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成語故事 > 一夔已足的故事

一夔已足的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27W 次

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會有它藴含的故事,相信廣大讀者對一夔已足和言過其實這兩個成語並不陌生,但是可能就不清楚它的由來吧,下面就讓語文迷小編帶領大家來了解。

一夔已足的故事

  (一)一夔已足

傳説在黃帝時代,東海有座山上出現了一隻怪獸。它的形狀像牛,頭上無角,只有一隻腳,卻行走如飛;眼睛發出明亮的光,白天像太陽;發出的吼聲比打雷還響,非常嚇人。人們稱這怪獸為夔。

到了堯統治天下的時候,民間出現了一位很有名氣的樂師,名字也叫夔。他精通音律,特別擅長擊磐。磐是一種形狀像曲尺,用玉或石製成的打擊樂器,據説夔一擊磐,百獸就會隨着它的節奏跳舞。

舜繼位後,認為音樂能體現天地的精華,打算任命一位樂官,便派重黎到民間去物色。重黎找到夔後,把他推薦給舜。舜任用他後,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音樂才能。

舜非常欣賞夔的才能,決定派他到各地去正音協律,傳播音樂。重黎擔心夔一人難以勝任這個重任,建議舜再尋找幾位樂師協助他執行任務。舜聽後搖搖頭説:“音樂之本,貴在能和。像夔這佯精通音律的人,一個就足夠了。

  (二)言過其實

【成語出處】:西晉.陳壽《三國志.蜀書.馬良傳》:“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成語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指浮誇,偏重於説過了頭。

【言過其實的意思】:實:實際;原指言語浮誇,與實際才幹不符。現常用來比喻過於話説得過於誇大,超過了實際。

【言過其實的近義詞】:誇大其詞、誇誇其談、過甚其詞、名不副實;

【言過其實的反義詞】:言之鑿鑿、言必有中、恰如其分、名副其實、言必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