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錦集七篇

【推薦】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錦集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51W 次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錦集七篇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嘗試將6以內的物體按數量歸類,並用數字表示物體的數量。

2、繼續學習正確目測6以內的數羣。

3、樂意主動的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具:分類底版,6以內的實物卡片,相應數量的數卡

2、學具:超市售貨員(分類底版,6以內的各種實物卡片,相應數(點)卡等),給一樣多的發花(不同排列形式的實物操作卡,雪花片),一樣多的放一起(6以內不同排列形式的實物卡片)

活動過程:

1、遊戲導入,瞭解遊戲玩法。

(1)出示分層式分類底版,各種球類實物卡。

教師:超市裏有許多的球,讓我們看看有哪些球呢?它們各是幾個?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引導幼兒用目測的方法數數,並能説一説自己數的.方法。

(2)師幼共同討論整理“分層貨架”的規則:一樣多的球放在一起

(3)幼兒示範分球,師幼共同讀一讀,檢查分得對不對。

(4)出示3—5的數卡,教師:誰願意來幫助球兒們找到運貨的小推車呢?幼兒討論得出:每層貨架上放的球兒數量是幾,就擺上數字幾的卡片,把數卡放在每層貨架的最後空格處。

2、小組操作活動。

(1)介紹各組活動(有重點的介紹“超市售貨員”的規則)

(2)小組活動與規則。

第一、二組:超市售貨員(能將6以內的等量實物放在一起,併為各底版空格處擺上相應的數(點)卡)

第三、四組:給一樣多的發花(能用目測的方法進行6以內實物的等量判斷)

第五、六組:一樣多的放一起(能用目測接數的方法快速辨認實物卡上的數量)

(3)教師重點觀察指導“超市售貨員”的活動。

3、活動評價。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2

中班數學:做客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認識數字5,並會按數取5以內的物體或按物取數。

2、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的注意力。

活動準備;1課件2、骰子一個、寫有數字1——5的正方體6個、5座房子並給每座房子依次標上數字1——5

3、紙盤6個、吸管、圓形油泥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去做客

( 1) 帶小朋友去新建的小區“動物之家”去做客。隨音樂小火車去“動物之家”

教師:今天是六。一兒童節,徐老師帶你們去新建的“動物之家”去做客,你們願意嗎?讓我們跟着音樂出發吧。

(2)出示課件房子

A幼兒觀察,並點數出它的數量

教師:動物之家到了,我一起來數一數動物之家一共有幾坐房子吧。5座房子,教師接着出示數字5,引導幼兒認識數字5。

教師:那我要考考你們了5象什麼呢?幼兒:5象秤鈎。

教師:那5又可以表示什麼?(5可以表示5只小貓、5朵小花……(幼兒説)

教師總結;不管是什麼東西,只要它的數量是5,就可以用數字5來表示。

二、找朋友

教師:這5座房子裏分別會住着誰,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B出示第一座房子,請幼兒一起敲門,咚咚咚,動物朋友請開門。《點喇叭,歡迎你到兔寶寶家來》,提問:是誰的家呀?點擊出示小兔。小兔要和我説悄悄話呢,我來聽聽,她剛剛對我説,動物之家是個新小區,每座房子還沒有門牌號碼,請小朋友幫他們掛上門牌號碼吧!但是他們有一個要求就是他們的`門牌號碼要和每座房子裏的動物數量一樣多。記清楚了沒有?

D請幼兒點數,找出朋友

E依次出示另外四座房子,並分別找朋友

三、送禮物

教師出示骰子,讓幼兒觀察上面有什麼(數字),教師搖一搖,投擲,看看哪一面朝上,説出相應的數量。

教師:我們來做客忘記帶禮物了,請小朋友做一些糖果棒吧。現在請每個幼兒在面前的紙盤裏取一個插有吸管的油泥底座放在自己的面前。教師根據投擲出來的數量,幼兒取相應的珠子數量。

