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最新寫作素材指導

最新寫作素材指導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3W 次

1、把苦難當作墊腳石 有一個女孩,很小的時候就有一個夢想,成爲一名出色的滑雪運動員。然而,不幸的是她竟患上了骨癌,爲了保住生命,她被迫鋸掉了右腳。後來,癌症蔓延,她先後又失去了乳房及子宮。 接二連三的厄運不斷地降臨她的頭上,卻從來沒有使她放棄心中的夢想,她一直都告誡自己:“我要爲自己的生命負責!決不輕言放棄,我要向逆境挑戰!” 她沒有被病魔打倒。相反,她以頑強的生命鬥志和無比的勇氣,排除萬難,終於爲自己創下了多項世界紀錄,其中包括奪取了1988年冬奧會的冠軍,並在美國滑雪錦標賽中贏得了29枚的金牌。甚至在後來,她還成爲了攀登險峯的高手。她就是美國運動史上極具傳奇色彩的著名滑雪運動員———戴安娜·高登。 人生路上,有順境,也有逆境。對某些人來說,逆境是學校,厄運是老師。逆境能激發他的鬥志,把蘊藏的潛力盡情地釋放,把逆境演變成一個人奮發進取的力量。“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憂勞可以興邦,逸豫足以亡身”,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其實,像戴安娜·高登這樣在逆境中成爲生命強者的人,在古今中外並不鮮見。 但厄運並非總是財富,就像並非每個身在逆境的人都能如戴安娜·高登一樣站直了。正如巴爾扎克所說:“世界上的事情永遠沒有絕對的,結果完全因人而異。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於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

最新寫作素材指導

2、佛像雜談 在寶頂山看石刻佛像,想到我們的佛像其實是中國化了的。到過香港的朋友會知道,港島上環有一條骨董(文物)店雲集的摩羅街。有一次,我在那裏見過一尊石刻佛像,佛陀結跏趺坐,高鼻有須,閉目深思,上身一,肋骨畢現。店主說它來自尼泊爾。筆者絕對外行,無從判斷它是真品還是仿造。但相信比較接近佛陀的原型。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道之前,曾苦修多時,形體消瘦,合乎情理。在中國則從未見過這樣的佛像。我們的佛像都體態豐滿,慈眉善目。 認真說來,佛教是不爲佛陀造像的。《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怎會爲佛陀造像?但是爲了寄託信衆的崇敬之心,維繫信仰,又不能不造像。德國學者赫爾穆特所著《佛像解說》(近有中譯本)甚至說:“如果沒有造像的話,人們也許早就把佛教的教義忘掉了。”這位學者不相信宗教的傳說和記載,而從考古的實際出發,認爲佛陀去世500年後,纔有人第一次爲他造像。但在此之前,供信徒膜拜的象徵性的物像不是沒有,如蓮花瓶、菩提樹下的寶座就是。我在日本鎌倉一間佛寺,見過一雙掛在牆上的巨大的草鞋,也屬於這類象徵性的物像———象徵佛陀不畏艱辛,踏遍大地,拯救衆生。再後來,便出現了直接表現佛陀的種種佛像。 佛像從無到有及它的變化,看來正好證示了這樣一個觀點:是人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想象,造就了供自己膜拜的物像。 順便說說,佛陀於公元前560年降生於印度東北部今尼泊爾境內,佛教最早也傳遍印度,繼而成爲世界性的宗教。但後來面對印度教的興起和伊斯蘭教的傳入,印度的佛教自身卻缺乏活力,未能革故更張,到了13世紀,竟在本土消失了。印度獨立後,出現了佛教復興運動。但據聖嚴法師所著《印度佛教史》援引日本的統計,上個世紀60年代初,印度有印度教徒3億多,伊斯蘭教徒3500多萬,佛教徒則不足20萬。現在有人提起佛教,還以爲是當今印度的主要宗教,那是不瞭解實際的猜想。

