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語錄 > 曾國藩名人名句大全(通用100句)

曾國藩名人名句大全(通用100句)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5W 次

一個忍字,消了無窮禍患,一個足字,省了無限營求。下面這篇文章是小編爲各位讀者準備的曾國藩名人名句,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曾國藩名人名句大全(通用100句)

1、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

2、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3、放開手,使開膽,不復瞻前顧後。

4、凡遇事須安祥和緩以處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錯。蓋天下何事不從忙中錯了。故從容安祥,爲處事第一法。

5、盛世創業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爲第一義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6、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7、短不可護,護則終短。長不可矝,矝則不長。尤人不如尤己,如圓不如好方。用晦則天下莫與汝爭智,謙則天下莫與汝爭強。多言者老氏所戒,欲納者仲尼所臧。妄動有悔,何如靜而勿動?太剛則折,何如柔而勿剛。吾見進而不己者敗,未見退而自足者亡。爲善則遊君子之域,爲惡則入小人之鄉。

8、弟處在這種百事都不順利的時候,也只有採取逆來順受的法子,依舊不外乎悔字訣、硬字訣而已。

9、死與生,我已置之於度外,但求臨死的時候,心中沒有悔憾之事,這就大幸了。

10、我們今天倘若有所發現,又想作傳之久遠的打算,能不早早地預備堅實的車子嗎?

11、忍耐冷清忍耐艱苦,忍耐勞累忍耐寂寞。

12、我們互相砥礪,重要的是應當以聲望超過實情爲切戒。

13、凡說話不切中事理、沒有分量的人,他的部下必定不會服氣。

14、"鼓動着水使水向上涌冒",讀這句話頗爲領悟到養生家的學說。

15、我身在軍營中,頗爲有以詩文而荒廢正務的現象,以後當切爲警戒。

16、看者如商賈趨利,聞風即往,但求其多;讀者如富人積錢,日夜摩拳,但求其久。看者如攻城拓地,讀者如守上防隘。——《曾國藩書信》。

17、事斷不可求速效,求速效必助長,非徒無益,而又害之。只要日積月累,如愚公之移山,終久必有豁然貫通之候,愈欲速則愈錮蔽矣。——《曾國藩書信》。

18、凡有一長一技者,兄斷不敢輕視。——《曾國藩書信》。

19、凡在行間,人人講求將略,講求品行,並講求學術。——《曾國藩書信》。

20、軍士所過,有取民間一草一木不給錢者,即行正法。望兩君日以斯言訓做之。——《曾國藩書信》。

21、寧可數月不開一仗,不可開仗而毫無安排算計。——《曾國藩書信》。

22、宜多用活兵,少用呆兵;多用輕兵,少用重兵。進退開合,變化不測,活兵也;屯宿一處,師老人頑,呆兵也。——《曾國藩書信》。

23、銳氣有餘,沉毅不足,氣浮而不斂,兵家之所忌也,當析細察。——《曾國藩書信》。

24、制勝之道,實在人而不在器。——《曾國藩書信》。

25、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可變化氣質。——《曾國藩家書》

26、讀書乃寒士本業,切不可有官家風味。——《曾國藩家書》

27、買書不可不多,而看書不可不知所擇。——《曾國藩家書》

28、凡人一身,只有"遷善改過"四字可靠;凡人一家,只有"修德讀書"四字可靠。——《曾國藩家書》

29、總要養得有的次博大活潑,此後更當有長進也。——《曾國藩家書》

30、餘所見將才傑出者極少,但有志氣,即可予以美名而獎成之。——《曾國藩家書》

31、子侄除讀書外,教之掃屋,抹桌凳,收糞鋤草,是極好之事,切不可以爲有損架子而不爲也。——《曾國藩家書》

32、吾則不忘落市街賣菜籃情景,弟則不忘竹山場拖碑車風景,昔日苦況,安知異日不再嘗之?——《曾國藩家書》

33、人有求於我,如不能應,當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誤乃事。——《曾國藩家書》

34、凡將相無種,聖賢豪傑亦無種,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的。——《曾國藩家書》。

35、總不出乎"立志有恆"四字之外也。——《曾國藩家書》。

36、以"懦弱無剛"四字爲大恥。——《曾國藩家書》。

37、大丈夫見善明,則重名節如泰山。用心剛,則輕死生如鴻毛。——《曾國藩家書》。

38、自敬方能自尊,敬親方能齊家,敬人方能使人敬己,敬業方能事業有成。——《曾國藩家書》。

39、府畏人言,仰畏天命,皆從磨練後得來。——曾國藩

40、小人專望人恩,恩過不感。君子不輕受人恩,受則難忘。 ——曾國藩

41、天下大事當於大處著眼,小處下手。——清·曾國藩

42、居高位者,以知人曉事二者爲職。——清·曾國藩

43、須有寧拙毋巧之意,而後可以持久。——曾國藩

44、自其外者學之而得於內者謂之明,自其內者得之而兼於外者謂之誠,誠與明一也。——曾國藩

45、百種弊病,皆從懶生。——曾國藩

46、獨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義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慮也。——曾國藩

47、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曾國藩

48、人皆有愛生惡死之心,人皆爲捨生取死之道。何也?見善不明耳。——曾國藩

49、畢竟先知後行,至於純熟,乃能合一。——曾國藩

50、"人初做事,如雞伏卵,不捨而生氣漸充;如燕營巢,不息而結構漸牢;如滋培之木,不見其長,有時而大;如有本之泉,不捨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勿揚人過,反躬默省焉,有或類是,丞思悔而速改也。——曾國藩

