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集錦十篇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集錦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78W 次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集錦十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恐龍在運動中的身體形態,嘗試用肢體動作來模仿。

2、藉助欣賞、模仿及已有經驗,大膽表現恐龍的不同動態。

3、在合作中共同使用畫紙並能清楚地講述自己作畫的意圖。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瞭解恐龍的種類以及恐龍生活的習性、環境,已聽過關於恐龍的故事。

2、恐龍圖片多幅,繪本《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你很特別》。

3、水粉筆,顏料,英文報紙(或牛皮紙)。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回憶對恐龍的認識。

師:前幾天,我們小朋友認識了恐龍,知道了恐龍的一些生活習性,誰願意來講一講?(有霸王龍、長頸龍、翼龍、劍龍等;它們有的是食肉恐龍,有的是食草恐龍;有的是在陸地上走的,有的是在天上飛的……)

2、觀察圖片,感受恐龍在動態中的外形特徵。

(1)出示“走路”恐龍的圖片。

師:這是什麼恐龍?(霸王龍)看它現在的樣子,你覺得它在幹什麼?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引導幼兒觀察恐龍走路時的腿的樣子)請幼兒學一學它的動作。

(2)出示“彎腰”恐龍的圖片。

師:這幅圖你覺得恐龍它又在幹嗎?它的頭怎麼樣了?身體是什麼樣的?(觀察恐龍的腰部)恐龍的前肢和腿有什麼變化?恐龍的腳趾和剛才走路的恐龍腳趾一樣嗎?不一樣在哪裏?你們覺得“彎腰”的恐龍身體可以用什麼樣的線條來畫?

(3)出示“對打”恐龍的圖片。

師:這兩隻恐龍它們在幹什麼?這兩隻“打架”的恐龍身體是什麼樣的?為什麼我們只能看到這隻恐龍身體的一部分?(讓幼兒發現遮擋關係)你們發現沒有,“打架”時恐龍的尾巴是怎樣的?尾巴後面畫有幾條短線,為什麼要畫這幾條短線呢?(介紹輔助線條的作用)

●教師在出示圖片時,要注意層次性,如提供給幼兒的圖片應從簡單到複雜,層層遞進。

3、幼兒大膽作畫,教師進行指導,鼓勵幼兒畫出恐龍的不同動態。

師:今天我們來畫恐龍,畫你自己喜歡的恐龍,地上走的、天上飛的,各種各樣。

4、展示作品,師幼互評。

請幼兒説説自己畫的恐龍在做什麼。

活動建議

☆活動廷伸:將幼兒的作品陳列在班級展示區中,讓幼兒進行經驗交流與分享,嘗試將繪畫作品編成故事進行講述。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關心周圍事物的興趣與態度。

2.讓幼兒初步瞭解新聞的主要傳播途徑及其作用。

3.培養幼兒仔細聽、大膽説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網絡新聞

2.自制的電視框一個,玩具話筒一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圖片引入課題(和家人一起看電視)

提問:這一家人在幹什麼?(看電視)

你們知道他們看的是什麼節目嗎?

2.教師:你在家看電視了嗎?想一想,你看到了什麼電視節目?

讓幼兒互相説一説。

二、展開

1.播放電視新聞,幼兒觀看。

提問:

(1)你從電視新聞裏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2)風沙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影響了交通安全,那麼怎樣來減少風沙?

教師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已有的知識經驗講述植樹造林的作用。

小結:這條新聞,讓我們知道了我國北方出現了沙塵暴天氣,大風沙對人的身體健康、

交通安全都有影響。

2.收聽廣播新聞

提問:

(1)你從這條廣播新聞裏聽到了什麼?

(2)你去過少年宮嗎?你在少年宮學什麼?

小結:這條廣播新聞,讓我們知道了少年宮是讓小朋友既能玩得開心又能學到本領的地方。

3.報紙新聞

教師讀一條報紙上有關拐賣了兒童的新聞。

教師引導幼兒觀看圖片。

(1)提問:這條新聞講了什麼?

(2)討論:小朋友怎樣保護自己?

