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歇後語 > 歇後語故事鑑賞

歇後語故事鑑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2W 次

1、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歇後語故事鑑賞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乘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去玩兒。

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

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麼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

聰明的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最後他終於成爲一名著名詩人。

2、快刀斬亂麻——一刀兩斷

在1482年7月23日,小夥子吳東勝準備去街上買白菜。突然,有一個擂臺。於是,他飛過人們的頭頂,落在了擂臺上

原來,臺上正站着一位少女正在與一個男子在比解死結。兩個人各拿了一個用麻繩捆的結。這個大結上至少有90個小結。小姑娘和大漢開始比賽誰先解開結了。吳東勝明白了,這是比巧招親呢!

沒過5分鐘,少女就已經把結解開了。而那位中年漢子卻纔解30多個結。於是,那位少女說道:“對不起,失敗了。”中年漢子只好走出了擂場。接着吳東勝飛上了擂臺,吳東勝上臺就問:“有沒有規則?”“有,誰先弄開誰就勝!”聽了規則後,吳東勝拿出匕首一刀就把結給砍斷了。因此也贏了這場比賽。

後來,此事被傳開了,就成了歇後語:——快刀斬亂麻——一刀兩斷

3、庵秋嬸打女婢(喳某簡)——剛剛好就好

解放前,秋嬸出生於書香門第,知書識禮,性格爽朗,思想開放,熱心社會公益事業,鄉里人尊稱她庵秋嬸。

庵秋嬸認爲家裏的女婢做了錯事,必須進行鞭笞責罰,但責罰要有度。若打輕了,不會痛,她不能記取教訓;若打狠了,打傷了還得給她治療,甚至耽誤了做工。因此,剛剛好就好。這事很快就流傳開了,後來成爲人們勸說那些待人處事太過份的人的通俗歇後語:“庵秋嬸打女婢(喳某簡)———剛剛好就好。”

4、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從前有一個人見到一大戶人家門上掛着一個很漂亮的鈴鐺,於是他想把這個鈴鐺偷來據爲已有,他天真的以爲掩着自己的耳朵,別人就聽不到聲音了,當他碰到這個鈴鐺的時候,頓時發出聲音,讓大戶人家的人知道了,被捉之後的他,很後悔,爲什麼我掩着耳朵,還是有人聽到呢?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以爲做什麼事可以瞞天過海,騙得了自己、騙不了別人。

之後就流傳這樣一個歇後語: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5、“張三爺的茶——半路回甘”。

張三爺的茶何以半路回甘?其故事是:有一富有者,人稱張三爺。凡窮人來借貸,他皆泡粗劣茶相待,飲後便問:“我的茶好嗎?”凡說“三爺的茶是上等好茶”者,皆可獲借貸。反之,不管怎樣苦求,皆不借不貸。有一窮人,不知三爺這一脾性,登門求借時,直說三爺之茶實爲劣等粗茶,結果無論怎樣哀求,都未獲借貸,只好怏怏離開三爺家。他一路走一路想:“爲什麼他人去三爺處可獲借貸,惟獨自己不能?!”想來想去,忽悟自己可能因說他茶不好之故。因此決定復去三爺處弄個究竟。於是,當他重到三爺家門時,便大聲呼叫:“三爺呀三爺,你快出來!”三爺聞聲而出,問:“你又來何事?”窮人忙說:“三爺,我是窮人見識短,早先到你家飲了你一杯茶,不覺得怎樣,所以錯說是劣茶。哪知你的茶喝進肚裏,特別不同,我從你家出來後,走一步肚裏濃甘茶味就涌現一次,走到半路,你的茶回甘得不得了,使我提神醒腦,全身清爽啊!所以我特地回來,告訴你,三爺的茶是世間最好的上等茶啊!!”三爺一聽飄飄然,終於答應借貸。

