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語錄 > 儒學的名句

儒學的名句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7W 次

1、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儒學的名句

(《論語·憲問第十四》所引名言皆出自《論語》,以下只注篇名) 儒學不是關於外物而是關乎人的學問,首先是關乎自己內在精神生命的學問,是“爲己”之學。學儒學決不是爲了用儒學的詞句來裝點門面,好爲人師,炫耀自己的學問。如此則尚未入儒學之門。正如孔子所說:“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爲政第二》)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他不事張揚,但對孔子的思想理解得最好。所以孔子贊其“回也不愚”。“古”、“今”,在這裏不是時間概念。在古代思想家的思維結構中,古是指理想而今是指現實。現實的往往有不合理、不如人意之處,所以古人“褒古貶今”,並不是真的要回到古代而是要追求理想。

2、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學”是學習,而“習”是實踐。“習”繁體作“習”,羽是羽毛,意爲剛出生不久的小鳥練習飛翔,引申爲實踐。把學到的東西運用於實踐之中,並獲得成功,是快樂的事情。顯然儒學具有重視實踐的品格,當然主要是道德實踐。所以“學而時習之”就是學習並實踐道德,這是孔門的第一要義。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做思想精神的交流不也是快樂的事情嗎?人不瞭解冒犯了自己而不慍怒,這是君子風範。由此可見,儒學對己重視內在的精神生活,對人有包容的心胸。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我們已經知道孔門儒學是爲己之學,其首要的爲學方法就是時時的`自我反省。曾子是孔子高足,它主張從“爲人謀”、“與朋友交”和“傳”三方面反省自己,爲人謀劃是否做到忠誠,與朋友交往是否做到信實,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做到了溫習。當然需要反省的還不止這些,在夜深人靜時,我們當對自己的行爲的當否逐一作出反省,這樣才能進步。

4、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第四》)

這是反省的又一好例。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爲政》)

這是孔子對學思關係的辯證理解,符合認識的真理,具有永恆的價值。他得自孔子學問的實踐。所以纔有下文。

6、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憲問第十四》)

7、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述而第七》)

默默地記住,學習而不知滿足,誨人而不知疲倦。這是孔子一生爲師的寫照,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8、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學而》)

好學的人不應過分重視物質方面的條件,應該向有道者學習,勤奮做事,謹慎言語。此名言當代青年尤當記取。有些人胸無大志,只知道追求物質生活,不知慎言敏事。這樣,人生是不會成功的,也不會有幸福。古來多少仁人志士在困境中奮發,終成大事,載入史冊;相反,多少紈絝子弟被歷史淘汰,爲人所不齒。

9、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述而第七》)

孔子的自畫像。

1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第七》) 天道酬勤,不論天資如何,持之以恆,必獲成功。《中庸》說:“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11、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泰伯第八》)

學習必須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孟子曰:「有為者,闢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