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範文彙編五篇

【精選】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範文彙編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41W 次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範文彙編五篇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郵局及郵局工作人員的工作特點。

2、學習有重點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傾聽同伴的介紹。

活動重點:瞭解郵遞員的工作情況及郵局和人們生活的關係。

活動難點:學會傾聽同伴的發言。

活動準備:幼兒在本次活動前已參觀過郵局,幼兒用書A《有用的郵局》。

活動過程:

1、回憶交流:

幼兒自由交流各自的參觀感受。

——“參觀郵局時,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郵局和人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引導幼兒學會傾聽同伴的發言。

——“你從別人的發言中,瞭解了一些什麼?”

2、梳理對郵局的認識:

教師與幼兒一起交流對郵局的認識。

——“郵局的標誌性顏色是什麼?”(綠色)

“郵局裏有些什麼設施和物品?”(郵箱、秤、電腦、信封、匯款單等)

“郵局有哪些功能?”(寄信,匯錢,寄包裹,打電話,儲蓄,訂閲報紙、刊物,代收煤氣費、電話費、自來水費等)

瞭解郵遞員的工作情況及郵局和人們生活的關係。

——“郵遞員的衣服有什麼特點?他們主要做哪些工作?”(快遞、收發)“人們到郵局裏來做些什麼事情?”

3、閲讀幼兒用書A《有用的郵局》:

幼兒閲讀幼兒用書A《有用的郵局》,進一步瞭解郵局的功能以及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只要努力就會獲得成功。

2、能大膽地講述成功與失敗的經歷。

3、培養勇敢面對困難的能力,感受成功的快樂。

4、鼓勵幼兒大膽説話和積極應答。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張迷宮圖、一隻記號筆、每組一張記錄表、一張五角星貼紙。

活動過程:

(一)幼兒進行遊戲,初步感受和表述成功與失敗的不同心情。

遊戲1:走迷宮。

講解遊戲及記錄規則。

“看,老師這裏有很多迷宮,一會玩的時候,如果你在規定的時間裏用記號筆畫上正確的路線就成功,然後找到自己的名字,到迷宮這一欄,在笑臉一格上打上勾。如果你暫時沒有成功,請在哭臉這一格打上勾。聽老師的小鈴,小鈴一響,不管你有沒有完成都要停下來了!能做到嗎?”

幼兒遊戲,並把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幼兒大膽談談自己成功與失敗的感受。

遊戲2:繫鞋帶

講解遊戲規則。

出示沒有繫好鞋帶的鞋子:“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請你們在規定的時間裏繫好鞋帶,不能打死結,但要繫緊,不鬆散。聽到老師搖鈴,不管你有沒有完成都要停下來了!把你的情況記錄在表格上,能做到嗎?”

幼兒遊戲,記錄結果。

幼兒大膽談談自己成功與失敗的感受。

(二)教師講述自己的故事,讓幼兒感受失敗與成功的心情。

“老師這麼大的人也碰到過困難的,你們信嗎?那你們想不想聽一下老師碰到困難的故事呢?就在我上學的時候,去游泳館學游泳,可是我很怕水,總是不敢下水,怎麼也學不會,當時,我難過極了,我的臉變成了這樣,心想還是不學了吧,可是,又想:為什麼別人都學的會,我就學不會呢?於是,我就去問旁邊會游泳的人,他們説,這並不難,只要你勇敢一點,不要怕,經常遊,經常練,就一定能學會了。我聽了他們的話做,勇敢地跳到水裏去,幾次下來,終於發現自己不怕水了,已經學會游泳了。於是,我的臉就變成這樣了。”

“這就是我‘碰到困難不可怕’的故事,那麼在你們學習、生活的時候有沒有碰到這樣的困難呢?那現在先把你‘碰到困難不可怕’的事講給你的好朋友聽。”

(三)幼兒講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現在請小朋友來講一下‘碰到困難不可怕’的故事。”

