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誰有2016年語文中考模擬題?

誰有2016年語文中考模擬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7W 次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表述題)兩部分,第Ⅰ卷1至6頁,第Ⅱ卷7至8頁。滿分分值120 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誰有2016年語文中考模擬題?

第Ⅰ卷 選擇題(共50分)

一、(16分,每小題2分)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綽刀(chuò) 嫣紅(yān) 剽悍(piāo) 諳熟(ān)

B.哂笑(xī) 生肖(xiào) 祈禱(qí) 頸椎(jǐng)

C.狡黠(xiá) 埋怨(mán) 脊樑(jǐ) 熾痛(chì)

D.乾涸(hé) 猝然(zú) 氣氛(fēn) 佇立(chù)

2.下列詞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泯滅 縹渺 明察秋毫 繁弦急管 獲益非淺

B.稽首 狼藉 遍籍羣集 閒情逸志 人聲鼎沸

C.蔭庇 悵然 眼花瞭亂 迫不及待 毛骨悚然

D.呵責 緋聞 因地制宜 銷聲匿跡 中流砥柱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君與家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期日中 (劉義慶《陳太丘與友期》)

B.濯清漣(水清而有微波,這裏指清水)而不妖  (周敦頤《愛蓮說》)

C.萬鍾(這裏指高位厚祿)於我何加焉 (《孟子》《魚我所欲也》)

D.休祲(吉凶的徵兆)降於天  (《戰國策》《唐雎不辱使命》)

4.下面句中加點的成語運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

A.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介紹了各地美食,豐富多彩,讓人莫衷一是。

B.馬可•波羅說盧溝橋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C.那些門和窗儘量工細而決不庸俗,即使簡樸而別出心裁。

D.這裏的建築佈局,環境氣氛,和前幾部分迥然不同。

5.填入下列橫線的幾句話,順序最恰當的一項是( )

第一天到達一個小村的小旅店過夜。 。“雞聲茅店月”——這詩的意境在我的心上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記。

①月色窺窗。 ②天將破曉時。 ③周圍死般寂靜。 ④醒來聽到雞鳴。 ⑤似乎在致黎明的問候。

A.⑤②④③① B.②④③⑤① C.②④③①⑤ D.⑤①②④③

6.下面一句話的主語和謂語分別是( )

一首首詩,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劇,在兩小時之內,將半個世紀前的殘酷歷史呈現在我們眼前

A.詩、合唱、歌劇 呈現 B.兩個小時 呈現

C.詩、合唱、歌劇 在眼前 D.半個世紀 呈現

7.下列詩文默寫與原文一致的一項是( )

A.棄其杖,化爲桃林。

B.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C.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是殷紅的黎明正在噴薄;——祖國啊!

D.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衡亡。

8.下列句子引號的運用恰當的一項是( )

A.各級政府和學校需要認真研究,讓務工人員子女在“有學上”之外,更要“上好學”。

B.我不知道中國企業轉型的關鍵是什麼?我一直在苦苦思索問題的答案。

C.“我挺好。”他真誠地說:“什麼都不需要,真的。”

D.很快,他做出一個讓全家人竭力反對的決定!離開證券公司,去巴黎學習繪畫。

二、(10分,每小題2分)

閱讀《談生命》選文,回答問題。

生命又像一棵小樹,他從地底聚集起許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潤溼的泥土中,勇敢快樂地破殼出來。他也許長在平原上,岩石上,城牆上,只要他擡頭看見了天,呵!看見了天!他便伸出嫩葉來吸收空氣,承受陽光,在雨中吟唱,在風中跳舞。他也許受着大樹的蔭遮,也許受着大樹的覆壓,而他青春生長的力量,終使他穿枝拂葉的掙脫了出來,在烈日下挺立擡頭!他遇着驕奢的春天,他也許開出滿樹的繁花,蜂蝶圍繞着他飄翔喧鬧,小鳥在他枝頭欣賞唱歌,他會聽見黃鶯清吟,杜鵑啼血,也許還聽見梟鳥的怪鳴。他長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蓋的濃蔭,來蔭庇樹下的幽花芳草,他結出累累的果實,來呈現大地無盡的甜美與芳馨。秋風起了,他的葉子,由濃綠到緋紅,秋陽下他再有一番的莊嚴燦爛,不是開花的驕傲,也不是結果的快樂,而是成功後的寧靜和怡悅!終於有一天,冬天的朔風把他的黃葉乾枝,卷落吹抖,他無力的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莊嚴的伸出臂兒來接引他,他一聲不響地落在她的懷裏。他消融了,歸化了,他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也許有一天,他再從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來。又長成一棵小樹,再穿過叢莽的嚴遮,再來聽黃鶯的歌唱。然而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宇宙是一個大生命,我們是宇宙大氣中之一息。江流入海,葉落歸根,我們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葉。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們是多麼卑微,多麼渺小,而一滴一葉的活動生長合成了整個宇宙的進化運行。要記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經過不同的兩岸,樹木要經過常變的四時。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快樂固然興奮,苦痛又何嘗不美麗?我曾讀到一個警句,是“願你生命中有夠多的雲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

