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最新個性類作文素材示例

最新個性類作文素材示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1W 次

不打擾張愛玲

最新個性類作文素材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著名女作家張愛玲到美國定居。數年後,她經朋友介紹到柏克萊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就職,學校安排臺灣學者陳少聰給張愛玲當助手,兩個人同在一個辦公室辦公,中間只隔着一層薄板。陳少聰在外間,張愛玲在裏間。陳少聰發現,也許是經歷了太多的滄桑,張愛玲很自閉,極不喜歡與人交往,刻意躲避着人羣。瞭解了張愛玲的這種心理,陳少聰便刻意減少和張愛玲接觸的機會,"我儘量識相地按捺住自己,不去騷擾她的清靜,除非她主動叫我做什麼。"

陳少聰總是把需要給張愛玲的資料卡片整理好,用橡皮筋扣好,隔一段時間,趁張愛玲不在的時候,放在她的辦公桌上,以此種方式來減少和張愛玲的接觸。因爲張愛玲的辦公室在裏間屋,陳少聰的辦公室在外間屋,所以張愛玲每天來上班的時候,不可避免地要和陳少聰打個照面,不得不微笑一下或點頭致意,但陳少聰發現,即使這種場面上的微笑和點頭,張愛玲也極不情願。於是陳少聰又採取了一個措施,每天接近她到達之時,便索性避開一下,暫時溜到圖書室裏去找別人閒聊,直到確定她已經穩妥地進入她的孤獨王國,纔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來。

【多維解讀】

1.尊重他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的時候不影響他人的生活方式,也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陳少聰的行爲,讓我們感受到了人格的另一種魅力。

2.融入社會。不管有多大的成就,也不管曾經遭遇了多大的挫折,將自己禁錮在與世隔絕的世界裏,總不是好事。融入社會,或許生命纔會是另一種精彩。

【適應話題】

尊重、關愛、細節、溝通、交流、個性、人格。

做好事何必張揚

從當年的當紅小生到今天的三棲明星,溫兆倫一直保持着相當的熱度。這位素有慈善家美稱的香港影視界巨星,前段時間卻遇上了一場與前所未有的尷尬。據媒體介紹,溫兆倫到四川廣安爲一個身患白血病的小女孩捐款,不過向捐款箱裏投進的紅包不超過150元。和他動輒上百萬的收入相比,真是完全不成正比。這樣的數字,引起了很多人的質疑,引起了不少網友的不滿。一時間,稱溫兆倫太吝嗇的言論,在網絡上鋪天蓋地。

面對採訪,他告訴記者,自己做了很多善事,都是非常低調進行的,他並不是一個求名的人。他認爲藝人做善事的目的,是爲了呼籲更多的人來做好事,而不是在乎明星拿出多少錢來。網友們後來才知道,那天做的事情,都是主辦方安排好的,他根本不知道里面有多少錢。得知那個女孩子的病還要花很多錢,他表示以後會繼續幫助她。對於熟悉他的人來說,知道他其實早已將慈善作爲畢生事業。早在2002年,就開始擔任中華骨髓庫的形象大使,並且一直堅持了九年。他表示,如果有一天老天要我走了,我的器官還能幫助到別人,我覺得非常值得。2011,他就獲得了"最佳公益慈善形象大使"稱號。

【多維解讀】

1.弘揚正氣。現實生活中,有些人不去獻愛心,卻喜歡對獻愛心的人進行無端指責。與那些人相比,低調的溫兆倫,讓我們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慈善。

2.低調之美。不同的態度,往往決定着人格的高低。有的人雖然做着好事,卻只是爲了博取他人的喝彩;有的人雖然在默默付出,卻只是爲了內心的安寧。

【適應話題】

低調、人格、善良、關心、冷靜、正氣、幫助、付出。

"您也十分渺小"

徐悲鴻小時雖然家境貧寒,但他聰明好學,六歲時便跟着父親讀四書五經,後來又學繪畫,進步很快。隨着閱歷的增加,徐悲鴻越來越感覺到自己繪畫技藝方面的匱乏,於是決定拜師學藝。有一天,他興沖沖地拿着自己的畫作,找到一位非常有名的畫家門下,想請自己敬仰的前輩畫家指點一二。這位畫家看着眼前這個無名小卒謙卑的表情以及樸素的裝扮,連畫軸都沒打開,便傲慢地說:"我事務纏身,沒有時間應付,你請回吧。"

