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幼兒園小班教案集合7篇

【推薦】幼兒園小班教案集合7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44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推薦】幼兒園小班教案集合7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教幼兒練習在一定範圍內四散跑,增強幼兒跑的能力。

2、初步培養幼兒在奔跑過程中的躲閃能力。

3、進一步瞭解光和影子的關係,體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陽光燦爛的户外場地。

2、事先用粉筆在場地上畫好一個大圓圈。

活動過程:

一、師:小朋友,今天陽光明媚,天氣暖暖的,我們一起出去做遊戲好不好?

帶幼兒到活動場地。先帶領幼兒熱身,讓他們走走跑跑跳跳,活動一下四肢。

二、玩遊戲“踩影子”

1、踩自己的影子讓小朋友們先找一找自己的影子在什麼地方?它是什麼樣子的?接着,讓小朋友們分散開來想辦法踩自己的影子。

2、踩好朋友的影子踩過自己的影子之後,接着我又開始引導幼兒踩別人的影子。兩個幼兒一組,一個踩另一個的影子,另一個邊跑邊躲閃。

3、創新玩法等幼兒大致熟悉了這個遊戲之後,開始讓幼兒四散開來玩“踩影子”的遊戲,幼兒進行遊戲,教師也可以參與到遊戲中,啟發幼兒動腦筋怎樣才能不被捉影入捉到。(跑到陰涼處,沒有影子也就捉不到)

交換角色,儘量多地給幼兒當捉影人的機會。在體驗到遊戲的快樂之中,培養幼兒在奔跑過程中的躲閃能力。

活動結束

孩子們真棒,現在休息休息,甩甩胳膊踢踢腿,我們準備回教室了。

活動反思:這個體育活動不但能鍛鍊幼兒身體,還能開發孩子智力。在玩“踩影子”過程中,使幼兒進一步瞭解光和影子的關係。並且通過創新玩法,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和發散思維。

通過遊戲,幼兒練習在一定範圍內四散跑,增強幼兒跑的能力,初步培養幼兒在奔跑過程中的躲閃能力。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撕去光邊和尖角的方法撕紙。

2.發展小肌肉的靈活性。

3.喜歡參與撕紙活動,體會到撕紙活動的樂趣。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5.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活動準備:

1.白色的紙,黃色的蛋黃,綠色和紅色的碎紙,膠水,放垃圾的簍子,彩色的紙盤。

2.PPT圖片及音樂。

活動過程:

一、引出荷包蛋

1.師:小朋友吃過蛋嗎?都吃過什麼樣的蛋啊?(提問3~4個小朋友)

2.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了一份非常美味的蛋,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什麼蛋?(出示圖片)——荷包蛋。

3.師:我們一起來看看荷包蛋長什麼樣子的。

圓圓的,白色的是蛋白,黃色的是蛋黃,蛋黃在蛋白的中間。

二、教師示範

1.師:今天老師要來當一回大廚師,小朋友當小廚師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好吃的荷包蛋。

2.教師撕紙示範。

(1)師:現在老師是大廚師,要教小朋友一起來做荷包蛋。

(2) 拿出白色的紙(中間事先畫好圓形),先按圓形的黑色的線慢慢的撕下來。啟發幼兒想象:看看,現在像什麼啦?

(3)師:蛋白做好了,用同樣的方法撕出蛋黃,並將蛋黃貼在蛋白的中間。

再次啟發:這回,你能看出來是什麼嗎?

(注意:把撕下來的紙放在中間的盤裏。)

3.加調料

我們可以撒上葱、姜和鹽。哇,噴噴香的。出示事先準備好的撒上葱花的荷包蛋。(用碎紙片等其他材料添畫。)

4.將荷包蛋裝盤。

三、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1.師:好了,小廚師們學會了嗎?我們一起來動手試試看,做一個美味的荷包蛋吧。

2.(播放 小廚師 音樂)

幼兒動手操作,教師指導一些動作比較慢的,或者能力比較差的幼兒。

(注意:把撕下來的紙放在中間的盤裏。)

四、結束。

師:小廚師的荷包蛋都做好啦,我們包做好的荷包蛋送給客人老師品嚐一下好嗎?(送荷包蛋)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興趣較濃,可是撕紙對於小班孩子來説似乎是很有難度,所以降低了幼兒撕紙的難度,直接在白紙上畫一個小圓,讓孩子們沿着這個黑線把圓形撕下來,這樣蛋白的製作就方便很多啦。因為是第一次嘗試這樣的撕紙活動,所以相對給幼兒的難度比較小。這樣的方法似乎每個幼兒都能很好的接受,製作的荷包蛋都是非常美味的。

但在活動中也存在不足,開始部分還應設置一些情景,畢竟是小班的孩子,這樣能更好地激起孩子的興趣。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樂意參加種植活動。

2、學習並嘗試用“按”的方法種大蒜。

3、關注植物的生長,願意連續觀察自己種植的大蒜。

4、引發幼兒學習蒜的興趣。

5、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大蒜若干

2、廢舊的小杯子、罐子

3、小鏟子、澆水用的小杯子若干。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認識大蒜頭。

師:“這是什麼?大蒜頭長大後是什麼樣呢?種下的蒜頭能長出葉子嗎?”

