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初中預防傳染病手抄報

初中預防傳染病手抄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7W 次

人一生中可能得很多病,其中有很多便是傳染病,初中預防傳染病手抄報有哪些?以下是小編爲您整理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初中預防傳染病手抄報:

初中預防傳染病手抄報

初中預防傳染病手抄報 第2張

初中預防傳染病手抄報 第3張

初中預防傳染病手抄報 第4張

初中預防傳染病手抄報 第5張

初中預防傳染病手抄報 第6張

初中預防傳染病手抄報 第7張

初中預防傳染病手抄報 第8張

初中預防傳染病手抄報 第9張

初中預防傳染病手抄報 第10張

春季常見傳染病預防知識

春季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由於天氣多變,時暖時寒,氣候仍然寒冷、乾燥,特別是在北方,人們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冬天,當春季來臨時,人體內環境很難一下子與外界環境相適應,人體的免疫力相對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機而入、侵襲人體,特別容易引起流感、流腦、流腮等呼吸道傳染病,同時隨着氣溫轉暖,手足口病等傳染病也逐漸擡頭。若平時不注意鍛鍊,再加上室內空氣不流通,很容易發生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的流行。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流感病毒分爲甲、乙、丙三型。

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爲主,也可通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間接傳播。

主要症狀:有發熱、全身痠痛、咽痛、咳嗽等症狀。

易感人羣:人羣對流感普遍易感,病後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維持的時間不長,病毒不斷髮生變異,可引起反覆感染髮病。

預防措施:接種流感疫苗已被國際醫學界公認是防範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於流感病毒變異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類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種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達到預防的效果。另外,鍛鍊身體,增強體質,在流感季節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老年人、兒童儘量少去人羣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預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麻疹

麻疹是一種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發生在冬春季節。凡是沒有接種過麻疹疫苗,接觸後90%以上均會發病,1-5歲小兒發病率最高。

傳播途徑: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病人的眼結膜、鼻、口、咽等處的分泌物(如眼淚、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狀:麻疹的潛伏期爲10-11天,開始時症狀像感冒,但同時出現眼紅、眼皮發腫、流淚、怕光、打噴嚏、咳嗽等更嚴重的症狀。第4天起從耳朵後面開始出現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內皮疹遍及全身,隨後疹退,脫屑。其他症狀也逐漸消退。

易感人羣:人羣普遍易感,多見於嬰幼兒,但近年來由於麻疹疫苗的廣泛接種,發病年齡有後移趨勢。

預防措施:儘量減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屬接觸是預防麻疹的關鍵。做好保健工作,按時接種麻疹疫苗,室內空氣流通,流行季節少到公共場所,鍛鍊身體,增強抗病能力。

水痘

水痘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水痘患者多爲1-14歲的孩子。在幼兒園和小學最容易發生和流行。雖然水痘屬於急性傳染病,但通常比較溫和,不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

傳播途徑:水痘主要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染,接觸被病毒污染的塵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傳染。

主要症狀:水痘病毒感染人體後,經過大約2周的潛伏期,患者可出現頭痛、全身不適、發熱、食慾下降等前期症狀,繼而出現有特徵性的紅色斑疹,後變爲丘疹、再發展爲水皰、常伴有瘙癢,1-2天后開始乾枯結痂,持續一週左右痂皮脫落。皮疹軀幹部最多,頭面部次之,四肢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羣:人羣普遍易感。常見於2-10歲的兒童,一次發病可終身獲得較高的免疫力。

預防措施:接種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經濟的預防措施。流行期間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場所,經常開窗通風等也很重要。

風疹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傳播途徑: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先天性風疹的患兒,病人鼻咽部分泌物(如鼻涕、痰等)、血及尿中均帶有病毒,主要經空氣飛沫傳播,一年四季均可傳染得病,以冬春季爲多。風疹病毒還可通過胎盤感染胎兒,如果孕婦在懷孕期間感染本病,可導致胎兒畸形。