徐悲鴻看着那位畫家,一字一頓地說:"大師,您現在站在山頂,往下俯視我輩無名小卒,的確十分渺小;但您也應該知道,我從山下往上看,您也十分渺小!"徐悲鴻謙虛而不失尊嚴的話語,讓這位大師頓時刮目相看。他從這位不卑不亢的年輕人身上,看到了一股非凡的力量,感覺徐悲鴻絕非常人,一定大有前途。於是真誠地握着徐悲鴻的手說:"小夥子,有前途,我看好你。"經過畫家的輔導,徐悲鴻畫技得到了快速提高,後來獲得了出國留學的機會,再加上自身的勤奮,()人生的命運得到了徹底地改變,成爲了中國藝術繪畫界的頂級大師。

【多維解讀】

1.保持尊嚴。有的時候,你即使刻意地放低自己,也無法博得他人的一次回眸。生活就是這樣,若無平視,就永無對等。2.幫助他人。或許你只是一次不經意的付出,他人得到的卻是柳暗花明的幸福。能幫就幫吧,要知道,你幫助了他人,自己也會收穫心靈的快樂!

【適應話題】

平等、尊重、自尊、力量、改變、成功、請教。

不一樣的日本作家

大江健三郎,一位世界級作家,也是印度詩人泰戈爾後第二位訪華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與諸多來華的大師不同,他選擇與中學生談心。面對北大附中的師生,他講到自己在智障的兒子身上重拾的希望,講到因日本領導人蔘拜神社而被阻礙的和平的希望,講到他拖着老邁之軀四處宣講和平未來的不滅的希望。他說,"這些話必須要對年青一代講,甚至是尚處於孩童年齡的年青一代講。"言語之中流露出的中國情結,令人動容。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華裔旅日作家毛丹青撰文,追憶了一個小故事。十多年前,文學大師大江健三郎來到北京時,準備前去拜訪中國作家莫言,有個攝製組跟蹤拍攝。那天北京的天氣雖然晴好,但是氣溫極低,呵氣成霜,在王府井大街上,大師正在接受攝製組採訪。這時,旁邊不遠處站着一個人,他一直靜靜地看着大師接受採訪。儘管天寒地凍,但是他只是把大衣時不時地裹一裹,繼續等待,直到大師完成了採訪,他才上前與大師握手。大師這才知道,原來這個人就是在中國家喻戶曉的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後來,大師在贈給崔永元的書籍扉頁上,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我看到你在人羣中長久等待,從中我感到了你的忍耐力。"大師還向隨行翻譯毛丹青表達着對崔永元的讚賞,他說:"他是位紳士。"

【多維解讀】

1.悲天憫人。對於生活,普通人只擁有一雙常常會熟視無睹的眼睛,而大師往往擁有一顆時刻都能悲天憫人的心靈。兩件小事,讓我們見識了偉人的情懷。

2.細節出彩。要展示人格的魅力,其實無須你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或許只是幾句尋常的話語,或許只是幾個尋常的動作,便樹起了自己美好的形象。

【適應話題】

細節、小事、尋常、美好、感動、情懷、形象。

爲音樂下跪

李宗盛作爲華語流行樂壇的首席金牌製作人,不僅創作了《真心英雄》《愛如潮水》等大量經典歌曲,還發掘了莫文蔚、品冠、梁靜茹等一批知名歌手,有華語流行音樂教父之美稱。當年滾石公司簽約了比他晚出道幾年的趙傳,請李宗盛親自出山寫歌。李宗盛了解到趙傳剛剛失戀,便結合他高亢沙啞的嗓音以及略顯"滄桑"的長相,打造了一首《我終於還是失去了你》。

歌詞寫好之後,在如何演繹上兩人發生了嚴重分歧,誰也不肯讓步,爭執達到了白熱化。固執的趙傳在錄音棚裏,堅持要按自己的想法演唱這首歌曲。李宗盛特別生氣。好不容易等到休息時,他怒氣衝衝地闖進錄音棚,把現場所有的人都被嚇壞了,大家以爲兩人一定會打起來。出乎意料的是,李宗盛大步流星走到趙傳面前,一言不發,竟然"咕咚"地跪了下來。趙傳一時愣住了,他沒有想到,李宗盛老師對音樂會是如此執着,也不由"咕咚"一聲跪了下來,兩人抱頭痛哭。待平靜之後,兩人又手挽手站起來,繼續一起商討。經過兩人反覆精心的打磨,歌曲一經推出,立刻受到無數歌迷的追捧。多年之後,趙傳回憶起當年和李宗盛的那次爭執,他飽含深情地說:"我們都視作品爲自己的孩子,我們跪的並不是彼此,而是對藝術的執着。"

