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精選23篇)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精選23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98W 次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精選23篇)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認識太陽的遠、大、熱,知道太陽與人的密切關係,激發學生研究天體的熱情。

2、培養學生初步閲讀説明文的方法及興趣。

3、理解覺得其實看起來實際上如果就雖然但是等關聯詞的作用。

【課前準備】

適逢有日環食,先帶領學生觀察,或放太陽的幻燈。

【課時安排】

1、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創設問題情境、自學課文、分段、讀講第一段。

2、第二課時:

讀講第二、三段,創設情境鞏固練習。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結合兒童的生活,引起學習新課的興趣)

昨天下午整整三個小時,同學們密切注視着太陽的變化,同樣在這樣的這個時間,有上億萬眼睛注視着太陽,觀看、研究日環食這奇異的天象。從同學們的熱情來看,大家對探索天體的奧祕懷有相當大的興趣。

這一課就請同學們來做個小小科學家,研究研究太陽。(板書:太陽)

二、創設研究太陽的情境,促使兒童對新課主動地思考(出示太陽幻燈)

(運用電化教學創設情境:初升的太陽光芒萬丈、光彩眩目,投影幻燈的電光源使畫面富有真實感。此時,距離地球三萬萬公里的太陽一下子推到學生眼前。這鮮明的形象加上兒童的強烈的求知慾,進入問題情境。)

1、啟發:

太陽,我們每天都能看到,早晨,從東方升起,把光明帶給大地;傍晚,從西天落下,黑暗便來臨。太陽對於我們好像是挺熟悉的;其實又是很陌生的。因為對於太陽的真實情況我們知道得太少了。需要老老少少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去研究它,揭開它的奧祕。

要研究一個事物,首先要會提出問題。(板書:?)現在你們面對太陽,你們想知道它的什麼?

學生提問。

(估計學生對太陽的大小、遠近、温度及現象均會提出有關問題。)

2、教師將學生問題分類概括:

教師鼓勵:這些問題提得很好,説明同學們很有些科學精神、科學態度。

你們提的這些問題怎樣去尋找答案呢?一是從課文《太陽》中找答案,二是課外自己去閲讀有關資料進一步瞭解,三是有的現在我們人類還沒有得出結論,要靠你們去研究、去發現、去解答。

這樣處理問題,不僅使學生懷着極大的興趣主動學習課文──這是最主要的;而且開拓了學生的思路。起了很好的導引作用。

三、自學課文,尋找答案(進一步激發學習動機,並初步培養學生自己查閲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

1、關於太陽有多遠、多大、多熱與人的關係,課文上説得很清楚。現在我們就把這篇課文當作一份資料閲讀。研究科學,要提出問題,還需解決問題,這就需要學會查閲資料,有的還要搞實驗。現在就請你們閲讀這份有關太陽的資料。看誰通過自己的閲讀找到答案。

(無形之中,就把學生帶入了研究科學,查找、閲讀資料的情境中。他們似乎是一個小小科學家。這時,他們讀起課文來分外專注。)

2、學生自學:

指導①。

對於這類科普的説明文,一般一小節説明一個意思,我們閲讀時首先要概括出每節的內容。

(板書:一節一意)

要求學生讀時把每個節概括的內容寫在每一小節前,像加註一樣。

指導②。

每小節內容概括出來了,就要進一步弄清全文可以分成幾部分。

引導學生交流,充許多種分段起訖:

指點:閲讀説明文,一節一意首先分清層次,概括段意。(板書符號〢〢)

(實際上,這是教給學生學習説明文、閲讀科普讀物的方法,弄清每節每層説明的主要意思。)

四、再讀課文,運用不同形式進行檢查,報告答案

(讓學生繼續擔當小小科學家的角色,這就把學生進一步帶入研究太陽,深入瞭解學習資料的情境中)

第一段:

1、太陽有多遠、多大、多熱,你們這些小小科學家自己能找到答案嗎?(學生回答,教師將數字填入表中。表格見下)

2、指點:

從這表上我們可以知道課文上説太陽的遠、大、熱是通過什麼來説明的?

(板書:列舉數字)

對資料中數字比較多,可以列表,將數字一填,就一目瞭然了。

3、文章中是不是光用數字來説明的?還用了什麼辦法?

4、指名分節朗讀課文後回答:

⑴ 引用傳説(板書:引用傳説)

誰還記得我們二年級時學過的一個關於太陽傳説的故事?(《后羿射日》)誰能説説。

如果這裏不用傳説,光用數字,這三節課文就變為:

太陽離我們很遠,有3萬萬公里,

太陽很大,有130萬個地球大,

太陽很熱,表面温度有6千度,中心温度有1800萬度。

文章這樣寫,你們的閲讀興趣怎麼樣?

(這樣教學豐富了課文內容又緊扣課文,強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⑵ 指點:

傳説是流傳在民間的口頭上的故事。研究科學非常講究科學性,必須説明它的實質。這兒

在傳説以後,用一個什麼詞語來揭示實質?(其實)文章中引用傳説,引人入勝,接着用其實一詞揭示實質。

(板書:説明實質傳説其實)

下面一節説明實質的又用了什麼詞?(板書:覺得實際上)

⑶ 説太陽,怎麼又説了地球,説了沸水和鋼鐵呢?(突出抵得上比等詞語。)(板書:進行比較)

俗話説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比較的方法能夠幫助讀者進一步瞭解所説明的事物。

⑷ 引導學生從事物相互關係上思考問題。太陽的大、熱、離我們遠這三大特點,與我們的地球關

系是相互聯繫的,你們要做科學家,閲讀資料時,就得認真思考,自己先思考一些問題。

例句:(出示句式:因為所以)

太陽雖然大,但因為遠,所以看起來小。

太陽雖然熱,但因為遠,所以燒不死地球上的生物。

因為太陽大,所以整個地球太陽都照得到。

因為太陽熱,又離我們遠,所以太陽光使我們感到温暖。

第二課時

一、第二段

1、提出:

在家都分析得很好,具體説來,太陽與人的關係怎樣密切呢?這個問題我們要好好研究。現在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2、你們自己讀第二部分,根據你平時觀察所得和書上提供的資料説説太陽與我們人類關係怎麼密切。

提供句式:

⑴ 有了太陽

⑵ 如果沒有太陽就,因為

(出示兩種句式,由學生自己任意選擇,以體現因材施教。)

3、閲讀、討論後學生回答,進行以上句式的説話訓練。

4、指點:

這一節先正面説,有了太陽再反過來説,如果沒有太陽就説明了關係密切。用看起來其實從現象説到實質。

5、提問:

這一節內容可以用哪一句話來概括?書上把這一段內容概括成一句話太陽雖然離我們這麼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寫在這一段的開頭,這叫段首概括。(板書:段首概括)

閲讀這類文章要注意小節開頭的話,那樣往往可以幫助我們掌握全小節的內容。

太陽離我們很遠很遠,照理關係不大,這裏意思轉折,所以用上雖然但是。

6、朗讀全段:

齊讀第一句,以下幾句輪讀。

二、第三段

第二段説了太陽與我們人的關係,那麼太陽與自然關係怎樣呢?我們學習時可以用箭頭標明,弄清它們之間的關係。

分別出示兩組卡片:

1、太陽水雨雪水蒸氣小水滴雲。

2、太陽熱量多熱量少熱冷風。

三、第四段

指名讀。齊讀。(突出沒有就沒有)

四、創設《太陽》的小型展覽的情境,進行鞏固練習

1、激發興趣,明確要求:

1978年9月23日,在我國可以看到罕見的日環食,為了幫助同學們認識太陽,我們這些小小科學家,舉辦一個關於太陽的小小展覽會。展覽會用多種形式,用圖畫,用幻燈,還用動畫演示、介紹,説明太陽與人的關係,這是展覽會主要的部分。現在請一個扮演動畫中的太陽公公,一個扮小朋友,兩人對話。小朋友提問,太陽公公回答,幫助小朋友認識太陽。

2、同座對話。(全班進行分角色普遍訓練)

3、指名扮演講解員。

4、動畫表演。

此時創設情境需具有綜合性,不僅要鞏固本課學得的知識,加深印象,而且能靈活運用,培養能力。創設展覽會情境,學生感到新鮮有趣,尤其是動畫片角色的扮演,這種形式使兒童興趣濃厚。

【總結】

1、這一課的學習,使我們懂得了太陽有多遠、多大、多熱。知道了太陽與人的關係密切。沒有太陽就沒有動物、植物、人類,沒有風雲雪霜,沒有這美麗可愛的世界。

2、學習這篇文章也使我們懂得了怎樣閲讀説明文:

説明文一般在寫作方法上是一節一意、段意概括,常用引用傳説、列舉數據、進行比較來説明事物的實質和因果關係。所以在閲讀時,針對這些特點,一節一意學概括,引用傳説增興趣,列舉數據可畫表,抓住實質明因果。

同學們能注意觀察天象,又能認真學習有關書籍、資料,並進行研究,就有點像小小科學家。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 篇2

一、 教案背景

面向學生:小學 學科:語文

課時:兩課時

課前準備:

1、學生熟讀這兩首詩,能背誦更好。

2、通過讀註釋,能大體瞭解詩意。

3、教師準備春景電子圖片。

二、教學課題

這兩首詩描繪的都是春天的美景,有“詩畫交融”的特點,要引導學生在腦中想象出詩中描繪的景色。

1、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碧玉、粧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

2、背誦兩首詩,能用自己的話説出詩句的意思。

3、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三、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收錄《詠柳》《春日》兩首描寫讚美春光的古詩,《詠柳》作者賀知章,用生動的筆觸描繪了二月初春的嫩柳,充分利用了比喻修辭。《春日》作者朱熹,這是一首春遊詩,描繪了一幅萬紫千紅的春景圖。

教學重點:

1、讓學生大體瞭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記背詩句。

2、理解並能運用比喻修辭,體會比喻修辭的生動。

教學難點:以詩句中絢麗的色彩為媒介,在腦中想象出每句詩描繪的畫面,感受“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詩情畫意。

四、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講授法相結合,以誦讀法為主。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春天是美麗的,許多詩人都在讚美春天,你們知道哪些描繪春天的詩?找學生回答,如“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背誦中追問:春天是什麼顏色?春天是五彩繽紛、萬紫千紅的,紅的花、綠的葉、藍的天、白的雲,淺黃、嫩綠,鵝黃??

今天我們再來學兩首描寫春天的新詩,大家已經預習了,已經背下來的學生來背誦。感知詩人賀知章、朱熹筆下的春天呈現出的色彩。

(二)、初讀感知

1、背誦的同學注意停頓,糾正字音。

詠柳

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春日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2、多找學生反覆讀,讀至抑揚頓挫。在誦讀中識字,自己畫出生字,在誦讀中識字。

就不認識的字和讀不準的字音,或查字典,或向老師、同學請教。講解:分析字形重點識記:“詠”,用口吟誦,與口有關,故口字旁,,意思是用詩詞的形式描述。在本課是歌頌、讚美的意思。

“泗”、“濱”,與河水有關,左邊是三點水旁;

“絛”,與絲織有關,左邊是絞絲旁。

“裁”,與衣服有關,裏面是衣字,比較“載”、“栽”;

“剪”,用刀來剪,下面是刀字;

“粧”,梳粧,女人愛梳粧,右邊是女字旁。

指導寫字時,注意讓學生先讀準字音,看清字形結構,再動筆寫。教師重點提醒:“裁”是半包圍結構,裏面“衣”字的最後一筆是點,不是捺;“濱”字第七筆是一筆撇,不是兩筆;“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丟掉一點。

(三)、精讀分析《詠柳》

1、自由讀,指名一個一個讀,將詩的韻律讀到位。

2、請你再看看註釋,邊讀邊想象。

“碧玉粧成一樹高”:“碧玉”,綠色的玉,這裏把柳樹的枝葉比作碧玉。“粧”,打扮。“一樹”,滿樹,“一”字這裏不表示數量,表示滿、全、整個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裝飾扮的一樣。這裏運用了比喻修辭,想象碧玉一般的樹葉。參照百度圖片:“萬條垂下綠絲絛”:“萬條”,泛指柳樹枝條多。“絛”,一種絲織的帶子。全句的意思是:從樹上垂下來無數好像綠色絲帶一樣的柳條來。 在頭腦中想象千萬條垂柳的情景。 百度搜索圖片地址:

“不知細葉誰裁出”:“細葉”,柳樹新萌發滋生的又細又嫩的葉子。“裁”,裁剪。“裁剪”原本指向衣服,詩中指的是:裁剪細葉。全句的意思是: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剪裁出來的?