教師小結:剛才我們聽了小朋友自己的故事,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在生活學習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只要我們誠實地勇敢地面對困難和失敗,堅持不懈地努力,那我們就一定能成功。

(四)兒歌:困難不可怕。(遇到困難不要怕,只要勇敢去面對,開動自己的小腦筋,困難一定能解決。)

“老師這裏還有一首《困難不可怕》的兒歌,在你碰到困難時你就念一下兒歌,這樣你就會變得很勇敢,困難就一定能解決了。”幼兒跟念兒歌。“好,小朋友真能幹,一會兒功夫就把兒歌學會了,現在我們去念給班級裏其他小朋友聽吧!”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緊緊圍繞目標進行,與幼兒共同參與,師幼關係融洽、自然、温馨。每個環節都有適當小結。老師的角色在不斷的變化,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活動很成功。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

2、瞭解一些過大年的風俗習慣及待人接物的禮儀。

3、感受和家人過春節其樂融融的熱鬧氣氛,並能用語言、繪畫等方式創造性的表達。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5、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春節前給幼兒佈置小任務:蒐集春聯、年畫、門貼、紅包等春節用品及關於"年"的故事和傳説。

2、繪畫紙、彩筆等。

活動進程:

1、引導幼兒交流欣賞收集的春節用品,回憶並講述過年的情景。

(1)請幼兒分組欣賞、介紹收集的春節用品。説説自己收集的春節用品叫什麼名字,有什麼作用等。

(2)請每組選一名代表介紹自己組的春節用品。

(3)教師組織回憶並交流過年的情景。提問:今年春節是幾月幾日?你和誰一起過的年?過年的時候你和家人都做了哪些事?你們的心情都是怎樣的?拜年時你是怎樣做的?怎麼説的?

2、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知道的關於"年"的故事,進一步瞭解"年"的來歷及春節的風俗習慣。提問:你還知道哪些過年的風俗?這些習俗代表怎樣的寓意?如"福"字倒貼,年夜飯上一定有魚等。

3、引導幼兒用繪畫的方式表現自己過年的情景。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在“幼小銜接”主題系列活動中,幼兒對學校的生活非常感興趣,而且在參觀小學的過程中,也對小學生活有了一定了解,尤其是對“課間十分鐘”這個環節十分感興趣。目前幼兒雖然已經認識了時間,但對於“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親身感受卻不足,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利用時間、把握時間,在課問十分鐘時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怎麼做適宜?所以,針對大班幼兒的興趣與需求,我們開展了“課問十分鐘”的體驗活動。本活動首先以談話的方式調動幼兒關於課間十分鐘的經驗,其次開展了“幼兒自主制訂課問十分鐘計劃——親自體驗制訂的計劃——反思計劃、梳理經驗——調整計劃——再次實施計劃”等幾個環節的活動,一方面,讓孩子通過自己的真實體驗來感知時間對於活動的意義;另一方面,培養幼兒計劃的制訂、調整與實施能力,養成制訂計劃和按計劃行事的習慣。

活動目標:

1、培養初步的時間意識,感知時間與活動的關係。

2、在活動中發展自己制訂計劃、執行計劃、調整計劃的能力。

3、在設計與調整計劃的過程中培養自我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製作計劃表的各種材料;鈴鼓一個;前期幼小銜接內容的牆面環境支持。

2、經驗準備:通過前期已開展過的“幼小銜接”的主題活動,幼兒對小學的生活有初步瞭解。

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親身體驗“十分鐘”的長短,並瞭解哪些活動適宜在這段時間進行。

難點:理解活動內容和時間的關係及完善計劃的能力。

活動過程:

1、活動引入:結合牆飾進行談話,引出“課問十分鐘”。

教師:前幾天,小學生哥哥給我們介紹了小學的活動,你們還記得都有什麼活動嗎?

