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2015中秋節手抄報的內容精選

2015中秋節手抄報的內容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2W 次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這是人們一直都喻爲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 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2015中秋節手抄報的內容精選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爲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這一天天上的圓月分外明亮特別的大特別的圓,所以這一天也被視爲撮合姻緣的大好日子。

說起中秋的來源,民間一直流傳着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神話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餅起義、唐明皇遊月宮等故事。

最爲人熟悉當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也有多個版本。在較早的記載中,嫦娥偷吃了仙藥,變成了癩蛤蟆,被叫着月精。奔月後,嫦娥住的月宮其實是一個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樹和一隻兔子,就別無他物。可是又有另一個說法是,在月宮裏還有一個叫吳剛人。

  傳 說 一

相傳,遠古時候有一年,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直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乾,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去。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餘的太陽。 后羿立下蓋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奸詐刁鑽、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不久,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 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檯的百寶匣裏,不料被蓬蒙看了。 三天後,后羿率衆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 待后羿率衆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着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氣得后羿捶胸頓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絕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裏,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裏眷戀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傳 說 二

中秋節原是豐收的節日。在中國農業社會,農民在豐收的季節裏,總是大事慶祝一番。這個節日之所以成爲佳節也和“嫦娥奔月”這個美麗的神話有關。

傳說,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它們輪流出現,照亮大地和給大地帶來溫暖,但有一天,十個太陽卻一起出現,大地上的農作物都被烤焦了。 這時,有一個叫后羿的神射手,把其中九個太陽射了下來,替萬民消除了災難。人們於是把他擁立爲王。后羿當上皇帝后,沉迷酒色,隨意殺人,成了暴君。他希望長生不老,跑到崑崙山盜取王母娘娘的不死藥, 他的妻子嫦娥怕他長生不老,百姓受苦,把不死之藥偷來吃了,於是她自己就輕飄飄地飛上了月宮。

後來,一般婦女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宮裏的嫦娥遙祭。

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徵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後來,朱元璋終於把元朝推翻,成爲明朝的第一個皇帝,雖然其後滿清人入主中國,但是人們仍舊慶祝這個象徵推翻異族統治的節日。

中秋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民間流傳極廣的是嫦娥妒恨丈夫后羿薄情,偷吃了他從王母娘娘那裏要來的不死之藥,於農歷八月十五之夜飛上天去,在月築室爲宮,遂爲月宮之神;后羿後悔不已,年年的八月十五夜,望月設供,祈望妻子返回人間與自己和兒女團聚,由此而衍生出後世民間祭月祈團圓的文化習俗。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節日,八月十五日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古時,我國將每一季度三個月依次分爲孟、仲、季,八月屬於仲秋月。仲、中通假,故“中秋節”亦稱“仲秋節”。

“中秋節”一詞最早見於《周禮》:“中春晝,擊土鼓(以瓦爲匡,以革爲兩面之鼓)、吹豳雅以逆(意爲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就是說,中春的白天,敲打着土鼓,吹奏起豳都大典所用的典雅樂舞,迎接將要到來的夏暑。中秋節的夜晚,在秋收迎寒之際亦舉行如此的大典。另據《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就是說朝日是在中春的早晨;中秋祭月是在晚上進行。“夕月”就是晚上祭月。由此可知,在西周時期周王特別重視一年的中春早晨祭日和中秋夜晚的祭月。祭典也特別隆重,設香案獻上月餅、瓜果等供品,擊土鼓並高奏豳地雅樂,周王身着白衣,騎着白馬,前往祭壇,虔誠地祭拜陰月娘娘和土地神所給於人間的恩慧。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與季節有很大的關係,而秋季又是一個收穫的季節,爲此,中秋祭月更顯得特別重要。歐陽詹《長安玩月詩序》說:“秋之於時,後夏先冬。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月之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魂(即月亮)園”。中秋節的起源,可以說是與我國古代祭月、拜月有着直接的關係。也可以說我國中秋節的淵源始於我們關中地區。

我們的祖先通過長期的生產勞動,已知秋收季節的八月中秋之夜月光分外皎潔。隨着天文學的發展,人們已經知道了中秋月光特別明亮的原因:這是因爲秋天風勢弱,地面又覆蓋着成熟的莊稼和綠色的植被,大氣中的沙塵、水氣和雜質較少,空氣清新,月光通過時自然明亮得多。再者,月亮是圍繞着地球赤道運行的,中秋正好在秋分前後,太陽直射着赤道,所以也直射着月亮,月亮反射出來的光就強。李白的詩句“月到中秋分外明”其實就包含着這個道理。

隨着歷史的發展,人們又賦予月亮許多美麗的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像力爲月宮世界描繪出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