“二月春風似剪刀”:似,好像。全句的意思是: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裁出來的啊!把春風比作善於裁剪的剪刀,更加生動。

學生讀,心裏想象着每一幅圖畫,有感情的自讀、同桌互讀、點名讀。至能有感情有節奏的背誦。

(四)、精讀分析《春日》

我們學習的《詠柳》顏色是是春天柳樹的碧綠,下面我們再讀一下另一手描繪春天的詩。

1、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1)、“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即晴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尋芳”,遊覽、賞玩美好的風景。“泗水”,水名,在山東省中部,源於山東省泗水縣東蒙山南麓,因四源併發而得名。它是淮河的支流,流經曲阜,也是孔子講學的地方和死後安葬處的近旁。“濱”,水邊。

全句的意思是:在風和日麗的一天,詩人到孔子曾經呆過的地方

泗水流域去觀賞風景。

“無邊光景一時新”:“光景”,風光景色。“一時”,一個時辰,這裏形容時間很短,一時之間。全句的意思是:那裏風光無限,一時之間許多新鮮奇麗的景色映入眼簾。

(2)、讓學生把自己當作詩人,在風清日朗的日子裏,到河邊去看春景,想一想,“無邊光景一時新”都會有哪些景物?

根據學生回答點評,如説花草,可問什麼樣的花草,讓學生想諸如“奼紫嫣紅”之類的形容詞。再齊讀詩,心中想象着你看到的春天。

參考百度搜索圖片:

(3)、“等閒識得東風面”:“等閒”,平常、隨便。識得,認識到。“東風面”,春風的面貌,因我國春夏季多為東南風,故稱春風為東風。全句的意思是:平常(人們)都知道有春風。

“萬紫千紅總是春”:“萬紫千紅”,形容百花爭奇鬥豔的景色。“總是”,都是。全句的意思是:百花盛開、奼紫嫣紅的景象都是由春風點染而成的。

意思是:人們尋常中都知道有春風,但要是真正認識它,只有在見到萬紫千紅的景象以後。也就是説,春風徐來,各種景象煥然一新,有了春風,才有這無邊的美景。詩人看到的奼紫嫣紅都有什麼呢?

(4)、《詠柳》中我們知道是誰把柳樹裁剪成碧玉一般?(生回答:春風)那《春日》這首詩中又是誰帶來了萬紫千紅的春天?(答:東風,即春風)

(五)、同樣是春風送來的春天,討論一下這兩首詩描繪的春天有什麼不同?又有什麼相同之處呢?

小組討論,教師總結。

不同之處:景物不同,顏色不同??

相同之處:都是春景,都很清新,都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都像一幅畫??

(六)、小結:春天是五彩繽紛的,你們也拿起你們手中的筆,學着詩人,描繪一下你們眼中的春天吧!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課文記敍了紅軍長征途中軍愛民的一個感人故事。朱德總司令帶領的紅軍以菩薩似的心腸為藏民着想、替藏胞春耕,以實際的愛民行動贏得了藏胞的信賴與歡迎。

全文按照故事發展的順序,雙線並進。一條線正面寫朱德領導的紅軍部隊,一條線側面寫藏胞。寫紅軍部隊,着重寫典型人物的典型語言,從而體現紅軍的菩薩心腸,略寫紅軍怎麼找藏胞,怎麼搞春耕,詳略得當。

學情分析:

估計學生能通過課前預習讀通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朱德和紅軍戰士尊重、關心藏族同胞的品質,課上要讓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反覆朗讀,體會人物的內心,並學會在習作中通過語言表達心聲。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講這個故事。

2、學會18個生字,理解詞語。

3、能用“熱火朝天”、“乾乾淨淨”等詞語描寫同學們大掃除的情景。

4、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朱德司令和紅軍戰士尊重、關心藏族同胞的優秀品質,體會藏民與紅軍之間的魚水深情。

教學重難點:

理解朱總司令的話,體會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初讀課文,讀講第1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簡述紅軍長征背景。

2、板書課題,提問:什麼是“菩薩兵”?藏族同胞為什麼稱紅軍為“菩薩兵”?

二、初讀課文

1、自學生字詞(輕聲讀課文,畫出生字詞及不認識、不理解的詞;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出示:

菩薩糟蹋藏族一段同胞反動朱德翻譯糊塗

不饒人哪怨不得春耕捱餓播種乾乾淨淨

2、檢查詞語及課文朗讀情況。

3、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讀講第1自然段

1、自由讀。

2、指名説説對“長征”、“藏族”的理解。

3、這一自然段講了什麼?

4、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注意讀出感情。

四、作業

1、熟讀課文。

2、寫詞語。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讀講課文,理解藏胞為什麼稱紅軍為“菩薩兵”,體會紅軍對少數民族同胞的赤誠愛心,領悟軍愛民的優良作風與優良品質。

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

二、講讀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思考:課文講了什麼?

2、討論、交流(講朱總司令想辦法動員藏胞回來)。

3、出示“這麼多天了,藏胞還在山裏,怎麼受得了呢?”

4、指名讀、齊讀,體會朱德對藏胞疾苦的關切之情。

5、範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體會朱德深知藏民疾苦的感情和對藏胞的一片愛心。

6、分角色朗讀。

三、講讀第六、七自然段。

1、自由讀。

2、畫出朱德同志對藏胞春耕工作關心、重視的詞語。

3、交流所畫詞語。

4、出示“要讓我們播下的種子在這裏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引導理解含義:表面講春耕,實質是要讓紅軍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們知道,紅軍是一心為民的。

5、説説這兩段講了什麼。

四、讀講第八、九自然段。

1、自由讀。

2、默讀思考:藏胞為什麼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淚水?為什麼會説出“幾時見過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呀?”

3、感情朗讀。

五、總結全文。

1、自由朗讀全文。

2、説説藏胞們為什麼把紅軍稱為“菩薩兵”?

3、小結:本文記敍了長征途中,朱德同志親自帶領紅軍戰士幫藏胞春耕,以實際的愛民行動得到了藏胞信任和感激的事。從中體會到藏民與紅軍之間的魚水深情。

六、佈置作業。

1、朗讀全文。

2、寫話:描寫同學們大掃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熱火朝天”、“乾乾淨淨”。

板書:

10、菩薩兵

朱德 急壞了 怎麼受得了 盡心盡力

藏民 躲跑 返回 流淚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字,會寫6個字,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詞語。

2.默讀課文,説説自己還知道哪些船,還希望有哪些船。

3.瞭解課文內容,知道生活中我們應不斷地探索。

教學重點:

1.瞭解船的發展演變過程,鼓勵學生在生活中不斷探索。

2.會認4個字,會寫6個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啟發學生髮揮想象,瞭解船的發展演變過程,培養學生髮憤學習、不斷探索的。

教學準備:

1.佈置學生預習課文,師生收集各種船的圖片。

2.字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教學投影片(或掛圖)。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外出旅遊或走親戚時,都坐過什麼樣的船呢?介紹一下吧!

2.學生自由交流。

3.出示圖片,體會船的多樣與作用。

4.:船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國防、經濟等方面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那麼,船最初是什麼樣?它又是怎樣發展變化而來的呢?我們一起學習第17課:船。(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1.聽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範讀)。

2.説説你知道了什麼。(簡單概括課文內容或説己的感受。)

3.輕聲地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在字詞句和課文內容方面,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問題。

4.交流朗讀收穫,互相質疑解疑。

讀準字音:樹幹(ɡàn) 扁(biǎn)平 潛(qián)水艇

理解意思:(出示相應的教學投影片)

蒸汽機:將蒸汽的能量轉換為機械功的往復式動力機械。

軍艦:列入海軍編制,用於完成戰鬥任務和保障任務的戰鬥艦艇和特種艦艇。現代軍艦一般裝有導彈,火炮,魚雷,水雷,反潛武器和其他兵器。有的還載有作戰飛機和直升機。

油輪:專門用來運送石油的輪船。

潛水艇:利用水容器裝水排水,隨着水的裝和排,潛水艇也隨之沉和浮。

龐大:巨大。

豪華:特別華麗堂皇。

同桌互讀課文,説説船的發展演變過程:

樹幹——筏子——獨木舟——帆船——汽船——軍艦、油輪、潛水艇……

三、檢查生字的自學情況。

1.出示要求認寫的字:穩、歪、扁、棍、噴、艦。

2.讀一讀,給生字組詞或説話。

3.説説你是怎樣記住它們的。

穩:左右結構,左邊是“禾”字旁,右邊是“急”字。

歪:會意字,“不正”為“歪”。

扁:“遍”字去掉走之兒。

棍:形聲字,形旁為“木”,指“棍”是“木”做成的;聲旁為“昆”,與“棍”韻母相同。

艦:形聲字,形旁為“舟”,指船;聲旁為“見”,與“艦”同音。

噴:與“憤”比較,“有心真氣憤,有口能噴水”。

4.試在田字格中練寫兩個。指名板寫、、再寫。

5.出示詞語,讀一讀,記一記:漂流、平穩、扁平、藉助、豪華、娛樂、龐大。

四、佈置作業。

1.朗讀課文,用表格或者圖畫的形式把船的演變過程表現出來。

2.讀記生字。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檢查隨文識字的情況。

2.出示卡片,開火車認讀,大面積檢查生字詞語認讀情況。

生字:穩、歪、扁、棍、噴、艦。

詞語:漂流、平穩、扁平、藉助、豪華、娛樂。

3.對照自己設計的表格或圖畫説説船的演變過程。

二、朗讀課文,感悟理解。

1.自由讀課文,思考:船在各個不同階段,分別有什麼優點和缺點,人們為什麼要改進它?

2.交流討論:

樹幹:簡便易行,但不平穩。

筏子:不容易翻,但走得慢。

獨木舟:快、安全、還可以放東西。

裝上船槳:使船走得更快,但要用手劃,比較費力。

帆船:藉助風力跑得更快。

輪船:把槳裝在船上的大輪子上,不需要風也能走。蒸汽機帶動輪槳,速度更快。

現代的輪船:豪華的客輪——龐大的貨輪——軍艦、油輪、潛水艇……

3.分角色表演:分別請幾個學生演不同階段的船。

4.如果你是一艘豪華客輪,見到最初作為船的那段樹幹,你會説些什麼呢?

三、拓展延伸。

1.你還知道哪些船?你還希望有什麼樣的船?根據你的需要想一想,動手設計並畫下來,再向大家介紹它的特點和作用。

2.從船的發展演變中,你得到了什麼啟示?(船的發展演變過程是人類不斷探索的過程,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應該努力學習、不斷探索。)

四、鞏固練習。

1.你注意過身邊的事物嗎,它們也像船一樣在不斷地發展變化,請你舉例説明一下。如:書包、文具盒、自來水、電鈴等等。

2.選擇你喜歡並且熟悉的一種事物,想想它是怎樣發展變化的,然後寫下來。

五、實踐活動。

説説自己還知道哪些船,還希望有哪些船,為什麼。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的一類生字,認識本課的二類生字,在掌握字詞的基礎上熟讀並背誦這首詩歌。

2、理解詩歌內容,初步認識詩歌的“階梯式”結構方式。感受“我”全家對於大海的熱愛之情。

3、感受“我”全家對於大海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熟讀成誦”本詩及理解詩中“我”與大海的深厚感情。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有關大海的資料(圖片、照片……)

教學時數:3課時

基礎知識:

1、“階梯式”結構方式。

解詞:曝光:使照相底片或感光紙感光。

軟片:(照相用的)膠片。

黝黑:黑,黑暗。注意黝字讀音“yǒu”。

2、生字: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認讀生字,學習詩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播放海浪的聲音)

導言:同學們,你們看見過大海嗎?誰願意説説你眼中的大海是什麼樣子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描寫海的詩歌。

二、初讀詩歌,瞭解詩歌的內容,讀準字音。採用多種方式練讀詩歌。

三、再讀詩歌,讀準詩中每個生字的讀音,學習一類生字,認讀二類生字,並結合上下文理解生字、詞的含義。

四、感悟詩的意境,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文。

五、鞏固練習,指導背誦詩歌。

佈置作業:背誦詩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指導書寫,擴展練習。

教學過程:

1、檢查背誦情況。

2、指導書寫“鼓”字。其他字可以讓學生自己觀察生字位置來書寫。

3、請學生將自己找到的描寫海的文章或詩歌、佳句讀一讀,以擴展學生對海的認識。

4、教師有目的的提供一些書籍,如《海的女兒》、《海上日出》等。

佈置作業:寫生字,預習下一課。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課後習題。

教學過程:

一、讀一讀,背一背,把課文中你喜歡的句子抄下來。(這道題可以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他們喜歡哪一句話,就可以去抄哪句話,如果想要把整首詩都抄下來,也可以)

二、讀一讀。

(這道題的目的在於積累詞語,所以只要會讀即可)

奔騰、深沉、呼吸、堅毅、海浪

三、寫一寫。

(這道題中的字都是學過的一類字,所以學生不僅要會讀,還要會寫這些詞語)

鼓起、錄音機、肌肉、軟片、無窮無盡。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認識4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過程與方法:通過各種方式地朗讀達到背誦的目的。結合課件演示幫助學生理解。通過對讀、賽讀感受一家人對大海的愛,理解海的氣息塑造了“我”的品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品味詩歌語言,感受詩歌的意境。

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

2、有感情地朗讀,品味詩歌語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ppt課件

視頻短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播放大海的視頻後問學生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指名説)引入課題《海浪》

二、新授

1、師範讀詩歌,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觀察詩的格式和以前學習的詩歌有什麼不同?