幼兒:課間十分鐘、上課、做操……

教師:你們還記得課間十分鐘他們都做了什麼嗎?

幼兒:喝水、玩、準備書……

2、活動開始:討論並制訂“課間十分鐘”的活動計劃。

而且在參觀小學的過程中,也對小學生活有了一定了解,尤其是對“課間十分鐘”這個環節十分感興趣。目前幼兒雖然已經認識了時間,但對於“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親身感受卻不足,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利用時間、把握時間,在課問十分鐘時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怎麼做適宜?所以,針對大班幼兒的興趣與需求,我們開展了“課問十分鐘”的體驗活動。本活動首先以談話的方式調動幼兒關於課間十分鐘的經驗,其次開展了“幼兒自主制訂課問十分鐘計劃——親自體驗制訂的計劃——反思計劃、梳理經驗——調整計劃——再次實施計劃”等幾個環節的活動,一方面,讓孩子通過自己的真實體驗來感知時間對於活動的意義;另一方面,培養幼兒計劃的制訂、調整與實施能力,養成制訂計劃和按計劃行事的習慣。

活動目標:

1、培養初步的時間意識,感知時間與活動的關係。

2、在活動中發展自己制訂計劃、執行計劃、調整計劃的能力。

3、在設計與調整計劃的過程中培養自我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製作計劃表的各種材料;鈴鼓一個;前期幼小銜接內容的牆面環境支持。

2、經驗準備:通過前期已開展過的“幼小銜接”的主題活動,幼兒對小學的生活有初步瞭解。

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親身體驗“十分鐘”的長短,並瞭解哪些活動適宜在這段時間進行。

難點:理解活動內容和時間的關係及完善計劃的能力。

活動過程:

1、活動引入:結合牆飾進行談話,引出“課問十分鐘”。

教師:前幾天,小學生哥哥給我們介紹了小學的活動,你們還記得都有什麼活動嗎?

幼兒:課間十分鐘、上課、做操……

教師:你們還記得課間十分鐘他們都做了什麼嗎?

幼兒:喝水、玩、準備書……

2、活動開始:討論並制訂“課間十分鐘”的活動計劃。

我沒踢球,要跑到操場上,來不及。

我上了廁所、喝了水,還看了書,但沒畫畫就上課了。

我沒上廁所,人多,後來就忘了。

教師通過提問幫助幼兒小結模擬活動的情況,使其感受內容與時間的關係,發現調整計劃的必要。

(2)集體總結:

教師:你們認為“課間十分鐘”必須要進行哪些活動?

幼兒:上廁所、喝水、準備下一節課的書、休息。

教師:你認為“課問十分鐘”做什麼內容的遊戲合適?

幼兒:與小朋友説説話、玩翻繩、玩摺紙、跳繩……

教師:怎麼安排這些活動呢?

幼兒:上廁所可以人少時去;應該先準備下次用的書;可以先喝水。

教師利用圖示,幫助幼兒梳理與提升經驗,獲得調整計劃的依據與策略。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點:

(1)在教育內容的選擇上,較好地達到了《細則》的要求“教育內容要符合幼兒當前發展的需要,同時要為幼兒長遠發展奠定基礎。教育內容要與本班幼兒已有經驗和實際發展水平相適應,應是幼兒經過努力能夠完成的。”“課問十分鐘”不僅是幼兒現在非常感興趣的話題,同時又是他們即將上小學面臨的一個比較難把握的問題,所以開展此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

(2)注重了“體驗”的過程。只有當幼兒的知識和能力通過自己的體驗發生變化時,學習才能稱得上是主動的,只有幼兒自己建構的知識才能得到遷移並在實際中去運用。尤其是“時間”這一抽象的概念,只有讓他們在較為真實的情境中來親自感受、體驗,才能瞭解時間的長短,瞭解時間和活動的關係,瞭解時間對於我們合理安排活動的重要意義。