主要症狀:以低熱、上呼吸道輕度炎症、全身散佈紅色斑丘疹及耳後、枕部淋巴結腫大爲特徵,若孕婦在妊娠早期感染風疹可能導致胎兒先天畸形。

易感人羣:好發於1-5歲兒童,育齡婦女;成人偶見感染。

預防措施:風疹的預防與麻疹、水痘等出疹性傳染病不同,其對象不僅僅是兒童,同時還應當包括育齡婦女。預防風疹最可靠的手段是接種風疹疫苗。在春季風疹高發期,儘量少帶兒童到人羣密集的場所,如商場、影院等地,避免與風疹病人接觸。孕婦尤要當心,以免感染而殃及胎兒。保持室內開窗通風,空氣流通,增加戶外活動,加強體育鍛煉,講究個人衛生。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簡稱腮腺炎,亦稱“痄腮”,是一種通過飛沫傳播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冬春季節容易發生,多發生於兒童。

傳播途徑: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主要通過飛沫傳染,少數通過用具間接傳染,傳染性強。

主要症狀:本病大多數起病較急,有發熱、畏寒、頭痛、咽痛等全身不適症狀。患者一側或雙側耳下腮腺腫大、疼痛,咀嚼時更痛。併發症有腦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個病程約7-12天。

易感人羣:多見於5到15歲的兒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後可獲終生免疫。

預防措施:及時隔離患者至消腫爲止。接種腮腺炎疫苗。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傳播途徑:大多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而感染。

主要症狀:最初表現爲上呼吸道感染,多數病人無明顯症狀,隨後病人突然寒戰,高熱體溫可達40℃,頭痛、嘔吐反覆發作,早期皮膚上可見出血點或淤斑, 1-2日內發展爲腦膜炎,高熱持續不退,頭痛劇烈,頻繁的嘔吐,伴有驚厥,甚至出現昏迷。

易感人羣:人羣普遍易感。兒童發病率高。

預防措施:免疫接種是預防流腦的主要措施,接種對象爲1-15週歲兒童。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

傳播途徑:主要經消化道或呼吸道飛沫傳播,亦可經接觸病人皮膚、粘膜皰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狀:先出現發燒症狀,手心、腳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粘膜出現皰疹和/或潰瘍,疼痛明顯。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和頭疼等症狀。少數患者病情較重,可併發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易感人羣:嬰幼兒和兒童普遍多發,3歲及3歲以下嬰幼兒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後一般不發病,但會將病毒傳播給孩子。

預防措施 :勤洗手、勤通風,流行期間避免去人羣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兒童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以呼吸道損害爲主的人急性感染性疾病。

傳播途徑:禽流感主要通過空氣傳播,病毒隨病禽分泌物、排泄物及屍體的血液,器官組織、飲水和環境以及衣物、種蛋等傳播,造成環境污染,亦可經過消化道和皮膚傷口而感染。

主要症狀:人禽流感的潛伏期一般爲1-7天,出現早期症狀與一般流感相似,主要有發熱、流涕、咽痛、咳嗽等,體溫可達39℃以上,伴有全身痠痛,有些病人可有噁心、腹痛、腹瀉、結膜炎等。

易感人羣:任何年齡均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但一般來說12歲以下兒童發病率較高,病情較重。與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觸人員爲高危人羣。

預防措施: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接觸禽類要用流水洗手;注意飲食衛生,不喝生水,進食禽肉、蛋類要徹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時要注意生、熟分開;搞好廚房衛生,不生食禽肉和內臟,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製品後要徹底洗手。

結核病

結核病過去俗稱“癆病”,是由結核桿菌主要經呼吸道傳播引起的全身性慢性傳染病,其中以肺結核最爲常見,也可侵犯腦膜、腸道、腎臟、骨頭、卵巢、子宮等器官。

傳播途徑:活動期的排菌(也就是痰塗片陽性或者痰培養陽性)肺結核病人是主要的傳染源;結核病的傳播途徑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黏膜接觸,但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

