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範文彙總六篇

精選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範文彙總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18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需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範文彙總六篇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並探索向同伴借玩具的方法、策略。

2、體驗同伴交往的樂趣,增進社會交往能力。

活動準備:

1、拖拉玩具、皮球、遙控汽車各一;幼兒自帶的長毛絨玩具2個;球、圈、若干。

2、三段情景表演。

活動過程:

1、觀看情景表演“小兔玩拖拉玩具”,鞏固運用交往的禮貌語言。

(情景表演內容:小兔拉着拖拉玩具上場,邊走邊説:“我是小兔,這是媽媽給我買的拖拉玩具。真好玩!”)

(1)小兔的玩具好玩嗎?你想玩嗎?

(2)那怎麼説、説什麼樣的話。才能跟小兔借到玩具呢?

幼兒向小兔借玩具,個別、集體練習禮貌語言,如:請你把玩具借給我玩玩,好嗎?謝謝!

小結:想玩別人的玩具,可以跟他説有禮貌的話,這樣別人會很樂意把玩具借給你玩。

2、觀看情景表演“小兔玩皮球”,學習合作玩玩具的方法。

(情景表演內容:小兔邊玩皮球邊説:“這是我爸爸送給我的新皮球,我可以拍一拍、拋一拋、滾一滾,真好玩!”)

(1)你想玩小兔的皮球嗎?如果想玩,你有什麼好辦法?

幼兒禮貌地向小兔借玩具。小兔拒絕道:“不行,這隻新皮球我還沒玩夠呢!給你玩了,我就沒有玩了。”

(2)小兔為什麼不願意把玩具借給你們玩?(引導幼兒關注被拒絕的原因)

(3)有什麼辦法能讓小兔和你都能玩到皮球呢?(幼兒再次向小兔借玩具)如交往再次失敗。教師引出合作玩的方法,如向小兔借玩具説:“小兔,我和你一起玩滾皮球好嗎?”

(4)老師想出了什麼好辦法。小兔就願意把玩具給我玩了呢?(幼兒實踐合作玩的方法)

小結:當別人不願意把新玩具借給你玩的時候,可以想出和他一起玩的方法,讓大家玩得都開心。

3、觀看情景表演“小兔玩遙控汽車”,學習交換玩玩具的方法。

(情景表演的內容:小兔邊玩皮球邊説:“這是叔叔送給我的遙控汽車。”)

(1)小兔的遙控汽車真好玩。怎麼樣才能借到小兔的玩具呢?(幼兒嘗試借玩具的方法。如用第一或第二種方法,小兔拒絕道:“不行,遙控器只有一個。給你玩了,我就沒有玩了。”)

(2)教師去向小兔借玩具同樣失敗。

(3)出示幼兒帶來的長毛絨玩具。啟發幼兒與小兔交換着玩玩具。“小兔有一個玩具,你們也有玩具,你們想玩小兔的玩具。小兔也想玩你們的玩具。那我們可以怎麼辦呢?”

小結:想玩別人的新玩具,有很多方法,可以説有禮貌的話,可以一起玩,還可以換着玩。

4、實踐活動:玩玩具

(1)出示球、圈,請一部分幼兒玩。

(2)請其他的幼兒與他們交往,實踐幾種借玩具的方法。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分清鞋的左右,學會自己動手穿鞋。

2、體驗自己穿鞋的成就感。

3、通過觀察鞋的正反及自己穿鞋的遊戲,提高幼兒觀察辨別能力、手腳協調能力。

重點難點:

能分清鞋的左右,並學會自己主動穿鞋。

活動準備:

1、活動時間安排在午睡後。

2、一雙鞋。

活動過程:

一、老師把鞋穿反,導入主題

師:寶貝兒們,楊老師要你們幫我一個忙。剛剛吳老師説感覺我今天的打扮怪怪的,可是我沒看出哪兒不對呀,來,你們幫我看看吧。

生:楊老師,你的鞋子穿反啦!(若沒有幼兒發現,注意引導他們從頭到腳觀察:你們看嘛,我的臉上沒有髒東西吧?我的裙子也是乾淨的呀?我的鞋子也乾乾淨淨的?)師:呀,真的穿反了!(尷尬)老師肯定是剛剛睡覺沒睡醒。你們自己也檢查一下,有沒有寶貝兒和楊老師一樣把鞋子穿反的'?

二、引導幼兒觀察,總結經驗

生:老師,**(或我)的鞋穿反了。(若小朋友沒有發現,老師可以主動觀察:我看到有寶貝兒把鞋也穿反了)師:看來我們班還是有寶貝兒和老師一樣把鞋穿反的,那怎樣才知道自己的鞋有沒有穿反呢?(幼兒思考中…)師:你們看,楊老師現在的鞋子是穿對的,然後腳尖碰着腳尖現在鞋子是不是像老師的嘴巴一樣,微笑的樣子,我的鞋子在説:"楊老師,你好棒,鞋子就是這樣穿的!"你們看,現在楊老師的鞋子穿反了,然後腳尖碰着腳尖,我的腳都已經不能站了,鞋子就像我的嘴巴一樣撅着:"楊老師,不對不對!你的鞋子又穿反啦!"是不是不高興的樣子?

