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反思3則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反思3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56W 次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反思1

《李時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寫了我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李時珍為修訂好《本草》,帶着弟子外出察訪藥材,深入山林錯過了客店,在古寺住宿的經歷,表現了李時珍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一心為民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認真的踏實作風。為了引導學生更深入地體會文章的中心,我反覆地研究教材,發現文章的第七節,也就是李時珍夜宿古時所説的一段話,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因此,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環節: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反思3則

一、緊扣“苦”字,對課文進行有效地整合。通讀課文,我們不難發現,文章寫李時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訪藥材,錯過了客店;寫古寺非常破敗;寫李時珍在古寺裏吃得差;寫李時珍在月光下認真地記錄,親自嘗試藥性,都突出了一個“苦”,體現了李時珍為編好《本草》而不怕吃苦這個中心。這幾個部分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因此,我在教學時,首先出示了課文的第七節,讓學生朗讀體會李時珍所説的苦,再引導他們到課文中去找找描寫“苦”的段落或句子,反覆朗讀感悟。最後,又回到第七節,使學生體會到李時珍吃這麼多苦是為了萬民得福。這種教學,打亂了原來的課文順序,對課文內容進行了重新整合,把重點的、有語文價值的歸納出來講,其餘的不多講,有效地節省了時間,學生學起來主動性很高,實現了有效教學。

二、抓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朗讀感悟。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精讀課文中的四處內容:1、師徒倆長年累月在外奔波;2、古寺的破敗景象;3、李時珍親自嘗草藥;4、李時珍的話。這些內容從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現了李時珍不怕吃苦、不怕危險、一心為民的精神境界。在學習這幾部分時,我讓學生自己讀,大膽地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一些關鍵詞句有感情地反覆朗讀,加深感悟。例如:抓住“端詳、扯下、嚼嚼”讓學生先表演再朗讀,使感情與之產生共鳴,感悟李時珍為編好《本草》而不惜拿自己作試驗的獻身精神,以及嚴謹認真的踏實作風。

三、結合本土特色,有效地設計課後作業。

課後我佈置學生去當地名人的感人故事,不僅培養了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還能激發學生閲讀名人故事的興趣,更能讓他們瞭解家鄉的名人,增強自豪感和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反思2

《李時珍夜宿古寺》記敍了李時珍為修好《本草綱目》住古寺、吃乾糧、嘗草藥的故事,表現了李時珍不怕吃苦、一心為民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認真的踏實作風。在備課時我一遍又一遍地閲讀了課文,確定文章思想的主線是“以苦為樂”,整節課我也以這條主線循序漸進地安排着教學流程。

一、讀苦

語文的生命是讀出來,沒有了讀,語文實際上就是不動的文字。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反覆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越讀越深入。如在讀“李時珍笑着問徒弟:“龐憲,覺得苦嗎?”……”一段話時,我緊抓一個“笑”字,進行多角度點撥,學生每讀完這段話都有一個不一樣的感受,隨着閲讀的深入,把課堂的舞台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做主角,這樣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的關係。像這樣的品讀在教學中有多處,我深深覺得,學生在朗讀中的體驗逐漸加深,感情變得豐富起來,對人物及情感的把握越來越準確。

二、想苦

在學生體會了喝山泉、啃乾糧已經很苦後,練習填空,讓學生髮揮想像,A、這天忙着趕路,又一次錯過了的客店,他們只能在路旁的雨棚裏過夜了,他想:……B、滿眼寒霜,冷月還在天上,李時珍這時候又起早趕路了,他想:……C、歲月不饒人,50歲了,天天和水啃乾糧,李時珍的胃病又犯了,生生的疼,他想:……D、已經在外好幾個月了,中秋月明,李時珍不禁思念起深愛的母親、妻子和兒女,他想:……李時珍的高大形象就在心目中樹立起來了。

三、議苦

在第二課時設計中,我緊扣課題《李時珍夜宿古寺》,抓住了三個關鍵問題展開課文,1、李時珍為什麼要投宿在古寺? 2、李時珍夜宿的古寺是怎麼樣的?3、李時珍在古寺中做了哪些事?在讓學生分別尋找問題答案的同時,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有關詞句,還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和李時珍的生活做了對比,使學生體會到李時珍吃這麼多苦是為了萬民得福這個崇高的理想。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反思3

《李時珍夜宿古寺》記敍的是我國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不顧年歲大,為修好《本草綱目》,住破寺、啃乾糧,在月光下認真記載尋訪所得的事蹟,表現了李時珍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踏實的認真作風。

在教學時我分兩大塊進行:

學生們在初讀課文時一下就能抓住關鍵詞語體會到古寺的破敗,從他人的朗讀中,感受古寺的陰暗、潮濕、危險和荒涼等破敗的場景。教學到這時,我感覺對於四年級這樣的課文深層的理解,孩子們已經開始慢慢走上了軌道。

處理第二段時,我提出一個問題:自學課文5-12自然段,去看看李時珍在古寺中做了什麼,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説説你的感受。我在教學這一環節時,立足文本,努力挖掘文本,引導學生體味條件的艱苦和李時珍師徒不怕吃苦,為民造福,以及認真嚴謹的工作作風。課文第7自然段中有兩個對比:住在破廟和住在家裏,萬民得福和自己吃苦。強調出自己吃點苦也是值得的。對比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李時珍在寒冬和酷暑出外查訪藥材分別會遇到哪些危險。孩子們在短時間中想象説話,能把話説完整,言之有理,想象豐富合理。通過生活場景的再現加深對其理解,就避免了學生左猜右想,卻答不到要點的困難處境。課文12自然段應抓住“端詳”這一關鍵詞來體會李時珍工作的嚴謹和一絲不苟。而“端詳”體現在“扯一點嚼嚼”這是有着極大風險的,使學生加深對“吃點苦也是值得的”這一中心的理解。

另外,在對文章中多處景色描寫在教學中顯現的略輕些,如在處理時13節時,可引導學生對這處描寫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加以引導、探究。這樣教學過程不留遺憾,卻又理解了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