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集合九篇

【必備】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集合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86W 次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9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必備】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集合九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工具將黃豆從大米中分離出來

2、知道有洞眼的漏勺能很快地將黃豆從大米中分離出來,是快捷、方便的工具

3、能運用記錄表記錄自己的猜測和實驗結果,對探索活動感趣

活動準備:

黑板、紀錄表,幼兒標記貼,五個澡盆,內放大米和黃豆,漏勺、勺子、筷子、夾子、小桶人手一份,透明杯子5個

活動過程:

1、以廚師阿姨遇到的問題導入活動,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師:廚師阿姨今天遇到了一個麻煩,她把黃豆和大米不小心混在了一起,誰來想一想辦法,用什麼方法可以幫阿姨將黃豆從大米里面分出來?

2、幼兒根據工具進行猜測並進行記錄師: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準備了一些工具,看一看,都有些什麼呀?(出示工具)請你猜一猜,這些工具中哪一種能最快、最方便地把黃豆從大米里面分出來呢?

師:你覺得那一種工具最快、最方便,就把自己的小標記貼到這種工具的下面。(幼兒記錄自己的猜測)

3、幼兒操作並記錄實驗結果師:究竟哪種工具又快、又方便呢?老師要請小朋友自己動手來試一試。注意每一種工具都要用一用,都用過了再找出最快、最方便的那一種,最後把你的小標記貼在記錄表的小手這一行的工具下面。

4、結合記錄表集體討論,發現漏勺能更多更快的.將黃豆和大米分開師:剛才,我們用了各種工具來分黃豆。試過以後,你覺得那一種工具最快、最方便?為什麼漏勺能很快、地把黃豆分出來,而且看不見一粒米呢?誰來説一説,你是怎麼使用漏勺的?

師小結:原來,漏勺上有許多的洞眼,當我們用漏勺去盛米和黃豆時,米就會從洞眼中漏下去,勺子裏只留下了黃豆。當漏勺中盛了米和黃豆時,我門只要用手輕輕地左右晃動,就能讓漏勺中的米更多、更快地漏下來了。所以,漏勺是我們今天分黃豆最有用的工具。

5、比賽:分黃豆

師:下面,我們就來進行一場有趣的分黃豆比賽,男孩子一組,女孩子一組,用漏勺將剩下的黃豆和大米分開,看哪一組分得又快、又多!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每次到户外遊戲,孩子們對吊繩總是百玩不倦,想方設法用吊繩去擊打前方的攀登架,雖然總是打不到,但他們還是樂此不疲,每經過都想嘗試一下。於是我就在教室的天花板上垂吊了不同繩子,引導孩子探究繩擺的活動。

我先請孩子隨意擺動繫有瓶子的繩子,來感受繩子擺動的現象,並收集孩子的問題和已有經驗。在孩子們瞭解什麼是擺動後,我們進行了物體擺動條件的探究——物體重量對繩擺的影響。在過程中,我給孩子們提供了i種繩擺(沒有水、半瓶水、裝滿水的瓶子),引導孩子通過用繩擺擊打前方固定距離的“怪獸”,發現了i種水瓶擺動結果不同,孩子們能發現其中的原因——重量不同。“那如果重量一樣,繩子長短不同會怎麼樣呢?”便成為我們此次活動探究的出發點。

活動目標:

1、進一步觀察繩子擺動的現象,探究長短不同的繩子擺動的距離不同。

2、能夠用簡單的語言對活動中的發現進行描述。

3、對“繩擺”科學現象產生興趣,並能積極參與探索活動。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天花板上垂下的長短不同的彩色繩子、相同的瓶子、被擊打物若干個(相同距離)、記紙若干、幼兒姓名卡。

2、經驗準備:有對物體擺動的經驗。

重點、難點:

瞭解繩子長短不同是影響擺動遠近的重要因素。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繩擺和以往的不同。

教師:仔細觀察一下這些繩擺,和昨天相比,你有什麼發現?