2、向學生介紹階梯式詩體

3、學生自讀詩歌,圈出本課要求認識的4個生字

4、課件出示4個生字,指名認讀、組詞説識記方法

5、指名讀文,同時思考問題(大屏幕出示問題)“詩歌中寫了哪幾個人物?他們用什麼樣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海浪的喜愛?”

6、誰來回答第一個問題?師相機板書:爸爸、媽媽、我

7、爸爸用了什麼方式?(錄音)那你能説説爸爸喜歡的是海浪的什麼嗎?(聲音)

過渡語:是啊,那海浪是個多變的傢伙,時而輕柔,舒緩;時而波濤洶湧,巨浪滔天。爸爸怎能不喜歡呢?下面我們伴着海浪聲,讀第一小節來感受爸爸對海浪的喜愛之情。(出示配有海浪聲的圖片)

8、那麼媽媽用了什麼方式?她又鍾情於海浪的哪個方面呢?(把海浪曝光在軟片裏。説明媽媽喜歡看海浪)想一想在媽媽的照片裏會看到些什麼呢?(生自由説)師:同學們説的很美,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海景圖,些看嗎?好,我們一起看一看。(向學生展示海邊圖片)看了這些你們有什麼樣的感覺?(美)那讓我們帶着美美的心情來讀一讀第二小節吧。(指名讀)我們還可以把海浪裝進什麼裏呢?(課件出示“把海浪在他(她)的裏。”)讓學生説句子。

過渡:那麼作者呢?(齊讀3、4、5小節)

9、誰能説説作者喜歡什麼?海浪帶給他哪些好處呢?你是從哪看出來的呢?能抓住幾個詞語説一説嗎?

經過同學們的回答,相信你們都感受到了大海的寬廣,並從中得到了勇氣。讓我們來讀一讀吧,讀出你的鬥志昂揚,獨處你的遠大理想。(指名讀3、4、5小節)

三、鞏固練習

1、男女生對讀詩歌(男1、3小節,女讀2、4小節,齊讀第5小節)

2、男生讀一遍,女生讀一遍。

3、試着背誦全詩

4、理解加點詞的意思(課件出示課後題)

四、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可以用哪些詞語來描寫大海嗎?(生説)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你們願意記住他們嗎?(出示詞語)讓同學們抄寫到積累本上。

小結:大海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等待我們去探索和分享,現在讓我們乘着海浪,再次感受作者對大海的深深眷戀。有感情地齊讀詩歌。(伴隨海浪音樂)

作業: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寫一些自己心中的大海

板書設計:

海浪

爸爸——“錄”媽媽——“照”

我——“學”

深沉、堅毅、無窮無盡······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能把洗手怕的過程用恰當的語句分幾步寫下來。

2.培養學生自我服務的勞動觀念。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把活動的重點觀察清楚,並能一步一步按順序寫清楚。

教學難點:能有順序地完整地記敍清楚洗手怕的全過程。

課時安排: 2 課時

第 1 課時

教學時間:20xx 年 月 日

教學目標:

1.仔細觀察洗手怕的過程。

2.有順序地説清楚洗手怕的過程。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把活動的重點觀察清楚,並能一步一步按順序寫清楚。

教學難點:能有順序地完整地記敍清楚洗手怕的全過程。

教學準備:

髒手怕、臉盆、肥皂、刷子、自來水。

教學過程:

(1)今天,我們要學習“習作訓練”《洗手怕》。

(2)你洗過手怕嗎?你還記得是怎樣洗手怕的?

2.示範“洗手怕”。

(1)讀課文第2、3兩個自然段,説説:“洗手怕”時要注意什麼?記住什麼?

(2)請一生或老師示範,大家觀察。

(3)討論。

①洗手怕的過程一般分幾步?

②先做什麼,接着做什麼,再做什麼,最後做什麼?邊討論邊板書。

1.用臉盆打水;

2.將手怕浸濕;

3.在髒手怕擦上肥皂;

洗手怕(過程)4.用力搓洗;

5.用清水漂清、洗淨;

6.晾乾。

3.分組操作。

同桌準備一隻臉盆。

邊洗邊觀察手怕的變化,觀察水的變化,肥皂泡的形狀、顏色及手的感覺。

4.口頭説説洗手怕的過程。

(1)説説洗手怕的過程可分幾步。

(2)具體説説每一步的操作過程,用上以下詞語。(打出投影)

準備:手怕、準備洗、打水、浸濕

擦皂:濕透、撈起、擠幹、擦皂

搓洗:用力搓洗、滑油油、肥皂泡、髒水

漂清:漂洗、擰乾、繼續漂洗、直到

晾乾:乾淨、撈起、擰乾、甩幹、夾住、晾在竹竿上、心裏感到

5.評講。

(1)各自按提綱練説。(説完整)

(2)連起來説。(説得連貫)

(3)抽生大聲説説。

6.小結: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什麼?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 篇8

一、指導思想

着力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豐富語言的積累,發展語感和思維。注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愛美的情趣。引導學生開發潛能,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二、班級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本年級共有學生43人,大部分學生態度端正,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能按時完成作業。能熟練利用漢語拼音識字,學習普通話,能利用字典,理解生字新詞的意思,能閲讀程度適合的文章,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能寫一些看圖作文,但在詞彙的運用、口頭表達、與人交往合作、自能學習及習作方面還有一定的欠缺,有待進一步的提高。

三、全冊教材分析

1、本着大綱“加強綜合,突出重點,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精神,精選課文,減少課文類型,將課文分為精讀和略讀兩大類。本冊共有32篇課文,其中精讀課文24篇,略讀課文8篇,8篇選讀課文。

2、本冊要求認識200個字,會寫300個字。

3、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善於思考的能力。

4、會使用字典,學習使用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的能力。開始練習使用鋼筆書寫正楷字。

5、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6、學習聯繫上下文,藉助詞典,字典和生活積累,理解詞句的意思,初步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初步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練習複述課文。

9、結合語文學習,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10、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地寫出見聞、感受和想法。

四、單元分析

1、每個單元包括導語、課例和語文園地。

2、課例由三篇精讀課文和一篇略讀課文組成。

3、本冊安排了八個專題。它們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細心觀察,燦爛的中華文化,壯麗的祖國山河,科學的思想方法,獻出我們的愛。

4、語文園地由5個欄目組成,其中有4個固定的欄目,“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第5個欄目是機動欄為“寬帶網”“趣味語文”“展示台”或“成語故事”。

五、全冊教學總目標

1、識字和寫字

①對學習漢字有濃厚興趣,能利用漢語拼音識字,學習普通話,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學會寫300個生字,會認200個生字。

②會使用字典、詞典,具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③能使用硬筆正確書寫正楷字,做到規範、端正、整潔,不斷提高寫字質量。

2、閲讀

①加強朗讀指導,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

②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③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學過的詞語大部分能在口頭或書面中運用。

④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動腦筋,多讀多想,把課文讀通,初步把握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⑤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瞭解冒號、引號、問號、感歎號的一般用法。

⑥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⑦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鼓勵學生摘抄好詞佳句,加強語言的積累。

⑧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

⑨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

3、習作

①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②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③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他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④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⑤根據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

4、口語交際

①能用普通話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並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②能具體生動地講述故事、講笑話、辦畫展,評一評,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能説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③會接待客人,動腦筋解決問題等。

5、綜合性學習

①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蒐集資料,共同討論。

②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③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如“舉辦童話故事會、編童話集”、“動手製作新年禮物、寫上祝福語“等,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④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的問題,做個社會學生。

六、教學重、難點

1、學會寫300個生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瞭解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思,並能正確書寫;會認200個生字,只要求讀準字音,不抄不默不考。具有一定的識字能力。

2、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句的意思。學過的詞語大部分能在口頭或書面中運用。注意語言的積累,初步養成積累語言的習慣。

3、助字典或有關資料獨立閲讀程度適合的讀物,瞭解主要內容。逐步養成課前預習、課後複習、課外閲讀的習慣。課外閲讀量不少於7萬字。

4、逐步養成勤於觀察思考和樂於動筆的習慣,能在觀察的基礎上寫出比較具體的內容。學寫想象中的事物,能展開想象和幻想,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見聞和想象寫出來,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語句完整通順。學會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歎號、冒號和引號。學習寫日記。

5、用普通話清楚明白地説幾句話、一段話,做到語句完整通順,説話有禮貌。能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能無拘無束地進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鍛鍊口語交際能力。

七、教學改進措施和方法

1、引導學生讀書、思考,逐漸悟到讀書時應在什麼地方想想什麼,怎樣想,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

2、指導學生興盛使用工具書、資料庫的意識和習慣。鼓勵學生獨立閲讀思考,探索發現儘量自己解決問題。

3、在教學方法上倡導,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

4、緊密聯繫學生的閲讀或是生活實際,進行小練筆以加強讀寫之間的聯繫。要引導學生注意運用語文中的一些表達方式和寫作方法。

5、穿插使用多媒體教學,使學生的感受立體化。

6、在口語交際的要求方面,注意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口語交際的要求。

7、對學生的習作指導做到循序漸進、系統條理,理論服務和實際操作相結合。

八、教學進度表(20xx.9)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 篇9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2、通過查字典自學生字,並聯繫上下文理解詞義。

教學過程:

一、抓“爭氣”,調動學生學習的情趣。

教師板書《一定要爭氣》,學生圍繞題目質疑:

(誰一定要爭氣?為什麼要爭氣?為誰爭氣?怎樣爭氣的?結果怎樣?……)

板書:什麼情況下 怎麼做的

二、學生通讀全文,找出答案。

三、檢查自學生字、詞的情況。

1、指名讀文,糾正讀音。

“鄞縣”的“鄞”應讀“yín”,不要讀成“jǐn”。

“成績”的“績”應讀“jì”,不要讀成“jī”。

“平均”的“均”應讀作“jūn”,不要讀成“yún”。

可採用讓學生給帶點字選擇正確讀音的方式,進行鞏固練習。

2、識記字形,區別形近字。

“基”上下結構,上邊是“其”,中間不要多一橫,“其”的最後一筆是“捺”。

“考”下面不能多寫一橫。

“試”左右結構,右邊千萬不要多加一撇。

“廁”是半包圍結構,“廠”要包住“則”,不要錯寫成左右結構的字。

“努”上下結構,第一筆是“撇折點”,右上角的第二筆是“捺”。

“需”上下結構,“雨”字的第三筆是“橫折”。

“末”字與“未”要區分開。“未”字上橫稍短,“末”字上橫長。

區分“震”與“振”,兩個字的讀音相同,也都有“動”的意思,但用法不同。“振興、振奮、振作”用“振”。“震驚”“震盪”“地震”同“震”。

在教學過程中可採用形近字、同音字組詞的方法,進行鞏固練習。

末( ) 試( ) 震( )

