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少兒百科 > 紅軍第四方面軍長征

紅軍第四方面軍長征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46W 次

大轉移之三紅軍第四方面軍長征

紅軍第四方面軍長征

1935年春,紅四方面軍為向四川、甘肅邊境地區發展,擴大蘇區,並牽制川軍,策應中央紅軍在川滇黔邊區的行動,決定發起嘉陵江戰役,開闢嘉陵江以西新區。3月 28日,在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指揮下,紅 31、紅 30、紅 9、紅 4軍,在蒼溪至閬中之間,一舉突破川軍把守的嘉陵江防線,佔領劍閻、閬中、南部等地,並繼續向涪江流域推進。至 4月 21日,先後攻佔梓潼、青川、平武、彰明、北川等縣,殲敵 l萬多人,控制了嘉陵江以西縱橫二五百里的地區。

形勢對紅四方面軍發展川陝甘蘇區本來是有利的,但中共中央駐紅四方面軍代表、西北革命的軍事的'委員會書記張國燾卻懾於敵軍即將對川陝蘇區的大規模“圍剿”,看不到堅持川陝蘇區的戰略意義,不經任何會議討論,也不與在前方指揮作戰的方面軍領導人協商,便擅自率領後方機關和部隊西渡嘉陵江,撤離川陝蘇區,只留300人在原地堅持鬥爭,由此而開始了紅四方面軍的戰略轉移。5月中旬,中央紅軍已渡過金沙江,正沿川康邊境北上。紅四方面軍決定繼續向西發展,擺脱敵軍南北夾擊,接應中央紅軍北上,在川康邊建立新的蘇區。隨即揮師向西,佔領茂縣、汶川、理縣。紅四方面軍先頭部隊第30軍88師和第9軍一部,由紅30軍政委李先念率領,前出至懋功(今四川小金),6月12日,在夾金山北麓的小鎮達維,與中央紅軍會師。

但關於會師後的行動方針和方向,張國燾又同中共中央發生了嚴重分歧。經反覆討論,決定兩大方面軍共同北上,向川陝甘邊區尋求機動,開創新局面。9月上旬,正當兩方面軍通過大草地向甘肅邊境前進時,張國燾竟強行命令部隊南下,到偏僻貧脊的川康少數民族地區建立根據地。中共中央勸説無效,只好率領紅 l、紅 3軍團(一度改稱第 l、第 3軍)單獨北上。紅四方面軍部隊和原屬紅一方面軍的第 5軍團(改稱第 5軍)、第 9軍團(改稱第 32軍)再次通過大草地,翻過夾金山,南下到達四川西部的蘆山、天全、丹巴、寶興一帶。經幾個月奮戰,打退了國民黨軍的幾次進攻,但因這裏人少糧缺,再加民族、宗教和語言的隔閡,仍然難以立足,不得不予1936年 2月第三次翻越雪山,向西康的道孚、爐霍、甘孜轉移。這裏雖然敵軍較少,但因自然條件、經濟條件和社會條件的限制,不適於建立根據地。

紅四方面軍由南下時的 8萬人,減少到4萬多人,廣大指戰員認識到張國燾分裂主義的錯誤,紛紛要求北上同中共中央、紅一方面軍會合。張國燾在南下方針破產的情況下,也只得同意北上。7月初,紅二方面軍到達甘孜同紅四方面軍會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共同北進。紅四方面軍第三次通過大草地,進入甘肅南部,10月 9日在會寧同紅一方面軍再度會師,結束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