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明朝那些事兒》好句好段摘錄

《明朝那些事兒》好句好段摘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8W 次

《明朝那些事兒》是作家當年明月創作的一部歷史小說,共7冊。小說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爲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爲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以及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着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

《明朝那些事兒》好句好段摘錄


1.沒有競爭的完全市場只存在於理論想象之中。

2.這是國家形象問題,換句話說,就算給得起錢,也丟不起人。

3.人無恥到這個地步,是不容易的。

4.對付流氓,要用流氓的方法。

5.在清除敵人首腦之前,必須先掃除一切外圍和幫手,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智慧,所謂摻沙子、挖牆腳是也。

6.要說這本書指《易經》,那可真算得上是萬金油,上至外星生物,天外來客,下到世界文明,人類前途,都可以從這本書裏推出來,反正隨你去讀。

7.所謂英雄者,敢爲人之所不敢爲,敢當人之所不敢當。所謂英雄者,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所謂英雄者,堅強剛毅,屢敗屢戰。如此之人,方可稱爲英雄!

8.這就是傳說中罵人的最高境界--先誇後罵,誇罵合一。

9.有時候,屈辱地活着比悲壯地死去更需要勇氣

10.一無所有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得到後再失去。

11.歷經磨難,矢志不移,叫做信念。不畏強權,雖死無懼,叫做勇氣。

12.胡宗憲之所以如此安心,是因爲俞大猷有一個公認的作戰特點--“計定而後大舉,兵集而後齊發”。通俗點說就是不見兔子不撒鷹,不見鬼子不拉弦。

13.但隱忍和沉寂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終將爆發在最後那一刻。

14.觀點鬥爭是假的、方向鬥爭也是假的,只有權力鬥爭纔是真的。

15.世界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事實證明,一對一的政治單挑已經落伍了,爲適應潮流的發展,政治組織應運而生,大規模的集體鬥毆即將拉開序幕。

16.不干擾百姓們的生活,增加他們的負擔,爲其當爲之事,治民若水,因勢利導,纔是皇帝治國的最高境界。

17.十六世紀是信息的時代,想在保住腦袋,混碗飯吃,就得時刻掌握朝廷的最新動態。

18.可是在權力的擂臺上,不折不扣的好人註定是要完蛋的。

19.要知道,越接近心臟的部位越能得到血液,同理,天天見皇帝也着實是個美差,甭管表現如何,混個臉熟纔是正理。

20.這就是傳說中的“官話”,俗稱廢話。

21.外交,是指處理國與國之間關係的方法,但它還有另外一個通俗的解釋--用最禮貌的方式,說出最骯髒的話。

22.其實統治王朝就是經營企業,只不過治國這一攤生意更大而已,做一般生意要交稅、還要應付工商檢查、安全檢查、消防檢查,逢年過節還得上貢,流年不利還會虧本破產。

23.所謂強硬的手段,並不一定是指武力。只要能夠消滅對手,可以使用任何方法。

24.倭人爲寇,是爲倭寇。但惡劣的品行並不能否定他們的戰鬥力,且不說這幫人的武藝和戰術水平,單說人家冒着掉進海里餵魚的危險,跑上千里路來搶劫,就能充分說明他們的犯罪決心和毅力。

25.風蕭蕭兮易水寒,欠了債兮你要還。

26.明知不能成功,明知必死無疑,依然慷慨而行。一般說來這種行爲有着很多稱呼,比如愚蠢、不自量力、飛蛾撲火等等,而在西方人的眼中,這更是一種不可思議的違反邏輯的行爲。而在中國古老的哲學中,這種行爲有着一個恰如其當的名稱:明知不可爲而爲之。我深信,這正是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魂魄。

27.一個二十歲的青年人是不會懂得這些的,他們太天真,太幼稚,他們或許能夠在考試中得到一百分,卻不可能真正瞭解其中的含義。所以他們雖然手握真理,卻無法使用,滿懷熱情地踏入社會,卻被撞得頭破血流。

28.活着是我的人,死了是我的死人,化成了灰還要拿去肥田!

29.但就在宗禮準備預寫他的第四次捷報時,徐海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一個真理--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30.因爲真正的史筆並不是史官手下的毛筆,而是人心。

31.真正的仁厚也是需要勇氣的。

32.在日本史書裏,戰國被描述成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無數勇猛之士在萬軍之中橫衝直撞,着實壯觀。但是實際情況可能並非如此,比如日本歷史上着名的桶狹間戰役,那位威震日本,號稱無人可擋的大諸侯今川義元,手底下的全部兵力不過四五萬人,僅此而已。當時,一般戰役兩方人數加在一起也就五六千人,要擺在中國,這也就是個儀仗隊,不過倒怪不得日本同志們,畢竟人口有限,要組織個大規模戰役難度太大,說句寒摻話,能戰死個幾千人已經很不容易了。

33.如果要搞個三千年來的世界暢銷書排行榜,《孫子兵法》至少可以排進前五十名,此書早已打入國際市場,行銷海外,這本書拿破崙買過,希特勒也買過,上到八十歲的老頭,下到四五歲的孩童,都是孫子的忠實讀者。

34.所有戰爭的勝負關係都遵循着一個最根本的原理:最終決定勝負的是參加戰爭的人。

35.“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後,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裏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

36.直到我真正讀懂了張居正,讀懂了他的經歷,他的情感,以及他的選擇。我才找到了一個答案,一個讓人寬慰的答案。

37.縱使憨直,誠然不屈,這就是明代官員的氣節。

38.雖然這套把戲在歷史上屢見不鮮,卻屢試不爽,而要使出這一招,也並非凡人可行,要知道,突然之間悲從心頭起,鼻涕眼淚說下就下,毫不含糊,對臉部肌肉和中樞神經的技巧控制已到出神入化之地步,百年之後,猶讓人歎爲觀止。

39.在利益面前,要保持忠誠是一件很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