教師:現在我請幼兒來投擲兩次,並根據投擲數量取出相應的珠子。

教師:我來給每桌幼兒一個骰子,要求你們根據其桌上的數字取出相應的珠子套在吸管上。開始製作你們的糖果棒吧。

G出示寫有數字1——5的5座房子,讓幼兒根據自己珠子的數量送到相應的房屋內。

四、結束活動

今天你們玩的開心嗎?現在我們要回家了,跟動物説拜拜吧~!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不受物體排列形式、空間大小的影響,正確判斷6以內數量的多少。

2、具有初步的觀察、比較、判斷等量的能力。

3、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

活動準備:

1、幼兒認識過6以內的數,已經具備判斷5以內數量的能力幼兒認識菊花。

活動過程:

一、菊花真美麗。

教師出示菊花,引導幼兒觀察:這是什麼花?它是什麼顏色的?菊花好看嗎?菊花要送給誰呢?

二、誰要菊花。幼兒目測並介紹自己的方法,引導幼兒用以前學習的目測方法,先看聚在一起的幾隻小動物,再接着數完其他的動物。

1、教師:今天有許多小動物都想要菊花,看它們是誰?

2、教師:你能用很快的方法看出小動物有幾隻嗎?

3、幼兒自由點數各種動物的數量,教室重點觀察幼兒的'點數方式,發現不同的數數方法。

教師:誰來介紹一下你使怎麼數的?比比誰的方法數得又快又正確。

教師:原來小動物分成兩組排隊,我們在數的時候可以先目測上面或下面的一部分,然後再接着數完全部,這樣數起來就又快又準確了。

教師引導幼兒通過各自不同數數方法的比較,瞭解先目測部分再接着數完全部的方法既快又準確。

三、菊花送給誰。鞏固對6以內數量的正確感知。

教師:菊花要和數量最多的動物一起玩。菊花應該送給誰呢?

請幼兒觀察畫面中每種動物的數量,找出最多的動物,並將菊花放在他們下面。

請個別幼兒送菊花,引導幼兒説出理由。並用語言講述:這種動物是幾隻,他們是最多的。所以把菊花送給它們。

四、小組操作活動。

1、菊花送給誰。請幼兒觀察畫面,用目測的方法數出每組物體的數量,並給數量最多的一組物體畫一朵菊花。

2、做卡片。請幼兒根據卡片上一面實物的數量,在卡片的另一面印數字。

3、水果豐收。請幼兒先將實物卡片按數量進行排列,擺放在分類盒中,然後再插上數字卡片。

五、評價幼兒操作活動。請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重點評價操作“菊花送給誰”這一組。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能愉快地參加數學操作遊戲,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2、能正確感知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並用第一至第五的序數詞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3、能按給出的序數詞找到它所表示的相應位置。

二、活動準備:

1、教具:有5層高的樓房背景圖一幅,幼兒熟悉的小動物圖片5張:小狗、小貓、小兔、小豬、小猴。

2、幼兒每人一份操作材料:

5只不同的小動物(貼有雙面膠),畫有5節車廂的火車的圖卡。

三、活動過程及指導:

(一)談話導入,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二)以“小動物住新房”活動,學習5以內的.序數。

1、出示樓房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這是什麼?數數這座樓房一共有幾層?(引導幼兒數一數並貼上1—5的數字,用手指不同的樓房層數,讓幼兒説一説分別是第幾層。

)2、教師幫小動物分房子,分好後請幼兒幼兒説説有哪些小動物住在樓房裏,什麼動物住第幾層。

3、小朋友幫小動物分房子(教師將小動物圖片取下後,請個別幼兒上前重新為小動物分房子。

)分好後,一起説一説什麼小動物住在第幾層。

4、教師小結:要知道每隻小動物住的位置,可以數一數,數到幾,就是第幾層。

5、遊戲“找小動物”

要求幼兒能正確迅速地説出“xx動物住在第x層樓”

(三)幼兒操作遊戲,能按給出的序數詞找到它所表示的相應位置。

1、介紹操作遊戲的材料及玩法。

坐火車:小動物們要出去旅遊了,我們一起送小動物上火車好嗎?