孩子們很快就回答了,這些繩子刷上了漂亮的`顏色,繩子有長有短,繩擺下面掛的都是滿瓶水。

幼兒1:紅色的繩子長,綠色的繩子短。

幼兒2:瓶子是一樣的,都是滿瓶水。

幼兒3:昨天我們玩的,有的是半瓶水,有的重的是滿瓶水,有的很輕,沒有水。今天都是滿瓶水,都是重的。

2、探究不同長短繩子的擺動情況。

(1)引導幼兒操作繩擺。

教師:我們上次是怎麼讓瓶子動起來的?

幼兒:把瓶子拉起來,再鬆手就動起來了。

妞妞上前演示,將瓶子稍稍拉起,再鬆手,瓶子小範圍來回擺動。

周皓辰馬上説:往後推,瓶子就擺動得更遠了。

一帆:繩子拉得越遠,瓶子蕩得越高。

教師:那繩子拉得近一些呢?

幼兒:蕩得可能就近一些吧。(一副得意的樣子)

安全提示:幼兒在繩子擺動的過程中注意擺動方向,幼兒站在一邊進行實驗,另外一邊不要站人,不要從中間穿行。

(2)請幼兒猜想:這些長短不同的繩擺都能打到前面的“怪獸”嗎?

(繩擺前面放有紙盒做的“怪獸”教具)

孩子們你一句,我一句,有的説“可以”,有的説“不行”。

(3)請幼兒驗證:擺動長短不同的繩擺,來擊打前方距離相等的“怪獸”。提示幼兒站在起始線後,手臂伸直,自然鬆手,讓繩擺自然擺動。

小朋友開始依次用兩種長短的繩擺,擊打前面的“怪獸”。

芳芳用短繩嘗試了三次都沒成功,繩子末端系的瓶子始終夠不到“怪獸”。於是,她又嘗試用旁邊的長繩子,這回成功了。她重新回到短繩子處,試了兩次,還是夠不到(怪獸)。這時教師問:“芳芳,你剛才用兩根繩擺試了幾次,有什麼發現嗎?”

芳芳:“我用這個繩擺(指着短的繩擺)瓶子怎麼也打不到怪獸。用那根(較長的繩擺)就成功了。”

教師:“為什麼會這樣呢?”

旁邊的幾個小朋友説:“因為這根繩子太短了,那根比較長。”

佳依:“長繩子打得遠,所以就夠得到。”

教師:“請把你們的結果記下來吧。”

(4)及時記:請幼兒把自己的發現記在集體用的大表中,在可以擊中目標的繩擺標記中貼上自己的名字

3、分享及經驗總結。

(1)幼兒根據記的結果進行統計、分享。

給幼兒充分的發言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及自己的實驗過程。

教師:“剛才辰辰第一個打倒。陘獸’,我們先請他來説説。”

辰辰手指長繩:“我是用這個瓶子打倒的。”

教師:“為什麼這個瓶子能打打倒‘怪獸’?”

辰辰:“因為這個水裝滿了,它很重。”

教師指短繩子:“那這個瓶子也是裝滿水的,為什麼它沒有打倒‘怪獸’呢?”

辰辰恍然火悟:“哦!我知道了,因為這根繩子長,所以能打倒(怪獸)。那根繩子太短了,所以就夠不着(怪獸)。”

(2)通過記表幫助幼兒小結“今天的新發現——繩子長短影響擺動”。

教師:“繩子的長短不一樣,你們發現擺動有什麼不一樣呢?”

言言:“長繩子擺動得遠,短繩子近。”

辰辰:“短繩子擺得太近了,夠不到‘怪獸’。”

教師:“哦,小朋友發現繩子的長短不同,所以擺動的遠近也不一樣,長繩子擺動的距離——”孩子齊聲説:“長。”

教師:“短繩子擺動的距離——”孩子齊聲説:“短。”

4、延伸活動。

提供長短和重量相同的繩擺,請孩子自由探究,看看會有什麼新發現?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點:

從最初的“隨意擺弄繩擺”再到了解什麼是“擺動”到後來的瞭解“影響物體擺動的條件”。孩子們積累了許多的知識和經驗。在孩子猜想和驗證、分享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原有經驗是解決新問題的基礎。

活動充分調動了每位幼兒的積極性,甚至連平時不愛説話的幼兒也積極參與了活動並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2、活動中的不足:

在結束部分,我感覺應把發言的機會交給幼兒,幫助幼兒自己歸納總結,這樣有助於幼兒梳理自己的經驗。

主要內容:

1、活動設計新穎、有創意,在活動過程中處處體現了幼兒的積極參與。材料準備很細緻,老師將每一條繩子都刷上了顏色,這樣很清楚、直觀發現規律。非常方便幼兒記與表達。

2、和繩子顏色相對應的記紙、幼兒通過粘貼自己的名字進行記,這些都適合中班幼兒,方便他們將自己的操作結果進行記以及在後面的分享活動中清楚、正確地表達自己的實驗結果。

3、老師充分地利用教室空間,大膽地在吊頂上垂下繩擺,創設的學習環境適宜進行小組探究。如果在室外環境中進行,幼兒注意力容易分散。

4、建議最後環節把總結的機會讓給幼兒,可以讓他們完整地表述自己的發現和結論。

綜合評析:

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去發現、思考,並及時讓幼兒表達、總結新的發現,在此基礎上捕捉幼兒遇到的困惑和關鍵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將幼兒主體地位的發揮和教師的有效指導結合。如教師先讓幼兒操作擺弄不同長度的繩擺,然後請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發現,個別幼兒認為是瓶子重量不同導致的,在此基礎上教師給予提示,“兩個瓶子裏的水滿滿的,重量一樣”,最後引導幼兒明白是因為繩子長短不同所致的。

對“繩子”的教育價值進行了深入挖掘,對關鍵經驗進行詳細梳理和準備,這是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必做的經驗準備。從整個過程來看,是師幼相互激發共同建構課程的過程。

從小組反思水平看,小組成員能緊緊為同繞教師開展的活動進行深入細緻的研討,主要針對教師再材料提供、環境創設、記方式等幾個方面如何支持幼兒主動探究、自主學習進行了深入探討,不僅研討了活動的優點,同時也為教師提出了合理化建議,小組反思的內容較細、較全面、表現出了較高的反思水平。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製作會“走”的盒子,懂得廢舊物品可以加工成有用的物品。

2、幼兒通過操作感知橡皮筋的彈性,學會簡單製作玩具的'技能。

3、幼兒通過實驗記錄,加深對實驗過程的理解,養成關心科學、好奇、好問,樂於嘗試的好習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橡筋、小棒、橡皮泥、吸管、紙盒、繩子、曲別針、錄音機、酸奶盒。

【活動過程】

引入:幼兒模仿各種小動物隨意地走入教室。教師提問小動物是怎樣走路的。幼兒討論各種各樣動物行走的樣子。

教師出示一個會“走”的紙盒,提問:這個紙盒怎麼會自己“走”呢?看一看,紙盒裏有什麼祕密?

(1)紙盒裏有橡筋。

(2)紙盒裏還有橡皮泥和曲別針。

做會“走”的紙盒。

選用橡筋一根,用橡皮泥裹住橡筋的中間,捏成一個小圓球,圓球表面要光滑。將帶有橡皮泥的橡筋兩端,分別穿入紙杯口兩邊的小孔裏,分別用曲別針固定橡筋。用手轉動橡皮泥將橡筋擰緊,放在地上,紙盒就會“走”起來了。

想一想,説一説。

(1)橡筋擰緊了,一鬆紙盒就走了。

(2)橡筋有彈性。

(3)像我的彈弓一樣,一拉就將橡皮泥彈走了。

教學反思】

縱觀整個活動,感覺過程輕鬆、自然、和諧,幼兒在動手操作活動中,體驗了成功的快樂,獲得了有關分類、語言、科學等綜合能力的發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瞭解生活中各種夾子的用途和功能。

2、嘗試用肢體動作大膽表達表現,體驗創作的樂趣。

二、教學準備: 夾子展覽(衣夾、被夾、髮夾、文件夾、醫用夾、食品家、新的老鼠夾等)、分類紙、ppt、球、書、糖果、紙、盒子、夾子葵花等。

三、教學過程:

(一)、認識各種夾子

1、幼兒參觀夾子展覽會,區分認識的與不認識的夾子並簡單介紹夾子的用途。

2、瞭解幾種特殊夾子的功用:

(1)、醫用夾:這是誰需要的夾子?

(2)、領夾:錄像裏的爸爸告訴我們什麼?領夾有什麼用?