主要症狀:結核病多爲緩慢起病,長期伴有疲倦、午後低熱、夜間盜汗、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女性有月經紊亂等症狀。嚴重的患者可有高熱、畏寒、胸痛、呼吸困難、全身衰竭等表現。肺結核病人往往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可帶血絲。結核桿菌侵犯腦膜、腸道、腎臟、骨頭、卵巢、子宮等器官,可有頭痛、嘔吐、意識障礙、消瘦、腹瀉與便祕交替,還可有血尿、膿尿、脾大、貧血以及婦科疾病的症狀等。

易感人羣:人羣普遍易感,但是與肺結核病人有密切接觸的人羣;機體對結核菌抵抗力較弱的人羣,如幼兒、老年人、營養不良、塵(矽)肺、糖尿病患者、HIV陽性或者艾滋病人等羣體是重點人羣。

預防措施:首先,應該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加強鍛鍊,保證充足的營養。對於嬰幼兒應按時接種卡介苗,以獲得免疫力。其次,應注意房間通風,避免與已確診的傳染性結核病患者密切接觸。再次,應積極、有效地治療糖尿病、矽肺、百日咳等容易誘發結核病的基礎疾病。

夏季常見傳染病預防知識

1.霍亂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Ο1羣和Ο139羣霍亂弧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主要臨牀表現是:劇烈的腹瀉、嘔吐、脫水、肌肉痙攣、周圍循環衰竭、電解質平衡紊亂等,嚴重時出現腎功能衰竭及代謝性酸中毒。典型病人病情來勢兇猛,發展迅速,若治療不及時很快因脫水、嚴重衰竭而死亡。

2.細菌性痢疾(菌痢)

菌痢是夏秋季最常見的腸道傳染病,建國幾十年來一直是我省發病率居前三位的法定傳染病。菌痢是由志賀氏菌屬細菌引起的。典型臨牀表現是:發熱、腹痛、腹瀉、裏急後重、膿血便,並伴有全身中毒症狀。菌痢比較可怕的一種類型爲急性中毒性菌痢,它起病急、發展快,主要表現爲發熱,體溫可達40℃以上,嚴重者可出現休克、驚厥、甚至昏迷和呼吸衰竭。

3.傷寒和副傷寒

傷寒和副傷寒是由傷寒桿菌和甲、乙、丙副傷寒桿菌引起的。病程分爲4期:初期、極期、緩解期、恢復期。初期相當於發病第一週,表現爲發熱、頭痛、全身不適、食慾減退、腹脹、腹瀉或便祕等,體溫可達39~40℃。極期:相當於發病後2、3周,表現爲高熱不退,脈搏與發熱不呈比例上升,玫瑰疹、肝脾腫大,表情淡漠、反應遲鈍等,重者可出現譫妄、昏迷等,可持續10~14天。緩解期:相當於發病後第4周,病情開始好轉,體溫逐漸下降,但易發生併發症,尤其是腸穿孔、腸出血。恢復期:第5周,體溫恢復正常,症狀減輕或消失。一般1個月左右可恢復健康。

4、感染性腹瀉

從廣義上講感染性腹瀉係指各種病原體腸道感染引起的腹瀉。這組疾病可由病毒、細菌、真菌、原蟲等多種病原體引起。感染性腹瀉的臨牀表現可分爲兩大類:炎症性腹瀉及分泌性腹瀉。炎症性腹瀉常伴有發熱,糞便多爲粘液便或粘液血便;分泌性腹瀉多不伴有發熱,糞便性狀爲稀便或水樣便。

上述四種腸道傳染病的傳染源均是病人和無症狀的帶菌者,它們的傳播途徑相同,主要是經水、食物、生活接觸及蒼蠅傳播的。防病專家提醒羣衆:要注意飲食衛生,喝開水,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蔬菜要少洗淨,飯前便後要洗手,食品要加熱煮熟後再吃,生熟分開(尢其是海產和肉類食品),防止蒼蠅叮咬食物。要搞好三管一滅(管水、管糞、管食品、消滅蒼蠅),把好病從口入關。要適當進行免疫接種:可口服接種福氏2a和宋內--志賀氏菌活疫苗預防菌痢,接種傷寒Vi多糖菌苗預防傷寒,目前霍亂菌苗不能起到免疫作用,我國已停止使用。

