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少兒百科 > 煙霧古今談範例

煙霧古今談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46W 次

煙霧古今談
吸煙始於何時,現在已難考證。據説在墨西哥印地安人的古墓中,曾發現距今1300多年的吸煙管和煙葉殘片。由此看來,人類吸煙的歷史,當在 1300年以上。古代印地安人不但發明了吸煙,而且還把它當作交際工具。據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記載:陌生人進入村莊,首先要敬“和平煙”以示友好。這大概就是朋友相見互相遞煙這個習慣的淵源吧。
煙草原產美洲,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傳到歐洲,明代萬曆年間傳入我國,如今吸煙卻成了人類健康的大敵。據聯合國衞生組織1974年和1978年發表的《吸煙引起疾病流行》的報告:在吸煙廣泛的國家內,在65歲以下的羣眾中,90%的肺癌、75%的慢性氣管炎和 25%的冠心病,都是由吸煙所致。無怪乎人們要把吸煙稱為“20世紀的鼠疫”了!然而人類認識煙害並不是始於20世紀,也不是象某些人所説的那樣,是在1880年英國出現機制捲煙以後,首先是由英國人發現的'。事實上,早在煙草傳入我國的初期,即明代末年,我國人民便對煙害有所認識了。
1620年出版的汪穎著的《食物本草》就曾指出:吸煙“火氣黛灼,耗血損年,人不自覺耳。”1643年方以智在其所著《物理小識》中亦説:“久服則肺焦,諸藥多不效,其症忽吐黃水而死”。1688年成書的《花鏡》説得更清楚,認為煙草“久服肺焦,非患隔,即吐紅,或吐黃水而殞,抑且有病,投藥不效,總宜少用。”類似記載,累見不鮮,所述症狀大體與今人説的肺癌、氣管炎和冠心病相類似。所有這些都説明,我國人民對煙害早有深刻的認識。
古人不僅認識到吸煙為害健康,而且還注意到種煙與糧爭地,妨礙農功,所以從明末開始,就曾多次禁煙。崇恢初年曾下禁令:“民間私種者問徙”(流放),崇禎十六年更嚴厲地規定“犯者斬”。據説清初康熙皇帝也很厭惡吸煙,並曾傳旨説:“煙為最耗氣之物。”乾隆八年户部還指出:“民間種煙一事,廢可耕之地,營無益以防農功,向來原有例禁,且種煙之地多系肥饒,自應通行禁止”。由於這些禁煙者或則禁人不禁己,或則禁下不禁上,不了了之,所以沒有收到明顯的成效。

煙霧古今談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