9、選出加點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 )

A、他也許開出滿樹的繁花,蜂蝶圍繞着他飄翔喧鬧,小鳥在他枝頭欣賞唱歌,他會聽見黃鶯清吟,杜鵑啼血。(這裏指清脆地鳴叫)

B、然而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指人死了以後再轉生到世上來的那一輩子,這是迷信的說法。)

C、他結出累累的果實,來呈現大地無盡的甜美與芳馨。(芳香)

D、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們是多麼卑微,多麼渺小,而一滴一葉的活動生長合成了整個宇宙的進化運行。(自卑)

10、“也許有一天,他再從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來。又長成一棵小樹,再穿過叢莽的嚴遮,再來聽黃鶯的歌唱。然而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畫線句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如果沒有奮鬥與努力,“又長成一棵小樹”只能是夢想,所以作者“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

B、“也許”一詞表現了小樹的再生是一個艱難的歷程。

C、作者對現實有清醒的認識,他意識到這棵消融於大地的樹能夠再生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才說“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

D、既然“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在今生今世就要奮鬥,要前進,讓今生綻放光彩。

11、下面各項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把生命比喻成一棵小樹,以此揭示生命生長、壯大和衰老的歷程。

B、“他消融了,歸化了,他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表現了經過奮鬥的人,在回顧生命的歷程時,雖然沒有遺憾,心境平和,但卻有幾分惆悵和虛無。

C、“破殼出來”“長到最茂盛的中年”“他消融了,歸化了”這些語句喻示了人的生命歷程。

D、作者告訴我們:生命中的苦痛與幸福是相伴相生的,生命不止就應奮鬥不息。

12、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對生命過程進行了形象的描述,抒發了一位世紀老人對生命的獨特感悟和絕唱。

B、本文語言形象生動,許多句子不乏深刻的比喻象徵意義,如“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就使人感受到生命中充滿艱難險阻和生命的頑強。

C、本文雖然不分段,但思路清晰,章法嚴整,很容易看出行文的層次來。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多種表達方式的運用,使文章清新亮麗、搖曳生姿。

D、本文反覆說“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相信來生!”,又說“我們是多麼卑微,多麼渺小”,這些看似與本文積極樂觀的主題不太和諧的略帶宿命和傷感的文字,應作正話反說理解。

13、本文是一篇充滿哲理的散文,下面詩句不屬於哲理句的一句是( )

A、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B、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杜甫《望嶽》)

C、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等飛來峯》)

D、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三、(8分,每小題2分)

閱讀《我的叔叔于勒》選文,回答問題。

父親神色很狼狽,低聲嘟噥着:“出大亂子了!”

母親突然暴怒起來,說:“我就知道這個賊是不會有出息的,早晚會回來重新拖累我們的。現在把錢交給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蠣錢付清。已經夠倒楣的了,要是被那個討飯的認出來,這船上可就熱鬧了。咱們到那頭去,注意別叫那人挨近我們!”她說完就站起來,給了我一個5法郎的銀幣,就走開了。

我問那個賣牡蠣的人:“應該付您多少錢,先生?”

