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語錄 > 曾國藩的語錄38句

曾國藩的語錄38句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W 次

凡有用之物,不宜拋散也。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提供的曾國藩的語錄38句,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曾國藩的語錄38句

1、尊官厚祿,高居人上,則有拯民溺,救民飢之責;讀書學古,粗知大義,即有覺後知覺之責。

2、君子與小人鬥,小人必勝。

3、人之所資,須自掙而勿待人予。成大事者須善用時機,借梯而上。

4、君子之道,莫善於能下人,莫不善於矜。

5、諸弟在家教子侄,總須有勤敬二字。無論治世亂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興,不勤不敬未有不敗者。

6、思古聖人之道莫大乎與人爲善。以言誨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養人也,皆與人爲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師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無常師,即取人爲善也;無行不與,即與人爲善也。爲之不厭,即取人爲善也;誨人不倦,即與人爲善也。

7、讀經、讀史、讀專集、講義理之學,此有志者萬不可易者也。聖人復起,必從吾言矣。然此亦僅爲有大志者言之。

8、且苟能發奮自立,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薪牧豕,皆可讀書,苟不能發奮自立,則家塾不宜讀書,即清淨之鄉,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9、我要步步站得穩,須知他人也要站得穩,所謂立也。我要處處行得通,須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謂達也。今日我處順境,預想他日也有處逆境之時;今日我以盛氣凌人,預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氣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孫。常以"恕"字自惕,常留餘地處人,則荊棘少矣。

10、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觀密微,二者闕一不可。

11、人初做事,如雞伏卵,不捨而生氣漸充;如燕營巢,不息而結構漸牢;如滋培之木,不見其長,有時大;如有本之泉,不捨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

12、有詩書,有田園,家風半讀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澤;無官守,無言責,時事不聞不問,只將艱鉅付兒曹。

13、死生早已置之度外。

14、聖賢領要之語曰:"人性惟危,道心惟微。"危者,嗜慾之心,如堤之束水,其潰甚易,一潰則不可復收也。微者,理義之心,如帷之映燈,見之難而晦之易也。

15、精神越用就越多,陽氣越提就越盛。每天做的事情越多,晚上睡眠就越輕鬆。

16、凡遇事須安詳和緩以處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錯。蓋天下何事不從忙中錯了。故從容安詳,爲處事第一法。

17、概天下無無瑕之才、無隙之交。大過改之,微瑕涵之,則可。

18、凡事不可占人半點便宜。情願人佔吾便宜,斷不肯吾占人的便宜。

19、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心。有志則決不甘心爲下流;有識則知道學問沒有止境,不敢以一得就自足。如河伯觀海,如井蛙看天,都是無識之人。有恆心則絕無不成功的事。這三條缺一不可。

20、凡成大事,以識爲主,以才爲輔,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21、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脣,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風波看腳筋,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出處:曾國藩

22、農果力耕,雖有饑饉,必有豐年;商果積貨,雖有壅滯,必有通時。出處:曾國藩家書

23、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衆"人皆有私,不能官,不得財,不走何待?"利不可獨,謀不可衆。

24、他此時尚有三種選擇:一是起兵反叛清朝, 二是儘量示弱維持現狀,三是裁撤湘軍以明心志。曾國藩思來想去,最終選擇了第三條路,他本想將湘軍全部裁撤掉,後經人勸諫提醒,才保留了約兩萬嫡系精英。自古擁重兵之人,要麼問鼎皇權,要麼被打敗擊潰,像曾國藩這樣主動裁剪、自行解散的並不多。

25、人生由立志開始, 志不立, 天下無可成之事, 若能立志, 聖賢豪傑, 無事不可爲。

26、凡蔣相無鍾, 聖賢豪傑亦無鍾, 只要人肯立志, 都可以做得到的。

27、輕財足以聚人,艏鶴鬩苑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8、慎獨者,遏欲不忽隱微,循理不間須臾,內省不疚,故心泰。主敬者,外而整齊嚴肅,內而專靜純一,齋莊不懈,故身強。求仁者,體則存心養性,用則民胞物與,大公無我,故人悅。思誠者,心則忠貞不貳,言則篤實不欺,至誠相感,故神欽。

29、人之精神有限,過用則竭。

30、每日默檢,要見這念頭自德性上發出,自氣質上發出,自習識上發出,自物慾上發出,如此省察,久久自識得本來面目,初學最要如此。

31、凡仁心之發,必一鼓作氣,盡吾力之所能爲。稍有轉念,則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則計較多,而出納吝矣;私心生則好惡偏,則輕重乖發。

32、學者能高衆也,毋以勝人,行標俗也,毋以繩人,免矣。

33、學莫貴於自得,得非外也,故曰自得。——曾國藩

34、聞見之知,非德性之知。物交物,則知之非也。今之所謂博聞多能者是也。德性之知,不假聞見。

35、責己者當知天下國家無皆非之理。故學至於不尤人,學之至也。

36、易責人而樂譏俗,其亦弗思也已。夫己無遺行,後可責人;家罔闕事,後可譏俗。

37、曾國藩經典人生哲理語錄2禮義廉恥,可以律己,不可以繩人,律己則寡過,繩人則寡和。寡合則非涉世之道。故君子責己,小人責人。德有餘而爲不足者謙,財有餘而爲不足者鄙。

38、莫謂己無善,善人之善即是善。莫謂己無惡,談人惡即是惡。——曾國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