小結:

1、兩個好朋友,頭兒碰着頭,中間有個小嘴巴,對我笑哈哈。(鞋子穿對的話,鞋子寶寶就是笑眯眯的;如果沒有穿對,她就撅着小嘴巴。)

2、小粘粘,放兩邊。(針對有粘粘的鞋)

三、幼兒脱鞋,玩"碰一碰"的遊戲

師:寶貝兒們,那你們現在還會不會把鞋穿反了?(不會/會)恩,我不信,現在把鞋子都脱下來放到前面來(提醒:走路的時候小心一點,不然穿着襪子容易滑倒)。然後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做好。(整頓紀律:12334,56778,123坐好了)師:我看哪一桌的小朋友最先做好,就最先穿鞋。穿對的小朋友楊老師就在額頭上給他印一個棒棒的章。

師:這一桌的小朋友先來。(一桌一桌的穿,老師用兒歌引導,鼓勵幼兒自己穿。)遊戲中結束活動,老師總結:今天小二班的好多寶貝兒都得了棒棒的印章,你們都非常棒!那明天早上你們起牀的時候就跟媽媽説:媽媽,我會自己穿鞋了!我要自己穿!對不對?明天來幼兒園楊老師要問你們的家長,看哪些寶貝兒是自己穿的,哪些是最棒的孩子!

師:現在寶貝兒們去排隊洗手,因為剛剛我們穿了鞋,手上又有了好多細菌。

活動延伸:

1、我是乖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鼓勵幼兒儘量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比如自己穿鞋,自己穿衣服,做一個能幹的好孩子!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樂意與教師、同伴共同念兒歌。

2.知道兒歌的名字和主要內容。

3.藉助畫面的情景和動作的提示,理解並初步記憶兒歌內容。

4.讓幼兒瞭解節日的由來,感受節日歡樂的氣氛,一起歡度節日。

5.讓學生了解節日的習俗。

活動準備

準備好過年時的一些視頻、教學大書、幼兒用書、教學CD。

活動過程

一、(導入)及觀察視頻討論過年有哪些開心的事

——小朋友喜歡過年嗎?

(喜歡)因為過年有新衣穿,有糖吃,放鞭炮(幼兒自由討論)

——教師:過年真開心,老師也非常喜歡過年,瞧!老師把過年時候看到的熱鬧情景,拍了下來,小朋友們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是怎麼過年?等下請小朋友告訴老師你們看到了什麼,你們過年是和他們一樣嗎?

二、出示教學大書,引導幼兒觀察畫面

1.教師手捧大書,用喜悦的語氣引導幼兒觀察畫面。

教師:新年到,真熱鬧,這裏還有很多小朋友也都在過年,看看圖片上的小朋友是怎麼樣慶祝新年的?

2.教師通過提問幫助幼兒觀察畫面內容。

教師:⑴畫面上有什麼?(小朋友、燈籠、鞭炮)

⑵他們在幹什麼?(敲鑼打鼓、開心的大笑)。

三、創編兒歌

1、教師和幼兒討論畫面內容,説到相關內容時,教師自然念出兒歌,加深幼兒對兒歌的印象,如當幼兒觀察到燈籠、鞭炮的時候,教師自然的念出“掛燈籠,放鞭炮”。

2、教師完整而有感情的朗誦兒歌,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兒歌的內容。

3、師幼觀察畫面共同創編新年兒歌。

四、發幼兒用書

小百科:新年,即一年的第一天,為世界多數國家通行的節日。世界各國,特別是古代都有不同的日期,現代世界多數國家為公元制紀年的1月1日。現代將“元旦”稱為公曆新年,將“春節”稱為農曆新年。當日,人們會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慶祝新年的到來。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教育幼兒通過生活實踐,與老師初步建立親密關係。

2、培養幼兒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能力。

3、學習基本的生活常規。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

2、兒歌《老師像媽媽》

3、情境表演《老師教我插花籃》,幾朵小花。

活動過程:

1、情境表演《老師教我插花籃》。

(1)一位老師和大班小朋友上場,坐在桌前,教師教小哥哥用積塑拼插小花籃,拼插好後,放上幾朵小花,做成一個裝滿鮮花的小花籃。

(2)組織幼兒觀看之後,提問:老師用什麼玩具教小哥哥拼插花籃?你喜歡這隻小花籃嗎?老師能幹不能幹?

幼兒回答後,老師拼插一隻小花籃,也裝上小花,讓幼兒欣賞,允許他們自由講述。

2、指導幼兒閲看幼兒用書第5-7頁。提問:(講故事)

(1)老師教小朋友在活動室內幹什麼?

