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關愛老人》電子手抄報

《關愛老人》電子手抄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7W 次

作爲子女,如何孝敬老人?僅有物質上的付出還遠遠不夠,精神方面的給予不容小視。我們該如何愛我們的父母?父母需要我們做些什麼呢?請跟隨心理醫生一起來思考。

《關愛老人》電子手抄報

【背景】

近日,大連一老太太在家摁馬桶玩兒,兩個月抽走98噸水的新聞引起了網友的廣泛關注。68歲的宋老太從農村搬進了住在城裏的兒子家,老太太沒事就去摁馬桶沖水,兩個月的水費單讓兒子大吃一驚。

乍聽到這則新聞覺得挺好笑,無聊老太太玩馬桶,可是仔細一琢磨就笑不出來了。類似宋老太的情況非常普遍,一位廣州網友回憶說,記得自己小時候奶奶搬來一起住,那段時間奶奶不斷喂家裏的兔子吃胡蘿蔔,結果兔子全撐死了。這樣看來,宋老太“摁馬桶玩”着實不是一個個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部分老年人現在的生活狀態。很多兒女覺得父母在老家條件不好,乾脆把老人接到城裏來住,可是在城市裏老人的生活質量真的提高了嗎?

這讓我想起趙本山的小品《鐘點工》,趙本山扮演的那位老大爺爲何要花錢找一個陌生人聊天?“再嘮十塊錢”的背後是深深的孤獨和無助。太多老年人的子女都很孝順吃穿也不用發愁,只是孤獨難耐。有關部門預計,到2015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2.16億,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應引起更多的重視和關注。

A

A

老年人究竟缺什麼?

按照馬斯洛理論,人的需要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分別爲:生理需求,安全的需求,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作爲子女,搞不清楚老人需要什麼,他們認爲把老人接到城裏條件好一些的環境生活,給老人買好吃的好穿的老人就會高興。可悲的是這樣造就出來太多患上抑鬱症的老年人。

我曾經接診過一個案例是一位80歲的部隊退休老幹部,由女兒陪伴老人家來就診。這位老父親求助心理醫生的問題就是“如何能讓兒女同意讓他乾點家務活兒?”雖然老父親身體不錯,但是畢竟已經80多歲的人了,女兒特意買了一套在父親隔壁的房子方便照顧老爸,白天女兒女婿都上班,外孫子也去上學了,怕老人孤獨又找了一個保姆給父親做飯陪着聊天下棋。晚上女兒一家人都回家陪老父親吃晚飯,老人每次都想吃過飯以後洗洗碗,做點簡單的家務,但是女兒覺得家裏年輕人吃飽了蹺着二郎腿看電視,讓80歲的老父親在廚房洗碗實在於心不忍,說什麼也不肯讓父親忙活。

其實,女兒看似滿足了父親很多方面的“需要”,但是父親的“自我價值感”卻沒能得到實現,於是,這位八旬老人才會因爲要爭取到“洗碗”的權力來看心理醫生。有時候,我們多會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對方的需要,不僅是老人還有孩子。因爲老人和孩子看似都是沒有完全“照顧”自己的能力,於是我們便成爲了一個“保護者”或者“照顧者”的角色。但是,我們爲他們所做的真的是他們想要和需要的嗎?

B

B

切勿混淆

自己和對方的“需要”

不讓老父親洗碗,想一想是滿足了誰的需要?表面上看是爲了父親,不讓其勞累;實則是作爲兒女看到老父親忙活自己的心會不安。簡單的家務其實並不會影響老人身體健康,這樣看來,“不讓父親洗碗”這件事更多是滿足了兒女自己的心理需求,並不是父親的。

正如很多父母花大價錢給孩子買最好的,結果孩子非但不領情還說家長不愛他。道理都是一樣的,如果愛他,請給他他想要的,而不是你想給的。否則,只會是你辛苦了半天,對方還不滿意。

C

拿什麼

愛我們的父母?

C

大多老人退休以後會有一份穩定的退休金,沒有收入的老人子女也會盡贍養的義務。爲人兒女者,我們都希望自己的父母年老以後能安享晚年。尤其是我的同齡人,三十多歲正是事業的上升期,愛父母用得最多的表達方式就是給父母錢或者花錢買東西。卻不知錢是我們需求和看重的,並不是父母最看重的,老年人對於物質的渴望沒有年輕人那樣強烈,也許一個名牌包包足可以讓一個女白領心甘情願省吃儉用一個月,但是對於老人來說再名牌無非就是一個包而已。所以,在物質上滿足我們的父母還遠遠不夠,他們最想要最需要的其實是感情。

所以,常回家看看,距離太遠就常打打電話。接父母到城裏來住需要考慮他們的情感需求,爲他們找一些社區活動,或者幫助他們建立起新的人際關係,這些都必不可少。

史宇(武警總醫院急救醫學中心心理診室)

[鏈接]

老人如何避免心理“空巢”

老人如何避免心理“空巢”

目前老年人家庭的空巢現象在我國相當普遍。如何避免孤獨感對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響?我們在呼籲子女注重精神贍養的同時,老年人還要學會自己關愛自己,自我調適,保持正常的生活規律,確保“空巢”老人心理不“空巢”。

一、自找樂趣。人,往往可以承受生活的重負、生活的災難,卻不易承受生活的“閒”。閒着無事做,會使人產生失落感、抑鬱感。因此,老年人應根據自身條件和個人喜愛,自找樂趣,養魚種花、垂釣弈棋……求得生活充實,心情愉悅,幸福長壽。

二、廣交朋友。這是老年人克服空巢心理的最佳良藥。常言道:“千金難買是朋友,朋友多了春長留。”與年輕人交友,老年人的心理狀態也會重新活躍起來,做到人老心不老。與同齡人交往,坐談聊天,更是人生一大樂事,老年人的孤獨感也會隨之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幫助的愉悅之情。

三、調整心態。現代社會多爲獨生子女家庭,子女大都到外地求學、就業。在農村,即便子女衆多,也紛紛外出打工,客觀上造成了老人“空巢”。老年人要正視這一社會現實,敞開心扉去接納它、適應它。“心”是自己的,只有實現了自我安慰,保持健康的心態,才能活得開朗、瀟灑、豁達。看得開,拿得起,放得下,快樂就會時刻與你相伴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