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傳統節日臘八節手抄報資料內容

傳統節日臘八節手抄報資料內容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3W 次

  臘八節拉開春節序幕 本日爲何要喝臘八粥?

傳統節日臘八節手抄報資料內容

“臘八節”有喝臘八粥的風俗,在中國已延續了千年。中國第一古剎,被佛教界譽爲“釋源”、“祖庭”的洛陽市白馬寺當天開展施粥活動。熱氣騰騰、香噴噴的臘八粥吸引了衆多遊客品嚐,共同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今天,是農曆尾月初八,俗稱“臘八”。相傳“臘八節”起源於遠古時的“臘祭”,每年臘日要舉行重大祭奠活動,以祈求五穀豐登,吉祥平安。古時的春節,實際上從這天就算開始了。老北京人也把“臘八”看成拉開春節序幕的信號,從此時開始,店展開始備上年貨,家裏也動手製作各類過年的吃食,民間花會也開始操辦演練。

尾月裏的民俗很多。十仲春初八,用雜糧做成“臘八粥”。有的農民還要將“臘八粥”甩灑在門、竹籬、柴垛等上面,以祭奠五穀之神。十仲春二十三,俗稱 “小年”,有的地區人們陳設香臘刀頭和糖點果品敬供“竈神”等。實在,現在的人們大都不信仰“神靈”之類,這樣做只是沿襲古代的某些習俗,或者只是趣味罷了。

臘八節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或佛成道日,原來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的祭奠儀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爲巫術活動的尾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保存。後演化成紀念佛祖釋伽牟尼成道的宗教節日。夏代稱臘日爲“嘉平”,商代爲“清祀”,周代爲“大蜡”;因在十仲春舉行,故稱該月爲尾月,稱臘祭這一天爲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尾月初八。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天子、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隨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奠祖先;同時,閤家團圓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講究的人家,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往棗核烤乾的脆棗作爲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爲獅頭,桃仁作爲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後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裏,活象一頭小獅子。假如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品,捏成八神仙、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纔可以見到。

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奠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予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往。最後纔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着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假如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爲自己積德。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假如院子裏種着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幹上塗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臘八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還有悼念亡國、寄託哀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