他回答道:“2法郎50生丁。”

我把5法郎的銀幣給了他,他找了錢。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隻滿是皺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臉,那是一張又老又窮苦的臉,滿臉愁容,狼狽不堪。我心裏默唸道:“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

我給了他10個銅子的小費。他趕緊謝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輕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給父親,母親詫異起來,就問:“吃了3個法郎?這是不可能的。”

我說:“我給了他10個銅子的小費。”

我母親嚇了一跳,直望着我說:“你簡直是瘋了!拿l0個銅子給這個人,給這個流氓!”她沒再往下說,因爲父親指着女婿對她使了個眼色。

後來大家都不再說話。

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彷彿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鑽出來。那就是哲爾賽島了。

我們回來的時候改乘聖瑪洛船,以免再遇見他。

14、文中加點的兩個“狼狽”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第一個“狼狽”,指菲利普爲曾經闊綽的弟弟歸來時卻是窮愁潦倒而感到尷尬、失落,他在家人面前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因而“神色很狼狽”。

B、第一個“狼狽”指菲利普“受窘的樣子”,第二個“狼狽”指于勒窮困到了極點。

C、第一個“狼狽”寫出了菲利普“受窘的樣子”,第二個“狼狽”指于勒在“我”面前感到很難堪。

D、第一個“狼狽”指菲利普在脾氣暴躁的妻子面前的懦弱,第二個“狼狽”指于勒的處境讓人同情。

15、“我給了他10個銅子的小費。”此時此刻,“我”的內心活動是怎樣的?下面說法最恰當的一項是( )

A、我想:這就是我的叔叔,我的親叔叔,他怎麼變得如此貧困了呢?這些年他在外面一定受了很多的苦,我應該給他點幫助。

B、我想:這就是我的叔叔!爸爸媽媽可不希望這樣的他回到我們身邊,還是多給他點錢,把他打發了吧。

C、我想:眼前的人是我的叔叔,就是不是我的叔叔,作爲消費者也應該給點小費吧?

D、我想:眼前的這個人窮愁潦倒,他需要我的幫助,爸爸媽媽一定也希望我這樣做!

16、對於本段中的人物描寫方法及其作用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作者對“我”的母親主要運用了語言描寫,刻畫了她的刻薄、冷酷、自私。

B、寫菲利普主要運用了神態、動作描寫,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了他的虛僞、自私、貪婪。

C、作者寫“我”(即若瑟夫)綜合運用了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方法,細膩地再現了一個富有正義感和憐憫心、純真善良的少年形象。

D、“我又看了看他的臉,那是一張又老又窮苦的臉,滿臉愁容,狼狽不堪。”這是對於勒的外貌描寫,突出了于勒處境艱難、生活窘迫。

17、“我”在文中起何作用?對此分析最正確的一項是( )

A、“我”既是文中的線索人物,又是文中的主要人物,寄託着作者的情感。

B、“我”貫穿起了文中的故事情節,“我”是作者的代言人,作者借“我”表達對人物的愛憎。

C、以“我”的視角來觀察社會,敘述故事,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激起讀者對社會上的拜金主義的憎恨。

D、“我”是本文的敘事線索,又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一個有同情心、有正義感的人。“我”是菲利普夫婦醜惡靈魂的見證人,同時“我”的行爲的“純真”又襯托出了菲利普夫婦行爲的“醜陋”。“我”起寄託作者感情和希望的作用。

四、(8分,每小題2分)

閱讀《落日的幻覺》,回答問題。

落日的幻覺

①人們都喜愛觀賞日出,無不讚嘆太陽升起時的壯觀景象。而對日落,卻很少有人去流連觀賞、吟詠描繪。原因何在?恐怕是一種感情的影響,“日薄西山,氣息奄奄”。就連我們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詩句嗎?

②其實,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樣壯觀、綺麗,而且神祕、迷人。如果有機會觀日落,它會使你神往:太陽靜靜地躺在西方地平線上,變得如此之大,顏色是那樣深黃、殷紅;它緩緩墜落,接近地平線時竟縮身變扁。若天空有云,你會看見燦爛的晚霞;全天無雲,不要忘記回頭,你會發現背後的天空中現出神祕的藍灰色暗弧,暗弧外面還鑲有明顯的亮弧。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時,西方天空還會出現迷人的紫光,隨着太陽的墜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線時才消失。可惜這種美麗的紫光並不多見。

③日落確實很美,色彩絢麗,變化多端。可是觀賞者不會想到吧,這些奇異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覺,夕陽本身沒有任何變化。

④天文學家早就發現,地球大氣會使光線散射。1871年,英國科學家瑞利證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長波光要強得多,所以,陽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氣層中微小塵埃和空氣分子散射要比長波光——紅色光強10倍以上(這首先可以解釋爲什麼天空總是蔚藍色的)。由於日落日出的時候,陽光所穿透的大氣層增厚,而黃、紅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時太陽看起來深黃、殷紅。一般地講,黃昏時空氣中的煙塵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顏色又不同於旭日。

