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2015年教師節的手抄報素材

2015年教師節的手抄報素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6W 次

  教師節的辦報素材:高中階段教育“瓶頸”有待突破

2015年教師節的手抄報素材

基礎教育發展的瓶頸在高中。今天,我們能否像30年前關注義務教育那樣關注高中教育?能否從學制和課程體系的角度重新審視我們的高中階段教育?

“30年前,抓義務教育是關鍵。30年後,我們該關注什麼?”上海中學原校長、華育中學校長唐盛昌表示“我們的教育改革需要把高中教育和大學教育聯繫起來考慮,從目前看,我們基礎教育發展的瓶頸,是在高中教育。”

與國際橫向對比,不難發現,學制上,世界目前主要是以美國爲主的“12+4”(義務教育12年+大學教育4年)模式和以歐洲爲主的“13+3”模式。與我國比較接近的是“12+4”模式,但在這種“12+4”模式之下,我國基礎教育主要實行的是“6+3+3”模式。美國過去與我國一樣實行的也是“6+3+3”模式,但20年前美國大量學校改爲“4+4+4”和“5+3+4”模式。

“美國的高中教育由3年改成4年,主要是結合高中階段的辦學定位,它既考慮了學生未來選擇就讀技術應用型學校,又考慮了走學術研究的出路。所以,美國高中與大學階段的銜接非常清楚,就是AP課程,你高中修完後大學承認學分。同時,美國大學階段又出現了一批不定專業、學生可自主選擇文理學科的學校‘3年改4年’的出發點主要還是根據學生未來發展的可能需求。”唐盛昌說,“我們應重新審視中考及九年義務教育體制對於不同階段教育銜接的潛在影響,從學制和課程體系的角度重新審視高中階段教育。以歐洲爲例,不論英國基礎教育採用的‘6+5+2’模式,還是德國主要實行的‘4+6+3’模式,其基礎教育的最後幾年,學校教育和課程體系都是圍繞學生適應學術型或技術型方向發展需要而設置的,而且小學、初中和高中的界限正在逐漸淡化。”

教師節的手抄報

給學生提供可選擇的教育,是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主任袁振國教授反覆呼籲的一個發展方向。“新時期最核心的辦學理念是要通過改革爲社會提供可選擇的教育。”袁振國說,“之所以學分制和選修制頗受世界各國認可,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我們必須還要繼續變革。”

未來的教育改革,如何提供可選擇性教育、實現學生個性發展?唐盛昌認爲,當務之急,高中階段的學校課程與學科教育水平需要與每個學生髮展的需求相匹配,同時學校要提供能跟上時代發展步伐的高選擇性課程。

以IB課程爲例,唐盛昌介紹說,IB課程有25門可選學科,197門課。就課程內容而言,理、化、生三門學科,我國高中的教學內容與IB、AP課程重複率達30%,不同的大約爲70%,我們的高中生和美國、英國等歐美國家的高中生都在學,但學的內容現在有很大分化。比如化學,我們更多的是研究元素週期表中的元素性質特性,但國外更多的是從分子、原子、粒子的角度去理解化學結構。再比如數字技術被引入教學後,大量電子傳感器、軟件、新的儀器設備已經被廣泛應用於歐美國家的高中階段的課程教學中。

“所以,當下,我們推進教育改革,需要突破高中階段教育的瓶頸,像30年前關注義務教育那樣關注高中教育。”唐盛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