2、與幼兒共同討論,準備材料器具。

師:“我們種大蒜需要什麼?”

與幼兒商量分工準備。

3、帶領幼兒種大蒜。

教師示範種大蒜的方法:每人拿一個小器皿,盛上泥土,手捏大蒜頭,將尖頭朝上,按進泥土,最後澆一點水。

4、幼兒動手嘗試,教師給與幫助與指導。重點觀察是否將大蒜頭尖頭朝上,並請幼兒種好後端平,放到自然角。

小百科:蒜,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味辛辣,古稱葫,又稱葫蒜。以其鱗莖、蒜薹、幼株供食用。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初步瞭解春天的特徵,喜歡愛護小草。

活動準備:

選擇合適的場地和時間

活動重點難點:

知道春天來了,小草發芽,瞭解其簡單特徵。

活動地點:

户外

活動形式:

集體活動

活動過程:

1、和幼兒一起到社區的草地上,欣賞這一片綠色。以遊戲形式向幼兒介紹新朋友,教師以小草的口吻向小朋友問好:“小一班的小朋友,你們好!我可以和你們一起遊戲嗎?”

2、引導幼兒説一説小草是從哪裏來的?為什麼現在來和我們做朋友呢?現在是什麼季節?

3、請小朋友蹲下來,仔細看看小草長的什麼樣?(長長的.、尖尖的)小手輕輕的摸一摸(軟軟的),小草還會向我們搖搖它的頭,我們深深吸一口氣,引導幼兒説一説有什麼味道?

4、大家一起圍個圓圈,做“丟手絹”的遊戲。孩子們還可以在地上爬一爬、滾一滾,享受春天的温暖和草地遊戲的快樂。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萌發觀察天空的興趣,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知道不同的天空、雲朵顏色所代表的的時間或天氣情況。

初步瞭解極端天氣時天空的顏色。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

“雲朵的顏色”組圖;“顏色會説話”組圖;“極端天氣”組圖。

活動過程

出示組圖“雲朵的顏色”,引導幼兒瞭解不同顏色的雲朵代表的天氣情況。

你們有觀察過雲朵嗎?

雲朵有哪些顏色?

藍藍的天,白白的雲,説明天氣怎麼樣?

白白的雲朵變成了灰黑色,説明什麼?

小結:藍藍的天,白白的雲,説明天氣晴朗;當白白的雲變成灰黑色,説明要下雨了。

出示組圖“顏色會説話”,引導幼兒瞭解不同顏色的天空所代表的天氣狀況或時間。

1.出示組圖“顏色會説話-1”,瞭解不同顏色的天空所代表的天氣狀況。

圖片上的天空是什麼顏色?説明天氣怎樣?

2.出示組圖“顏色會説話-2”,瞭解不同顏色的天空所代表的時間。

圖片上的天空是什麼顏色?你知道這是什麼時間嗎?

小結:藍色的天空,説明天氣晴朗;灰色的天空,説明天氣是陰天;灰黑色的天空,説明是

陰雨天。藍色的天空中有一抹淡淡的黃色,説明時間可能是早晨;紅色的天空或者金色的天空,説明時間是傍晚,太陽快下山了。漆黑的天空有月亮或星星,説明時間是晚上。

出示組圖“極端天氣”,引導幼兒初步瞭解極端天氣的天空顏色。

圖片上的天空是什麼顏色?

這些顏色代表了什麼天氣?

這些極端天氣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影響人們出行安全或人身安全、不利於身體健康,容易引發疾病)

小結:極端天氣是一種非常少見的天氣現象,極端天氣主要包括有霧霾、海嘯、龍捲風、沙塵暴、雷暴等。極端天氣對我們的影響非常大,比如可能會造成交通事故、房屋倒塌等。

  活動延伸

日常活動

在午飯後或者是户外活動時間,帶領幼兒觀察天空及雲朵的顏色。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輕鬆,愉快的情調,並理解歌詞內容。

2、能初步創編樹的造型並隨樂曲節奏表演。

3、結伴表演大樹和小鳥,表現角色間相親相愛的情感。

4、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5、藉助圖譜記憶歌詞、學習歌曲。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幼兒已學會了鳥飛的律動。

活動過程:

1、練聲

(1)複習歌曲《兩隻小鳥》。(要求幼兒在音樂伴奏下,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演唱,並且有正確的演唱姿勢)