未( ) 式( ) 振( )

廁( ) 努( ) 技( )

測( ) 怒( ) 枝( )

3、理解詞義。

發憤:下決心,努力。本文指童第周下決心努力學習。

資助:用錢幫助。

耐心:心裏不急躁,不厭煩。

嘗試:做一做,試一試。

鑽研:深入地進行研究。

再三:不止一次,一次又一次,文中指童第週一次又一次地請求校長讓他跟班試讀。

偏僻:離城市比較遠,交通不便。

震動:本文指童第周的重大成就使歐洲生物學界感到驚訝。

鄞縣:浙江省一個縣名。屬寧波市。

四、練習讀書,鞏固生字,瞭解大意。

五、作業:

生字、字詞、讀熟課文、查閲有關資料。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兩次提到的“一定要爭氣”之間的聯繫。

2、教給學生抓重點詞語理解句子,理解課文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抓“爭氣”,理清文章思路。

1、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文中幾次講到“一定要爭氣”。邊讀邊標畫出帶有“一定要爭氣”這個詞語的句子。

2、聯繫上下文,想一想“一定要爭氣”是在什麼情況下講的?學生讀文後可以小組討論一下,然後用自己的話表述出來。

經過討論,學生弄清文中兩次“爭氣”的事情。

(第一次是講童第週中學時由於[基礎差],[成績不好],經過刻苦努力,僅用半年時間就趕上來了。各科成績都不錯,數學還得了100分。童第周看着成績,心裏想:一定要爭氣。)

(第二次是童第周在國外留學時,刻苦鑽研,成功地完成了教授做了幾年都沒有成功的試驗,震動了歐洲的生物學界,童第周為中國人、為祖國爭了氣。)

板書:基礎差 成績不好

二、抓“爭氣”,理解重點詞句。

1、1—3自然段,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

(1)通過查字典理解“[再三請求]”。

(“再三”是一而再,再而三,即多次的意思。“請求”説明是誠心誠意的。“再三請求”表現出童第周當時求學的心情是十分迫切的。)

(2)根據本句的意思,判斷、選擇詞義。

投影出示練習:判斷句中“才”字的意思。

“才”字有三種解釋:①剛剛;②僅僅,只有;③勉強。

A、第周17歲才進中學。(①)

B、均成績才45分。(②)

C、同意讓他跟班就讀一個學期。(③)

在上述判斷帶點詞的連續句中,第1句“童第周17歲才進中學”的“才”字是“剛剛”的意思;第2句“平均成績才45分”的“才”是“僅僅,只有”的意思;第3句“才同意讓他跟班就讀一個學期”的“才”字是“勉強”的意思。

通過這樣的練習要讓學生從中體會出同一個詞在不同的句子當中所表達的意思也不一定相同,要根據詞語所處的語言環境來判斷詞義,即據句選義。同時,也要通過反覆練習朗讀,來進一步體會童第周渴望學習的堅強信念。也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思想基礎,所以童第周更加發憤學習,刻苦鑽研。

(3)聯繫下文,理解“[發憤]”的意思。

“發憤”在字典中的意思是:自己感覺不滿足,努力地做。

那麼,童第周是怎麼發憤學習的呢?讀課文第3自然段,並畫出童第周發憤學習的句子。

(一是“每天天沒亮,他就悄悄起牀,在校園的路燈下面讀外語。”)

(二是夜裏在路燈下看書,被老師發現,路燈關了,又溜到廁所外邊的路燈下學習。)

這兩方面內容就已清楚、具體地解釋、説明了“發憤”的意思。

在理解了重點詞句後,再理解“一定要爭氣”就不難體會出它所包含的意思是:一要爭氣,即要有志向;二要自信,“我並不比別人笨。”;三要刻苦努力,“別人能辦到的事,我經過努力也一定能辦到。”

板書:再三請求 發憤學習

2、讀4—5自然段,理解重點句。

(1)同學們,你們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種手術非常難做?

這個問題要引導學生從兩個基本方面思考:一是聯繫上文,童第周的老師是歐洲一位很有名的生物學教授,他自己做了幾年,[沒有成功];二是同學們都不敢嘗試。由此看出手術的難度之大。

板書:手術難做、教授沒成功 同學不敢嘗試

(2)童第周是怎樣做成功的?

“童第周不聲不響地[刻苦鑽研],他[不怕失敗],做了一遍又一遍,[終於成功]了。”

文中只用一句話講述童第周成功的經過。教師可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從三個方面理解:一是刻苦鑽研;二是不怕失敗;三是耐心加細心,最終以頑強的精神和熟練的技巧,使手術獲得成功,震動了歐洲的生物學界。

三、抓“爭氣”,深化中心。

討論:童第周為什麼一定要做這件事?

教師提出這個問題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讀懂課文,深入理解童第周為祖國爭氣的崇高思想境界。

首先讓學生自讀4、6自然段,從文中找出帶有“爭氣”一詞的句子,然後想一想,童第周這次成功是在什麼情況下為誰爭氣?經過討論,要讓學生認識到全文兩次提到的“爭氣”含義是相同的。即:一是要有志向,二是要有自信心;三是要肯努力。但是第二次爭氣要比第一次爭氣更深一步。第一次是為自己爭氣,不甘落在同學的後邊。第二次是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爭氣,不讓外國人譏笑我們,不甘心落在外國人的後邊。

四、抓“爭氣”,練習朗讀。

這課的朗讀,應該重點放在第三自然段,在學生理解了童第周在非常艱苦的情況下刻苦學習的精神後,應集中體會他是怎樣學習的,把對童第周的敬佩之情讀出來。如,這一段的最後童第周説的話,“一定要爭氣”,他是説給誰聽的呢?是説給自己聽的,同時也是勉勵自己的話,應指導讀書。另外,“我並不比別人笨”這個“並”字就突出了童第周下決心,要把學習成績提高上去的堅定信心,讓學生把這個堅定的語氣讀出來。

五、作業:

1.找出描寫童第周發憤學習的詞句,再抄下來。

2.預習27課。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 篇10

教學要求

1.瞭解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的特點,進而理解這些特點和翠鳥的捉魚本領有什麼關係。初步知道翠鳥的這些特點,是為了適應生存環境而漸漸形成的。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通過查字典和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中的一些詞語。

3.學習作者觀察的順序和抓住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4.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1~3自然段。

教學重點

1.抓住描寫翠鳥外形和活動特點的詞句,引導學生課文內容。

2.學習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觀察方法。

3.學習理解詞語的方法。

教學難點

弄清翠鳥的捉魚本領與它的外形關係。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準備

課文掛圖或幻燈片。翠鳥彩色拼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指導預習

(一)啟發談話:同學們見過翠鳥嗎?(出示掛圖,幻燈或標本)這種漂亮的水鳥就是翠鳥,又叫“叼魚郎”,在我國東部和南部許多地方都能見到。讀了這篇課文,你一定會愛上翠鳥的。

(二)讀讀課文,讀準字音,查查字典,理解下面的詞語:鮮豔、疾飛、鋭利、飼養、玲瓏。

(三)學生自學課文。

(四)檢查預習。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學生讀詞語。

cuì yàn fù chìhè chèn

翠鳥 鮮豔 腹部 赤褐色 襯衫

líng jí dài páo ruì

靈活 疾飛 等待 小泡 鋭利

sì dǎi xī

飼養 逮住 希望

注意正音:“腹”讀fù,不讀fǔ。

“疾”讀jí,不讀jī。

“逮”讀dǎi,不讀děi。

(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一)默讀課文,看看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想想每個自然段講的什麼內容。

全文共四個自然段。

第1自然段描述了翠鳥的外形。

第2自然段描述了翠鳥活動的特點。

第3自然段講述了翠鳥捕捉小魚的過程。

第4自然段告訴我們翠鳥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二)教師出示翠鳥拼圖的單個部分圖形,要求學生拼成翠鳥圖。

1.教師分別出示幾種顏色(翠鳥各部分的着色圖形),讓學生辨認。

紅色、橄欖色、翠綠色、淺綠色、赤褐色

2.結合課文説説翠鳥各部分的顏色。

3.把幾種顏色圖拼成翠鳥圖。

一雙小爪子——紅色。

頭上的羽毛——橄欖色、翠綠色花紋。

背上的羽毛——淺綠色。

腹部的羽毛——赤褐色。

三、熟讀課文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第一段

(一)提問:第1自然段有幾句話?講了翠鳥外形幾方面特點?

(二)回答:第1自然段共6句話,講了翠鳥外形三方面特點。

第一句:講翠鳥愛停在葦稈上,突出了翠鳥有“一雙紅色的小爪子”。

第二、三、四、五句:講翠鳥身上的羽毛非常鮮豔。

第六句:講翠鳥小巧玲瓏,突出了翠鳥“透亮靈活的眼睛”及“又尖又長的嘴”。

(三)作者是怎樣觀察、介紹翠鳥身上羽毛的顏色的。

1.讀一讀有“鮮豔”一詞的句子,再查字典講講“鮮豔”的意思。(這是理解詞語的第一種方法:“讀一讀,查一查”。)

鮮豔:鮮,有光彩的;豔,色彩鮮明。

鮮豔:鮮明而美麗的意思。

2.課文按什麼順序介紹翠鳥身上羽毛的顏色的?

先總説翠鳥的“顏色非常鮮豔”,再一步步從上到下就頭部、背部、腹部分別具體介紹羽毛如何鮮豔。

3.聯繫上下文進一步理解“鮮豔”一詞的意思。(這是理解詞語的另一種方法:“聯一聯,想一想”。)

(1),畫出描述翠鳥身上羽毛顏色的幾個句子,把這幾個句子連起來讀一讀,想一想翠鳥羽毛的顏色給你什麼感覺?

(翠鳥羽毛的顏色又鮮亮又美麗。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鮮豔”。)

(2)找出描述翠鳥羽毛的顏色時,課文用的幾個比喻。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課文介紹翠鳥羽毛顏色時,用“頭巾”、“頭巾上的花紋”、“外衣”、“襯衫”來打比方,表達了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二、指名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

(一)翠鳥活動時有什麼特點?從哪裏可以看出?

(二)查字典,講講“清脆”一詞的意思。

(三)先查字典,再聯繫上下文理解“疾飛”一詞的意思。(為了準確理解詞語,常把查字典和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結合使用。)

翠鳥活動的特點,先講了翠鳥動作敏捷。通過“貼着水面疾飛”和“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對比表現的。另一個特點是翠鳥捉魚時等待小魚非常專心,“一動不動”。

清脆:聲音清亮好聽。

疾飛:疾,快。疾飛,飛得很快。

“翠鳥鳴聲清脆,愛貼着水面疾飛,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這句話表現了翠鳥行動迅速而敏捷的特點。翠鳥在“疾飛”中,眨眼間“輕輕地停在”細軟的葦稈上。在“疾飛”與“輕停”的聯繫中,“敏捷”便顯露出來。這裏一是講翠鳥飛得低而快,二是講停得急而輕。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一)提問:翠鳥是怎樣捉魚的?翠鳥捉魚的本領和它的外形有什麼關係?

1.按“等待、發現、叼走”的順序,説一説翠鳥捉魚的過程。

2.先查字典,再聯繫上下文説説“鋭利”的意思。

鋭利:尖鋭,鋒利的意思。課文先説小魚非常“機靈”,再説“還是難以逃脱”,説明翠鳥的目光鋭利極了。課文中的“鋭利”指感覺靈敏。

3.先按課文內容填空,再讀讀句子,想一想括號裏的詞語的意思。

翠鳥( )葦稈,( )過去,( )小魚,( )水面往遠處( )。

這句話活靈活現地再現了翠鳥捉魚的經過。括號裏的詞語是翠鳥捉魚時一連串的動作,“蹬開”、“像箭一樣飛”、“叼起”、“貼着水面飛走了”,這些都是在一瞬間進行的,甚至連機靈的小魚都沒有反應過來。説明翠鳥捉魚的動作熟練、連貫、毫不猶豫,而且從未落空。

4.説説翠鳥捉魚的本領和它的外形有什麼關係?