(3)、鼻夾:看了圖片後,你知道這是什麼夾子嗎?

(4)、鼠夾:它的用處和貓的本領是一樣的,它有什麼用呢?

3、教師小結: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夾子,有的能打扮我們,讓我們變得更漂亮;有的是幫助我們的小工具,使我們的生活更方便。

(二)、用肢體語言創編夾子動作

1、幼兒自由發揮,用肢體語言來表現夾子。(配以輔助材料讓幼兒夾一夾)

2、幼兒交流演示各種創編動作。(配合兒歌) 附兒歌:夾夾夾,夾夾夾,我的小手是夾子。夾起一張紙。

3、教師小結:我們身體的許多部位可以變成夾子。

(三)、延伸活動:利用夾子進行藝術創作 出示夾子葵花,引導幼兒在區角活動中進行藝術創作。

教案設計説明

在進行“小工具”主題活動時,幼兒收集了各種各樣不同的工具,其中有少部分幼兒帶來了一些晾衣夾,引起大家對它是否屬於工具的爭論。隨後幼兒開始收集不同種類的夾子,漸漸幼兒對夾子的不同功用產生了關注的興趣。針對這一情況,我設計了這節活動,以幫助幼兒梳理並提升已有的零星經驗,同時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活動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了解夾子的功用,我以幼兒的`認知經驗為出發點,根據幼兒對夾子的瞭解情況,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幫助幼兒提升經驗;第二部分考慮到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採用動靜交替的方法,讓幼兒通過肢體動作的創編演示瞭解夾子的一個共性特點:能夾住東西。同時它也是整合理念下,幼兒創造能力的培養;第三部分延伸活動目的是進一步激發幼兒創作的興趣。

教學反思

活動開始部分,讓幼兒將夾子展覽會中的夾子按自己認識的和不認識的兩種情況進行分類,看似不經意,卻充分體現出老師對孩子知識經驗的關注,將幼兒推上活動主體的位置,老師隱藏其後並支持幼兒的探索行為。新型師生關係的建立體現老師觀念的轉變。

第一環節認識夾子,通過幼兒介紹自己認識的夾子來引發生生互動,達到經驗分享的目的。老師對幾種特殊、幼兒可能不認識的夾子估計得很準確,運用照片、實物、錄象等不同的展現方式來保持幼兒的學習興趣。活動目標1在這一環節得以充分落實。

活動第二個環節是為目標2服務的。老師在提供讓幼兒嘗試夾一夾的材料時,非常有心地投放了一個大大的健身球,幼兒一人夾是無法夾起來的,從而激發幼兒產生合作的意識。 幼兒在介紹自己用身體創編的夾子時,老師過份強調用兒歌的形式來進行介紹,想着整合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卻忽略了幼兒的情緒體驗。實際可以更為寬鬆些,如:讓幼兒與同伴説説自己是怎樣變的;或者用動作示範一下,這樣能讓更多幼兒的表現慾望得到滿足。課改以後,整合意識強了,但整合應該很自然沒有痕跡,此處的整合顯得非常僵硬。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幼兒在小班認識過母雞,知道母雞會生蛋孵小雞,但還有哪些動物會生蛋呢?幼兒吃過雞蛋、鴨蛋和鵪鶉蛋,有的小朋友也親手摸過蛋,但蛋的中間是什麼樣的呢?各種蛋有什麼不同?蛋裏面有什麼?孩子心裏充滿了疑問和好奇。本活動通過多媒體、實物、故事,讓幼兒知道許多動物都會生蛋。通過動手操作,摸一摸、推一推、敲開看一看,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獲得知識,滿足幼兒求知的慾望和好奇心,並且在活動後仍有濃厚的興趣繼續探索。

活動內容:

1、通過觀察幾種蛋,知道除了雞、鴨、鵝會生蛋外,蛇、烏龜等動物也會生蛋。瞭解蛋有顏色、大小、輕重各不同。

2、認識蛋的外形特徵及組成。學習詞語:滾動、蛋清、蛋黃、蛋殼。

3、知道蛋很有營養,小朋友要愛吃。

層次目標:

高 能説出5種以上會生蛋的動物,有深厚的觀察興趣,能準確地説出蛋的形狀、大小、顏色和輕重。

中 能説出3種以上會生蛋的動物,對觀察有興趣,基本能説出蛋的形狀、大小、顏色和輕重。

低 能説出3 種會生蛋的動物,能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觀察,會跟着大家説出蛋的形狀、大小。

活動重點:

1、知道除了雞、鴨、鵝會生蛋外,還有許多動物也會生蛋。

2、瞭解蛋顏色、大小輕重各不同。認識蛋的外形特徵及組成。

活動難點:如何敲破蛋殼。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雞蛋30個、鵪鶉蛋30個、鴨蛋、鵝蛋、鴿蛋各1個、碗30個。

3、母雞頭飾一個,小雞頭飾30個。

活動過程:

一、遊戲“雞媽媽找小雞”(師扮母雞、幼扮小雞)

今天我帶雞寶寶到草地上做遊戲,可淘氣的寶寶們不知哪裏去了,我得快快找一找。“小雞、小雞你們哪去了,快回來呀!咕咕噠、咕咕噠”。“嘰嘰嘰、嘰嘰嘰,媽媽我們在這裏”。歌曲《老母雞》,然後提問:“雞媽媽有什麼本領?”(幼:生蛋孵小雞)寶寶們想不想知道母雞是怎樣孵小雞的?小雞又是怎樣從蛋殼裏出來的?多媒體課件“世界多美呀”。

二、哪些家禽會生蛋

1、雞媽媽生的蛋叫什麼?(雞蛋)除了雞媽媽會生蛋,還有哪些家禽媽媽會生蛋?

2、播放鵝、鴨、鴿子的圖片和蛋一一對應,並説出誰生的是什麼蛋。

三、比較蛋的顏色、大小、輕重。

“請小雞仔細看一看,這些蛋是不是一樣的?有什麼不同?”

1、蛋的大小不同。

2、蛋的顏色不同。

3、蛋的輕重不同。

4、教師小結。

四、幼兒動手摸一摸、滾一滾,感知蛋的形狀和特點。

1、“摸一摸蛋殼是怎樣的”(光滑)“蛋是什麼形狀的?”“兩頭是不是一樣的?”(一頭大一頭小)。

2、“用手輕輕推一推,蛋會怎麼樣?”(滾動)。

3、教師小結。

五、由表及裏,進一步引發幼兒觀察的興趣。

1、“蛋的外面是什麼?”(蛋殼)“裏面是什麼?”“有什麼辦法看到裏面?”(敲敲蛋殼)。

2、“請寶寶們看‘媽媽’是怎樣敲蛋的,然後大家也像‘媽媽’一樣敲蛋,把蛋打在碗裏,觀察黃的叫什麼?蛋黃周圍粘糊糊、透明的東西叫什麼!”(認識蛋清和蛋黃)。

3、小結:蛋的顏色不同,蛋黃的大小也不同;蛋很有營養,大家要愛吃;不同的蛋可以孵出不同的“寶寶”,多有趣呀。

六、教師講述故事:誰丟的蛋

提問:“雞媽媽拾到的蛋是誰生的?除了雞、鴨、鵝和鵪鶉會生蛋外,還有誰會生蛋?”(蛇、烏龜)“還有很多小動物也會生蛋的,你們以後知道了,告訴大家好不好?”

附故事:誰丟的蛋

有一天,雞媽媽在草地上拾到一個蛋,她想:是哪一個粗心的媽媽生了蛋忘了拿回家,讓我去找找吧!雞媽媽走呀走,見到駝鳥媽媽就問:“駝鳥媽媽,這個蛋是你丟的嗎?”駝鳥媽媽看了看説:“謝謝你,這個蛋不是我丟的,我生的蛋挺大挺的。”雞媽媽又走呀走,看見鵪鶉媽媽又問:“鵪鶉媽媽,這個蛋是你丟的嗎?”鵪鶉媽媽看了看説:“謝謝你,這個蛋不是我丟的,我生的蛋是花花的殼。”站在一旁的烏龜媽媽説:“讓我看看這個蛋是不是我生的。”雞媽媽睜圓眼睛奇怪地問:“什麼,你們烏龜也會生蛋?”烏龜媽媽説:“你可別小看我們,烏龜也是會生蛋的,可是這個蛋不是我生的。”這到底是誰生的蛋呢?雞媽媽想:過幾天我就孵小雞了,把這個蛋放在一起孵吧。雞媽媽孵呀孵,孵了20多天,一個個雞蛋裂開了,鑽出一條長長的、細細的小蟲。雞媽媽和雞寶寶嚇得逃走了!(小朋友,這是什麼呀?對啦,這是一條小蛇,小蛇遊呀遊,游去找媽媽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幼兒感知椰肉的生長變化過程,及初步瞭解椰肉的用途;