【多維解讀】

1.相互溝通。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與生俱來的朋友,也沒有不可調和的敵人。只要你肯放下所謂的自尊,坦誠面對,沒有越不過的鴻溝。

2.執着追求。對音樂的執着,不僅讓兩位音樂巨星找到了深厚的友誼,更讓他們的藝術之路越走越寬,譜寫出了與衆不同的輝煌。【適應話題】

感動、追求、夢想、個性、打磨、交流、溝通、道路。

"我沒有什麼了不起"

有一次,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到基層調研。就在他快離開的時候,一個小孩不顧保安人員的阻攔,擠到了總統面前。克林頓彎下腰來,拍了拍他的肩說:"小夥子,你有什麼事?"小傢伙撓了撓頭,怯怯地說:"我想得到您的'簽名!"克林頓高興地答應了孩子的要求。可拿到簽名後,孩子沒有說一聲感謝,也根本沒有離開的意思,沒有人知道小孩想幹什麼。這時小孩伸出手,急切地說:"總統先生,我還想要三張簽名。"

"還籤三張",克林頓一時愣住了,他不明白,小孩要那麼多簽名幹什麼。孩子說:"我只要一張,不過我想拿另外三張去換一張邁克爾·喬丹的簽名照。"孩子猛然說出來的這句話,讓在場的人一時不知如何是好。當克林頓明白了孩子的用意後,很快笑着說:"當然可以。我的侄子也很喜歡邁克爾·喬丹,我給你籤六張,請你替我侄子也換一張他的簽名照,好嗎?"這時人羣中響起了愉快的笑聲。回到總統府後,克林頓給夫人希拉里饒有興致地講述了這件事。希拉里說:"先生,我佩服您的聰明,也佩服你的低姿態,不過我想提醒您的是,做人做事要看清自己——你沒什麼了不起!"後來,在克林頓辦公桌上,多了一塊醒目的提示牌,上面寫着:"Idonothaveanythingremarkable."

【多維解讀】

1.放低姿態。一個人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不在於你位置的貴賤與財富的多少。有時你自命不凡,他人卻嗤之以鼻;你低到塵埃,他人卻能將你捧在手心。

2.清醒認識。在這個世界上,絕於完美的聖人,亦無無缺的總統。能夠從一件小事中認識到自我的不足,這便是克林頓不同尋常的地方。

【適應話題】

清醒、認識自己、改變、轉身、成熟、成長、提醒。

一種文化的痛苦

隨着《後會無期》的熱播,韓寒再一次成爲爭議的焦點。曾幾何時,在不經意間韓寒就如同遭遇了他不喜歡的劉謙魔法,一下子變成了公共知識分子。許多媒體和網站封他爲"年度風雲人物","80後意見領袖"、"當代魯迅".短時間內能夠獲得如此多的桂冠,只是因爲近兩年他在博客上發表了一些小雜文,內容涉及了公共社會中的公共事務和公衆矚目的一些問題。

大家或許還記得,韓寒與陳丹青在湖南衛視《零點鋒雲》節目中炮轟衆多文學大師的情景。韓寒說:"老舍和茅盾,他們的文筆都很差。"事後韓寒又在博客上解釋說,自己把老舍和巴金搞混了。《亞洲週刊》記者採訪他,問他是否讀哲學和社會學方面的書,他回答說,這類書我完全看不下去,這七八年我已經很少看書了,還說初中時讀過《十萬個爲什麼》。雖然韓寒寫過一些小說,銷量也很可觀,有很多"粉絲",而充當公共知識分子是另一回事。以《十萬個爲什麼》打基礎,怎麼能影響社會輿論的形成與走向呢?怎麼能對隨時發生的社會重大事件正確表態呢?當韓寒被捧爲"大師"的時候,不能不說是一種文化的痛苦。有人認爲,韓寒還談不上是什麼公共知識分子,只不過是80後少年通俗作家,當然他還是一名優秀的賽車手。

【多維解讀】

1.紮實根基。我們並不排斥韓寒在文化領域取得的一些成就,但這些成就的取得,斷然不是拒絕閱讀或排斥傳統文化的結果。學習傳統文化,尊敬文化前輩,進一步奠定基石,或許是韓寒突破自我的新方向。

2.正視自我。在這個崇尚個性張揚的年代,被人稱爲"大師"或"領袖"並非難事。不過這僅僅是一種稱謂,與真正的"大師"或"領袖"或許是兩碼事。

【適應話題】

文化、傳統、尊重、閱讀、個性、清醒、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