(1)翠鳥為什麼能停在葦稈上“一動不動”注視着水面?(那是因為它有一雙能“緊緊地抓住葦稈”的小爪。)

(2)翠鳥為什麼能發現“機靈”的小魚?(那是因為它有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

(3)翠鳥為什麼在疾飛中能叼走小魚?(那是因為它有一張“又尖又長”的嘴。)

(4)翠鳥為什麼能貼着水面低飛?(那是因為它“小巧玲瓏”。)

要知道翠鳥的捉魚本領不只是因為它身體某一部分的特點,而是由於它外形各部分特點對整體發揮作用的結果。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一)齊讀第4自然段。

(二)這段講了幾層意思?

這段講了三層意思。先講了“我們”的想法:想捉一隻翠鳥。再講聽了老漁翁的話,知道翠鳥住在陡峭的石壁上,打消了“我們”想捉翠鳥的想法。最後講了我們的希望:多看看翠鳥。

(三)“我們”為什麼希望翠鳥在葦稈上多停一會兒?

1.讀課文最後一句話。

2.希望多停一會兒,是為了多看幾眼。“遠遠地看着”,是因為知道翠鳥機警,怕驚走它。這裏反映了“我們”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四)通讀全文,進一步體會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

(五)小結:通過看圖、學生可以看出翠鳥的外形怎樣?動作怎樣?(外形美,動作快),這是我們這節課的第一個收穫。同時我們還學習了用查字典和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一、指導朗讀、背誦

(一)朗讀並背誦第1自然段:翠鳥的外形。

1.這一段共有幾句話?分幾層意思?句子敍述的順序是什麼?每句話是怎麼説的?

2.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要點:

第1自然段:共6句話

紅色的小爪

3.學生自己練習朗讀,並結合板書練習背誦。

(二)朗讀並背誦第2自然段,翠鳥的活動特點。

1.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是怎麼説的?

2.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要點:

第2自然段:共2句話。

(1)動作敏捷——鳴聲清脆疾飛

(2)捉魚專心——注視等待

3.指名學生朗讀,並結合板書練習背誦。

(三)朗讀並背誦第3自然段:翠鳥捉魚的過程。

1.這一段有幾句話?分幾層意思?句子敍述的順序是什麼?每句話是怎麼説的?

2.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要點:

第3自然段:共4句話。

(四)連起來朗讀,並背誦第1、2、3自然段。

二、按下面的意思寫出恰當的詞語

又鮮明又美麗——( )

飛得很快——( )

眼睛感覺靈敏——( )

三、指導學生掌握生字字形

“翠”字應注意上半部和“羽”字區別。

“褐”字應注意是“衤”旁,字的最後一筆是豎折。

“希”字應注意上邊的第二筆是一大點。

練習課後作業第三題,詞語的填寫。

四、聽寫句子,教師讀三遍

第一遍,教師完整地讀句子,學生聽。

第二遍,教師按標點(逗號),一部分一部分地讀,學生聽一部分,寫一部分。

第三遍,教師再完整地讀句子,學生檢查。

聽寫內容:

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貼着水面往遠處飛走了。

板書設計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3、能仿照課文用優美的語言描寫荷花。

4、通過對課文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文字的反覆朗讀感悟,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培養審美能力。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學會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3、初步體會荷花的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荷塘圖,説一説你所看到的景色。

2、我們來看看葉聖陶爺爺是怎麼寫荷花的。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新詞的掌握情況。

(1)出示生字新詞

(2)指名讀,正音

(3)説一説自己有哪些不理解的詞語

蓮蓬:圖示理解

翩翩起舞:形容輕快地跳舞。

3、指名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初步讀出感情。

1、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段,多讀幾遍,要求

讀出你所能體會到的美來。

2、自由讀

3、指名讀

四、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細讀課文,體會荷花的美。

2、仿照課文用優美的語言描寫荷花。

3、通過對課文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文字的反覆朗讀感悟,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培養審美能力。

教學過程

一、細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體會荷花的美。

1、自由讀課文,想象荷花的樣子。認真朗讀課文,通過你的朗讀把荷花的美讀出來。

2、指名讀課文,你覺得怎麼讀能表現出荷花的美就怎麼讀,讀後説一説你為什麼要這樣讀。其他同學聽後説説你從他們的朗讀中覺得荷花美嗎?為什麼?

3、把你覺得最好看的一種記在自己的腦海裏。説給同學們聽聽。

4、指名説

5、指名讀課文第三自然段,你還能想象出哪些樣子的荷花,描述一下。

6、老師這兒有一些荷花圖,看圖仿照書上的句子説説它們的姿勢。

7、看了這麼多荷花你想説什麼?你有什麼感覺?

二、細讀課文第三自然段,體會溶入自然的感覺。

1、引讀課文

看着這麼多的荷花,大家都覺得陶醉了。覺得自己彷彿就是——

2、説説看小魚、蜻蜓會告訴我什麼?

同坐討論,全班交流。

3、看課件,體會這種感覺。

4、説説自己看後的感覺。

四、指導背誦

1、選擇你最喜歡的一段練習有感情的朗讀,看誰讀得最好。

2、你能把它背出來嗎?看課件背誦。

3、指名背誦。

五、作業

1、背誦課文

2、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種花。

板書

荷花

姿勢美 陶醉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選擇一個課外讀到的名人故事講給同學聽,同時認真聽其他同學講名人故事,交流讀後感想。

2、寫一篇習作,介紹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發現引用人物的對話的三種不同形式。

4、讀讀背背,收集積累名人名言。

5、讀成語故事,瞭解故事內容。

【教學重點、難點】

1、口語交際。

2、習作練習。

【教學準備】

收集自己準備講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圖片、名人像,準備講名人故事時用。

【教學課時】

4課時。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講名人故事

【課時目標】

1、培養學生大膽、大方和他人進行交流的好品質;

2、注重交際習慣的提示和引導:講的同學要講清楚,讓別人聽明白;聽的同學要認真聽,可以提問,可以補充。

3、學生體會到和同學交流的快樂。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最近在語文課上我們結識了列寧、高爾基、李四光、宋慶齡等許多名人,課外大家也在讀名人故事、尋找名人資料,今天我們以小組為單位舉行一個故事會。

二、讀讀要求

1、講的同學要講清楚,讓別人聽明白;聽的同學要認真聽,可以提問,可以補充。

2、聽了以後有什麼想法,大家互相交流。

三、分組舉行,組內交流

1、各人先在組內展示自己所畫(或收集到)的名人像或圖片,簡要介紹自己要講的故事的主人公。

2、各小組內學生試講、教師巡視。

3、小組評價,評出本組“故事王”、“最好聽的故事”、“聽得最認真的同學”。

四、全班交流

1、各組彙報本組評選出的“故事王”、“最好聽的故事”、“聽得最認真的同學”名單,教師頒獎。

2、全班交流:

榮獲“故事王”稱號的同學非常榮幸,“故事王”們肯定願意讓更多的同學聽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王”給全班同學講講?

3、挑選一、二名“故事大王”講故事:

共同評議講述情況。如儀態是否自然大方、語言是否流利、有聲有色等等。

五、暢談感想

1、聽了組內同學講的名人故事、“故事王”講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麼想法?可以談談對名人行為、品格的評價,可以聯繫自身和現實情況發表感想。

2、學生暢談感想。

3、教師小結:

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豐碑,他們的崇高思想與品格就像一座座燈塔,讓我們將他們的形象永遠銘記在心中,從他們身上獲得力量,學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邁進。

六、作業設計

課後繼續交流名人故事。

第二課時

習作指導

〖課時目標

1、要寫清楚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2、要寫值得寫的事,並能從這件事看出熟悉的人的品質。

3、培養學生習作的興趣。

〖教學流程

一、談話,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

學了這組課文,我們結識了好幾位名人,他們或關愛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於思考,或誠實守信,一個個栩栩如生,躍然紙上。我們大家也有許多熟悉的人,在他們身上有許多值得寫的事,這次我們就來學着寫一寫。

二、幫助選材,讓學生有東西可寫

1、小組交流:

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個留給你較好的印象?

2、小組交流:

該人怎麼會留給你這樣的印象?他身上有什麼值得寫的事?

引導學生圍繞給自己留下較好印象的人展開回憶,提示要介紹“值得寫的事”──值得宣傳介紹的、值得他人學習的事。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學生有話可説,也使學生在自然而然中進入了寫作的狀態,降低了學習難度。

3、教師指導寫好事件:我們就來把這件事寫下來。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是怎樣的?把以下幾個要點考慮一下,把事情想清楚。

⑴ 事情發生的時間。

⑵ 事情發生的地點。

⑶ 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⑷ 事情的起因。

⑸ 事情的經過。

⑹ 事情的結果

三、教師指導寫好人物形象

1、抓特徵,一定要抓好肖像描寫:

千人千面,人的外表是很少有雷同的。但是僅有外表描寫是不夠的,因為人是立體生動的,不是呆板的模特,他有自己的思想,有不同於他人的行為和習慣,所以寫人物外貌時要體現出人物神采──“眼睛是心靈的窗户”,因此,要學會畫眼睛,學會抓住描寫對象身上最能表現個性特徵的東西進行刻畫,這樣,這個對象就能栩栩如在眼前。

2、抓語言,一定要抓好對話描寫:

語言要個性化,語言是人物內心世界的流露,不要人云亦云,千人一腔。

3、抓事例,一定要抓好細節描寫。

四、學生動筆寫習作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用學過的方法理解詞義:迫不及待、大搖大擺、懇求。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阿凡提幫助窮人智勝巴依的故事,學習他助人為樂的品質。

教學過程

一、引題

1、出示:阿凡提的頭像,問:“這是誰?你們有沒有聽過有關與他的故事?

2、今天老師就要給大家講一個有關於阿凡提的故事——飯錢。

板書:飯錢

二、整體感知

1、聽教師範讀,思考

(1)故事中寫到了哪些人物?

(2)故事中寫了阿凡提的一件事?

板書:阿凡提卡子

窮人巴依

2、交流,自由讀課文。

3、提出要求:讀準生字的字音,把不理解的內容劃出來,標上小結。

(一)學習1——4節

1、填空:窮人( )阿凡提幫助,阿凡提( )地答應了。

2、交流:“懇求”、“爽快”是什麼意思?還有哪個詞也表示“爽快”的意思?(一口答應)

3、指導讀出“懇求”和“爽快”的口氣。

4、那麼窮人遇到了什麼事?他當時説話的語氣是怎樣的?

5、指名讀、齊讀、分角色讀1——4節

6、你覺得阿凡提是個怎樣的人?

(二)學習5——9節

1、那麼阿凡提又是怎樣幫助窮人付飯錢的?同桌分讀。

2、(1)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的方法分為哪幾步?

(2)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出示:巴依早就到了,正在同卡子高興地交談着。

問:巴依為什麼早就到了?正在和卡子交談着什麼?為什麼顯得那麼高興?

3、想象表演

4、巴依是怎樣用智慧戰勝他們的呢?通過朗讀,讀出語氣。

5、阿凡提拉着窮人大搖大擺地走後,巴依會怎麼想?

三、做個聰明人

如果你是阿凡提,你會用什麼辦法來幫助窮人呢?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通過學生自由地説和教師的有機指導,使學生拓展思路、善於表達,為寫好秋天奠定基礎。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有順序地説,有條理地寫。

學難點:

把文章寫具體。

教學準備

課前佈置讓學生觀察秋天,並畫或者選一幅秋天的圖畫。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同學們,在上節課,你們描述了在秋天所做的事,又畫了美麗的畫,那你們能説説秋天的特徵嗎?

