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教案範文集合5篇

有關幼兒園教案範文集合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42W 次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幼兒園教案範文集合5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的:

培養幼兒的動作迅速敏捷,練習鑽圈動作。

活動準備:

呼啦圈每隊4個。

活動玩法:

將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4隊,按縱隊站在起點線後。

遊戲開始:

教師發令後,每隊第一人跑至第一個呼啦圈處,拿起圈從頭上往下套,然後將圈放回原處,再跑至第二個圈從下往上套,再繼續往前跑,第三、四個圈的套法同一、二圈,然後返回本隊,拍第二人的手,遊戲以同樣方法繼續進行。

活動規則:

1、必須按要求,先從上往下,在從下往上套,做錯者重做。

2、必須將呼啦圈放好再跑。

注意事項:

1、呼啦圈不要太大,幼兒能鑽過去即可。

2、鑽圈方法可自行變換,也可將圈豎起來練習鑽(圈可大一點)。

幼兒園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由於幼兒的年齡尚小,易被新鮮、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因而在外出遊玩的時候,常常會發生迷路的情況,故設計此活動,意在讓幼兒感受迷路的一種無助心理的同時,想出相應的應對方法,從而知道遊玩時要遵守集體規則。

目標:

讓幼兒體會迷路的感受,從而知道外出遊玩時,要遵守集體規則,不亂跑。

準備:圖片,實物投影儀,課件,錄音機,磁帶。

過程:一、講述故事,加深幼兒對迷路的理解:

1、邊看邊講述:小羊媽媽上山時怎麼對小羊説的?誰做到了?誰沒做到?後來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呢?小羊迷路了,想想看,它會怎麼説些什麼呢?

2、完整講述一遍:

問:如果你是小羊,你會怎麼辦?(先討論,再個別講述。)

二、讓幼兒體驗迷路的感受:

1、讓幼兒欣賞歌曲《迷路的.小花鴨》第一段:

(1) 提問:歌曲的名字叫什麼?什麼是迷路?小花鴨怎麼會迷路的?那它該怎麼辦呢?(引導幼兒為小花鴨想辦法)。

(2) 小花鴨迷路了,它的心情怎麼樣?(讓幼兒感受迷路的心情)。

2、欣賞歌曲第二段:

後來小花鴨怎麼樣呢?小朋友是怎麼幫助它的?小花鴨的心情怎麼樣?開心是種什麼感覺?(引導幼兒大膽講述)。

三、聯繫生活實際,

課件(一)小敏和媽媽去商店玩,緊緊地拉着媽媽的手。

(二)非非和媽媽在公園玩,沒多久,就只顧自己走了。

問:小敏和非非誰做得對?為什麼?應該怎麼做?

教師引導幼兒繼續感受小敏和非非的不同心情,從而知道外出遊玩應遵守的規則。

四、以《郊遊》結束活動:

“如果你出去,你會怎麼做?現在,我們一起去郊遊吧!”

活動延伸:在平時,教師應進行隨機教育,對做得好的幼兒給予表揚,以樹立良好的榜樣。

幼兒園教案 篇3

活動目的

1.通過操作實踐,運用多種方法體驗不同紙質敲擊的聲音,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

2.運用提供的材料進行“樂器”製作,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動手能力。

3.選擇紙張為樂曲伴奏,享受音樂的美。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1.白板紙、牛皮紙、皺紋紙、彩箔紙、瓦稜紙、硫酸紙、報紙等。

2.紙杯、皮筋、剪刀、豆子、毛線、雙面膠、蛋糕盒等輔助材料。

3.各種紙樂器欣賞ppt。

4. 抒情、緩慢、安靜的3/4拍的樂曲和一段歡樂、喜悦的2/4拍的樂曲

活動過程

1.試一試,説一説。

(1)提供各種紙張,請幼兒試一試:用哪種方法可以讓紙發出聲音。比如,用筷子敲、用指頭彈等。

(2)把自己的做法和感受告訴大家。比如,將紙做成小鼓,進行敲打。

2.比一比,想一想。

(1)請幼兒互相比較,體會各種不同的紙發出的不同聲音。

每個幼兒進行展示,將不同的聲音發聲方式進行集體模仿。

(2)引導幼兒想一想,同一種紙張用什麼方法,紙的聲音會有不同的效果。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互相合作,體驗各種紙的音色特點。

(3)展示紙樂器,讓幼兒自選樂器進行操作遊戲。

3.聽一聽,找一找。

(1)請幼兒分別欣賞一段抒情、緩慢、安靜的3/4拍的樂曲和一段歡樂、喜悦的2/4拍的樂曲,根據自己對音樂的感覺,找一種與樂曲相配合的紙;來進行配樂演奏,並引導幼兒説出選擇的原因。