(2)以講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兒的興趣:小鳥和大樹媽媽相親相愛,小鳥把家安在了大樹上,大樹媽媽隨着風輕輕搖動樹枝,沙沙的聲音好像在為鳥寶寶唱搖籃曲。下雨了,大樹媽媽那長着葉子的手臂就像撐起的一把傘,為鳥寶寶擋住風雨。

2、基本部分:欣賞曲子《大樹媽媽》(重點部分)

(1)通過課件,引起幼兒興趣,引出主題。

知道嗎?今天小鳥也飛到小(2)班,飛在一棵大樹枝上築了巢,大樹媽媽隨着風輕輕搖動樹枝,搖起了小寶寶。哎呀,不好,颳風了、下雨了,你們猜猜小鳥怎麼啦?(請幼兒自由討論發言),彆着急,有大樹媽媽在呢,樹媽媽那長滿枝葉的手臂就像撐起的一把傘,為鳥寶寶擋住風雨。

(2)欣賞歌曲《大樹媽媽》

請幼兒邊看課件、邊欣賞歌曲《大樹媽媽》一遍。 今天李老師帶來一首好聽的歌曲叫《大樹媽媽》,講的就是大樹媽媽和小鳥的故事,請小朋友仔細聽一聽,等一會兒告訴大家你聽到了什麼?

(3)提問:這首曲子的名稱叫什麼?你聽到些什麼呢?

3、第二次欣賞曲子。

(1)我們再來仔細聽一遍,大樹媽媽長得怎麼樣?它為小鳥做什麼事情呢?

(2)提問:大樹媽媽長得怎樣?它為小鳥做了什麼事情?

小結:因為有了大樹媽媽的愛護、關心,小鳥們快樂的成長,所以這首歌曲的旋律優美,聽上去很輕鬆、愉快,讓我們再聽一遍。

(3)欣賞第三遍。提醒幼兒邊聽邊搖晃身體。

(4)在音樂伴奏下自由表演大樹媽媽和小鳥一遍。

4、結束部分:複習律動《碰一碰》

幼兒在音樂伴奏下跳舞,提醒幼兒在唱到“碰哪裏”這一句時,能馬上找到朋友,兩人做動作。

教學反思:

《大樹媽媽》是一首抒情性的兒童歌曲,歌曲採用擬人化的手法,歌頌了大樹媽媽對小鳥的百般呵護。歌曲旋律親切、柔和,休止符的運用非常生動地表現了大樹媽媽對小鳥的深厚的愛。整首歌曲的基調是抒情的,需要表現的聲音是輕柔的,根據二年級小朋友活潑、好動的天性,唱好這首歌有一定的困難,再加上歌曲八分休止符的第一次出現,還出現了六次,學生掌握起來更是難上加難 。

小百科:樹木是一種高大的木本組織植物, 由“枝”和“杆”還有“葉”呈現,可存活幾十年。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目標

讓新入園的幼兒及其家長初步瞭解幼兒園生活,熟悉本班教師,消除新生及其家長對幼兒園的陌生感。

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心情,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準備

1.時間安排:新生正式入園前某天上午。

2.地點安排:本班教室。

3.參加人員:本班教師、新入園幼兒園及其家長或主要看護人。

4.物質準備:玩具、圖書、水杯、記事本等。

過程

1.邀請家長

教師提前通過各種途徑通知家長見面會的時間。各班可邀請家長在見面會的上午,自由選擇自己合適的時間與幼兒共同來園,並陪伴幼兒在班上停留一段時間。

2.與家長和幼兒見面

教師接待不同時間來園的家長與幼兒時,首先要與家長、幼兒互相見面,彼此認識,然後可帶領家長、幼兒參觀本班教室,向家長介紹環境及功用等。

3.家長與幼兒共同遊戲

教師鼓勵家長帶領幼兒熟悉本班環境並陪伴幼兒遊戲。教師可介紹幼兒家長、幼兒相互認識,並鼓勵幼兒與同伴一起遊戲。

4.瞭解幼兒個別情況

教師可抓住時機,向家長了解幼兒特點、成長環境、特別需要等情況,並注意觀察幼兒的一般特點、親子關係等等。

5.與幼兒親近

教師在適當的時候主動與幼兒親近,讓每個幼兒感到被關注,使幼兒消除陌生感。

6.告別

教師逐個與幼兒及家長告別,請他們開學時再來。

建議

消除家長與幼兒對幼兒園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關鍵在於教師的態度,本活動要求教師必須熱情、耐心。

小百科:新生指剛入學的幼兒,幼兒園,原稱勘兒園,是幾百年前從普魯士引進的體制。舊稱蒙養園、幼稚園,為一種學前教育機構,用於對幼兒集中進行保育和教育,通常接納三至六週歲的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