⑤由於地球表面和大氣層都是彎曲的,接近地平線的太陽的光線穿過大氣層時,其距離遠大於高層,所以進入底層的光線迅速衰減,再加上太陽沉入地平線後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現出天空中藍灰色的暗弧;而高層大氣密度小,光散射弱,就產生了暗弧上的亮弧。這種奇妙的大氣光學現象隨着太陽的下落而升向天頂,隨着黑暗的降臨而消失。至於美麗的紫光,是因爲人眼的疊合效應,使通過大氣塵埃的紅色光與高層大氣中較純空氣的藍色散射光疊合而產生的。

⑥太陽變扁的幻覺,不只出現在日落,太陽跳出地平線時也是如此。這是由於光通過空氣時,速度每秒減慢87千米,因而光線折射也隨之發生變化,所以,當落日下緣接觸地平線時,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寬度之比爲26.5∶32,觀賞者眼睛裏的太陽自然就是扁的。

⑦最令人迷惑的幻覺,是日落時的太陽看上去要比高掛天空時大兩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個巨大的玉盤遠掛天邊。但實際上,在大氣層外天文學家用各種儀器,包括用照相機拍照,已經證明黃昏的太陽與中午的太陽大小是一樣的。

18、對日落時產生的幻覺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日落時顏色深黃、殷紅,與“光線散射和光波長短原理”有關。

B、日落時,西方天空出現神祕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是“地球表面和大氣層的彎曲,光線散射,大氣層密度不同”所形成的。

C、西方天空出現迷人的紫光,是因爲人眼的疊合效應,使通過大氣塵埃的紅色光與高層大氣中較純空氣的藍色散射光疊合而產生的。

D、接近地平線時太陽變扁了,與光線反射原理有關。

19、“這些奇異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覺,夕陽本身沒有任何變化。”對“這些奇異景象”指代意義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日落確實很美,色彩絢麗,變化多端。

B、日落時,太陽變大,顏色深黃、殷紅;太陽接近地平線時竟縮身變扁;有燦爛的晚霞;天空現出神祕的藍灰色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並伴有迷人的紫光等等自然現象。

C、日落時天空現出的種種令人迷惑的幻覺。

D、和日出同樣壯觀的景象。

20、下面對句子運用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第4段中“1871年……10倍以上”運用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鮮明有效地說明了短波光散射比長波光強,增強文章的可信度。

B、“由於日落日出的時候,陽光所穿透的大氣層增厚,而黃、紅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時太陽看起來深黃、殷紅”,此句運用作比較說明了日落時太陽深黃、殷紅的原因。

C、“當落日下緣接觸地平線時,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寬度之比爲26.5∶32,觀賞者眼睛裏的太陽自然就是扁的”,採用列數字,說明了落日扁的程度。

D、“日落時的太陽看上去要比高掛天空時大兩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個巨大的玉盤遠掛天邊”一句運用了對比、打比方,形象地說明了落日的樣子。

21、下面的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課文的前三段和後四段是遞進關係。前三段主要寫日落的壯觀、綺麗的景象,並說明這些景象只是人們的一種幻覺而已;後四段具體分析產生每種幻覺景象的原理。

B、第②段主要運用了描寫的表達方式,使說明語言變得生動形象,增強文章的可讀性。

C、“一般來講,黃昏時空氣中的煙塵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顏色又不同於旭日。”一句中“一般來講”指通常情況下是這樣,並非是指所有情況,這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嚴密性。

D、本文主要採用了由現象到本質的邏輯順序。

五、(8分,每小題2分)

閱讀《岳陽樓記》,回答問題。

岳陽樓記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22、句子品析有誤的一項是( )

A、“朝暉夕陰,氣象萬千”運用對比、誇張的修辭方法,極言洞庭湖湖光山色變化無窮,爲下文具體寫洞庭湖一陰一晴景象作伏筆。

B、“銜遠山、吞長江”運用比擬、對偶的修辭手法,賦予洞庭湖以生命、以氣勢,把“遠山”、“長江”跟洞庭湖的關係寫得活靈活現,構成一幅生動的畫面。

C、“浮光躍金,靜影沉璧”運用比喻、對偶等修辭手法,把一動一靜時的光影色態寫得十分生動形象,給人以美感。

D、“薄暮冥冥,虎嘯猿啼”是實寫之景,渲染出一種悲涼悽慘的氛圍,烘托了登樓者的傷感之情。

23、對文章內容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開頭即切入正題,敘述事情的本末緣起。

B、作者寫陰雨連綿和春和景明兩個畫面的不同景色和由此而引起的兩種不同感情,其目的是說明了環境對人的思想感情的影響之大。

C、“微斯人,吾誰與歸”中的“斯人”是指重用人才、賢士的明君。

D、最後一段論述“古仁人之心”的目的,是表明自己內心的榜樣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

