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2016廉潔家風手抄報資料

2016廉潔家風手抄報資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1W 次

導語 :廉是清廉,就是不貪取不應得的錢財;潔是潔白,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態度;清楚一點的說,廉潔就是說我們做人要有清清白白的行爲,光明磊落的態度。小編整理了以下關於廉潔家風的手抄報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6廉潔家風手抄報資料

  【廉潔家風手抄報資料:家風的簡介】

家風,又稱“門風”,是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任何家庭成員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打上了其家風的烙印。

勤儉持家、吃虧是福、忠厚誠信、知書達理、孝敬父母……好家風的樹立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優良作風的傳承和延續。今年春節,在中央“八項規定”的貫徹倡行下,“厲行節儉”、“杜絕浪費”等成爲好家風的新標籤。

現代社會已進入“小家庭時代”。對家風的梳理,是對公序良俗的溫故知新,是一種精神上的尋根。說到底,家風其實是個人乃至家庭的一種日常習慣。“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的言行舉止映射出的是自己的家風。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錢玄同一家,從父親錢玄同到其兒子錢三強再到錢氏第三代錢思進,一脈相傳,其家中形成了自強好學、一心爲民的良好家風。可以說,家風是一面鏡子,它能折射出一個社會、民族的真實風貌。

家風正,則民風淳;家風好,則政風清;家風渾,則社風濁。家庭是國家和社會的細胞,優良的家風是一個家庭甚至整個社會的“傳家寶”。國家的興盛、社會的安寧、個人的成就,都會受到家風“潤物細無聲”般的影響。立好“家風”這面鏡子,照清自己,輻射他人,才能爲社風、民風“正衣冠”,匡正壞風氣。

 【廉潔家風手抄報資料:陶淵明的廉潔家風】

世人皆知陶淵明,知道他的《桃花源記》,也知道他“不爲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曾祖父陶侃也是一代名將。陶侃爲官四十餘載,忠順勤謹,珍時惜物,清廉愛民。陶淵明清新脫俗,有陶家家風的影響。

陶侃的酒量很不錯,但他每次只喝三杯酒。有一次,有人向他敬第四杯酒時,陶侃說:“先生,對不起,我今天飲酒已經足量了,不能再飲了!”對方很不高興,旁邊的友人說:“將軍,今天大家高興,您應該開懷暢飲!我看得出您有海量!”想不到這時陶侃卻哽咽着說:“實在對不起!家母生前曾給我規定:每次飲酒,三杯爲限。今天杯數已足,我不能違背先母的禁約!”

原來陶侃的父親陶丹是三國時孫吳的名將,但很早就去世了。陶侃全靠母親紡紗織布撫養長大,後來得到了潯陽縣城一個小小官職。有一次,潯陽縣衙舉行宴會,陶侃喝得酩酊大醉。酒醒後,母親一邊垂淚,一邊責備他說:“飲酒無度,怎能指望你刻苦自勵,爲國家建功立業呢?”陶侃羞愧難當。母親要求他保證:從此嚴於律己,飲酒不過三杯。

陶母對陶侃的教育不止於此。也是陶侃在潯陽縣當小吏的時候。有一次,他將公家分的魚託人帶回家孝敬慈母。陶母紋絲未動,將原物封好退回,並寫信責備陶侃,要他爲官應廉潔自好,不允許公私不分。還告誡他說:“你這樣用公物想取悅於我,反而增加了我的憂慮。”

這一教導對陶侃影響很大。後來他從縣吏一直做到荊、江兩州刺史,掌管其他六州軍事,是當時最有實力的人物之一。但在他戎馬生涯的四十餘年中,一直保持着清廉的作風。對於向他饋贈禮物的人,首先他要問禮物的來路,如是自己花錢買的,禮物雖少,他也高興地接受,而且加倍償還;若其禮物來路不明,則嚴厲斥責,退回禮物。

在陶侃的言傳身教下,他的手下多能廉潔奉公,政治清明。陶侃天資聰敏,謙虛謹慎,勤于軍政事務,反對高門士族清談之風和腐敗生活。當時政風仍承西晉之弊。士大夫們崇尚清談,喜歡放浪形骸。陶侃很看不慣當時清談誤國的那一幫世族子弟。他在治理兩州政事和八州軍事中,雖千端萬緒,但有條不紊。職權以內的大小事務,無不親自過問。遠近給他的書信,都要親自答覆,從不積壓。接見賓客,不問親疏。

陶侃平日不飲酒,不賭博,發現身邊的參佐人員有聚賭取樂、飲酒誤事的,即命令把酒器、賭具沉於江中。他常對人說:“古代的大禹是聖人,尚且愛惜每一寸光陰,至於常人,更應該愛惜每一分光陰。”他又說:“有些人整天披頭散髮,衣冠不整,只知道聊天遊玩酗酒惹事,簡直就跟畜生一樣。”他的作風影響了自己身邊的一批人,對他的後代陶淵明當然也起了示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