(3)出示近期報紙上剪下來的新聞圖片,讓幼兒自由看看、講講,教師巡迴指導。

4.介紹新聞傳播的主要途徑有電視機、廣播、報紙、網絡等。

(1)教師:我們除了從電視機、廣播、報紙上可以瞭解到許多新聞外,還能從哪裏瞭解到新聞呢?

(教師簡單介紹從因特網上收看到新聞的快速與便捷。)

(2)總結:現在傳播新聞的技術橫先進,正因為有了先進的技術,

所以很多大量的事情不管發生在什麼地方,人們都能很快地從電視、報紙、廣播、網絡上知道。

5.請小朋友自由講述自己曾在電視、廣播、報紙、等看過或聽過的新聞。

教師小結:剛才小朋友講了許多新聞,這些新聞有的讓人高興、快樂,有的讓人生氣、傷心,

很多新聞都能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如果經常看聽新聞,就會越來越聰明、能幹。

6.簡單介紹新聞的來源,激發幼兒對新聞工作者的崇敬之情。

教師:新聞是電視台、報紙、電台的新聞工作者製作出來的。

新聞記者非常善於觀察每天周圍發生的事情,一發生新鮮事,他們就馬上去採訪、攝像、拍照、寫稿,

然後通過電視、報紙、電台等報道出來。新聞工作者的工作很辛苦。

7.出示自制的電視機框架和玩具話筒,舉行“新聞發佈會”,

啟發幼兒講述最近幾年在自己生活中發生的事。

大班語言:釣魚的一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根據故事的開頭和結尾大膽想象,編出故事的主要情節。

2、能用較清楚.連貫的語句大膽發言。

3、懂得關心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

4、通過多種閲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瞭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

5、通過加入適當的擬聲詞去感受圖畫書的詼諧、幽默。

【活動準備】

故事圖片一幅;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師:“美麗的小樹林裏,住着許多可愛的小動物。你們看,這是誰的家?(小兔的家)今天是兔媽媽的生日,邀請了許多朋友到家裏來做客。她對小兔説:‘孩子,幫媽媽去買生日蛋糕,好嗎?’小兔子高興地説:‘好的。’説着,拿過錢飛快地跑出了家門。

一會兒,兔媽媽請的客人都到齊了,大家一塊等着小兔回家。可是大家左等右等,還是沒見小兔回來。呀,小兔在路上會發生什麼事呢?兔媽媽可着急了。”

二、討論、構思故事的中間部分。

請小朋友幫兔媽媽想一想,小兔在路上發生什麼事?

提示:想一想,小兔在路上會遇到誰?發生什麼事?(可能是危險的事,也可能是有趣的事)

小兔是怎麼做的?(誰幫助了小兔子或小兔子幫助了誰?……)幼兒討論。

三、幼兒講述。

讓幼兒四個人為一組進行講述,在小組講的基礎上推一名代表進行在集體面前的講述。

四、教師講述故事部分。

“剛才,小朋友幫兔媽媽想出了許多小兔在路上發生的事情,過了很久,小兔子終於拎着蛋糕氣川吁吁地回家了。兔媽媽又生氣又心疼地問:“你到哪兒去了?為什麼那麼晚才回來?”小兔子難為情地低下了頭,你們想知道小兔在路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我們聽小兔自己是怎麼説的。”聽錄音。

五、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

師:兔媽媽聽了小兔子的話,她會責怪小兔子嗎?

師:兔媽媽和客人都誇獎小兔子能為別人着想,是個好孩子。

六、請幼兒給故事取題目。簡單評價。

【活動反思】

愛聽美妙的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故事是幼兒最易接受的一種藝術形式。它的活動意義是多方面的。故事教學是幼兒園教育中的一種重要手段,開展故事教學對於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擴大幼兒的知識面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而要真正發揮這些作用必須採取恰當的方法、遵循正確的原則。

看圖講述具有培養觀察、思維、語言表達三種能力的綜合作用,但最終表現形式為講述——語言。如何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呢?教育過程是師生交互作用的過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強調幼兒的主動學習,指出幼兒的教育作用更為明顯,它需要幼兒主動地去觀察圖片,然後,積極地思考,再主動用語言進行講述。