2、你們能把畫面上的內容寫下來嗎?今天我們的任務是寫一幅秋天的圖畫。

二、寫前指導

1、指導學生讀語文書習作的要求。(小黑板出示)

這次習作的要求是:

⑴、寫前要先向同學介紹圖畫的內容;

⑵、寫時要用上平時積累的好詞佳句;

⑶、寫好後交流,修改自己的習作;

⑷、展示和欣賞。

2、學生展示自己的畫。並請一學生將畫的內容描述出來,教師指導寫作的方法。

⑴、在學生敍述時,教師相機指導敍述的順序。

⑵、請同學們評價他説的內容。並指導學生正確地評價。

⑶、有意指導學生學會一些觀察方法。如:從上到下,從遠到近,先中間後四周,先整體後部分等等。

⑷、指導學生在寫作時也跟在敍述圖畫時的順序一樣,將自己敍述的內容按順序寫下來。

⑸、教師抓住一學生敍述時的色彩、聲音、想象的句子指導學生寫作時可以有聲有色,有動有靜。

⑹、出示範文指導有聲有色,有動有靜。

⑺、再指導學生想想剛才一學生敍述時有哪些是圖畫上沒有的。然後指導學生在寫看圖作文時可以加上自己符合實際的想象。

⑻、教師再抓住剛才學生髮言時的好詞佳句,先表揚他們,然後指導學生在寫作時用上自己積累的好詞好句。

⑼、交流自己收集的好詞佳句。

⑽、讓他們説説哪些可以用進自己的習作。

⑾、教師説一詞讓學生進行造句練習,然後將幾個詞板書後讓學生説一段話,在説話時能用幾個詞就用幾個。

⑿、這時教師再讓剛才敍述的同學將自己的圖畫再講述一遍,並讓所有的學生當老師,提出修改意見。

3、交流。

⑴、小組交流,把自己的畫的內容跟同桌學生講講,互相提示、修改。

⑵、集體交流,評價並修改。

⑶、教師根據學生的評價,相機指導。教師抓住學生髮言。在習作的內容上繼續給予指導。

4、教師小結。

三、學生寫作。

學生開始寫一幅秋天的圖畫。

板書設計:寫一幅秋天的圖畫

1、看圖知中心

2、觀察有順序

3、寫作有條理

4、用上好詞句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 篇15

一、指導思想:

為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推進課程改革,切實做好“兩個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幫助我校語文教師規範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特制訂《小學語文有效教學基本教學模式》及推進方案。

二、基本模式:

根據我校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我們研究整理了以下4種基本的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基本模式,分別為:

1.拼音教學“趣味模式”。

2.識字教學“導練模式”。

3.閲讀教學“活動模式”。

4.作文輔導“説寫模式”。

對這4種有效教學的基本模式,我們還結合具體課文的教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案例(附後)。

三、推進方案:

1.培訓。培訓的內容主要是模式的基本框架和操作方法。特別是“操作方法”,須結合具體的案例進行詳細的解讀和説明。培訓分為兩級,先是對鎮級學科教研組長進行培訓,然後由鎮級學科教研組長組織全鎮的培訓,要求培訓到每一位任課教師。

2.活動。通過教研活動的開展來推進有效教學基本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如基本模式專題研討、基本模式課堂教學比賽、基本模式教案設計、基本模式案例評比等。鎮際交流活動的公開教學要成為展示有效教學基本模式的平台。

3.展示。校長室將通過整體教學展示活動推進有效教學基本模式的運用。展示活動將邀請市縣級骨幹教師進行公開教學,請他們介紹自己的教學理念和設計意圖,圍繞基本模式進行業務講座,組織聽課老師開展有效教學基本模式的教學沙龍。

4.提升。我們要求將有效教學基本模式的推進作為一種課題來進行研究,要做好教學日記,把在實踐過程中的收穫、困惑和自己的反思及時記錄下來,並收集整理,最後通過對這些教學日記的分析和研究,總結成功的經驗,發現存在問題,從而不斷修改和完善已有的模式。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為什麼認為懷特森先生是的老師。

3、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教學準備教師查閲、收集關於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故事、文章。

教學過程

一、回顧前文,導入新課

在前幾篇課文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一位位不怕困難、苦戰攻關、善於發現、極具科學精神的科學家。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極有個性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的老師。(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初步理解“”

默讀課文,想一想:

①課文講了一件怎樣的事?

②作者為什麼説懷特森先生是他“的老師”?劃出課文的中心句。

(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迷信書本、也不要不迷信權威。)

三、讀議結合,深刻理解“”

1、作者用哪些事實説明懷特森先生是我的老師?

2、老師在讀這篇課文時,也不禁被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所折服,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

3、懷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讀、劃、議)

四、迴歸整體,加深對科學精神的認識

1、古今中外,善於發現問題並研究問題的人往往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你知道哪些事例?

(二年級學的《畫家和小牧童》中敢於給戴嵩指出錯誤的小牧童;四年級學的《兩個鐵球同時着地》中敢於挑戰權威的伽利略等。)

2、結合本單元前三篇課文,談一談你對科學精神又有了哪些認識?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 篇17

教學目的要求:

1能借助漢語拼音和插圖,讀懂文。

2理解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實真相,先問為什麼,不要盲目地跟着別人跑的道理。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能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重點難點:

本教學的重點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麼東西,以及兔子聽到“咕咚”聲拔腿就跑,許多動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後野牛怎樣給大家解除了誤會。

難點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麼事,不應該盲目地跟着別人跑,而要問為什麼,弄清事實真相。

教具準備:

文插圖、配樂錄音、卡片、小黑板。

教學思路:

先借助漢語拼音讀文,初步感知文內容;接着指導學生帶着問題逐段閲讀文,進一步理解文內容,瞭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最後用以“扶”帶“放”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自讀文《小牛站起來了》。

教學時間:

三時。

教學過程:

第一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題。

1上新前,老師想出個問題考考大家:一個木桶中,裝了滿滿的一桶水,假如你們把一塊石子扔進水中,這時會發出什麼聲音呢?(咚,咕咚。)(板書:咕咚)就是這聲音,曾經嚇跑過好幾種動物呢!你們想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想)好,老師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篇新文,這篇文的題目就叫《咕咚》。

2這是一篇閲讀文。這篇文到底講了什麼事呢?下面請聽錄音。

二、聽全篇文的朗讀錄音,初步感知文內容。

要求:仔細聽,認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麼?故事中講了哪幾種動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進湖裏發出的聲音。故事中講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這些動物)

三、藉助漢語拼音,再讀文,初步瞭解文內容。

1標好自然段的序號。

2畫出你不理解的字、詞。

3指名朗讀文,進行朗讀指導。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問題。

全文共有____個自然段,____幅圖,講了____聽到“咕咚”的聲音,沒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後來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沒有跟着跑。幫助大夥兒弄清了真相的事。

四、指導看圖,説清圖意。

出示文中的一、二、三、四幅掛圖,要求學生按照“誰、在幹什麼、為什麼這樣”的順序,説説每幅圖的意思。

圖意參考:

1兔子聽到木瓜熟後掉進湖裏的“咕咚”聲,嚇了一跳,拔腿就跑。

2聽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

3大象也跟着跑。野牛攔住了大夥兒,問“咕咚”在哪裏,誰看見了?

4兔子領着大家來到湖邊,弄清了“咕咚”是什麼,大家都笑了。

五、小結過渡。

剛才,老師和大家聽了錄音,讀了文,看了插圖,同學們對《咕咚》這篇文所講的故事有了初步的瞭解。這篇文中,兔子聽到“咕咚”聲為什麼拔腿就跑,其它幾種動物為什麼也跟着就跑,野牛為什麼攔住它們,故事的結果怎樣?這些問題你們想知道嗎?(想)老師下一堂再和大家一起繼續學習。

第二時

一、複習導入新。

1通過上節的學習,你們知道“咕咚”是什麼?

2這篇文講了什麼事情,它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呢?下面我們繼續學習文。

二、閲讀文一、二自然段。

1(出示掛圖1)這幅圖講了什麼?(小兔聽到木瓜掉進湖裏發出的“咕咚”聲,嚇了一跳,拔腿就跑)

2小兔為什麼跑?(它認為咕咚可怕極了)

3它有沒有仔細看一下?(沒有)

4木瓜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裏,發出“咕咚”一聲,這聲音太響了,膽子很小的兔子聽到這個聲音會怎麼樣?(害怕)

從哪兒可以看出來?(嚇了一跳、拔腿就跑、邊跑邊叫)(隨機理解:拔腿就跑)

6它邊跑邊叫,對誰叫?叫什麼?(對小猴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極了。”理解:這裏的“咕咚”是指一種東西的名稱)

7指導朗讀:“不好了,‘咕咚’/可怕極了!”(注意停頓、重音、語氣)

三、閲讀文三、四自然段。

1(出示掛圖2)這幅圖講了什麼?(聽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起來了。)

2小猴為什麼也跟着跑?從哪兒看出來的?(小猴聽了兔子的叫聲,認為“咕咚”追它們來了。從小猴子邊跑邊叫:“不好了,不好了,‘咕咚’來了,大家快跑哇!”可以看出)

3“咕咚”追它們來了,小猴子心裏會怎樣?(非常害怕)

4指導朗讀:“不好了,不好了,‘咕咚’來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語氣、停頓、重音。句中第二個“不好了”和“快跑哇”音要讀得重一些,調要拉得長一點)

小猴子那可怕的叫聲,震動了整個森林。這一下森林裏可熱鬧了。聽!(放第四自然段的配樂朗讀錄音)

6這一自然段中講到了哪些動物?它們怎麼樣?“大夥兒”指誰?(有狐狸、山羊、小鹿。它們也跟着跑起來,邊跑邊叫:“快逃命啊,‘咕咚’來了!”“大夥兒”指狐狸、山羊、小鹿)

7它們為什麼叫“快逃命啊”?(它們認為“咕咚”是一種可怕的東西,要來吃它們了)

8比較“兔子”“小猴”“大夥兒”説的話。它們講的話相同嗎?不同在哪裏?(小兔子只是説“咕咚”可怕極了;小猴子認為“咕咚”追它們來了;其它的動物以為“咕咚”吃它們來了。它們把“咕咚”越傳越厲害)

9分角色朗讀“兔子”“小猴”“大夥兒”説的話。

10就這樣,很平常的一聲“咕咚”聲,由於動物們的誤解、誤傳,它成了一種很怪的動物,嚇壞了森林中的許多動物,它們一個跟一個跑起來,就連大象也怎樣了?(跟着跑起來)

四、閲讀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掛圖3)這幅圖講了什麼?(野牛攔住大夥兒問“咕咚”在哪裏?誰看見了?)

2野牛為什麼沒有跑?它是怎樣做的呢?(野牛想搞清楚“咕咚”是什麼。它攔住了大夥兒)

3(出示“攔住”一詞)你會做“攔”的動作嗎?野牛是怎麼攔的?(讓學生通過演示理解)

4野牛攔住了大象和大夥兒後是怎樣問的?(指導學生用“先問____,再問____、____、____、____、____,最後問____”的句式回答。)

分角色朗讀“野牛”的問話和“大象”“兔子”的答話。

五、閲讀文六、七自然段。

1(出示掛圖4)這幅圖講了什麼?(大夥兒知道“咕咚”的真相後,笑了)

2大夥兒是怎樣知道事情真相的呢?(出示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指導學生比較朗讀後思考:

(1)木瓜為什麼會自己掉下來?(木瓜熟透了)

(2)木瓜掉進湖裏為什麼會發出很響的聲音?(從高高的樹上掉下來撞擊水面)

(3)“咕咚”究竟是什麼?(“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從樹上掉進湖裏所發出的聲音)

3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後,它們都怎樣呢?(大夥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4這裏的“大夥兒”指誰?為什麼都笑了?(“大夥兒”指:兔子、小猴、小鹿、狐狸、山羊、大象。它們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進湖裏發出的聲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後,覺得自己剛才的行動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這時候,它們會想些什麼呢?(誘導學生進行合理想象。如:小猴想:我以後要向野牛學習,不再瞎跟着別人跑,而要問個為什麼,弄清事情真相)

六、結文。

1這篇文主要寫了兔子聽到“咕咚”的響聲,沒有弄明白,就邊跑邊叫“咕咚”非常可怕。小猴子聽了兔子的話,跟着跑起來,並且叫大家也快跑。狐狸、山羊、小鹿聽到後,一邊跑一邊叫大家逃命。大象看見了也跟着跑起來。野牛卻不這樣。他攔住大家問“咕咚”在哪裏,誰看見了。最後兔子領着大家來到湖邊,弄清了事情真相。

2在這個故事中,你喜歡誰?不喜歡誰?為什麼?(在這個故事中,我喜歡野牛,因為它遇到事情不慌張,能先問個為什麼,不盲目地跟着別人跑。我不喜歡兔子、小猴子、山羊、狐狸、小鹿、大象,因為它們遇事不先問為什麼,別人怎麼説,也跟着別人怎麼説;別人怎麼做,也跟着別人怎樣做)

3我們同學們以後遇到事情應怎麼辦?(遇事先問個為什麼,弄清事實真相)

第三時

一、複述故事。

1學生分小組試講故事。

2小組推選代表上講台講故事。

二、表演故事。

以八個同學為一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種動物的頭飾,在音樂聲中進行表演。

三、輔導學生自學自讀本第19《小牛站起來》。

1藉助拼音,讀通文,初步瞭解文內容。

(1)指名朗讀,老師糾正讀音。

(2)讀了這篇文,想想文告訴了我們一什麼事情?(小牛沒有聽烏龜的勸告,不怕摔跤,終於學會站起來了的事。)

2對照插圖,找出與圖相對應的自然段。

(1)指名説説每幅圖講了什麼內容?

