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語錄 > 蔡元培語錄盤點

蔡元培語錄盤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1W 次

導語: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鶴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並曾化名蔡振、周子餘,漢族,浙江紹興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原籍浙江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進步人士,國民黨中央執委、國民政府委員兼監察院院長。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下面是蔡元培語錄,歡迎大家的閱讀與關注。

蔡元培語錄盤點

  蔡元培經典語錄

1、中國人是富於美感的民族。

2、囊括大典,網羅衆家;思想自由,兼容幷包。

3、體育可以幫助人們經受對體力和腦的鍛鍊。

4、人的健全,不但靠飲食,尤靠運動。

5、要有良好的社會,必先有良好的個人,要有良好的個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

6、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

7、平時則放蕩冶遊,考試則熟讀講義,不問學問之有無,惟爭分數之多寡;試驗既終,書籍束之高閣,毫不過問,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責,文憑到手,即可藉此活動於社會,豈非與求學初衷大相背馳乎?光陰虛度,學問毫無,是自誤也。

8、所謂健全的人格,內分四育,即:(一)體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學校教育注重學生健全的人格,故處處要使學生自動。

9、對於學生的`希望:一、自己尊重自己。二、化孤獨爲共同。三、對自己學問能力的切實瞭解。四、有計劃的運動。

10、德育實爲完全人格之本,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達,適足助其爲惡,無益也 。

11、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達,適足助其爲惡。

12、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於教育,以陶養感情爲目的者也。……美育者,與智育相輔而行,以圖德育之完成者也。

13、純粹之美育,所以陶養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純潔之習損,而使人我之見、利己損人之思念,以漸消沮者也。蓋以美爲普遍性,決無人我差別之見能參入其中。……美以普通性之故,不復有人我之關係,遂亦不能有利害之關係。

14、美者,循超逸之快感,爲普遍之斷定,無鵠的而有則,無概念而必然者也。

15、殊不知有健全之身體,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體柔弱,則思想精神何由發達?或曰,非困苦其身體,則精神不能自由。然所謂困苦者,乃鍛鍊之謂,非使之柔弱以自苦也。

16、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們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於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給抱有他種目的人去應用的,……教育是要個性與羣性平均發達的。

17、知教育者,與其守成法,毋寧尚自然;與其求劃一,毋寧展個性。

18、教育者,非爲已往,非爲現在,而專爲將來。

19、教員之教授,職員之任務,皆以圖諸君求學便利,諸君能無動於衷乎?自應以誠相待,敬禮有加。至於同學共處一堂,尤應互相親愛,庶可收切磋之效。不惟開誠佈公,更宜遵義相助,蓋同處此校,譭譽共之。同學中苟道德有虧,行有不正,爲社會所訾詈,已雖現行矩步,亦莫能辯,此所以必互相勸勉也。

20、我們教書,是要引起學生的讀書興趣,做教員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講給學生聽,最好使學生自己去研究,教員不講也可以,等到學生實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課時,纔去幫助他。

  蔡元培教育語錄

1、以教育家方之法衡之,軍國民主義,世界觀,美育,皆爲形式主義;實利主義爲實質主義;德育則二者兼之。

譬之人身:軍國民主義者,筋骨也,用以自衛;實利主義着,腸胃也,用以營養;公民道德者,呼吸機循環機者,周貫全體;美育者,神經系也,所以傳導;世界觀者,心理作用也,附麗於神經系,而無跡象之可求。此即五者不可偏廢之理也。 (《對於新教育之意見》)

2、所謂習慣者,非必寫字、讀書,然後謂之教育也。掃地亦有教育,揩臺亦有教育,入廚下燒飯亦有教育。總之,一舉一動,一哭一笑,無不有教育。 (《養成優美高尚思想》)

3、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使僅僅灌注知識、練習技能之作用,而不貫之以理想,則是機械之教育,非所以施於人類也。 (《一九○○以來教育之進步》)

4、殊不知有健全之身體,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體柔弱,則思想精神何由發達?或曰,非困苦其身體,則精神不能自由。然所謂困苦者,乃鍛鍊之謂,非使之柔弱以自苦也。今之學校中,蓋鹹知注視體育者,但國人之惰性甚深,致學生仍不得充量以提倡。 (《在南開學校全校歡迎會上的演說詞》)

5、今之言新教育者,以體育、智育、德育並重,其功效勝於舊教育什百。以言體育,舊時習慣,偏重勤習,而於身體之有妨礙與否,皆所不顧,且以身體與靈魂爲二物。人之智慧學術,皆由靈魂出,故重視靈魂,而輕視身體。今經科學發明,人之智慧學術,皆由人之腦質運用之力而出,故腦力盛則智力富,身體弱則腦力衰,新教育之所以注重體操運動,實基於此。 (《在浙江旅津公學演說詞》)

6、新教育則否,在深知兒童身心發達之程序,而擇種種適當之方法以助之。如農學家之於植物焉,幹則灌溉之,弱則支持之,畏寒則置之溫室,需食則資以肥料,好光則復以有色之玻璃;其間種植之別,多寡之量,皆幾經試驗之結果,而後選定之;且隨時試驗,隨時改良,決不敢挾成見以從事焉。故治新教育者,必以實驗教育學爲根底。

……

因而知教育者,與其守成法,毋寧尚自然;與其求劃一,毋寧展個性。

(《新教育與舊教育之歧點》)

7、諸君須知,大學並不是販賣畢業證的機關,也不是灌輸固定知識的機關,而是研究學歷的機關。所以,大學的學生並不是熬資格,也不是硬記教員講義,是在教員指導之下自動地研究學問。

(《北京大學第二十二年開學式演說詞》)

8、同情心就是看到別人感受的事情,和自己的一樣,彼此休慼相關、互相諒解。所以現行考試製度,最與此點背馳。爲爭名次之高下、分數之多寡,使同情心日減,嫉妒心大增。同學之間,不肯相互研究。

……

教育改造之點很多,我以爲上述二層,發展個性,涵養同情心,要更加註意。

(《在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育與社會>雜誌社演說詞》)

9、對於讀書和做事,都要存一種誠心,凡事只要求其盡責在我,不可過於責人。

(《學生的責任和快樂》)

10、次講智育,案我們教書,並不是像注水入瓶一樣,注滿了就算完事。最要是引起學生讀書的興味。做教員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講給學生聽。最好使學生自己去研究,教員竟不講也可以,等到學生實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課時,纔去幫助他。……做學生的,也不是天天到校把教科書熟讀了,就算完事,要知道書本是不過給我一個例子,我要從具體的東西內抽出公例來,好應用到別處去。

(《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

11、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於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給抱有他種目的的人去應用的。所以,教育事業當完全交與教育家,保有獨立的資格,毫不受各派政黨或個派教會的影響。 (《教育獨立議》)

12、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於教育,以陶養感情爲目的者也。人生不外乎意志,人與人互相關係,莫大乎行爲,故教育之目的,在使人人有適當之行爲,即以德育爲中心是也。顧欲求行爲之適當,必有兩方面之準備:一方面,計較利害,考查因果,以冷靜之頭腦判定之;凡保身衛國之德,屬於此類,賴智育之助者也。又一方面,不顧禍福,不計生死,以熱烈之感情奔赴之。凡與人同樂、捨己爲羣之德,屬於此類,賴美育之助者也。所以美育者,與智育相輔而行,以圖德育之完成者也。 (《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