這一歇後語寓意兩層:一喻三爺爲人虛僞,被人一拍馬屁,便飄飄然。二是喻凡辦事碰上挫折時,宜多思,找出癥結,改變策略,往往能把事情辦成。

6、關公面前耍大刀——自討沒趣

故事:週週倉開始並沒有保關公,是在趙雲的帳下聽令。有一次,軍中操演武藝,周倉耍了一趟大刀,兵將齊聲叫好,連趙雲也誇獎了他幾句。這下週倉驕傲了,他把手中的大刀往地上一戳,拍着胸脯子吹開了:“嘿!軍中如有比咱老周刀法高明的人,咱甘願給他拉馬拽蹬!”有個兵見他吹得太玄乎,就故意將他說:“周哥你先別吹,你要是敢和關二爺比試比試,兄弟就算服你啦!”周倉還沒見過關公,可聽說過關公的刀法如何好,早就想和關公碰一碰呢,被兵卒一激,他的牛勁兒就來了。他把大馬一提溜,甩開大步,找關二爺見高低去啦。關老爺正在府中看兵書呢,忽聽周倉在門外指名道姓要和他比刀法。雖說沒見過周倉,可也沒少聽四弟趙雲說他武藝高強、爲人正直,就是太魯莽,是屬炮仗的,一點就炸。所以不和他一般見識,只是微微一笑。誰知周倉不知天高地厚,認爲關二爺怕了他,就一口一個“膽小鬼”地直損關二爺。關二爺的脾氣也暴躁,當下就火兒啦。只見他把兵書一撂,掖了掖戰袍,大步跨出府門順手從門衛手中拿了一條長槍,以槍代刀,施展出拿手的春秋刀法,和周倉比試起來。周倉哪兒是他的對手呢?被關二爺撥拉了一溜跟頭!周倉這才知道天外有天,從心裏服氣啦。他當下跪在二爺面前,把手中的青龍寶刀捧過頭頂,大聲說道:“好刀要給好漢使,二爺!老周算服您啦,把這寶刀送給您,今後咱老周就給二爺拉馬拽蹬、扛大刀啦!”關二爺見他真是條漢子,非常喜歡他的直爽勁兒,當下就收了他。

自打那後,周倉就給關二爺扛大刀片子啦。“關公門前耍大刀”這句俗語,也就這麼流傳下來

7、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故事: 有唐朝貞觀年間,西域回紇國是大唐的藩國。一次,回紇國爲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便派使者緬伯高帶了一批珍奇異寶去拜見唐王。在這批貢物中,最珍貴的要數一隻罕見的珍禽——白天鵝。

緬伯高最擔心的也是這隻白天鵝,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可怎麼向國王交待呢?所以,一路上,他親自喂水餵食,一刻也不敢怠慢。這天,緬伯高來到沔陽湖邊,只見白天鵝伸長脖子,張着嘴巴,吃力地喘息着,緬伯高心中不忍,便打開籠子,把白天鵝帶到水邊讓它喝了個痛快。誰知白天鵝喝足了水,合頸一扇翅膀,“撲喇喇”一聲飛上了天!緬伯高向前一撲,只撿到幾根羽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眼睜睜看着它飛得無影無蹤,一時間,緬伯高捧着幾根雪白的鵝毛,直愣愣地發呆,腦子裏來來回回地想着一個問題:“怎麼辦?進貢嗎?拿什麼去見唐太宗呢?回去嗎?又怎敢去見回紇國王呢!”隨從們說:“天鵝已經飛走了,還是想想補救的辦法吧。”思前想後,緬伯高決定繼續東行,他拿出一塊潔白的綢子,小心翼翼地把鵝毛包好,又在綢子上題了一首詩:“天鵝貢唐朝,山重路更遙。沔陽湖失寶,回紇情難拋。上奉唐天子,請罪緬伯高,物輕人義重,千里送鵝毛!”