參考圖意:

①小牛學站起來,幾次摔跤,烏龜勸它別學了,小牛沒有聽從。

②不怕摔跤的小牛不僅站起來了,而且還在練習走路呢!

(2)根據圖意找出相應的自然段。(1—4自然段;—7自然段)

3指名讀後問題,思考回答:

(1)小牛是怎樣站起來的?(小牛不怕摔跤,不盲目地相信別人的話,通過反覆練習,終於站了起來。)

(2)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告訴我們遇到困難不要害怕,失敗了不要灰心,不要盲目地相信別人的話,只要通過努力,就能克服困難,獲得成功。)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 篇1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為什麼認為懷特森先生是的老師。

3.學習這篇課文一事一議,從一個具體的事例發現一個道理的寫法。

4.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教學重難點】

探究懷特森先生是我的老師的原因。

【課前準備】

蒐集關於不迷信權威的科學事例;課件

一、交流談話,導入新課

1、板書:的老師,同學們你們心中有的老師嗎?那説一説你心目中的老師應該是怎樣的?

2、每個人心目中的好老師標準都不同,這節課,讓我們跟隨作者去認識一位他心目中的老師。把板書補完整,齊讀課題。

二、指導自讀,初讀感知。

1﹑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那我們應從哪些問題入手去讀懂這篇課文呢?請同學們看自學提示。

(1)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我的老師是一位怎樣的老師?

2﹑圍繞提示,自讀自悟。

3﹑全班交流,讀中點撥。

(1)檢查生字詞。

(2)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懷特森先生是一位什麼樣的老師?文中有一句話是作者評價懷特森先生的句子,請找出來。

出示句子: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

全班齊讀這個句子

三、再讀課文,走近“的老師”

1、懷特森先生有哪些出人意料的舉動呢?請同學們認真默讀課文的1至5自然段,邊讀邊用“____”畫出有關的句子。板書:舉動

2、學生邊讀邊思考

3、反饋交流

(1)懷特森先生編造上課內容,有關貓蝟獸的一切都是他編造出來的。

板書:編造“貓蝟獸”

(2)我們認真聽課,認真做筆記,並按照課堂筆記答卷,卻得都得了零分。

板書:測試得零分

(3)我們這次測試的零分都將寫進每個人的成績報告單裏。

板書:記入成績單

4﹑懷特森先生是怎樣編造“貓蝟獸”的?從文中找出句子。

5﹑交流。

懷特森先生不僅編造了這種動物的名稱,還説出它的生活習性及滅絕的原因,並且還把頭蓋骨給同學們看。

(這種動物從來沒有存在過,可他講授的時候卻是“侃侃而談”。結合插圖理解這個詞)

6、面對老師這樣出人意料的舉動,他的學生們有什麼樣的反應呢?

出示句子:不用説,我們全都氣炸了。這算什麼測試?懷特森算哪門子哪門子老師?指導朗讀。

四、細讀課文,走進“的老師”

1、可就是這樣一位讓人可氣又可恨的老師卻成了我的老師。懷特森先生這樣做有何目的呢?默讀課文第5--8自然段,找出作者認為懷特森是他“的老師”的依據,用“﹏”畫出來。

2、集體彙報交流。

根據學生的彙報交流,板書:具有……具有……

吸取教訓

逐漸……逐漸……

不要……不要……

3、引讀

(1)雖然懷特森先生故意編造“貓蝟獸”的一切來忽悠學生,欺騙學生,但是作者認為他是的老師。那是因為——出示句子:他讓我們知道,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

(2)雖然作者和他的同學們在測試中都得了零分,但是作者仍然認為他是的老師。那是因為——出示句子:他希望我們從這個零分中吸取教訓,不要讓自己的腦子睡大覺,一旦發現問題,就應該立刻指出來。

(3)懷特森先生雖然把班上所有同學的成績都記入成績報告單。但是作者仍然認為他是的老師。那是因為——出示句子:他讓我們在一個個饒有趣味又充滿刺激的過程中,我們逐漸增長了見識,也逐漸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4)懷特森先生就是用這種獨特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受到深刻的教育,讓學生明白一個重要的道理,那就是——出示句子:不要迷信書本,不要迷信權威。

(5)懷特森先生對學生的影響不是一時的,而是——終身受益。

4、懷特森先生不愧是一位——(齊讀課題)。

五、實話實説,理解課題

1、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你認為他是不是你的老師?

2、其實這篇文章的題目是:《一個這樣的老師》,而《我的老師》是編者改動的,那麼編者為什麼要改這個題目呢?談談你的想法。

3﹑出示收集的有關科學精神的故事。

六、總結課文,體會寫法

1、科學課是探索真理的一門課程。在科學研究上特別需要這樣一種方法讓學生懂得什麼呢?(結合板書,引導學生總結課文。)

2、這樣一位教學有方的老師,培養出了這樣一位學生,這就是本文的作者——美國的作家大衞·歐文。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是用了什麼樣的方法來介紹他的老師呢?

2、寫一個用一典型的事例來説明一個道理的片段。

七﹑課外練習。

(1)選取一個典型的事例,來介紹一位你最喜歡的長輩,注意寫清你為什麼喜歡他(她)。

(2)課後繼續查閲,收集關於不要迷信書本,不要迷信權威的故事。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 篇19

教學要求:

1.能説出在日常觀察中的發現;

2.能認真聽別人説話,把握主要內容,並能比較完整地轉述;

3.把話説清楚明白,並能説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

教學難點:

能真實清楚地説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生活中的觀察發現。

(一)課件播放書中的“三幅圖”

1.同學們在這三幅圖中發現了什麼呢?用一句話簡單地説説。(學生説,老師及時指導)

2.這段時間我們觀察了不少身邊的事物,你一定有了新發現。那我們每個人就在小組裏,説説自己的發現。有一個要求,別人説的時候,要專心聽,你要記住,你們小組的同學都有哪些發現。(學生小組交流。)

(二)好,老師特別想了解你們組的組員們都發現了什麼?用“我們組的組員……”的句式説,看誰記得多。(各小組推薦代表發言。)

1.同學們説的真多,而且説得特別清楚,老師給你們一個建議,當你要説很多個同學的發現的時候,不用説每個人的名字,可以用上“我們組,有的同學發現了……有的同學發現了……還有的同學發現……”句式。(指幾名學生説。)

2.聽了同學們的發現,老師對其中的一個發現可感興趣了,那大家又對哪一個發現最感興趣?(學生髮言。)

3.如果你對誰的發現感興趣,就去問問他(發現者)到底怎麼回事?(學生提問,學生解釋。)

4.我們經過交流,就會越來越明白,因此老師提議,我們每個小組選出一個人的發現,然後以他的話題,展開交流,可以提問,可以補充,你想説什麼,就説什麼。(小組交流。)

(三)老師發現有的小組交流得特別充分,而且有的同學還發現了一些特別有趣的植物。

1.指名讓學生説出發現,然後其他學生提問,發現者解釋。

2.老師適時介紹自己的發現。

3.你還知道哪些有意思的植物嗎?(學生回答。)

小結:同學們,大千世界,真是無奇不有,如果我們有機會親自去觀察、去發現這些有趣的植物,該多好啊!

二、總結下課。

同學們,從天到地,從地到天,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非常神奇,只要你是一個善於觀察的孩子,你一定會發現更多的奧祕。這一節課就上到這裏,下課。

教學反思:

學生彙報自己的觀察,將重點都定在了發現一詞上,大家都很積極,好像爭着比誰的發現最多最奇,但把“觀察中”忽視了,而怎麼觀察到的,自已觀察時所做了什麼,這個過程學生卻大多數都是隻字不提。引導學生將自已是如何觀察到的,及觀察時自已是否認真等過程説了出來,這就為觀察的內容提供了真實性的證詞。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 篇20

知識與能力:

1、引導學生了解一詞多義的語言現象。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

2、理解文章概括具體的表達手段。體會概括敍述的句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

過程與方法:

讀中體會,讀中感悟

教學課時:

三課時

教學內容:

樂園

教學重點:

瞭解一詞多義,理解文章概括具體的表達手段。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一讀,説説每組加點詞的意思有什麼不同?

1、按組讀詞,讀熟練,將不懂的詞語畫下來,先和同桌討論。

2、檢查朗讀,説説每組詞語的意思。

3、以“走”為例,引導學生了解詞語的本義和引早義。

4、學生分組講座理解多義詞詞義的方法。 師小結:一詞多義是指同一個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意義不同,平時不斷積累多義詞在語境中的意義。引申義是由本義引申出來的。比喻義是用比喻的方法形成新的詞義。理解時要以本義為基礎。掌握聯繫語境中推斷具體含義的方法。

二、讀一讀,想一想,體會加點詞語的作用。

1、讀,

2、分組討論:加點詞語的作用。

3、介紹概括具體式的表達手段。

4、小結:閲讀時抓住概括性的總起句和總結句,就能很快把握語段的主要意思,作文時使用概括具體式的表達手段,就能全面,具體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三、讀一讀,記一記。

1、學生正確流利地讀句子。

2、討論句子的意思。

四、讀一讀

1、自主學習:要有自己的見解指的是什麼意思?短文是通過什麼例子具體説明的?

2、怎樣閲讀才有自己的見解?

3、合作交流:明白有獨到見解的是思維深刻的表現。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 篇21

學習目的知識與能力

1、憑藉漢語拼音和插圖讀懂課文內容,懂得做什麼事,不應該盲目地跟別人跑,而要問個為什麼,弄清事實真相。 2、朗讀課文,並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學習時間:2課時。學習重點:

1、讀懂課文,並能悟出寓意。

2、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學習難點:

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學習準備:

4幅插圖。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設疑。

今天我們學習第24課咕咚,這是一篇閲讀課。隨後板書課題。咕咚是什麼東西?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你們想不想知道?請同學們打開書,讀一讀課文就會知道了。

二、指導朗讀課文,按整體——部分——整體三步來指導。

(一)從整體指導讀課文。

1、讓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讀一遍課文,標出自然段。

2、對照插圖讀一遍課文,找出課文共講了幾種小動物,能按出場順序説出來。

3、同桌共讀一遍課文,讀後互相討論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分段指導讀課文。可帶着課後問題讀,讀後再回答。

1、指名讀第1~2段。

(1)師問:咕咚指的是什麼?

生答:咕咚是木瓜掉進湖裏發出的聲音。

(2)師問:木瓜掉進湖裏的聲音怎樣?從哪可以看出來?生答:這聲音很大很重。因為木瓜熟了,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裏的。

(3)師問:兔子為什麼跑?(課後第1題)

生答:兔子聽見這又大又響的咕咚聲很害怕,嚇跑了。

(4)指導看第一幅插圖。説説圖意。

舉例:木瓜從樹上掉進湖裏還沒有沉到湖底,濺起的水花還沒有落下來,兔子已經撒腿跑了。它很害怕,一邊跑還一邊喊:“不好了,‘咕咚’可怕極了。”

2、指名讀3~4段。

(1)師問:小猴子為什麼也跟着跑?他還説了什麼?(課後第2題)

生答:小猴子聽了兔子的話也跟着跑起來。他説:“不好了,不好了,‘咕咚’來了,大家快跑呀!”

(2)師問:還有誰都跟着跑起來?(課後第3題)他們又喊叫什麼?

生答:聽了猴子的話,狐狸、山羊、小鹿都跟着跑起來。他們一邊跑一邊叫:“快逃命啊,‘咕咚’來了!”