5.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該病毒對外界的抵抗力強,60℃加熱4小時不死亡,在低溫下能長期存活。病人及隱性感染者爲傳染源,在潛伏期後期至發病後2~3周內傳染性強。甲肝病毒通常由糞便排出體外,通過污染的手、水、食物和食具、蒼蠅等經口感染。日常生活接觸爲主要傳播方式,通常爲散發;如果水源和蛤蜊、牡蠣、毛蚶等生食的水產品被嚴重污染,則可致暴發流行。本病秋冬發病較多,也可見春秋兩季發病高峯。臨牀表現:潛伏期2~6周,臨牀上分急性黃疸型與無黃疸型肝炎。急性黃疸型肝炎通常起病急,有畏寒、發熱,體溫39℃左右,有顯著乏力、厭食,尤厭油膩,常伴噁心、嘔吐、上腹不適、腹脹、便祕,黃疸可在1~2周內達頂點,病程約爲2~3月;急性無黃疸型肝炎臨牀表現與黃疸型相似,但一般症狀較輕,不出現黃疸,病程較短。本病不轉爲慢性,預後良好,病後可獲持久免疫。

防病專家提醒羣衆:應與患者隔離,注意飲食衛生,少年兒童(尤其是集體生活的孩子)、旅行者、經常外出就餐者應當注射甲肝減毒活疫苗。

6、流行性乙型腦炎

流行性乙型腦炎是由乙腦病毒引起,經蚊傳播的人畜共患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傳染源是被感染的人或動物(豬是最主要傳染源),通過蚊子叮咬而傳播。有嚴格的季節性,流行於6~10月,集中於7、8、9三個月。人羣對乙腦病毒普遍易感,但十歲以下兒童最易感染。乙腦的潛伏期爲4—21天,一般爲14天。感染乙腦後,症狀輕重不一:輕者僅出現一般呼吸道或呈一過性發熱;重者表現高熱、頭痛、嘔吐、頸項強直、驚厥、意識障礙甚至呼吸衰竭等。

防病專家提醒羣衆:預防乙腦的關鍵是滅蚊防蚊、注射疫苗、對豬等動物妥善飼養管理。一旦得了病,就要及早住院治療。

7、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又稱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是近30年來世界暴發流行的一種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潛伏期短,起病急驟、眼刺激症狀重,結膜高度充血,常見結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點狀剝脫。患者眼結膜淚液、眼分泌物含有大量病毒,是主要傳染源,通過患眼—污染病毒的手、物、水—健眼途徑接觸傳播。該病傳染性極強,人羣普遍易感,發病率高,傳播很快,發病集中。本病在夏秋季流行,多見於成人。

防病專家提醒羣衆:要養成勤洗手,不揉眼,分巾、分盆的衛生習慣;對病人採取隔離,防止家庭成員間、羣體間接觸傳播,隔離期至少7-10日;“紅眼病”患者應避免進入公共場所或參與社交活動;不宜採用集體滴眼藥預防眼病。

秋冬季節常見傳染病防治知識

隨着時間推移,秋冬季節的來臨,許多季節性傳染病,尤其是呼吸道傳染病開始流行,爲了加強傳染病防治意識,提高防治知識水平,講一講秋冬季常見的傳染病防治知識,希望能給大家的身心健康提供一定的幫助。下面主要分兩大類疾病給廣大師生們介紹,一是呼吸道傳染病,二是食原性疾病的防治。

一、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

秋冬季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腦膜炎、水痘、禽流感等。學生是呼吸道傳染病的易感人羣,學校又是這些易感人羣聚集的場所,一旦有傳染源的傳人,即可通過空氣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在學生中造成疫情擴散,甚至引起局部暴發。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傳染性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流感病毒分甲、乙、丙3型。甲型流感病毒分若干亞型,極易變異,人羣對變異後的病毒株 缺乏免疫力,甲型病毒多爲大流行;乙型病毒多爲侷限性流行;丙型病毒多爲散發型。急性流感患者是本病的唯一傳染源,病初2—3日傳染性最強,病後7日後仍有傳染性,通過 空氣飛沫傳播,人羣普遍易感。

