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優秀論據素材:處暑吃什麼

優秀論據素材:處暑吃什麼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8W 次

8月23日零時38分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意味着暑天就此終止,涼爽的秋季即將到來。處暑節氣吃什麼好呢?

優秀論據素材:處暑吃什麼

處暑食譜

1、鴨子

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鴨肉味甘、鹹、性涼,具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作用。烏骨鴨藥用價值更大,可使結核病患者減輕潮熱、咳嗽等症。老母鴨能補虛滋陰,對久病體虛者或虛勞吐血者均有補益作用。鴨子做法也五花八門,有白切鴨、檸檬鴨、烤鴨、荷葉鴨等。

2、梨粥

梨,味甘酸性涼,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功效,大米健脾益氣,兩者同煮爲粥,具有益氣健脾、滋陰潤燥的作用,是預防秋燥的保健食品。

3、龍眼配稀飯

老福州在處暑的時候要吃龍眼配稀飯,因爲夏天的時候天氣比較熱,人體消耗了很多熱量,吃龍眼能補充熱量。龍眼偏溫性,有益心脾、補氣血、滋補養氣的作用。吃法就是剝一碗龍眼,混着稀飯一起吃。

4、涼茶

此習俗自唐代以來已盛行,每當處暑期間,家家戶戶有煎涼茶的習慣。先去藥店配製藥方,然後在家煎茶備飲,意謂入秋要吃點“苦”。涼茶在清熱、去火、消食、除肺熱等方面頗有好處。

處暑時節養生有講究

情緒宜平和:依照自然律則,秋天陰氣增、陽氣減,對應人體的陽氣也隨着內收。在秋主“收”的原則下,情緒要慢慢收斂,凡事不躁進亢奮,也不畏縮鬱結。“心要清明,性保持安靜”,在時令轉變中,維持心性平穩,注意身、心、息的調整,才能保生機元氣。

飲食應清補:飲食調節養生保健的方法對“秋燥”有很好的預防效果,要多吃一些寒涼多汁的蔬菜水果,如黃瓜、西紅柿、冬瓜、百合、白蘿蔔、胡蘿蔔及梨、蘋果、葡萄、香蕉、柿子、羅漢果等,這不但有利於補充維生素,還能夠增加水分的攝入量。飲食上要儘可能少吃花椒、辣椒等辛熱食物,更不宜吃燒烤食品,以免加重秋燥的症狀。

早睡再早起:秋季養生首先調整的就是睡眠時間,宜早睡早起。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對預防秋季的呼吸道疾病大有裨益。適當早起也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義。

運動應適度:秋天是鍛鍊的好季節,但秋天養“收”,不宜做運動量較大的運動,尤其是老年人、小兒和體質虛弱者。此時因爲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故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可根據自身體質和愛好,選擇散步、太極拳等輕鬆柔緩的項目,但應注意強度不可太大,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

遵循“春捂秋凍”:處暑正值初秋時節,此時暑熱並未完全消散,晝夜溫差增大,晚間天氣涼爽,應謹慎使用空調,以防出現身熱頭痛、關節痠痛、腹痛腹瀉等症狀;穿衣可遵循“春捂秋凍”的養生原則,不宜過早添加衣服,以每個人自我感覺爲宜,如此既可提高人體的肌肉關節活動能力,促進血液循環,又可提高人體的禦寒能力,以達到強身健體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