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下冊《夸父逐日》教學反思

三年級下冊《夸父逐日》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65W 次

 【教學反思一】

三年級下冊《夸父逐日》教學反思

《夸父追日》這篇著名神話選自《山海經》,講的是夸父追趕太陽最終渴死在路上的故事。文章很短僅僅37個字。但文章內涵很豐富。它表現的不僅是表面上的與日逐走,還有很強烈的象徵意義,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勇敢堅強,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壯志。本篇神話弘揚了夸父身上體現出的奉獻精神和犧牲精神。既然本文是一片神話,那麼學習這篇課文,就要讓學生掌握文言文的基礎知識外,還要體會神話傳説的神奇,增加中華傳統文化的積累。

此外,分析文中“夸父”這一神話的人物形象也是本文學習的重點。夸父的形象非常高大。夸父雖敗猶榮,他的精神與天地同在。而這則神話故事描述時所展示出來的作者豐富的想象力也是課文的精髓。本課的設計主要分為分析夸父的形象和體會神話故事語言兩方面。

在學習課文之前,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我先給同學們播放《精衞填海》的視頻,同學聽得津津有味。然後學生就“神話”這一主題進行交流,比如。神話定義、神話故事、神話人物……

我們的朗讀分為三讀,一讀課文,正字音、節奏;二讀課文,釋詞義;三讀課文,通文意;此三讀有效地解決了字音、詞意、文意,既重視了讀,同時不同形式的讀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我們的“質疑”環節也很高效,孩子們認真思考,積極提出問題,共同解決問題,體現了合學的力量。

總之,這篇短小的古文學習,一改之前教師講學生記筆記的方法。基本上是學生們在讀、思、解決問題。我作為老師,在分享、在評價、在重點點撥。

總體上講,學生們擺脱了束縛,輕鬆學習、自主學習,效果不錯。

不足之處:因為有老師聽課,學生不如平時課堂放的開。

【教學反思二】

不是第一次執教文言文,對三年級的學生也有一定了解。小學低年段的學生來説,古文的接觸並不多,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於文言文的不懼怕,乃至是興趣。語文重在朗讀,我想文言文也一樣。因此在一開始處理文本時,我把課文的朗讀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多形式的趣味性的誦讀,師範讀,斷句讀,加上肢體語言,搖頭晃腦地誦讀,配樂讀。由於自身素質的缺陷,我就如何進行古文的誦讀,查閲了相關的資料,還在網上搜尋了《夸父逐日》的誦讀,但最後的誦讀效果並不好,除了慢還是慢,慢條斯理,昏昏欲睡,這在上課時,自己就有感覺。課後我也非常的苦悶,後來評課後,師父的一席話使我茅塞頓開,其實語文的朗讀都是相通的,不管是現代文還是文言文,都離不開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字詞的理解,人物心理的理解,文本所要傳達的道理的理解,這些都是我們讀好課文的基礎。只有立足於理解這個基礎,課文的朗讀才不至於過於地教條化,同時教師也應該在教學時進行有所目的的灌輸,由點到面,舉一反三,這也是授人以漁的最好的表現吧。這是我本課教學最大的問題。那如何進行文言文字詞的理解,在聽了吳老師的課後,我也有了一些啟發,其實我們的文言文教學也可以像現代文教學一樣有豐富多彩的理解形式,表演法、聯繫舊知識法、猜測法等等,這畢竟是小學階段,對於如此枯澀的文字,學生並不能一下子就接受其含義,因此引導學生在歡聲笑語中掌握這些字詞顯得尤為重要。在讀中理解,在理解中誦讀,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新課標指出的“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形成良好的語感。”這一目標。

進行古文誦讀時,其中有一個環節是引導學生進行斷句。文言文斷句,傳統上稱之為“句讀”,明辨句讀,是閲讀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這是一個陌生的概念,其實在備課時我也想到了這點,因此設計了對“斷句”進行簡要説明解釋的環節,所謂斷句是為了使讀的人更理解,聽的人更明白。儘管有所涉及,但事後想想還是在走教案,為上課而上課,學生是否聽明白了,這個問題我壓根沒考慮在內,就像是教師自己的一場秀,趕緊走完趕緊了事,學生的反應已全然顧不得了。課堂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學要以學生的“學”為重點,知道,但要真正去做,並做好,需要我不斷地付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