——教師説出每個小動物的位置,幼兒為小動物找位置。

找到後並説一説哪個小動物坐的第幾節車廂。

(xx小動物坐在第x節車廂”或“第x節車廂坐的是xx動物”

)——小動物換車廂,換好後再説一説小動物分別坐在第幾節車廂。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教師小結。

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操作方法。

(四)、遊戲“排隊”

遊戲玩法:音樂響起,全體幼兒自由活動,音樂停,5個小朋友迅速手拉手站在一起,數數全組有幾個小朋友,然後以一個幼兒為首,小朋友觀察自己的位置,説説“我排第x”

(五)、活動結束。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對生活中常見的蔬菜感興趣,樂意按提供的線索積極思考。

觀察發現圖上的線索,初步瞭解蔬菜的不同特徵。

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初步瞭解其特性。

活動準備:

圖片、操作材料、筆

活動過稱:

引起興趣

師:這是誰的家?從哪裏看出來的?(形狀)我們跟南瓜爺爺打個招呼吧。

二、數客人

師:今天南瓜爺爺家來了好多客人,請你數數一共有幾個?一圈數下來,有好幾種答案,平時我們數東西都是排成一列小火車,一個一個數,今天這麼多的客人排成了一個圓,有什麼辦法把一圈的東西數清楚呢?

師:你是怎麼數的告訴大家,從哪開始數的?

師:數一圈的東西是從從容易記的圖形開始數。

師:我們從像正方形的那個東西開始數(幼兒數)。數到哪裏應該停下呢?

師:數過的東西不能再數了。我們再數一遍到底是多少,先找一個東西把它記牢了,如這個正方形的東西,記住數過的不能再數了。(幼兒數數1-10),現在知道了南瓜爺爺家裏一共來了10位客人。

觀察圖片

師:能不能從他們的形狀猜猜這是十個客人可能是誰啊?(第幾個是誰?)

邊提問邊出示圖片。

師:原來南瓜爺爺家門口來了十樣菜。

找鄰居

瞭解鄰居的'概念

師:是什麼事情讓這麼多的朋友一起來到南瓜家?(找鄰居)提問:什麼是鄰居?(房子挨在一起,住在旁邊的朋友)我們中一班的鄰居是誰?

師:南瓜爺爺會找誰做鄰居呢?(蔬菜)

什麼是蔬菜

師:剛才看到的十樣菜裏邊有蔬菜嗎?請你拿好桌上的紙,依次念一念,再拿好一隻筆,把你覺得是蔬菜的東西在它的下面畫個圓圈(教師只是觀察,並不提出意見)。

師:(操作結束後)好,現在把紙跟筆放好,坐好,有些小朋友找對了,有些小朋友還差一點點,到底什麼是蔬菜呢?

師:蔬菜呢是種出來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我們一起來看看黑板(教師和幼兒一起找出蔬菜)

師:我們一起來數數一共有幾個蔬菜,你找對了嗎?

師:7樣蔬菜用數字幾表示啊(出示數字7)

給鄰居分配房子

師:南瓜爺爺家附近有幾間房子啊?那要找幾個鄰居啊?用數字幾表示

師:5間房子,7樣蔬菜,該怎麼住?

幼:擠一擠

師:那誰和誰擠在一起比較好呢?

幼兒自由講述。

蔬菜的分法有很多,除了顏色,形狀,高矮,還有很多,我們回去好好想一想。

課程介紹 :

中班探索活動 針對中班的小朋友對蔬菜有一定的認識,但是蔬菜的種類特別的多,給他們樹立一種信念,蔬菜是什麼,蔬菜是種出來的一種植物,是能夠做着吃的,通過這種理念支持下,就很快能夠找出來了。通過一遍又一遍的複習鞏固複習鞏固對蔬菜有一定的記憶,同時幫助孩子們拓展分類蔬菜,分類的方式越多,心理學上建立的邏輯連接點也就越多。

本次活動可以通過讓幼兒觀察發現圖片上的線索積極思考,初步瞭解蔬菜的不同特徵,使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蔬菜感興趣,活動效果好。活動結束後,孔園長對本活動給予了肯定,聽課教師也一致認識到:活動中孩子應該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同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才能真正促進孩子積極思考與表達。

吳老師是一個有着很高的道德素質和專業素質的老師,她尊重每一個孩子,努力的幫助孩子大膽的發言,是每個孩子都能得到發展。吳老師能夠讓孩子們大膽的表達,而沒有去強加給孩子,那就是南瓜爺爺的家。