(3)請三個同學分別把兔子、小猴子和大夥喊叫的話讀一讀,並説説有什麼不同?為什麼不同?最後一問比較難,老師可做提示。

生答:有很多話都是越傳越走樣。因為他們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説的,而他們的理解不一定對。他們不是有意造謠來嚇唬人的。

(4)指導看插圖

(二)。説出圖意。

舉例:很多野獸都跟着跑起來,它們全張着嘴喊叫,面帶驚慌的表情。

3、指名讀第5段。

(1)師問:獅子為什麼沒有跑?他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課後第4題)

生答:因為獅子不知道“咕咚”是什麼,它在哪裏,所以它沒有跑。

獅子攔住小兔和其他動物,追問誰看見“咕咚”了。結果誰都沒看見“咕咚”是什麼,兔子只是説它聽見的,“咕咚”在那邊的湖裏。

(3)指導看插圖

(三),並説説圖意。

舉例:獅子在前面,非常沉着冷靜地攔住大家,追問誰看見“咕咚”了。

4、指導朗讀6~7段。

(1)師問:他們來到湖邊看見什麼?聽到什麼?生答:他們來到湖邊看見正好又有一個木瓜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裏,聽見“咕咚”的聲音。

(2)師問:最後大夥兒為什麼都笑了?(課後第5題。)生答:因為大夥都明白“咕咚”是木瓜從樹上掉進湖裏發出的聲音,不是什麼可怕的怪物,真相大白了,它們感到自己的行動十分的可笑。

(3)指導看插圖

(四),並説説圖意。

舉例:大家的表情各不相同。獅子在嚴肅地講道理,兔子看清“咕咚”是什麼了,不再驚慌,變得不好意思了。

(三)讓學生讀全篇課文,並回答問題。

1、大家齊讀一遍課文。

2、師問:你讀了這篇童話,懂得了什麼?

生答:我懂得做什麼事,不應該盲目的跟別人跑,聽信謠傳,而要問個為什麼,弄清事實真相。

第二課時

指導作業:

一、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課後第2題。)

(一)分段讀課文。1~2、3~4、5、6~7段。

(二)讓學生看着插圖試着説説這個故事。(自己準備)。

(三)按照課後第1題的5個小問題的順序同桌互説,互相幫助講故事。

(四)指名講故事,大家評論講得如何。

(五)請1~2人到前面給大家講這個故事。

二、讓同學回到家裏講給爸爸媽媽聽;或講給同院的小朋友聽。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 篇22

【教學目標】

1、能説出小説的三要素,通過閲讀課文能複述故事情節。(知識目標)

2、能理解小説中曲折的情節、巧妙的佈局對錶現主題的作用;學會從情節、人物等分析中歸納主題,培養創新能力。(能力目標)

3、能對主人公瑪蒂爾德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進而準確把握作品的深刻內涵。(能力目標)

4、學生能結合現實生活從瑪蒂爾德的悲劇中得到啟迪,區別“愛美之心”與“虛榮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情感目標)

【教學重點】

1、把握小説情節結構,感受小説情節構設藝術特色。

2、能理解曲折的情節、巧妙的佈局對錶現主題的作用;學會從情節、人物等分析中歸納主題。

【教學難點】

1、能把握小説情節特點、人物形象,領悟巧妙構思對深化主題的作用。

2、結合現實生活,學生能從瑪蒂爾德的悲劇中得到啟迪,區別“愛美之心”與“虛榮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課時安排】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懸念設疑,導入新課(2分鐘)

她,天生麗質,温柔善良,本可以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但不幸的是她生活在19世紀80年代的法國,那是個道德淪喪、生活糜爛、惟利是圖的社會,她不可避免地染上羨慕上流社會追求虛榮的習氣。作為小資產階級的她為了滿足一次在舞會上出風頭的願望,卻付出了極不尋常的代價。她是誰?她就是“世界短篇小説之王”莫泊桑的經典之作《項鍊》中的女主人公瑪蒂爾德。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項鍊》,一起走近瑪蒂爾德吧!

「設計意圖:通過懸念設疑,導入新課,造成學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狀態,激發學生的興趣,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良好效果」

二、檢查預習(3分鐘)

1、教師投影:

(1)請讀準下面的紅色字的字音

(2) 解釋下列詞語

學生採用搶答的方式,要求讀準音、説出義。

2、作者簡介:莫泊桑(1850—1893) ,19世紀後半葉法國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之一。莫泊桑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説最為突出,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説之王”。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説《羊脂球》、長篇小説《一生》《漂亮朋友》。

學生在小卡片上寫出莫泊桑的其他作品,越多越好,並進行交換信息。

「設計意圖:檢查預習效果,讀準字音,掃除閲讀障礙;通過小卡片填寫、互相傳遞,使關注更多的優秀名作,為正在舉辦的校園書香節增添生氣」

三、研讀課文,仔細品味(23分鐘)

1、學生整體把握課文

教師提問:文章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從結局往前看,連續發生了哪些事情?

要求學生速讀三分鐘從文章的結局往前推,導出文章的結構:收請柬──借項鍊──丟項鍊──還項鍊──發現真相,在此基礎上歸納出小説的情節曲線。(也可以是學生複述故事情節)

「設計意圖:從結局往前推,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又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為接下來的環節做好鋪墊」

2、閲讀及精讀課文:分析小説精巧的構思

(1)讓學生找出文中描寫最精彩的語段朗讀,教師用多媒體配樂。

(2)教師提問:在這幾個情節中,哪些情節對人物命運影響最大?

學生分組討論: 丟項鍊——人物命運的轉折點。

識項鍊——人物再次受到命運的捉弄和打擊。

(3)教師提問:從文章的內容看,大家不難理解小説的結尾出人意料,可以説它是合乎情理的。有什麼根據嗎?

教師提示:作者三次做了巧妙的暗示,後明真相。

學生相互探討,並歸納情節中的三處伏筆。

小結:小説以項鍊為線索,按借、丟、賠的過程展開,最後點出是假項鍊。結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構思精巧,令人回味無窮。

「設計意圖:配樂朗讀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又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結合課文構思巧妙,教師處處設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高閲讀能力」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題(10分鐘)

教師提問:“愛美”與“愛虛榮”、“追求幸福”與“貪圖享樂”有哪些本質不同?

學生聯繫實際,分組進行討論,各自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點評:一是看目的,是為了展示自己的風采,還是為了炫耀自己;二是看有無相應的經濟能力;三是手段,是通過正當途徑擁有,還是不擇手段佔有。區別“追求幸福”與“貪圖享樂”主要看其手段是否正當,前者是通過誠實的勞動或其他合法途徑去實現,後者往往是通過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手段去獲得。

「設計意圖:上述內容與結構分析的基礎上討論,對主人公瑪蒂爾德作出自己客觀公正的評價,進而準確把握作品的深刻內涵。讓學生從瑪蒂爾德的悲劇中得到啟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五、總結 (1分鐘)

教師總結:迴應開篇,本文的第一句話説:“瑪蒂爾德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一個“也”字揭示了悲劇產生的兩個原因,既有社會因素,那個奢靡的社會浸染了她;也有自身性格的原因,追求上流社會生活、愛慕虛榮敗壞了她。今天,我們一同學習了《項鍊》,故事悲劇性的結局,不就是在提醒我們大家:人生切莫像瑪蒂爾德一樣,讓項鍊變成鎖鏈!最後希望我們都可以腳踏實地地用誠實與勤勞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乃至理想吧!

六、課後作業(1分鐘)

聯繫現實社會生活,談談你對路瓦栽夫人這一形象的認識。(寫300左右體會,為下節課做準備)

夢想乃至理想吧!

【教學反思】

小説由於有一定情節,學生比較感興趣,加上老師精心點撥,學生學得津津有味,基本上能掌握課文的內容,把握曲折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明白並深化主題。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 篇23

原文:

丁冬,丁冬,是誰在山上彈琴?哦,原來是一股清泉從石縫裏衝出來,來到這陽光燦爛的世界。

泉水流進山腰的水池,山裏的姐姐提着瓦罐來打水。泉水説:“來吧,來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泉水流過山間的平地,火紅的杜鵑花照見了自己美麗的身影。泉水説:“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鏡子。”

泉水流到山坡的果園裏,果樹大口大口地喝水。泉水説:“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飽了,你們能結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泉水穿過靜靜的山谷,畫眉鳥在盡情地歌唱。泉水説:“唱吧,唱吧!我的琴聲很美很美,正好為你清脆的歌聲伴奏。”

丁冬,丁冬,歡快的泉水彈着琴跑下山去。跑呀,跑呀,一路上遇到了好多同伴。他們互相問候:你好!你好!他們互相約定:大海里見!大海里見!

丁冬,丁冬……

教學目的:

1.知識與能力:認識8個字,會寫3個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隨文識字

3.情感態度價值觀: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感受泉水的美。

教學重點:

識字

教學難點:

缶字旁,在具體環境中理解字義。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學習第一段的三個生字

同學們,開學已經一個月了,在這段時間裏你們感受到大自然的變化了嗎?對於北方來説,春天來得比較晚,進入四月,春天的腳步就越來越近了。你們聽,(播放流水的聲音)看畫面(泉水從山上流下來),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

出示課文第一段,自由讀,貼出生字:哦

股縫

1.讀準字音

2.用多種辦法識記生字:

“哦”有什麼好辦法記住這個字嗎?這個詞表示明白了,在句子中該怎樣讀呢?個別讀。師生對讀。

怎樣記住“股”字?月字旁的字大多跟身體有關,“股”指的是大腿,在這句話中指什麼呢?讀一讀,用“一股”説話。指導書寫。

同學們和老師一起看看自己的手指縫,縫,就是物體間的空隙,誰還能用這個字組詞?貼卡片:石縫。

過渡語:泉水就是從巖石的裂縫或地下湧出地面的水,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五課《泉水》。齊讀課題。泉字大家已經認識了,怎樣寫呢?教師範寫。

二、初讀課文

畫出生字

1.教師範讀

2.學生自由讀,對照屏幕畫出生字。

3.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1)讀音節,糾正字音。

(2)把生字的音節去掉,找朋友。

(3)齊讀生字

三、隨文識字

1.請大家藉助小組內的生字卡片,用多種辦法記住字形,看哪個小組最會合作。

2.小組彙報生字

“塔”我們用三種辦法記住了“塔”字,(換一換)(加一加)(想象記字),指導書寫。看看圖片,發現塔有什麼特點了嗎?誰能用這個字組幾個詞?指導書寫。理解“水塔”的意思,“天然水塔”指的是什麼呢?請大家讀讀課文。泉水從山上源源不斷的流淌下來,整個樣子就象一座自然形成的水塔,可見,泉水真的是很多很多。怎樣讀出泉水的多呢?指導讀文。

“罐”泉水很多很多,所以,山裏的姐姐就提着瓦罐來打水了。出示

“瓦罐”的圖片,怎樣記住罐字?罐是缶字旁,缶是什麼意思呢?出示課件,知道缶是一種大肚子小口的器皿。所以,帶有缶字旁的字大多跟器皿有關。

泉水從山腰流向平地,他又看見了誰呢?指讀第三段。

出示“杜鵑花”的圖片,由鵑字的鳥字邊,你想到了什麼?出示“杜鵑鳥”的圖片。可見,鵑字也是形聲字。師生對讀第三段。

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的4、5自然段,看看泉水又遇到了誰,説了什麼?

讓我們來聽聽畫眉鳥的叫聲吧!(播放課件)學習“脆”字。在哪裏見過這個字?還能用“清脆”説話嗎?

四、鞏固練習

1.這些字跑到別的地方,認識嗎?遊戲,點擊花朵,讀出句子或詞語。

2.配樂讀全文

知識點

字:坡、喝、飽、靜

詞:石縫、燦爛、瓦罐、杜鵑、歌唱、清脆

重點句子:

1、泉水流進山腰的水池,山裏的姐姐提着瓦罐來打水。泉水説:“來吧,來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2、泉水流過山間的平地,火紅的杜鵑花照見了自己美麗的身影。泉水説:“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鏡子。”

3、泉水流到山坡的果園裏,果樹大口大口地喝水。泉水説:“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飽了,你們能結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4、泉水穿過靜靜的山谷,畫眉鳥在盡情地歌唱。泉水説:“唱吧,唱吧!我的琴聲很美很美,正好為你清脆的歌聲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