一、開放式提問的運用,激發幼兒的多向思維

故事是幼兒接觸最多而又非常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愛聽故事是幼兒的天性,在枯燥無味的看圖講述中滲入故事情節,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講述的興趣。依照《綱要》精神,運用教育新理念,打破傳統看圖講述的教育方法,使幼兒在以自己為主體的和諧、寬鬆的環境中,大膽自主地投入活動,得到發展。故事“小兔為什麼遲到”的內容比較簡單。在活動過程中,就多處運用了開放式的提問,如:猜猜小兔為什麼來晚了?它的蛋糕又到哪去了?一個接一個的開放式提問緊扣主題,激發幼兒的多向思維,逐步引導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大膽猜想,能很快融入故事情節中,這樣,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為幼兒提供了寬鬆的語言活動氛圍,實現了良好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幼兒在回答問題時能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使幼兒真正成為了語言的主動建構者,促進了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二、幼兒的積極參與,提高教學活動的效果

從活動效果看,本次活動幼兒注意力集中,語言講述流暢,層次分明而又銜接自然,孩子們在興奮中開始,在全身心投入中進行,興致勃勃中結束。不過由於一個課時的時間短暫,個別幼兒單獨講述的機會少,這就需要課後加以延伸,讓更多的孩子能夠單獨講述,還可以考慮創新式拓展,引導幼兒根據圖片線索,創編一定的故事情節,並且進行表演。

本次活動孩子們通過自主地學習,不但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鍛鍊了語言的發展力,孩子的興趣也經歷了萌芽到高長的過程。但是最大的缺憾是自身的語言不夠簡練,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的去揣摩、去錘鍊自己的語言。

在豐富知識的同時,故事教學還可以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幼兒在聽故事時,會在感性認識和形象思維的基礎上,進行思考和評價。雖然這樣的思考是初步的,結論甚至是幼稚的,但對於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卻是有意義的。此外,幼兒的知識越廣泛,想像也就越豐富。可見,故事教學是激發幼兒大膽想像、啟迪幼兒智慧的有效方式。組織兒童故事教學,可以將情景遊戲、課堂表演、口語交際、環境沉浸等多種形式貫穿於教學中。

小百科:兔(Rabbit)是哺乳類兔形目兔科下屬所有的屬的總稱。俗稱兔子。生物學分類動物界脊索動物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兔形目。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京劇是我國特有的劇種,京劇臉譜、服飾、唱腔都非常有特點,其鮮豔的色彩,誇張的形象、有一定功夫的動作,都深深地吸引着孩子們。此活動旨在從京劇臉譜入手,讓幼兒欣賞京劇的特點,培養幼兒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活動目標

1、欣賞京劇臉譜鮮豔的色彩和誇張的形象。

2、初步瞭解京劇的特點,知道京劇是我國特有的劇種;激發幼兒對京劇藝術的興趣,激發幼兒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活動準備

1、京劇臉譜照片和有鮮明個性的臉譜圖畫若干。

2、京劇音樂磁帶、電視錄像帶。

過程建議

1、 聽京劇片斷,説説自己的感受及想像的人物形象。

2、 欣賞京劇臉譜的色彩。

瞭解臉譜色彩與人物個性之間的關係:黑色臉譜代表個性剛直(如包公),紅色臉譜代表忠勇(如關羽),白色臉譜代表奸邪(如曹操),金色臉譜代表神話人物(如:財神、金錢豹、二郎神)。

3、感受臉譜對稱和誇張的圖案。

臉譜上所畫的五官都是對稱的,比普通人的五官大,眉毛是粗粗的、長長的。眼睛又大又圓,嘴巴又紅又大,這就是誇張,目的是讓看戲的人一看就知道台上有誰。

4 、欣賞有趣的圖案。

包公的額頭上畫有月牙印,財神臉上畫有銅錢和便服,二郎神的腦門上睜着第三支眼,孫悟空的臉畫得象猴子等。

5 、聽京劇,表演動作。

延伸提示

1、製作京劇臉譜。

2、學唱京劇:《都有一顆紅亮的心》。

3、 舉行京劇臉譜化粧會。

4、認識京劇服飾特點。

5、認識京劇演出時用的樂器:鑼、鼓、鈸、京胡、板鼓等。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科學源於生活,生活處處有科學。科學不是抽象説教,科學是在實踐中發現、體驗。在設計本課時我力求體現“玩中發現,活動中體驗”的理念,教師的角色從實驗的設計者轉變到幼兒探究的激發者,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探究材料,引導幼兒和科學親密接觸,打破科學在孩子們心中的神祕感,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具體體現在以下三點:

1、科學啟蒙意識在活動中生成.我為幼兒設計的活動有自己動手實驗,怎樣使大於瓶口的物體進入瓶子.小朋友會在操作中發現有的經過擠壓能進去,有的捏一捏能進去.還有後邊實驗怎樣使雞蛋進入瓶子,為幼兒提供了大量操作的機會,不僅鍛鍊動手操作能力,還使幼兒體驗到玩中有樂趣,玩中有科學,體驗到操作帶來的無窮快樂.

2、本着"科學從生活中來"的理念,我活動選取的材料都從生活中來,是幼兒所熟悉的,如雞蛋積木塑料玩具等等。幼兒對材料本身就有親切感.能很好保護兒童的科學啟蒙興趣,為活動的豐富多彩和在活動中有所創新做了鋪墊.就是最後的活動延伸“怎樣吸到酸奶”也與小朋友的生活密切相關。小朋友對吸酸奶有着極大的熱情,倒着“吸”不到,這是為什麼,引發他們繼續到生活中探究。

3、注意培養兒童的創新意識.在實驗前先讓幼兒猜測哪些物體能進入瓶子?在研究如何使雞蛋進入瓶子時,也是先讓幼兒大膽猜測哪些方法能使雞蛋進入瓶子,培養了幼兒的創新意識,在實驗方法上也是鼓勵幼兒不拘一格。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敢於假設和樂於實驗的科學態度。

2、初步觀察熱脹冷縮現象。

3、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悦。

4、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幼兒:每組一個瓶子、雞蛋(大於瓶口)、雞蛋、麪包、玩具拼的正方形、積木、小皮球、海綿、小玩具。

教師:打火機一個、報紙、鑷子、蠟燭、瓶子、雞蛋、麪包、玩具拼的正方形、積木、小皮球、海綿、小玩具。

活動過程:

1、出示神奇瓶子。

2、幼兒5---6人一組進行實驗。

————你是怎樣把比瓶口大的物品放進瓶子裏。

3、讓幼兒動腦筋想辦法有什麼方法讓比瓶口大的雞蛋放進瓶子裏,卻不破呢?

4、老師示範“吸蛋入瓶”的.過程。

---------幼兒嘗試着做實驗。

活動延伸:

出示酸奶瓶問幼兒喜歡喝嗎?如果倒着喝能喝到嗎?為什麼?

活動反思:

創造力的培養主要是通過發散性思維去實現的。本次活動重點在於通過實物與實物的聯想培養幼兒思維的新穎獨特性,通過聯想,幼兒內心的願望情感能盡情表達,思維不受限制,因此幼兒作品更具有獨樹一幟的個性化表現。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有興趣地探索影子的產生和變化,使幼兒發現影子的產生與變化是與光源的變化有關的。

2、培養幼兒間的協商、合作關係,鼓勵幼兒記錄實驗結果。

3、引導幼兒瞭解影子在生活中的利用,豐富幼兒對影子的認識。

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一個手電筒,若干小玩具和圓柱體積木,每人一份記錄卡,每人一支記號筆,投影儀,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手影遊戲導入:猜猜小動物

二、影子的產生。

1、第一次操作觀察:幼兒拿手電筒和玩具分組做影子實驗,探索發現光、物體和影子三者的關係。

2、交流:你是怎樣幫助物體找到影子的?

引導幼兒:打開手電筒,光照在板上——沒有影子,讓光照在影子上——影子出現在板上,關上手電筒——板上就沒有影子了。

3、小結:因為有光,物體擋住了光,所以有影子。

4、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光能照出影子來?

5、小結:生活中的太陽光、月光、燈光、火光都能照出物體的影子。

三、影子的變化

1、出示多媒體課件,向幼兒展示生活中的影子圖片。

請幼兒觀察,都發現了哪些物體的影子?有什麼特點?光源是什麼?

