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歇後語 > 關於媒婆的歇後語

關於媒婆的歇後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1W 次

導語:媒人在中國的婚姻嫁娶中起着牽線搭橋的作用。女性媒人又稱媒婆或大妗姐。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媒婆的歇後語,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關於媒婆的歇後語

老媒婆 —— 能說會道

大姑娘當媒婆 —— 缺少經驗

說媒婆賠本 —— 白丟了人

戲臺上的媒婆 —— 妖里妖氣

媒婆提親 —— 淨揀好聽的說

媒婆迷了路 —— 沒說的

媒婆誇閨女 —— 光揀好的說

媒婆誇姑娘 —— 說得象仙女

背時(倒黴)的媒婆 —— 兩頭捱罵

媒婆的嘴巴 —— 會講;能說會道

媒婆說親 —— 兩頭說好話;牽線

媒婆子丟婚帖子 —— 沒法說了

倒黴的媒婆 —— 兩頭捱罵

背時的媒婆 —— 兩頭捱罵

媒婆口 —— 沒粱鬥;沒量斗

媒婆誇閏女 —— 天花亂墜

媒婆子嘴長瘡 —— 難開口;不好開口

媒婆子爛嘴 —— 口難張

媒婆子的嘴 —— 能說會道;天花亂墜

老媒婆腫嘴 —— 沒說的了

媒婆戴花 —— 招引人

媒婆丟了婚帖子 —— 沒話可說;無話說

媒婆跟着食盒走 —— 有禮;有理

媒婆們的嘴 —— 扯謊

在古代,沒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的合法性是不被認可的。故而,媒婆乃是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成爲一種職業。從業者以中老年婦女爲主,通常以媒婆稱之。

媒人的起源很早,《詩經》就有“娶妻如何,匪媒不得”的詩句,說明早在周代,媒人就已成爲婚姻的要件了。後代的禮制和法律中,都明確規定,婚姻必須有“媒妁之言”,比如《唐律》中規定:“爲婚之法,必有行媒。”按照古代的禮制,標準的婚姻要經過六個環節—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等,基本上每個環節都需要媒人穿針引線。

媒婆在中國的婚姻制度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孟子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封建社會的自然經濟形態使人們的勞動、教育、娛樂都侷限在家庭裏,“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因此相互之間很是隔膜,也使得家長們彼此都不知道對方家裏有些什麼人。因此,即使自己家裏的兒女已長大成人,卻不知哪家需要嫁女娶媳。封建的風俗造成了人們在求偶問題上的靦腆心理,想得到配偶不公開言明成了封建社會風俗的重要特徵之一,直言問之等於愚昧無知,委託他(她)人曲道求之是封建時代求偶之法的重要表現形式,有一個媒人從中斡旋是最好不過的了。

關於媒人的演變史,《中國婚姻史》認爲“媒妁具有居間人之性質,在買賣婚時代當即有之;殆買賣婚演變而爲聘娶婚,買妻賣女之居間人亦演變而爲媒妁,遂以合姓爲難,賴媒往來,以傳婚姻之言也矣,或即爲‘使’。”《詩經》有“取妻之如何,匪媒不得”可以看出媒人早在西周時期就成爲婚姻的重要條件了。從《儀禮·士婚禮》中規定的成婚程序六禮來看,從採納、問名、納吉、納徵到請期、婚禮,沒有那個環節能離開媒人。“於是男女以行媒始知其名,無媒則亦不交;男方無媒不得妻,女方無媒老且不嫁”。《唐律疏議》中也有“爲婚之法必有行媒”婚嫁要行媒成爲婚姻的法定條件。

非但如此,媒妁制度還是禮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魯桓會於嬴,成婚於齊,不由媒介自成其婚,史家遂以非禮貶之”,成婚不用媒人竟然被後人以違禮法而譏貶之;《管子》中也有“自媒之女,醜而無信”可見,成婚用媒已上升到了倫理道德的高度,用媒則符合倫理道德規範,不用自爲媒則違反倫理道德,是要受到輕視的。

元《典章》中載:“媒妁由地方長老,保送信實婦人,充官爲籍”媒妁的主要成分是婦女,因此媒妁又俗稱媒婆,它是中國古代婦女的重要職業。但是,雖然媒妁制度及媒人極爲重要,但卻難在正史中尋其蹤跡,因此小說家言也就成爲我們研究這一制度的主要佐證,因爲小說家在敘述時事時,必須牽涉其社會背景,合情理,符合事實,因此完全可以作爲我們研究一些歷史問題的材料。

馮夢龍(公元1574-1646)生於明末,爲崇禎時貢生,曾任知縣,其所輯明末短篇小說,於1624年至1627年之間刊行爲《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及《醒世恆言》,每書均含短篇小說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小說,統稱《三言》。其中既有敘述前代人物者,又有承襲宋元話本者,但其觀點代表元明社會情形,反映元明社會狀況,因此,通過《三言》的記敘我們可以大底瞭解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狀況。媒妁制度以及媒人既然在婚姻制度中如此重要,不可避免的在《三言》中有所涉及。《三言》中塑造了許多媒婆的形象,從中我們也可以大致瞭解中國古代的媒婆這個特殊羣體和媒妁制度。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1.關於媒婆的歇後語大全

2.媒婆誇姑娘的歇後語

3.媒婆誇姑娘歇後語

4.描寫媒婆的歇後語

5.關於媒婆的歇後語

6.關於王婆的歇後語大全

7.懶婆娘的裹腳布歇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