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消防安全記心中手抄報

消防安全記心中手抄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1W 次

在製作手抄報的過程中,學生會學習到更多的消防安全知識,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提供關於消防安全記心中手抄報,一起來看看吧!

  消防安全記心中手抄報1

消防安全記心中手抄報

  消防安全記心中手抄報2

消防安全記心中手抄報 第2張

  消防安全記心中手抄報3

消防安全記心中手抄報 第3張

  消防安全記心中手抄報4

消防安全記心中手抄報 第4張

  消防安全記心中手抄報5

消防安全記心中手抄報 第5張

  消防安全記心中手抄報6

消防安全記心中手抄報 第6張

  消防安全記心中手抄報7

消防安全記心中手抄報 第7張

  消防安全記心中手抄報8

消防安全記心中手抄報 第8張

農村消防知識

1、在農業收穫季節森林防火期間、重大節假日以及火災多發季節,應當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消防宣傳教育,組織開展消防安全檢查,排查火災隱患。

2、通過消防宣傳進農村,要讓村民受教育率達到90%以上,村民應做到“三懂三會”,即懂得自救逃生常識、懂得火災的預防措施、懂得撲救一般火災的方法;會報警、會使用滅火器、會撲救初起火災。

3、注意用電安全,要選擇正規廠家的`電源插座,不要圖便宜而使用劣質產品,不能多插頭共用一個插座。插座要插實插牢,防止插頭鬆動,如果接觸不良,就會造成電阻過大,容易發熱產生高溫或打火引發火災。

4、使用電熨斗、電熱器時要隨時有人看管,用完後不要放在可燃物體上。尤其注意在停電後要拔掉電源,否則無人看管很容易引發火災。

5、要及時關閉電源開關及天然氣、煤氣、液化氣總閘門。外出前一定要關掉日光燈、電視機、錄音機等電源,熄滅室內外一切火種。

6、不要用明火尋找物品或檢查天然氣、煤氣、液化氣是否漏氣等。

7、使用爐竈時,嚴禁用汽油、煤油等易燃液體引火。不要在火爐周圍堆放可燃物品,不得在爐籠上烘烤衣物,火爐周圍要備有適量的消防用水。火爐的煙囪不要用可燃物質支撐,更不要用紙張、塑料布等易燃物質封堵煙囪接口或縫隙。

8、煤、柴爐竈扒出的爐灰,最好放在爐坑內,如急需外倒,要及時用水將餘火澆滅,以防餘火引着可燃物或“死灰”復燃。

9、烹煮食物時,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隨意離開廚房,人不在廚房時,必須將電、火、氣等關閉。廚房內最好配備一兩個家用滅火器。

10、不要躺在牀上或沙發上吸菸,更不要在身體疲倦時或飲酒後吸菸。因爲菸蒂的溫度較高,如果掉在可燃物上,很容易引起火災事故。

11、嚴禁用銅、鐵絲代替保險絲。因爲保險絲是由鉛、錫、銻等低熔點合金材料製成的,當通過的電流超過額定值時,它會很快熔斷,及時切斷電源,防止火災事故的發生。如果用銅、鐵絲代替,那麼發生短路或超負荷時,保險絲就不會迅速熔斷。

12、要加強對老人、小孩等弱勢羣體的消防安全教育,妥善保管好火柴、打火機、酒精、汽油等容易引發火災事故的易燃易爆物品。

冬季防火需要注意的事項:

1.不要私自亂拉亂接電線,要使用安全的保險絲,嚴禁使用銅絲代替保險絲。不要同時使用大功率電器,以免線路超負荷引發火災。

2.白熾燈泡、日光燈與可燃物之間保持至少0.5米以上的距離;不要用布、紙等可燃物做燈罩;散熱條件較差的燈具附近的電線,應有耐熱絕緣護套保護。

3.保證電器有足夠的散熱條件,不要在電視機、空調、電腦、電暖器、冰箱等周圍放置窗簾、衣物、書籍等可燃物品。

4.不要在無人的情況下使用電熱棒、電吹風、電磁爐等電器,注意人走切斷電源。

5.經常查看電器線路有無破損、短路、接觸不良等故障,發現問題及時檢修。

6.使用液化氣、煤爐等有明火的竈具應有單獨場所,保持良好通風,並與可燃物保持至少一米以上的距離。

7.養成良好用火習慣,不要隨意火種。

火災事故應急常識

家庭失火,是指在居室,因疏忽大意、人爲原因等引起油鍋着火、電器起火、液化氣鋼瓶失火等火災。

應急要點:

炒菜油鍋起火時,應迅速蓋上鍋蓋滅火。切忌用水澆,防止燃着的油濺出來,引燃其他可燃物。

電器起火時,先切斷電源,再用溼棉被或溼衣服將火壓滅。電視機起火,滅火時要從側面靠近電視機,以防顯像管爆炸傷人。

液化氣罐着火,除用浸溼的被褥、衣服等捂壓外,還可將乾粉或蘇打粉用力撒向火焰根部,火熄滅同時關閉閥門。

人身上着火,大多是衣服、鞋帽先燒着,應立即將其脫掉,踩或浸入水中;如果來不及脫,可就地打滾,將火壓滅。

專家提示:

油類等易燃液體起火,不能用水去撲救,可用沙土或浸溼的棉被迅速覆蓋。

千萬不要用滅火器直接向着火人身上噴射,因爲滅火器的藥劑會引起燒傷者的創口感染,加重傷情。

家中無人時,應切斷電源,關閉燃氣閥門。

不要臥牀吸菸,亂扔菸頭。

家庭應準備火災逃生“四件寶”:家用滅火器、應急逃生繩、簡易防煙面具、手電筒,並將它們放在隨手可取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