2、交流:你發現這些生活中的影子都一樣嗎?

3、小結:影子有的大,有的小,還有各種形狀。

4、第二次操作觀察:引導幼兒從不同的方向照物體,發現影子的方位及大小變化。

5、交流:你的影子是怎麼變的?

6、小結:光在左,影子在右;光在右,影子在左:光在上,影子小;光在旁邊,影子大。

7、第三次操作記錄:讓我們再去試一試,把你試的結果記錄下來。

8、講評記錄卡。

四、影子的利用。

1、交流:你們知道生活中影子有哪些用處?

2、小結介紹:人們用影子的原理髮明瞭電影;工程使用高樓的影子計算出高樓的高度;科學家用月球上山峯的影子計算出山峯的高度;藝術家用影子的原理髮明瞭一種很有趣的皮影戲。

3、討論:影子在生活中還會造成哪些不便?

4、介紹無影燈:在醫院,醫生動手術時如果有影子會讓他們看不清,就會發生醫療事故,所以他們向科學家求助,科學家就發明了一種無影燈,在這種燈下影子就會沒有了。

活動延伸:

向家長、老師瞭解無影燈的原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一個音樂活動如何吸引孩子,如何體現孩子的參與性和創造性,這是我們經常思考的問題。設計這一音樂活動,意在讓孩子在輕鬆自然的狀態下感受不同的聲音效果。活動以故事為線索,循序漸進地開展,發展幼兒對聲音的感受力與想像力。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樂器表現不同的聲音,促進幼兒對圖形記譜形式的基本理解。

2.通過對動作的體驗,幫助孩子瞭解不同的聲音效果。

【活動準備】

1.樂器:大鼓、手鼓、響板、木琴;手偶:灰老鼠、藍老鼠、小貓。

2.幾個乒乓球,畫有一些藍色腳印的圖形記譜,給孩子們製作圖形譜的材料:大圓點、小圓點、直線、波浪線。

【活動過程】

1.故事導人。

(帶手偶)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有一隻灰老鼠住在橋底,一天,它在橋下等它的客人。等着等着,突然它聽到橋上有“咚咚、咚咚”的聲音(雙手有節奏地拍膝蓋I××l××l,模仿胖子走路的聲音),“哦,原來是一個胖子從橋上經過,他不是我的客人。”過了一會兒,灰老鼠聽到一個很輕的聲音(雙手在地板上輕輕拍打,模仿小貓的腳步聲),“噢,是一隻貓,它可不是我的朋友。”又等了一會兒,灰老鼠聽見“咕嚕、咕嚕”的聲音(搓手模仿球滾動的聲音),“這隻皮球也不是來看我的。”灰老鼠繼續等,這時候它聽到了“吱吱、吱吱”的聲音(用指尖在地板上輕輕地敲,模仿老鼠的腳步聲),“嗯,我的朋友來了。”(教師出示另一隻藍老鼠手偶。)

2.感受聲音與動作的關係。

教師再講一遍故事,同時請小朋友分別扮演胖子、小貓、球、小老鼠,用手、腳和聲音模仿他們從橋上經過的情形,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故事情節。

3.鼓勵幼兒嘗試用不同的樂器給動作伴奏。

(1)教師出示大鼓、手鼓、響板、木琴和幾個乒乓球,請小朋友幫助老師確定大胖子先生、小貓咪、球和藍老鼠分別適用哪些樂器來表現。

(2)幼兒選擇合適的樂器,並用樂器模仿胖子、小貓、球和小老鼠從橋上經過的聲音。

4.遊戲:音樂和動作。

將幼兒分成兩組,一組用樂器表現胖子、小貓、球和小老鼠從橋上經過的聲音,另一組用動作表現胖子、小貓、球和小老鼠從橋上經過的聲音,交換遊戲。

5.續講故事。

灰老鼠問藍老鼠在路上看見了什麼,藍老鼠説:“我看見有人在橋上灑了油漆,所有過路的都留下了藍色的腳印,有胖子的、小貓的、球的,還有我的藍腳印,我把這些腳印畫下來了。”