2.幼兒大膽探索、嘗試不同的方法感知椰肉生長變化,發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學習合作進行實驗,培養合作能力。

【活動重點】

幼兒用不同的方法探索椰肉的生長變化過程。

【活動難點】

幼兒感知椰肉的生長變化過程,及初步瞭解椰肉的用途。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經過前面的探索幼兒已有對椰子外果皮、中果皮及內果皮生長變化的認識,懂得如何從椰子果皮分辨椰子的老嫩;

2、材料準備:不鏽鋼湯匙若干、椰果刨絲刀若干、尺子若干、剛結一層薄如霜的椰肉的椰子若干、不老不嫩椰子若干個、老椰子若干個都剖開;

3、記錄表若干份。

【活動過程】

一、導入:出示材料,激發幼兒操作的慾望。

 二、活動過程

(一)教師提出嘗試問題:前面我們通過不同的方法認識了椰子外果皮、中果皮及內果皮的生長變化過程,現在我們要一起來看看椰子肉會不會像果皮那樣發生神奇的變化呢?

1.幼兒嘗試。

2.幼兒介紹嘗試結果。

教師總結:嫩椰子的果肉透明、不老不嫩椰子的果肉顏色是乳白色、老椰子的椰肉顏色是白色的.;嫩椰肉和不老不嫩的椰肉比老椰肉好從內果皮中取出。

(二)幼兒帶着目的驗證

1.幼兒嘗試。

要求:幼兒兩人友好協商,一人嘗試,一人記錄。(操作過程要交換)

2.師幼交流填表。

幼兒嘗試總結:嫩椰子很容易取出椰肉,不老不嫩椰子的椰肉用湯匙就可以取出,而老椰子的椰肉很難取出要用特別的工具才好取出;嫩椰肉薄味道有淡淡的甜,不老不嫩椰肉比嫩椰肉厚味道清甜很好吃,老椰肉最厚很難嚼很甜有奶味……

(三)討論椰肉的用途

教師在幼兒總結的基礎上小結椰肉生長變化的過程後,問幼兒“椰肉這麼神奇又好吃,你們知道它還能做什麼嗎?”拋出問題後讓幼兒互相討論後回答,幼兒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説,做糖果、糕點可以煮飯、煮粥、煮湯等等,教師可以擴寬思維告訴幼兒還可以榨油食用或製作肥皂、化粧品等等讓幼兒知道椰肉的用途很多……

三、結束活動

這麼有價值又好吃的果肉,小朋友要不要讓更多的人來分享呀?現在我們就拿刨好的椰肉拿給別班的小朋友分享好嗎?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準備:

1、《會唱歌的車》課件

2、幼兒對消防車、灑水車、救護車、警車等特殊車輛有初步的認識

活動過程:

一、播放汽車鳴笛聲,引起幼兒興趣,並感知汽車的聲音

1、遊戲:猜一猜(播放音頻,點擊出現汽車圖片)

2、看一看師:大馬路上每天都有不同的汽車經過,今天這裏開來了幾輛特殊的汽車,它們都會唱不同的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吧!

二、播放flash動畫師:請小朋友來説一説,剛剛看到了哪些汽車?(警車、消防車、救護車、灑水車)

【救護車】提問:

(1)這是什麼車?(救護車)它有什麼特殊的本領?(救人)

(2)它是怎麼唱歌的?我們來聽一聽。(模仿嘀嘟嘀嘟的聲音)

(3)討論:為什麼救護車會發出嘀嘟嘀嘟的`聲音呢?

【消防車】提問:

(1)這是什麼車?(消防車)它有什麼特殊的本領?(救火)

(2)為什麼消防車有云梯,它有什麼作用?