(3)較好地體現了“幼兒園快樂與發展課程”對於大班活動提出的“活動化的共同學習”這一要求。注重了自主性、連續性、共同學習。例如,通過讓幼兒自己制訂活動的計劃,並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計劃去完成,並通過自己的體驗來調整計劃,很好地調動了他們活動的自主性和主動的清單,都想在課間十分鐘內完成,有的想出來了卻不會用標誌表示等。

這正是老師瞭解幼兒真實經驗的好機會,老師根據幼兒出現的問題才能用更適當的方法有針對性地引導幼兒解決問題,提高能力,這樣的過程才是對幼兒的發展有好處的,朱老師在此方面把握很好。

我上了廁所、喝了水,還看了書,但沒畫畫就上課了。

我沒上廁所,人多,後來就忘了。

教師通過提問幫助幼兒小結模擬活動的情況,使其感受內容與時間的關係,發現調整計劃的必要。

2、集體總結:

教師:你們認為“課間十分鐘”必須要進行哪些活動?

幼兒:上廁所、喝水、準備下一節課的書、休息。

教師:你認為“課問十分鐘”做什麼內容的遊戲合適?

幼兒:與小朋友説説話、玩翻繩、玩摺紙、跳繩……

教師:怎麼安排這些活動呢?

幼兒:上廁所可以人少時去;應該先準備下次用的書;可以先喝水。

教師利用圖示,幫助幼兒梳理與提升經驗,獲得調整計劃的依據與策略。

3、本次活動是過程性的活動,而非結果性的活動。幼兒對於“時間”的體驗是不能通過一次活動就能完成的,“時間”對於幼兒來説的確太抽象了,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教師不僅利用“課問十分鐘”這個點,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更加豐富的體驗活動,例如,一分鐘可以做什麼?在日常生活中讓幼兒來觀察時間,什麼時問開始的?什麼時間結束的?

用了多長時間?讓幼兒慢慢積累對於“時間”的經驗。

綜合評價:

1、本活動的最大特點是教師能根據大班幼兒活動的自主性、主動性的發展特點,給予幼兒自主學習的機會。在整個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朱老師既滿足了幼兒要求“自主”的願望,同時又給了他們體驗“自主”的機會,自我設計“課問十分鐘”的計劃,自我落實計劃,自我調整計劃,其中幼兒所獲得的經驗是直接的,調整的行為是主動的,自我的成

長是快樂的。

2、活動過程中教師的指導恰到好處,既有幼兒的自主空問,又有對幼兒的必要支持。例如:在制訂計劃的過程中有的幼兒提出“我想上廁所,廁所怎麼畫”的時候,老師沒有直接告訴幼兒,而是鼓勵他自己想想辦法來解決,當幼兒提出“用WC表示”的時候,老師給予了肯定,當幼兒再次提出“WC怎麼寫”的問題時,老師適時的停頓為幼兒相互

的溝通、交流提供了機會和空間。

3、在教師小組合作反思中,對於活動本身做出了全面評價,清晰深刻地指出活動的優點,但對於問題的分析較少。小組成員反思活動中可以就教師的疑問共同探討,如針對教師個人反思時提出的“如果以圖示的形式來幫助幼兒回顧前期經驗是否更有效”,可以引導教師反思,圖示支持與牆飾支持的回顧不同在哪裏,如何有效利用牆飾的作用支持孩子的活動等,將問題進一步細化和深入,使教師在反思活動中看到問題背後的原因,同時獲得可操作的有效策略,讓教師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反思中不斷提升專業水平。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體驗故事中角色的情感變化,懂得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2、理解故事內容,能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理解。

3、嘗試複述故事,理解反問句的真正含義。

活動準備

1、小花貓、小黃狗、小熊貓、大象、小老虎、小獅子、小松鼠等故事中角色的頭飾以及蒲扇等道具;教學課件。

2、教學CD《等車》。

活動過程

1、提問導入,激發興趣。

(1)教師提問:一隻大象在等車時沒有排隊,但後來小動物們都很感謝它,你們猜一猜這是怎麼回事呢?