24、對文章主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通過遷客騷人登樓時或喜或悲的覽物之情的分析議論,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B、范仲淹與好友滕子京都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但他們壯志難酬,屢遭貶官,對此作者在文中表現出了內心的悲憤。

C、文中的“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作者所提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想境界應和了“古仁人”擁有的堅定意志和不爲外界所動搖的品格。

D、本文表現作者雖身居江湖,心憂國事;雖遭迫害,仍不放棄理想的頑強意志。同時,也是對被貶好友的鼓勵和安慰。

25、本文寫作特點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文章對洞庭湖勝景的描寫,是爲了從側面來襯托岳陽樓。

B、本文寫景動靜相生,明暗相襯。

C、本文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交融,記事簡明,寫景鋪張,抒情真切,議論精闢。敘事的部分字數不多,但有統帥全文、畫龍點睛的作用。

D、這篇文章雖然是一篇散文,卻穿插了許多四言的對偶句,句式整齊,音韻和諧,爲文章增添了色彩。

第Ⅱ卷 表述題(共70分)

六、(14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浦陽鄭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爲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錢。憂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爲之痛,肢體心膂②無不病者。懼而謀諸醫,醫視之,驚曰:“此疾之奇者,雖病在指,其實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傷身。然始發之時,終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終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藥可治也;至於既成,甚將延乎肝膈④,否亦將爲一臂之憂。非有以御其內,其勢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爲之。”君從其言,日服湯劑,而傅⑤以善藥,果至二月而後瘳,三月而神色始復。

餘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發於至微,而終爲大患;始以爲不足治,而終至於不可爲。當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顧;及其既成也,積歲月,疲思慮,而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註釋]①握:四寸爲一握。 ②膂(lǚ):脊骨。 ③瘳(chōu):病癒。 ④肝膈:泛指人體內臟。 ⑤傅:塗。

26、解釋下面加點詞的意義。(4分)

(1)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爲不足患。( )( )

(2)餘因是思之( ) (3)及其既成也( )

27、翻譯下面句子。(6分)

(1)既三日,聚而如錢。

(2)此疾之奇者,雖病在指,其實一身病也。

(3)始以爲不足治,而終至於不可爲。

28、本文寫鄭君醫治拇指疾患一事是爲了說明一個什麼道理?(4分)

七、(14分)

閱讀下面文章,回答問題。

大地上的讀書人

陳全忠

有人說,讀書最好的年齡是十五六歲,那時記憶力好。但那時我卻沒有書。我生活的村莊離書店有幾十公里,再說家裏也沒有錢。

我借書看。《西遊記》的連環畫、金庸和古龍的武俠、三毛的小說……抓緊分秒地讀。假期在家裏做農活,書隨身帶着,挑一擔谷或柴草,歇息時就摸出來看幾頁,到家時天都黑了。

上中學是在鎮上,來回幾十裏。放學時,同學們嘰嘰喳喳蹦蹦跳跳,我落在後面,圖個清靜,能夠摸出書來看。

大地之上沒有書桌,沒有書房,只有無限的風景。我捏着方塊字的紙,緩緩走在山間公路上,心情隨文字一路鋪陳。看累了,就眺望鑲着金邊的雲,落日遠遠地掛在山頭。我忍不住想奔跑,想歌唱,和我的書。天黑透了,這才拔足狂奔。

在貧乏的鄉村,走在荒蕪的山路上,有一本書在你面前打開,有不同世界的人和你作伴、對話,是一件多麼甜蜜的事情。在田間山頭、在匆匆的腳步度量中,書上的每一個字句都跳躍着進入視線,但因此更加帶着熱騰騰的氣息,可以拿到生活中掂量,可以在天地草木間尋找註解,可以以最強勁的頻率和心靈發生共振。