(3)那你知道消防車是怎麼唱歌的嗎?(模仿消防車的聲音)唱歌是為了告訴我們什麼?

【警車】提問:

(1)這是什麼車?(警車)它有什麼特殊的本領?(抓壞蛋)

【灑水車】提問:

(1)這是什麼車?他有什麼本領?

討論:

(2)為什麼灑水車可以灑水?水藏在哪裏?怎樣灑水?

(3)灑水車為什麼會有音樂?

三、想一想師:為什麼警車、消防車、灑水車、救護車唱歌的時候,人們要讓開呢?

小結:原來他們有緊急任務,警報時提醒大家快讓開,注意安全。

四、遊戲:開什麼車師:生活中人們經常遇到一些困難,如果有人遇到了困難,小朋友願意幫助他們嗎?

(1)這裏發生什麼事了?(着火了)小朋友快想想辦法,我們該叫輛什麼車呢?消防車的電話號碼是多少呢?(119)

(2)他怎麼了?(生病了,受傷了)這可怎麼辦呢?該叫輛什麼車呢?救護車的電話號碼是多少?(120)

(3)這裏發生什麼事了?有小偷,壞蛋。怎麼辦呢?打什麼電話,電話號碼是多少?(110)

五、連線師:這是什麼車?我們應該撥那個號碼?(消防車、警車、救護車)小結:生活中各種汽車給我們帶了許多方便,我們來學一學小汽車唱歌,一起開回家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感知並發現磁鐵能吸鐵製品的特性。

2、能初步嘗試用所學到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並且瞭解磁鐵在生活中的運用。

3、體驗科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

活動準備:

1、幻燈片、記錄表,道具圖片。

2、操作學具:磁鐵、積木木頭類:積木 塑料類:尺子 紙類:餐巾紙 鐵製品:曲別針、釘子,夾子

活動過程:

1、 導入猜謎語,出示磁鐵,引入活動通過看ppt來了解磁鐵在生活中的廣泛用途,並具體講解

2. 做實驗 磁鐵寶寶找朋友教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

磁鐵寶寶是來找朋友的,它想與被它吸住的物品做朋友。

通過做實驗來讓小朋友知道磁鐵的用途,完成表格填寫。

3. 總結通過實驗釘子、曲別針,夾子是磁鐵的好朋友。磁鐵有磁性,能吸起像釘子、曲別針這樣的含鐵的物品。不能吸起像積木這樣的`木製品、紙巾這樣的紙製品、尺子這樣的塑料製品、玻璃球這樣的玻璃製品。

教學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幼兒從上課伊始就表現出強烈的興趣。由於事先準備的操作材料比較多,所以幼兒一直在動手操作中觀察、發現、比較,整節課情緒高漲。幼兒樂於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來發現事物規律的活動形式。在總結磁鐵特性這一環節,做的還不到位,有點急於求成,要先讓幼兒來講出他發現的規律,教師再進行引導,做最後的總結。在活動過程中仍有不足之處,教師在講述表格填寫規範時語言不夠清晰,目標不夠明確,仍然有些幼兒將猜測和驗證環節混淆起來,不會填寫表格。此外,應將遊戲探索磁鐵特性這一方式延伸到今後的玩磁鐵的活動中。

小百科:磁鐵:磁鐵的成分是鐵、鈷、鎳等原子,其原子的內部結構比較特殊,本身就具有磁矩。磁鐵能夠產生磁場,具有吸引鐵磁性物質如鐵、鎳、鈷等金屬的特性。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9

設計思路:區域工作時我班大部分孩子被紙杯吸引,他們把紙杯變成機器人,又把紙杯變成很多東西,我看到孩子們對紙杯變化那麼感興趣。所以設計這節活動,讓孩子通過自己的`想象進一步探索紙杯的變化。

教學目標:

1、通過想象探索用各種方式或使用各種輔助材料是紙杯變化。

2、發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過程:

1、用紙杯接一杯水喝,問:我剛才幹什麼了?用什麼喝的水?

2、紙杯除了喝水還能幹什麼呢?

3、幼兒操作,教師引導。

4、評析。

5、教師總結:“生活中有很多可變的東西,只要我們愛動腦子,一定會讓更多可變得垃圾變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