51、向人說貧,人必不信,徒增嗤笑耳。且人即我信,何救於貧,嘵嘵者可厭也。

52、水道曲折,立岸者見而操舟者迷。棋勢勝負,對奕者惑而傍觀者審。非智有明暗,蓋靜可以觀動也。人能不爲利害所汩,則事物至前,如數一二,故君子養心以靜也。

53、久利之事勿爲,衆爭之地勿往。

54、君子之道,莫善於能下人,莫不善於矜。

55、君子大過人處,只在虛心而已。

56、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進得,則孝弟仁義是也;修業,則詩文作子是也。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則我之尺也,得寸則我之寸也。至於功名富貴,悉由命定,絲毫不能做主。——曾國藩

57、越自尊大,越見器小。——曾國藩

58、思古聖人之道莫大乎與人爲善。以言誨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養人也,皆與人爲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師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無常師,即取人爲善也;無行不與,即與人爲善也。爲之不厭,即取人爲善也;誨人不倦,即與人爲善也。

59、勤字功夫,第一貴早起,第二貴有恆;凡將相無種,聖賢豪傑無種,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60、尖酸語最易傳佈,正經話卻無人稱說,即此可知世道惡薄。

61、君子與小人鬥,小人必勝。在君子惟有守正以俟命而已。固不可懼禍而誤入小人之黨,亦不可恃爲君子而有與小人角勝之心。

62、此四條爲餘數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記之行之,並傳之於子子孫孫。則餘曾家可長盛不衰,代有人才。

63、丈夫當死中圖生,禍中求福;古人有困而修德,窮而著書。

64、釀五百斛酒,讀三十年書,於願足矣;制千丈夫裘,營萬間廣廈,何日能之。

65、莫苦悔已往愆尤,但求此日行爲無慚神鬼;休預怕後來災禍,只要暮年心氣感召吉祥。

66、雖賢哲難免過差,願諸君讜論忠言,常攻吾短;凡堂屬略同師弟,使寮友行修立名,方盡我心。

67、千頃太湖,鷗與陶朱同泛宅;二分明月,鶴隨何遜共移家。

68、捨己從人,大賢之量;推心置腹,羣彥所歸。

69、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曾國藩

70、富貴家宜勸他寬,聰明人宜勸他厚。——曾國藩

71、受非分之情,恐辦非分之事。——曾國藩

72、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曾國藩《曾文正公家訓》

73、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曾國藩

74、不可輕率評譏古人。

75、人必誠,然後業可大可久。

76、爲善最樂,是不求人知。爲惡最苦,是惟恐人知。凡事留餘地,雅量能容人。

77、靜能生動,更能制動。 ——曾國藩

78、憂時勿縱酒,怒時勿作札。 ——曾國藩

79、人之處於患難,只有一個處置。盡人謀之後,卻須泰然處之。 —— 曾國藩

80、務虛名,不行駕空之事,不談過高之理。

81、嘗自慮執德不宏,量既隘而不足以採天下之善,礦不敢執一律求之。雖偏長薄善,敬其有裨於吾,示嘗不博取焉以自資益;其有以讜言急論陳於前者,既不必有當於吾,未嘗不深感其意,以爲彼之所以愛我者,異於衆人泛然相遇情也。

82、人生在世,個人不可成事也。欲成大事,須營運關係,借他人之力以成自己之事。

83、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氣,力戒自滿,毋爲人所笑,乃有進步也。—— 曾國藩語錄

84、做人之道,以剛介爲自己之基,以敬恕爲養性之本。

85、儉以養廉,直而能忍。出處:曾文正公全集

86、患在略識世態而又懷一肚皮不合適宜。既不能硬,又不能軟,所以到處寡合。出處:曾國藩全集

87、曾國藩的"善用人"還體現在有效的獎懲機制上,他針對不同的人不同需求,採取武人給錢文人給名的措施,激發他們的積極性,使得皆大歡喜,軍心一統。幕府爲曾國藩出謀劃策,籌備糧餉,辦理文案,處理軍機,興辦軍工,出盡了力效盡了勞,可以說曾國藩前進的每一步,都離不開幕僚們的支持與幫助,於此同時曾國藩也成就了許多人的一生。

88、花言巧語取悅人,只是擾亂了自己。——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89、人生由立志開始, 志不立, 天下無可成之事, 若能立志, 聖賢豪傑, 無事不可爲。

90、每日默檢,要見這念頭自德性上發出,自氣質上發出,自習識上發出,自物慾上發出,如此省察,久久自識得本來面目,初學最要如此。

91、學者能高衆也,毋以勝人,行標俗也,毋以繩人,免矣。

92、學者有益,須是日新。

93、學習和爲本,取次之,行次之,言次之。

94、獨享臺甫爲折福之道。

95、盛世創業之英雄,以肚量豪邁爲第一義。

96、人苟能自發憤,則聖賢好漢何事不行爲?何須藉助於人?

97、繁華氣太重,亦非佳象耳。

98、只要人肯發憤,都可做獲得。

99、喜新厭舊,欲求上進難矣。

100、夫知之而不消,與不知同;用之而不盡,與不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