緬伯高帶着珠寶和鵝毛,披星戴月,不辭勞苦,不久就到了長安。唐太宗接見了緬伯高,緬伯高獻上鵝毛。唐太宗看了那首詩,又聽了緬伯高的訴說,非但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緬伯高忠誠老實,不辱使命,就重重地賞賜了他。

從此,“千里送鵝毛,禮輕人義重”,便成爲我國民間禮尚往來、交流感情的寫照或一種謙詞。

8、外甥打燈籠——照“舅”

有一句民間邂逅語,外甥打燈籠——照“舅”,指的是做事做人和之前一樣,沒有任何改變。不過這句歇後語,在生活中有生動真實的詮釋。在家鄉,春節期間,正月初二是“回孃家”,初五以後稱爲“送燈”。前者好理解,後者的意思是,初五以後,作爲舅舅或者沒有舅舅的孃家人要給外甥或者還沒有外甥的親戚家裏來,其中禮物中必須帶有“燈籠”,且至少是一對,也就是燈籠必須是舅家送的,一般不能自己買。假如一家女孩子今年剛出嫁,那麼今年孃家要給婆家送至少3對也就是6個燈籠,還要不同品種。其中三種必備的燈分別是“大紅燈籠”、“蓮花燈”和“火葫蘆燈”,分別代表紅紅火火、早生貴子和預示給未來外甥送燈。有了外甥以後,哪怕是外甥女,那麼就每年都要送,直到12歲。我就是這樣的童年過來的,每每到了正月的晚上,所有的孩子會把自己的燈籠點亮打出來一起在街上玩,還有我現在都會唱的童謠: 燈籠會,燈籠會,燈籠滅了回家睡。

打燈籠,找舅舅,舅舅躲在門後頭。

燈籠會,會燈籠,小孩不來我吹了。

西瓜燈,南瓜燈,大街小巷挑燈籠,小魚立刻唱和着,踢一腳,踹一腳,我的燈籠壞不了。

小紅孩兒,戴紅帽,四個耗子擡紅轎。

花貓打燈籠,黃狗來喝道,一喝喝到城隍廟,城隍老爺嚇一跳。

9、狗拿耗子——多管閒事

故事:小村子,有一戶人家,早上男主人出去幹活,家裏只有一隻貓和一隻狗,歇後語故事大全 狗拿耗子多管閒事篇。

每天早上,不誠實的貓一看見男主人外出幹活,就在家門前呼呼大睡!這時,老鼠一看見貓在睡覺,就一羣一羣,悄悄地去家裏找東西,弄得家裏亂七八糟,傢俱至少被咬出了五個缺口,那是調皮的老鼠沒事幹,所以亂咬的。

忠實的看門狗看見了,每天都煩得要命。這一天,狗跑去貓那,用腳推了推貓,貓打着鼾說:“什麼事啊!忠實的明星?”狗說:“懶貓!別睡了,你看家裏,老鼠成千上萬,都在吃食物,咬傢俱,弄得亂七八糟,多不衛生啊!”貓說:“你別管。”狗又用腳推了推貓,貓生氣了,說:“別管閒事了,看你的門去,別吵我了,再吵我,我對你不客氣!”哎,無可奈何的狗又看了看家,愁眉苦臉地走到門前趴下。

這時,不知好歹的老鼠笑狗,好象說狗是無能鬼,連貓都怕。

狗立刻滿怒沖天,滿臉通紅,跑進了家裏。三下五除二就把幾隻老鼠咬死了,其他老鼠看見了,害怕得要命,四處逃散。狗又乘勝追擊,不一會兒,老鼠就被狗全部消滅掉了。

狗歡呼着,但又因太累,睡着了。

主人回來了,他看見精神十足的貓把老鼠屍體堆在一起,高興極了,他再回頭看狗,卻踢了狗一腳,狗嗷嗷地叫着。

咦!這麼香,原來主人拿了條魚給貓,還用手摸了摸貓的頭,誇讚貓有用。

這時,狗才明白,原來狗拿耗子,是多管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