老師知道你們喜歡聽故事,現在老師講個故事給小朋友聽(老師講一個短小生動又有趣的故事給小朋友聽)。

(2)老師坐在鋼琴前,他要教小朋友幹什麼?(唱歌)幼兒回答後,教師演唱《我上幼兒園》或其他的歌。唱歌時要有感情,可反覆唱幾遍。也可以組織幼兒唱在家學過的兒歌,讓孩子們感到快樂、有趣。

(3)老師帶小朋友在户外玩什麼遊戲?你們喜歡玩積木嗎?

幼兒回答之後,可以組織幼兒到户外去玩遊戲,或者玩積木,讓孩子們玩得開心,激發幼兒喜歡過集體生活的情感。在遊戲過程中,要教幼兒一些基本的規則,使幼兒初步學會遵守紀律,能在和睦友愛的遊戲活動中獲得樂趣。

4、學習兒歌《老師像媽媽》。

老師朗讀兩遍後,教幼兒學習兒歌。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有一次,我在下班的路上,看到一位小朋友讓媽媽抱着折樹枝,看到這一情景,我大腦中立刻閃現出:幼兒時期是人一生中成長的奠基時期,及時對孩子們進行環保教育,可以幫助他們瞭解人與自然的關係,瞭解人類現在面臨的種種環境危機,保護地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的道理。為此,我設計了這一教育活動。教育幼兒從小愛護花草樹木,初步建立起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育目標]

1、初步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保護花草樹木的意識。

2、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加深保護花草樹木的意識。

3、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讓幼兒觀察樹、鳥、花、草,並請爸媽講解一些簡單的有關它們生長的知識。

2、準備課件(—)、(二)。

3、圖畫紙,大樹、葉子、小鳥(成形的)、粗頭彩筆、膠水等。

[活動過程]

一、觀看課件(—)

情景:天空一邊烏雲,一顆光禿禿的大樹,有機只哭叫着的小鳥在樹的上方盤旋。邊飛邊説:“我沒有家了,我沒有家了”。

1、看後自由討論。

2、教師啟發引導。

①你們看到了什麼?

②小鳥哭了,為什麼?

③大樹為什麼沒有樹葉?

幼兒討論:大樹死了,大樹被人砍了,樹枝被人折了,等等。

3、教師進行環保教育。

①師幼共同探討樹的用途:從根—莖,從莖—葉,從淨化大氣—防治沙塵暴。

②師幼共同探討保護數木、花草的方法。

4、再看課件(一)

啟發幼兒想一想,小鳥現在沒有家了,我們小朋友應該怎麼辦?

小結:教育幼兒要有愛心、同情心,來幫助小鳥建一個新家。

二、觀看課件(二)

情景:一棵枝葉茂盛的大樹上,落滿了嘰嘰喳喳的小鳥,他們在説:“我有新家了!謝謝小朋友們”。樹的上方有笑眯眯的太陽公公,太陽公公説:“小朋友們,你們做得好!”

樹的下方有美麗的鮮花和綠綠的青草,蜜蜂、蝴蝶在上面飛來飛去的跳着舞。

1、通過觀看課件(二),大大激發了幼兒幫助小鳥建新家的興趣。

2、粘貼大樹、小鳥,添畫花草、太陽、蝴蝶、蜜蜂等。

3、鼓勵幼兒大膽自由創作。

教師説明用膠水的方法並巡迴指導。

[活動延伸]

兩個小朋友一組,把自己的作品創編成故事講給對方聽(受課件(二)情節的啟示)。

然後交換作品欣賞。

[效果分析]

本教育活動,在教學方法上,我運用了電教手段,採用了擬人手法,把抽象的難以理解的説教變成了幼兒容易接受的形象具體的動畫片,我還給幼兒提供了寬鬆的有利於感受、表達、創造的環境,如尊重他們的意願,允許他們自由討論,自由選擇喜歡的顏色進行繪畫,自幼創編故事等。找到了幼兒的興趣需要與社會教育要求之間的結合點,引導幼兒的興趣,“多目的”地發展下去,使幼兒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提高。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家庭成員是孩子最喜歡和最親近的人,有關父母、爺爺、奶奶的故事也是他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話題。本活動設計意在從幼兒熟悉且關心的家庭成員入手,通過相互介紹、唱歌等形式知道家裏的人數,萌發幼兒對親人的熱愛之情。同時寓數學教育於幼兒日常生活中。

 活動目標

1.知道家庭成員數量。

2.萌發對親人的關愛之情:

3.會比較多、少、一樣多。

活動準備

1.收集全家福照片。

2.音樂磁帶《我家有幾口》。

過程建議

1.共同欣賞全家福照片,互相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

2.數一數自己家有幾口人?

3.幼兒之間相互比較自己家庭成員與別人的家庭成員人口數有什麼不同,比一比,誰家人口多,誰家人口少,誰家和誰家人口一樣多。

4. 用自然聲學唱歌曲《我家有幾口》。

5.嘗試根據自己的家庭成員情況改編歌詞,互相演唱、欣賞。

延伸提示

1. 將“全家福”照片收集起來辦一個“我的家”展覽。

2.在活動區中用實物鞏固比較多、少和一樣多。

3.欣賞歌曲《我家有幾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