(2)幼兒用自己選擇的紙樂器進行演奏操作

4.自制小樂器並進行演奏。

(1)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紙張、材料進行小樂器的製作。

(2)看節奏譜進行打擊樂練習。活動中,鼓勵幼兒不斷交換紙張或變換方法進行“演奏”。

活動延伸

將紙杯、皮筋、剪刀、豆子、毛線等輔助材料投放到音樂區中,引導幼兒在區域活動中進行紙“樂器”的製作,並進行合作演奏。

活動反思

教育活動的綜合性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發展的一個趨勢,本次活動融合了科學教育與音樂教學,它們之間的結合有效互補。生動活潑的音樂遊戲為幼兒探索提供了一個愉悦的氛圍和安全的心理環境,使幼兒在科學探索活動中獲得美的享受。感受音樂——節奏訓練——樂器製作,這三個環節促進了幼兒不同能力的發展,並把活動引向課堂之外的區域活動,讓孩子能夠真正地得到個別化學習的發展,將區域活動和教育活動進行互補,從而達到幼兒自主學習的目的。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使幼兒明白當眾咳嗽是不文明的行為。

2.知道咳嗽時不能對着別人,防止病菌感染。

活動準備:

儒靈童教材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帶領幼兒隨着儒靈童歌曲做律動。

2、帶領幼兒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禮儀。

二、新授課程

1、"聽"故事提問導入:你們見過動物們戴口罩嗎?請聽故事《流感來了》。

2、安靜聽《儒靈童》故事,情境導入。

教師提問:動物園裏的小動物為什麼都感冒了?

故事總結:長頸鹿得了感冒,在咳嗽時一不小心就把病菌傳染給了其他小動物。動物們在寶寶和萌萌的幫助下,才不發燒了。小朋友們,在我們感冒咳嗽的時候,記住要把小嘴巴捂住,這樣不僅是禮貌的行為,還是防止病毒傳染的方法。

3、"看"動畫提問導入:小朋友你咳嗽時是怎樣做的?

4、認真看《儒靈童》動畫,啟發思考,教師提出如下問題:

(1)寶寶為什麼要送給媽媽口罩?

(2)咳嗽要講究哪些禮儀?

(3)請你説説今後你或他人咳嗽時會怎樣做?

5、幼兒有疑問可再次觀看動畫,老師根據本班級幼兒共性特徵及個體差異,對動畫進行暫停或播放,結合劇情節點,在幼兒已有經驗上進行選擇性互動提問教學。

教師總結:當生病咳嗽的時候,容易把病菌傳染給其他人。小朋友們要記得在咳嗽的時候要捂着嘴巴,把頭轉向一邊,不能對着人、對着飯桌咳嗽。這樣才能防止病毒傳染,我們要掌握正確咳嗽的方法。

三、圖譜演示,判斷對錯教師出示兩張圖片讓幼兒判斷對錯。

教師看圖總結:小朋友在咳嗽的時候要向這個小姑娘一樣,用手或紙巾捂住嘴巴咳嗽。如果對着其他人咳嗽不但會把病菌傳染給別人,也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小朋友們一定要學會咳嗽時正確的方法。

四、遊戲互動,鞏固主題遊戲:文明咳嗽我知道準備:節奏變換明顯的音樂玩法:教師帶領幼兒圍成一個圓圈站立,教師播放音樂,大家可以按照順時針或逆時針的方向走動,聽到節奏變換處,可以用手捂住嘴巴,做不對人"咳嗽"的動作。如果幼兒沒有使用正確的方法,請幼兒回到座位。遊戲繼續進行,教師可給做得好的幼兒給予貼紙獎勵。

五、活動延伸,主題內化

(1)帶領幼兒唱讀《儒靈童》兒歌。

(2)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兒咳嗽時用手或紙巾捂住。

(3)和家長聯繫,習慣養成延續至家庭中落實。

幼兒園教案 篇5

遊戲活動:跳房子

活動目標

1、發展單雙腳交替跳的能力與投擲能力。

2、鞏固對自然數和單雙數的認識。

活動準備:

1、沙包、彩色粉筆若干。

2、房子圖。

活動過程:

1、玩沙包。

幼兒自由玩沙包,如:單人、雙人拋接沙包,頭頂沙包快速走,夾沙包跳,投擲沙包等等。

2、造房子。

(1)教師邊講解邊示範用粉筆畫房子。

(2)幼兒5人一組畫房子,並填寫數字。教師巡迴指導。

3、跳房子

(1)幼兒分組一個跟着一個雙腳跳,從房子的第一層跳到第十層(用數字表示樓層)。

(2)幼兒一個跟着一個單腳跳,從第一層跳到第十層。

(3)幼兒一個跟着一個單雙腳交替跳,根據單雙數數出相應的動作(單數單腳跳,雙數雙腳跳)。

(4)幼兒自由選擇上述三種方法跳房子。如挑錯則重新跳,遊戲反覆進行。

4、丟房子

(1)交代遊戲方法。幼兒站在房子底線上,將沙包向前投擲,然後單雙腳交替跳到沙包所在層前一格,用手拎起沙包並跳出房子。

(2)遊戲規則:沙包投出房子外或投到線上則停一次;跳房子時每層只能跳一次,出錯停一次遊戲。幼兒自由組合,每5人一組,依次輪流投,丟得層數最高出錯次數最少的幼兒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