引導幼兒看“大橋上的藍腳印”圖,理解圖形記譜的形式。

(1)教師拿出一幅“大橋上的藍腳印”圖,讓孩子們描述,説説都有誰的腳印。

●●●●●●――/\/\/\/\●●●●●●――/\/\/\/\

(2)請小朋友聽老師的指揮,用各種樂器嘗試演奏這段大橋上的“音樂”。

6.試創作“橋的音樂”。

(1)發給幼兒製作圖形譜的材料(大圓點、小圓點、直線、波浪線),幼兒分組進行創作。

(2)請幼兒演奏及欣賞各自創作的“橋的音樂”。

【設計評析】

用樂器表現故事中的聲音,讓孩子容易理解、想像,使故事裏的人物形象更加鮮明。整個活動循序漸進地展開,從用樂器模仿故事裏的聲音效果過渡到用樂器與圖譜結合,使孩子很自然地瞭解圖形記譜的形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利用幼兒園玩水池為幼兒提供玩水的機會,感知水的特點,鞏固對水的認識。

2、引導幼兒用各種資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體的"沉"與"浮"現象。培養幼兒觀察、比較、歸納的能力。

3、讓幼兒感受水中發現的樂趣,發生愉悦的情感體驗。

活動準備

1、塑料製品:果奶瓶、塑料玩具、小水桶等;

2、木製品:積木、樹枝、冰糕棍、樹葉等;

3、紙製品:硬紙殼、皺紋紙、報紙、作業紙、紙盒等;

4、泡沫製品以和小石塊、鵝卵石、小鐵塊等。

5、玩水池

活動過程

一、感覺遊戲。

1、引導幼兒一起到水池玩水

看看水中的小腳丫或涼鞋;試試用雙手捧水;體會把手掌平放在水中與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覺;

2、協助幼兒回憶、再現過去所學知識。

如:能看見水中的小腳丫,是因為水透明、無色;捧着的水一會兒沒有了,是因為水會流動等等;

3、鼓勵幼兒説出自身的感受或發現。

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二、聽覺遊戲。

1、請幼兒將塑料袋裏的物品一一投入水中。

讓幼兒聽一聽、比一比不同資料投入水中聲音的大小;

再試一試、聽一聽、比一比不同資料從高處、低處投入水中聲音的大小。

2、幼兒反覆對比實驗,相互討論,得出結論:

從高處將資料投入水中比低處將資料投入水中聲音大,重的資料投入水中比輕的資料投入水中聲音大。

3.讓幼兒閉眼想象:夏天的暴雨和秋雨(毛毛雨)打在水裏的不同聲音;

4.播放聲音—暴雨,淅淅瀝瀝的小雨

三、觀察、比較、歸納遊戲。

1、觀察不同資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現象;

比較資料的輕、重、厚、薄。

2、感知資料的輕、重、厚、薄和"沉"、"浮"的關係。

3、歸納那類資料會沉於水中,那類資料會浮於水中。

四、觸覺遊戲。

用手觸摸、感知那些資料吸水,那些資料不吸水;

那些資料遇水會爛,那些資料遇水完好如初。

五、收拾整理資料。

請幼兒把水中的所有資料收集在塑料袋裏,使水中無雜物。

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一一維護水資源。

注意:在上述每一種遊戲中,均讓幼兒充沛討論、交流、合作。

如相互提供資料,交流新發現等。以此提高幼兒的交往技能,體驗分享的快樂,體驗"發現學習"的驚喜、樂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發現生活中的數字,知道數字無處不在。

2、運用數字進行遊戲活動,激發幼兒對數字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樂趣練習:在圖畫裏找數字

2、課件-樂趣練習:找數字

3、課件-動畫片:你最喜歡的數字是什麼

活動過程

一、演示課件激發幼兒找數字的興趣。

1、樂趣圖片-在圖畫裏找數字

小朋友,這幾張圖片非常有趣,仔細看看,在圖畫裏能找到什麼呢?

在樹林裏能找到數字1。

a、小鴨子在池塘裏游水的圖畫裏能找到數字

b、海鷗在大海上飛翔的圖畫中能找到數字

2、樂趣練習-找數字

(1)你能看出來,這張圖片上每個格子裏有幾雙鞋嗎?

