦筋。

3、體現數學教育生活化。

4、數學問題情境化。

5、教育方法遊戲性。

6、活動環節訓練要複習序數。

7、要反覆做遊戲鞏固,把文具換其他物品培養幼兒靈活換算能力。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現在的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陽”,家長對之呵護有加。當這些“小太陽”集中在一起時,常常會發生“爭搶”、“蠻橫”的現象。但是幼兒的可塑性極強,我們針對幼兒喜歡聽故事,好模仿的特點,以“豬寶寶“為主要形象貫穿始終。通過這一系列生動活潑的遊戲情景,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有禮貌才是好寶寶的意識,從而來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心理。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學習使用禮貌用語如:請、謝謝、對不起。

2、嘗試讓幼兒建立良好的生活禮儀,體驗友好交往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在一日生活中老師有意識滲透“有禮貌常識。

(2)a:教具準備:課件(一)、(二)、(三)

b:海報紙、筆、手指偶。

c:錄音機、磁帶。

(3)活動區準備:各種布偶。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起興趣。

師出示“小指偶”:“小朋友,我是豬寶寶,今天我們一起去看電影好嗎?”(好的)

二、通過課件幫助幼兒理解禮貌用語。

1、放課件(一):小兔踩了小松鼠一腳,小松鼠哇哇大哭起來,小兔只當沒看見。

提問:A、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B、小兔為什麼哭呀?

C、怎樣讓小兔不哭呢?

D、老師小結並學習禮貌用語“對不起”

(讓幼兒充分討論,老師將結果記錄在海報紙上)

2、放課件(二):小烏龜身上弄的髒兮兮的,它想借小猴子的浴盆洗澡,它衝了進去。

提問:A、小猴子為什麼不高興?

B、如果你是小烏龜你會怎麼做呢?

C、老師小結並學習禮貌用語“請”。

3、放課件(三):豬寶寶邊講述故事邊放課件:豬媽媽做了夾心麪包,給了我一塊,我説了聲(關掉課件)。

提問:A、小朋友猜一猜我會説什麼?(謝謝!)

B、老師小結:對了,小朋友在接受禮物時候,要説“謝謝”。當別人幫助了自己也要説“謝謝”!

(討論後將結果記錄在海報紙上)

三:聯繫生活實際,拓展幼兒經驗。

1、讓幼兒討論:“小豬我呀,還想知道小朋友在平時有沒有説過:謝謝、對不起、請這些好聽的話,你是什麼時候説的”?

2、讓幼兒評評:對講的好的幼兒給予表揚。

四、通過區域遊戲:進一步鞏固禮貌用語。

A、請幼兒開火車跟“豬寶寶”到區域角遊戲。

B、讓幼兒兩兩結伴拿各種不偶練習使用禮貌用語。

C、老師巡迴指導。

D、豬寶寶請幼兒聽歌曲《山羊踩痛小公雞》結束活動。

五、活動延伸

可以在生活中繼續對幼兒進行禮貌用語教育。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熟悉故事,理解故事的內涵,知道關心、孝順老人;

2、能大膽地用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活動準備

1、故事《老爺爺和小孫子》;

2、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欣賞幼兒用書《老爺爺和小孫子》畫面;

欣賞圖一提問:圖上有誰?他們在做什麼?老爺爺為什麼在灶邊吃飯?

欣賞圖二提問:你們看小孫子在什麼?對爸爸媽媽説些什麼?爸爸媽媽的表情怎樣?後來會發生什麼事兒?

2、聽故事;

幼兒傾聽故事錄音,熟悉故事;

問:故事講了一件什麼事?你喜歡故事裏的誰?為什麼?

討論: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3、大家説;

你的爸爸媽媽平時是怎麼對待爺爺奶奶的?你覺得他們做得對嗎?

你喜歡你的爺爺嗎?你將來會怎麼對待你的父母?

小結:提煉幼兒的討論結果,引導幼兒懂得要孝順父母和長輩。

活動評析

故事中的小孫子是一個聰明、善良、孝順的好孩子,他機智的勸父母對爺爺要好些。實習老師通過與幼兒一起閲讀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激發了幼兒學習故事的興趣,能夠大膽的用完整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因此,幼兒在本次的活動中,也明白了一個道理,人人都要關心、孝敬老人。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對於幼兒來説,語言能力至關重要,這是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的重要手段,對於老師來説,該怎樣教好幼兒的語言能力也是一個非常值得鑽研的事情。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體驗物體沉浮現象。

2、初步瞭解物體的沉浮現象,能夠根據沉浮現象將物體進行分類。

3、通過活動提高幼兒的團結協助能力,滲透環境保護意識。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能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

活動準備:

各種操作材料:水盆、紙、木塊、金屬、石子、海綿、塑料、乒乓球、樹葉、羽毛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東西。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老師這裏有一副美麗的圖畫,(出示圖畫)敍述,在蔚藍的大海里生活着好多各種各樣漂亮的魚,有些魚在大海里遊得多開心呀!可是有一天,這些小魚都傷心地哭起來了,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有一些遊客來遊玩,把好多廢舊垃圾丟到了水裏。這些垃圾嚴重污染了水裏的環境,使小魚生命受到了威脅。

2、"你們想知道人們扔到水裏的都是些什麼嗎?小朋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你們認識這些都是什麼物品嗎?(展示桌子上的物品,引導幼兒認一認,説一説)

3、師:環境遭到破壞,小魚們的生命安全受到嚴重的威脅,小朋友你們想幫助這些小魚嗎?那我們今天就趕緊組織一批打撈隊,去幫助小魚把水裏的垃圾打撈上來好嗎?

4、可是,這些垃圾有的漂浮在水面上,有的沉入到了水底,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打撈隊分成兩隊才行,一隊去打撈浮在水面的垃圾,一隊去打撈水底的垃圾。你們説好嗎?

5、猜測活動,師:小朋友,那你們知道哪些物品會沉到水底,哪些物品又會浮到水面上來嗎?(教師操作演示,引導幼兒觀察)

6、操作活動師:請你來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想的是不是一樣?(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並引導幼兒進行分組探究,提高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能力,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請小朋友對照自己的猜測將材料一個一個地放入水中。)

7、師:小朋友你們猜的到底對不對呢?現在誰願意把你的發現講給大家聽聽?(在此環節中,教師採用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辦法,讓幼兒瞭解物體的沉浮現象和物體大小沒有關係。)

8、師:對,它們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來,真有趣!小朋友,你們真能幹!發現了這麼多的祕密。真棒!

9、分類活動 師:小朋友,我們幫小魚把垃圾打撈上來之後,該怎樣處理這些垃圾呢?老師有個提議,我們把它們裝進垃圾箱裏好不好?(出示兩個帶有上浮、下沉符號的紙箱。)你知道這是什麼標誌嗎?(指導幼兒認識沉浮標誌,然後把下沉和上浮的物體分類放在兩個箱子裏,讓幼兒對物體的沉浮現象有所鞏固。)

10、小朋友們學到了這麼多知識,能當一名合格的環保小衞士了,現在讓我們動起手來幫小魚把水裏的垃圾打撈上來吧!大家要記得一定要把打撈上來的垃圾分別放在不同的兩個垃圾箱裏。大家準備好了嗎?開始行動吧!

活動反思:

應該注意到幼兒的這個學習特點,課前讓幼兒能在平面的圖上分清上下,那麼就不會出現分不清這種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