古代帝王祭月、拜月的活動和民間是相通的,這時五穀即將豐登,果子已經成熟,農民們爲了慶賀自己一年辛苦勞動而得來的收成,就準備些瓜果、糖餅之類,在中秋之夜祭拜月神和土地神,這就成了民間的傳統活動。

古代各朝都有祭月、拜月的活動,而且內容越來越豐富。秦漢時,中秋節除了祭月還舉行敬老活動,官府向老人賜予坐凳、手杖和圓餅。從漢代起祭月、拜月逐步演化出賞月之風。漢代枚乘在《七發》中說,“客日:將於八月之望,與諸侯並往觀潮於廣陵之曲江。”這便是中秋節賞月泛舟的最早記述。《三國志·魏志·明帝紀》有“秋八月,夕月於西郊”的記載。漢魏之後,賞月之風漸盛,《晉書·袁宏傳》載:“謝尚時鎮牛渚,秋夜乘月,率爾與左右微服泛江”。

古代賞月之風以唐代最爲流行,中秋夜店家、酒樓重新裝飾,牌樓扎綢掛彩,人們登樓、上臺賞月;有的安排家宴,子女團圓,賞月敘談。唐政府也特別重視這個節日,唐太宗時即將八月十五定爲重要節日,這個節日又與三年一次的科舉取士有着極其微妙的關係,秋闈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舉行,人們便將應試高中者譽爲月中折桂之人。

說到中秋賞月,有關道士助玄宗遊月宮的傳說值得一提。風流天子唐玄宗崇尚道教,羅公遠、法善等道士經常出入宮中,受到玄宗的青睞。道士助玄宗遊月宮的傳說版本較多,此處僅舉一例:《唐逸史》載“羅公遠鄂州人,開元中秋夜,侍明皇於宮中玩月,奏曰:'陛下能從臣月中游否?’乃取柱杖向空擲之,化爲大橋,其色如銀,請帝同登,行約數十里,精光奪目,寒氣侵人,遂至大城闕。公遠曰:'此月宮也!’見仙女數百,皆素練霓裳,舞於廣庭。帝問曰:'此何曲也?’曰:'霓裳羽衣曲也!’帝密記其聲調而回。顧其橋,隨步而滅。旦,召伶官依其聲作霓裳羽衣之曲。”此記敘當然不可取信,它只能說明玄宗時宮中聞名的《霓裳羽衣曲》乃月宮之曲也!至於玄宗八月十五夜于禁中與諸學士備文酒之宴及玄宗中秋夜與貴妃臨太液池憑木欄望月之事,《開元天寶遺事》有載。《洛中記聞》記述了唐僖宗聽到新科進士於曲江設開喜宴,便命御廚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

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爲中秋節。《東京夢華錄》記述了北宋都城“中秋夜,貴族結飾臺謝,民間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的情景。《夢粱錄》記述南宋杭州中秋賞月的景況是:“此夜天街買賣直到五更,玩月遊人,婆娑於市,至曉不絕”。唐宋之際詩人們詠月的詩篇約有數萬首,它成爲詩歌中最高的語彙之一,由此可知國人拜月賞月和詠月的盛況。本文篇幅有限,詠月佳作不予列舉。

從元到明清,中秋節基本上沿襲了唐宋的舊習,闔家團圓共賞明月已爲時尚之舉。元代統治者對人民採取了高壓政策,不準民間私藏鐵器,規定十家合用一把菜刀。爲了暗中聯繫發動起義,劉伯溫想出了個點子:將“八月十五殺韃子”的紙條夾在月餅中,到處散發。人們紛紛參加義軍,經過艱苦的鬥爭終於推翻了元蒙統治。明清兩朝賞月、祭月、吃月餅也成了佳節的時令風尚。

  中秋節的詩句

一年一度的中秋又要到了,佳節將至,賞月飲酒,你是否也會詩興大發,想要吟誦詩句,下面就同小編一起來盤點下那些關於中秋,關於明月的詩句吧!

  陸龜蒙:中秋待月

轉缺霜輸上轉遲, 好風偏似送佳期。

簾斜樹隔情無限, 燭暗香殘坐不辭。

最愛笙調聞北里, 漸看星瀠失南箕。

何人爲校清涼力, 欲減初圓及午時。

  元好問:倪莊中秋

強飯日逾瘦, 狹衣秋已寒。

兒童漫相憶, 行路豈知難。

露氣入茅屋, 溪聲喧石灘。

山中夜來月, 到曉不曾看。

劉禹錫: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塵中見月心亦閒,況是清秋仙府間。

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

碧虛無雲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

羣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裏。

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

雲*(左車右並)欲下星斗動,天樂一聲肌骨寒。

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

絕景良時難再並,他年此日應惆悵。

  李白:靜夜思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劉方平: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李商隱:嫦娥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樸:中秋(唐)

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里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張九齡: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李商隱:霜月

初聞徵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溼。

驚鵲棲未定,飛螢捲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晏殊:中秋月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