幼兒觀察後説出

1雙,2雙,3雙,4雙。

(2)請你在這張圖片上找出數字1,2,3,4。

二、發現生活中的數字。

1、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願望

(1)在我們的生活中,周圍到處都有數字,你們想不想把他們找出來?

(鼓勵幼兒講述自己的發現)

(2)你在什麼東西上面發現了數字,告訴小朋友吧。

(3)誰願意大膽地到前面來,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2、啟發幼兒擴散思維,尋找更多的數字

(1)原來數字就在我們的身邊,除了這些,小朋友們還在哪些地方、哪些東西上看到過數字呢?

(2)幼兒講述身邊發現的數字。

三、最喜歡的數字

1、數字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和我們小朋友也有很密切的關係,那麼你覺得最有趣的、最喜歡的數字是什麼呢?

(請幾位幼兒給大家介紹一下自己最喜歡的數字。)

2、動畫片:你最喜歡的數字是什麼

請小朋友看一個很有趣的動畫片,看看動畫片裏的小朋友手裏都拿了幾個氣球呀,一定要仔細看呀!

(看完後,幼兒相互交流)

四、結束

今天,你們玩得開心嗎?讓我們到外面再去找數字寶寶好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通過看圖列算式,學習8的第一、二組加減。

2、探索根據實物圖的內容選擇答案圖,並列出8的第一、二組加減算試。

3、用較準確、完整的語言講述算式的含意。

4、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5、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教學準備:

教具:圖片:8的第一組實物圖七張、第二組實物圖五張。

學具:幼兒用書、鉛筆若干。操作材料若干(7以內的加減算式和8的第一、二組加減算試。)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複習8的組成——玩碰球遊戲。

2、學習8的第一組加減。

(1)學習8的第一組加法。

出示3張實物圖,引導幼兒説説圖上説了些什麼?並看圖列算式記錄它的意思(7+1=?)説説7加1等於幾?(7+1=8)這道算式的意思是什麼?再出示另外3張圖片,讓幼兒選出一張正確的答案。啟發幼兒完整地講述圖意。讀一讀算試。

(2)學習8的第一組減法。

出示3張實物圖,引導幼兒看圖説説圖意再記錄(8-1=?),然後啟發幼兒選出正確的答案圖,完整講述這三幅圖的意思,讀算式8-1=7兩遍。

3、學習8的第二組加減。同8的第一組加減教學。

二、操作活動。

1、幼兒用書第10頁的觀察房子的顏色,列出8的第一組加減算式。

2、觀察第11頁上的實物的顏色,列出8的第二組加減算式。

3、仔細看圖,講述圖片的內容,選擇正確的答案圖,並打√,然後列出8的第二組加減算式。

4、直接寫出答案。

5、開火車遊戲:操作8以內的加減算式卡片。

三、活動評價。

1、帶領幼兒看操作記錄,鼓勵幼兒大膽地看圖講述圖片內容。

2、請個別幼兒讀讀自己的算式,其他幼兒看着自己的驗證。

活動反思:

學生在學習6、7的加減法時就會根據一幅圖列兩個加法算式或兩個減法算式,教材已為本課的一圖四式作了鋪墊。出示小棒圖後,我問:誰能根據這幅圖列出兩道加法算式:6+2=8,2+6=8。那麼,誰能列出兩道減法算式呢?8-2=6,8-6=2,這還比較順利。我再問:誰能説出這些算式的意思?我要求學生先看加法,用語言表達出來,再看減法,用語言表達出來,説的就不太順了。最後齊讀算式,我之所以這樣的設計,是想根據教材提供的圖,要求學生根據圖寫出不同的算式,通過合作交流,共同寫出四個算式,使學生親身經歷根據一幅圖寫出四個算式的探索過程,讓學生根據圖意用語言表達出來,培養了學生看圖説話的能力及學會運用數學語言的能力,加深學生理解的能力,我認為這樣的教學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了一圖四式的形成過程,對新知的認識比較深刻,這一點比較成功。不足之處:學生在列減法算式時,有的學生用一邊多的減一邊少的,在這裏應加以強調:不管是一圖兩式還是一圖四式,列減法算式時,都應從總數中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