在出示南瓜爺爺的圖片時,吳老師又問:你發現了什麼?為什麼説它是爺爺呢?你還發現了什麼?有的孩子説:他是爺爺,因為他有鬍子,有的孩子説:他的頭上有皺紋,有的孩子説:他的鬍子是白的,爸爸的鬍子是黑的等等,從孩子的這些回答中可以看出,教師是尊重孩子的已有經驗的。教師的引導和提示幫助孩子從人物的特徵上得到了驗證。

小百科:南瓜(學名:Cucurbita moschata (Duch. ex Lam.) Duch. ex Poiret)葫蘆科南瓜屬的一個種,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莖常節部生根,葉柄粗壯,葉片寬卵形或卵圓形,質稍柔軟,葉脈隆起,卷鬚稍粗壯,雌雄同株,果梗粗壯,有稜和槽,因品種而異,外面常有數條縱溝或無,種子多數,長卵形或長圓形。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自然物一個接着一個的方法測量出蔬菜的長度。

2.嘗試探索不同的測量方法,會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錄測量的'結果。

活動準備

1.課件-黃瓜 ,茄子

2.長長的蔬菜實物若干,各種小型測量工具如小棒等若干,記錄紙。

活動過程

一、長長的蔬菜

1.觀察圖片:黃瓜,茄子

教師:這是什麼蔬菜?

黃瓜和茄子看上去怎麼樣?

(引導幼兒説出長長的蔬菜。)

2.這些長長的蔬菜有多長呢?你有什麼方法可以知道?

(量一量)

二、尋找測量蔬菜的方法

1.教師:用什麼量?怎樣量?

引導幼兒回憶測量圖形邊長的經驗。

2.請幼兒演示用一個接着一個的測量方法測量黃瓜。

告訴幼兒量好後還要想辦法記錄下來,怎麼記錄呢?

教師:有一根小棒就畫一條短線,量出來有幾根小棒就畫幾條短線。

(教師在黑板上示範。)

讓幼兒想一想除了可以畫短線來表示,還可以畫什麼呢?

(提示幼兒還可以用圓點、圖形等。)

三、測量蔬菜

1.提出測量要求:

每張桌子上有兩種蔬菜和一種測量工具,先量一種,然後跟小夥伴交換。

量好了拿出記錄紙和筆用剛才説的方法記錄下來。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對記錄有困難的進行引導。

3.交流:

你們用的是什麼工具測量的,你們的蔬菜量出來有多長?

4.引導幼兒從結果不同的小組中發現問題並討論:

為什麼兩個人用同樣的工具量一樣的蔬菜,可是量出來是不一樣長的呢?

引出測量方法的問題,師幼一起討論。

四、嘗試用多種工具測量蔬菜

1.教師:我們用了一種工具來測量蔬菜,現在請你們互相交換,

試試用其他的工具去測量,然後也像剛才一樣記錄驗證。

2.幼兒操作。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教幼兒按物體的外部特徵分類(第三章、第二節、第二課時)

教學分析:

通過分類活動培養幼兒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等能力,是幼兒計算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在本節內容的學習中,要求學生在瞭解幼兒對物體分類的認知特點和幼兒教育綱要中提出的教學要求的基地上,重點掌握如何進行分類知識的教學。因為學生主要是缺乏教學經驗,單純的老師講學生聽只能提供一些語言描述的教學方法與口頭講述的課例讓學生參考,不利於學生教學技能的提高。要改變來的教學模式,採用學生片斷教學試教、觀看錄像片斷與師生評課的方式進行教學,逐步訓練學生幼兒計算教學的技能,培養學生幼兒計算教學的能力?</SPAN>

教學目標:

通過教師介紹、學生試教、觀看錄像片段教學、師生評課等過程,使學生掌握教幼兒按物體的外部特徵分類的教學方法。

課的類型:

綜合類

教學方法:

講、練、評相結合

教學重點:

如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教學要求,採取合適的教具教幼兒按物體的外部特徵分類。

教學難點:

學生能否掌握按物體的外部特徵分類的教學要求與教學的基本技巧。

教學準備:

幻燈式投影機一台;投影片;VCD機一台;幼兒學數學(中班)VCD一盤;各種顏色、形狀、大小不同的紙製教具。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承上啟下、直接導入。)

二、新課教學

(一)、給學生介紹幼兒按物體外部特徵分類的方法

1、幫助學生理解“外部特徵”。

老師手拿一本書,請學生邊觀察邊對該書進行描述。最後,老師小結:物體的外部特徵一般包括顏色、形狀、大小、長短、粗細、厚薄、寬窄等。

2、指出幼兒學習按物體的外部特徵分類的意義(能加強對顏色、形狀的認識,為幼兒正確使用大小、長短、粗細、厚薄、寬窄等借書證打下基礎)。

3、指出不同年齡班的幼兒按不同的外部特徵分類的具體教學要求不同。

出示投影片,通過對該表的橫向對比讓學生體會到:隨着幼兒年齡的增長,干擾因素、物體的分類種數、每類物體的數量越來越多,對幼兒的教學要求越來越高,這與幼兒對物體分類的認知特點是相符的。

4、給學生介紹教幼兒按物體的外部特徵分類的方法。

(1) 首先指出教學時除了要以幼兒的認知特點和教學要求為依據以外,還要注意聯繫相關的知識。舉例説明:如教幼兒按物體的顏色分類時可以結合教幼兒認識顏色進行教學;教幼兒按物體的形狀分類時可以結合幼兒認識的形狀進行教學;教幼兒

按物體的大小,長短等外部特徵分類時可以結合教幼兒比較大小,長短等內容進行教學。

(2) 以教小班幼兒按物體的顏色分類和教大班幼兒按物體的兩個特徵分類為例,介紹分類的教學方法。

(二)、學生試教:按物體的外部特徵分類

1、請一位學生選擇以上的一個內容進行片斷教學。

2、學生集體評課,指出該同學的'優點與不足。

3、教師啟發性地評課。

(三)、觀看採用新方法的教學片斷——可愛的小螞蟻(中班)

1、請學生留意該教學片段中的教學方法與傳統的教學方法有什麼突出的不同點。並留意其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氣氛與教學效果如何。

2、看錄像教學片斷。

3、師生共同評論該錄像教學片段(重點指出該片斷中老師讓幼兒自主地從多個角度進行分類,更有利於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傳統的教學方法則使學生獲得更紮實的基礎基礎知識,怎樣才能更好地將兩種方法進行融合,發揮其最大的優點,需要同學們在以後的教學中作出一步的探討。)

三、小結

四、作業

從“教幼兒按物體的外部特徵分類”中挑一個內容設計一個教學片斷,要求用2—3種教學方法,並在下一節課選幾位同學試教。

板書設計:

第二節 物體分類的教學

三、教學方法

(一)、教幼兒把相同名稱和物體放在一起

(二)、教幼兒按物體的外部特徵分類

表格:教幼兒按物體的外部特徵分類的教學要求(投影)

小班

中班

大班

顏色

教具要求

形狀相同,顏色不完全相同

形狀、顏色不完全相同

大小、形狀不同,顏色不完全相同(包括混合色)

教學要求

按物體的顏色分類

排除物體的形狀的干擾,正確地按物體的顏色分類

排除物體的大小、形狀的干擾,正確地按物體的顏色分類形狀

教具要求

顏色相同,形狀不完全相同

顏色不同,形狀不完全相同

顏色、大小不同,形狀不完全相同

教學要求

按物體的形狀分類

排除物體的顏色的干擾,正確地按物體的形狀分類

排除物體的大小,顏色的干擾,正確地按物體的形狀分類

大小、長短、粗細、厚薄、寬窄

教具要求

大小或長短差別比較明顯的物體

粗細或厚薄不同的物體

寬窄不同的物體

教學要求

按大小或長短把物體分類

排除顏色的干擾,按物體的粗細或厚薄分類

排除物體的顏色、長短的干擾,按物體的寬窄分類

每次分成一類或兩類,每一類4個以內

每次分成兩類或三類,每一類5個以內

還要求幼兒按物體的兩個特徵分類。每分成兩類或四類,每一類6個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