幾年前,我去了宜賓李莊,小鎮偎依在長江邊。風景恬靜平淡,一如我成長的村莊。一大羣白鴨在池塘裏自由自在地鳧水,覓食,抖翅膀,嘎嘎亂叫;再向遠,是濃淡迤邐的一道道山嶺一朵朵白雲……

其實這是一個有故事的小鎮。

上個世紀抗戰硝煙瀰漫,中國似乎擺不下一張書桌。無數的文化單位開始西遷,遷向中國的腹地,遷向有深山大河屏障的僻遠城鄉。一大批赫赫有名的讀書人如傅斯年、李濟、董作賓、金嶽霖、樑思成、林徽因等,選擇了這個貧窮而偏僻的小鎮蝸居,保存學術的薪火。

在這樣的環境中,讀書人都寄居於廟宇、祠堂、農舍、倉庫,空氣潮溼,缺醫少藥,很多人因此染上沉痾。最要命的是,沒有書,沒有實驗器材。唯一帶有存書的機構是當時的中央研究院史語所,讓讀書人稍微得以慰藉。但是,要到這裏殊不容易,我曾經在李莊鎮外尋索,穿過一大段彎彎曲曲的田埂,還有一片樹林,然後爬500多個臺階,才找到山峯頂部的一個山莊,這就是當年的史語所辦公遺址,現在已改爲學校。

就是在這樣的山路上行走,我突然回到了少年時代。

不同時代的讀書人,都是在大地上讀書,天作幕,地做席,人立天地間,攜一書,與千年的精神脈絡相守。外面的風雨雷電都化作這一畫面的背景,漸漸消隱,而在書間、在人間印證過的心靈之音卻漸次成爲主角。

這樣的生活苦嗎?我翻遍那個時代的讀書人在李莊留下的文字,看到的只有讀書、研究、做學問的豐滿記憶,更多的是對國運、天下事的遠視,而不見對物質困苦的埋怨。

如果可以穿越,我說不定能看到這一幕:在如豆的煤油燈下,考古學家董作賓躬身簡陋的斗室,手寫考古史上開天闢地的煌煌鉅著《殷歷譜》,每寫一句,三擱其筆,往返於古籍和甲骨文標本之間,覈對求證;同濟大學的生物學家童第周和夫人、兒女以及學生,攜帶大盆小盆,興致勃勃地到野外捕捉青蛙並收集蛙卵做實驗。在李莊的田野溝渠間,人跑蛙跳,你追我趕,泥水四濺;中國營造社的樑思成興致勃勃地畫下李莊舊舊的東嶽廟的建築構式圖,旁邊是同濟大學學子的琅琅書聲……

在彼時的李莊,世界很喧譁,有人做了高官,有人發了國難財,也有讀書人因此眼紅,放棄書桌,奔向豪門之間。剩下的那一羣讀書人,面帶菜色走在大地上,孜孜埋首於卷冊筆墨之間,自得其樂。

在每一個時代,在每一個當下具體的境遇中,肯定有比讀書更好的選擇。歷史會知道,什麼才能真正留存。

29、在作者的筆下,“大地上的讀書人”具有怎樣的情懷?(3分)

30、“外面的風雨雷電都化作這一畫面的背景,漸漸消隱,而在書間、在人間印證過的心靈之音卻漸次成爲主角。”有什麼含義?(4分)

31、從下面任選一句,賞析加點詞語。(3分)

(1)在田間山頭、在匆匆的腳步度量中,書上的每一個字句都跳躍着進入視線……

(2)剩下的那一羣讀書人,面帶菜色走在大地上,孜孜埋首於卷冊筆墨之間,自得其樂。

32、結尾“歷史會知道,什麼才能真正留存”一句含蓄雋永,意味深長,你是怎樣理解的?(4分)

八、書寫題(2分)

請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八個字認真、規範地抄寫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九、作文(40分)

“小時候媽媽常問我,你的夢想是什麼。我擡起頭望着天空說,要把青春獻給祖國。這些年努力地拼搏,堅強勇敢地生活,一步一步實現了自我,夢想依然在我心窩。我的中國夢,永遠在我心中,任歲月匆匆帶不走初衷;我的中國夢,把握每一分鐘,國家的興旺是我的光榮……”在2014年馬年央視春晚上,香港著名歌手張明敏以這首《我的中國夢》,唱響了我們時代的主題曲——中國夢。現在,請你以“夢想在路上”爲題,寫一篇不低於600字的文章。要求寫真話,訴真情,抒寫內心真實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