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諺語 > 關於除夕的經典諺語

關於除夕的經典諺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9W 次

導語:除夕,又稱爲年三十,是農曆臘月十二月三十日,正月前一天,在這一天人們有守夜的習慣。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除夕的諺語,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關於除夕的經典諺語

  關於除夕的諺語:

1、二十三,祭竈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殺只雞;

二十八,蒸棗花;

二十九,去打酒;

年三十兒,捏造鼻兒(餃子);

大初一兒,撅着屁股亂作揖兒。

2、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初六捏麪糰,初七、初八炸年糕,初九、初十白米飯,十一、十二八寶粥,十三、十四竄湯丸,正月十五元霄圓。

3、有錢人過年,無錢人過關,細仔望過年,老人怕過年。

4、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凍豆腐;

二十六,去買肉;

二十七,宰公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滿街走。

5、二十三,保證還;

二十四,我發誓;

二十五,找老姑;

二十六,找老舅;

二十七,不要急;

二十八,再想法;

二十九,明天有;

三十不見面,初一碰見拱拱手。

6、二十六,蒸饅頭;

二十七,洗一洗;

二十八,貼年畫,二十九,門上瞅;

年三十,吃餃子。

  關於除夕的習俗:

  除夕的習俗: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屬於楹聯的一種,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

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聯,“三陽始布,四序初開”記載在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敦煌遺書上,撰聯人爲唐人劉丘子,作於開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節貼春聯的民俗從明代纔開始盛行,潮流發源地是南京。現在江南地區百姓講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貼春聯。

  除夕的習俗:祭祖

據民俗專家、南京大學民俗藝術研究室主任陳竟介紹,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國很多地方,這一天,民衆都會在家中擺上豐厚的飯菜,點燃香燭,家長率領子孫們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農村還會在家中焚燒紙錢。大年三十傍晚時分,在祖宗像前點上香燭,倒上美酒,擺上菜餚,全家人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表達“慎終追遠”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過年夜飯之後,人們纔開始享用。

  除夕的習俗:貼福字

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春節貼“福”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福”字究竟該怎麼貼沒有統一的標準:

  除夕的習俗:守歲

守歲的習俗在中國有近兩千年的歷史。晉朝人周處《風土記》中說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饋送年節禮物,稱爲“饋歲”;相互宴請,稱爲“別歲”;除夕通宵不眠,稱爲“守歲”。這是現今看到關於守歲習俗的最早記載。但這時守歲似乎還是地方性年俗,隋唐之後,守歲成爲全國的共同年俗。

  除夕的習俗:年夜飯

除夕夜的年夜飯也叫團圓飯,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因爲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飯桌中間設置火鍋,因此也稱圍爐。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