3、蒼蠅殺死了他 1965年9月7日,世界檯球冠軍爭奪賽在紐約舉行。路易斯·福克斯十分得意,因爲他遠遠領先於對手,只要再得幾分便可登上冠軍寶座。這時,突然發生了一件令他意料不到的小事———一隻蒼蠅落在主球上。路易斯開始時沒在意,一揮手趕走蒼蠅,俯下身準備擊球,可當他的目光落在主球上時,那隻可惡的蒼蠅又落到主球上。 在觀衆的笑聲中,路易斯又去趕蒼蠅,情緒明顯受了影響。蒼蠅好像故意和他作對,他一回到檯盤,它也跟着飛回來,惹得在場觀衆鬨堂大笑。路易斯的情緒惡劣到極點,終於失去冷靜和理智,憤怒地用球杆去擊打蒼蠅,一不小心球杆碰到主球,被裁判判爲擊球,從而失去了一輪機會。本以爲敗局已定的對手約翰·迪瑞見狀勇氣大增,最終趕上並超過路易斯,奪得了冠軍。 第二天早上,路易斯的屍體在河裏被發現:他投水自殺了。 這件30多年前的往事,仍值得我們深思:在生活中,當“蒼蠅”影響情緒時,我們該如何對待?事實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類小事,比如你正在冥思苦想一道難題,旁邊不遠處有人不斷在說笑,讓你心煩不已;你正賣力地主持單位的一臺晚會,話筒卻突然沒有了聲音,臺下的觀衆發出了笑聲……一個人也許能處理好意料之中的大挫折、大變化,因爲他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但是,對突如其來的小小“蒼蠅”,卻可能因沒有心理準備而導致情緒惡化,最終導致工作或事業失敗。 殺死路易斯的不是蒼蠅,是路易斯自己。

4、蘋果怎麼摘 今年國際大專辯論賽A組決賽題:順境更有利於人的成長(正方),逆境更有利於人的成長(反方)。 反方在“對方辯友”設置的這樣一個障礙面前未能取得突破:如果逆境更有利於人的成長,那麼革命前輩爲何要拋頭顱灑熱血,爲他們的子孫後代爭取一個和順的生存環境呢?如果逆境更有利於人的成長,我們也就沒有必要向非洲的難民施以援手。 筆者屬於“逆境派”,所以,在電視機前,總在爲反方着急:革命前輩的目的,是爲了他們的後代不吃二茬苦,不受二遍罪;人道主義者對非洲難民的援助,是爲了讓他們有一個最起碼的生存條件,但這並不意味着援助人想把受助人的逆境全部取消掉,這是做不到的。 誠然,今天的人們不再有革命前輩面臨過的那種危機,但今天的人們有革命先輩不曾聞知的困難。正是每一代人要面臨每一代人獨有的困境,成功應答生存的挑戰,纔會促成文明向前推進。文明的進步是大多數人進步的結果。正是逆境不斷變化,才爲人類的發展、爲人的成長提供了可能。 樹上的蘋果怎樣摘下來呢?“順境派”認爲,有張梯子就好了;“逆境派”認爲,有良好彈跳力就好了。“順境派”是將人的心導向外界,想“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而“逆境派”是將人的心導向自身,藉發達自己的能力、激發自己的潛能求得難局的破解。“順境派”衡量發展的指標是結果,而“逆境派”衡量發展的指標是過程。其實“逆境派”的觀點更接近人成長的真實。在效率觀的支配下,現代人總是用外因壓縮過程來實現高效,這種思路對“物”通行,但對“人”絕對不行。人與動物比,正因爲存在“動態持續”,有比任何一種動物都要漫長得多的成長過程,人才對動物建立起有絕對優勢的心智。

5、父親的人生道理 女兒第一次將男朋友帶回家。 父親在客廳裏陪着女兒的男朋友,天南地北地聊着。 父親問女兒的男友:“你喜歡打球嗎?”男朋友回答:“不,我不很喜歡打球,大部分的時間都看書,聽音樂。” 父親又問:“你喜歡看電視上的田徑或是球類比賽嗎?” 男朋友:“不,我對體育比賽沒什麼興趣。” 男朋友離開後,女兒問:“爸,你覺得這個人怎樣?” 父親回答:“你和他做朋友我不反對,但如果你想嫁給他,我堅決不贊成。” 女兒訝異地問:“爲什麼呢?” 父親說:“一般人養黃鸝鳥,絕不會將黃鸝鳥關在自家的鳥籠裏,主人會帶到茶館,那兒有許多的黃鸝鳥。這隻新的鳥兒,在茶館聽到同類此起彼落的鳥鳴聲,便會不甘示弱,也引吭高歌。這是養鳥人訓練黃鸝鳥的訣竅。” 女兒問:“這和我的男友有什麼關係呢?” 父親說:“養鳥人刺激黃鸝鳥競爭的天性,來訓練黃鸝鳥展露優美的歌聲。若是沒有競爭,這隻黃鸝鳥可能就終生喑啞,不會發出任何叫聲。”女兒似有所悟地點點頭。 父親繼續道:“你的這一位男朋友,既不參加運動,也不喜歡運動;不但不喜歡球賽,還排斥所有競賽性的活動,我認爲,這種男人,將來恐怕難以有所成就,所以反對你嫁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