(2)鼓勵幼兒自由説一説自己的想法。

2、完整欣賞故事。

(1)教師生動的講述故事,幼兒欣賞。

(2)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麼?小動物們為什麼感謝大象?大象是怎樣幫助小動物的?

3、邊講故事邊演示多媒體,幼兒再次完整欣賞故事,理解內容。提問:

(1)這一天天氣怎麼樣?你們怎麼知道的?(引導幼兒用故事中的語言回答,並表演小動物熱得難受的樣子)

(2)大象沒有排隊上車,小動物們有什麼想法?(啟發幼兒從反問句“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誰有那麼大的力氣,能把大象拖開呢?”中找出答案)

(3)後來,大象幫助了小動物們,小動物又有什麼想法呢?為什麼小動物要大象先上車?(啟發幼兒從反問句“可誰有那麼大的力氣,把大象推上車呢?”中找出答案)小結:故事中的大象是因為要幫助小動物而插到隊伍中間,但平時生活中等車時要依次排隊,每個人都要遵守社會規則。

4、幼兒分組討論,跟講故事。

(1)教師提問:大象沒有上車,而是“離開車站,慢慢向池塘走去。”為什麼?它接下來想幹什麼呢?

(2)幼兒分組討論後,請幼兒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

(3)教師肯定幼兒的不同想法,並請幼兒邊看多媒體課件邊跟隨講述故事。

附故事等車太陽像個大火球高高地掛在空中,天上沒有一朵雲,沒有一絲風。

這兒是一個沒有樹蔭也沒有涼棚的汽車站。小松樹和小花貓正在等車。他們一邊擦着汗水,一邊用芭蕉扇啪嗒地扇着,心裏想:要是能刮陣風就好了。

小黃狗和小熊貓也來等車了。火辣辣的太陽烤得他倆直喘氣。他倆心裏盼,要是能下陣雨就好了。

小老虎和小獅子也來等車了。他倆吃着冰棍,抬頭看看火紅的太陽,心裏想,要是烏雲能出來遮住太陽就好了。這時,一頭大象從池塘邊走來。嘿,大象也來等車了。

大象走到車站,看了看排隊的小夥伴,就往小松鼠前面一站。

“大象哥,請排隊乘車!”

“大象哥,乘車要排隊!”

大夥兒都嚷嚷着。大象好像故意沒聽見一樣,站在最前面,還故意挺了挺高高的身子。大夥兒很不高興,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誰有那麼大的力氣,能把大象拖開呢?

靜靜的,大家都在等車。忽然,小老虎和小獅子覺得太陽真的被烏雲擋住了,陰涼涼的。他倆抬頭一看,哈,不是烏雲,是大象的身體,象一座小山,把太陽遮住了。

“沙沙沙,沙沙沙”,咦,哪來的雨啊,淋在身上真舒服。小黃狗、小熊貓抬頭一看,喲,原來於是從大象哥哥的鼻子裏灑出來的。

——“呼呼呼,呼呼呼。”咦,哪兒來的風啊,吹到身上真涼快。小花貓,小松鼠抬頭一看,原來,風是大象哥哥用大耳朵扇出來的。

大夥兒看着大象,都樂了,他們覺得剛才真不該對大象哥哥嚷嚷。

“嘟嘟”——汽車來了。大家讓大象先上。大象説:“我沒有排隊。你們先上吧!”大夥兒都不好意思。可誰有那麼大的力氣,把大象推上車呢?

夥伴們一個個都上了車,大象還是沒有上車。車門關了,他對車上的小夥伴們揚揚長鼻子,離開車站,慢慢向池塘走去。

車上的夥伴們這才明白大象哥哥的好意。他們伸出頭,揮手大喊:“大象哥哥,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