臨牀表現

本病潛伏期短,一般1—2日,短者數小時,最長3—4日。發病急驟,全身症狀較重,而呼吸道症狀往往較輕。根據臨牀表現分爲3型。(1)單純型流感:本型最常見。初起畏寒、發熱,體溫迅速升到39—40℃,全身不適,劇烈頭痛,腰、背及四肢痠痛,食慾減退,噁心、嘔吐,少數患者有腹瀉。大部分患者2—3日後纔出現噴嚏、鼻塞、流涕及咳嗽。體溫和上述症狀多在1—2日內達到高峯,3—5日熱退,症狀明顯好轉。(2)原發性肺炎型流感:起病時症狀與單純型流感相似。但有持續高熱、劇烈咳嗽、呼吸困難及紫紺;咯粘稠痰,有時咯血痰。胸部x線檢查有片狀陰影。(3)中毒型流感:患者高熱不退,神態昏迷,譫妄,抽搐,心力衰竭,休克。

預防

(1)患者隔離和治療一星期。

(2)患者用過的食具、衣物等煮沸消毒或陽光暴曬2小時。患者的房間可用紫外線或食醋燻蒸,進行空氣消毒。

(3)流感流行期暫停集會和集體活動,不到患者家串門。

(4)流行期間,可用抗病毒藥物作預防服藥。

(5)流感滅活疫苗或減毒疫苗注射,在半年到一年左右有預防同型流感的.作用。

2、流行性腦膜炎

是由腦膜炎奈瑟氏菌通過呼吸道傳播引起的化膿性腦膜炎,常在冬春季節引起發病和流行,是國家法定乙類傳染病。

該病的一般表現症狀是:突然高熱,劇烈頭痛,頻繁嘔吐,精神不振,頸項強直,重者可出現昏迷、抽搐。流腦根據病情輕重分爲普通型和暴發型。暴發型起病急驟,常在24小時內出現嚴重休克和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在流腦高發期,若出現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或者突發高熱、身上有出血點、頭痛、噴射狀嘔吐、嗜睡、煩躁不安等症狀,要立即到正規醫院搶救治療,以免延誤病情。傳染源:帶菌者和病人;傳播途徑:病原菌主要借咳嗽、噴嚏、說話等由飛沫直接從空氣傳播,進入呼吸道引起感染。

3、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Epideiliic parotitis簡稱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帶毒者是本病的傳染源。腮腺炎主要在兒童和青少年中發生,尤以5-15歲患者較爲多見,2歲以下、 40歲以上很少發病。腮腺炎在冬春季發病較多,但全年都可發生感染流行。常在託兒所、幼兒園、學校和新兵中爆發。大約每2年發生一次流行。一次感染後可獲得終身免疫,但個別抗體水平低下者,亦可再次感染。

腮腺炎由患者和健康帶毒者的唾液或呼吸道分泌液飛沫經空氣傳播。患者在腮腺腫大前7日至腫大後9日均可自唾液中分離出病毒。被患者和健康帶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在短時間內接觸到易感者的口腔亦可引起感染。本病潛伏期14-21天,平均18天。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並在局部生長繁殖,患者受感染後,大多無前驅症狀,部分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慾不振、低熱、頭痛等症狀,其後則出現一側腮腺腫大或兩側腮腺同時腫大,2-3日內達高峯,面部一側或雙側因腫大而變形,局部疼痛、過敏,開口及咀嚼時疼痛明顯,含食酸性食物脹痛加劇,常可波及鄰近的頷下腺。舌下腺及頸部淋巴結。腮腺腫大可持續5日左右,以後逐日減退,全部病程約7一12日。睾丸炎、卵巢炎、腦膜炎等併發症。

預防:及時隔離患者,服用中藥抗病毒沖劑預防,流行季節注射“麻風腮”疫苗提高免疫力。

4、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PC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冬春好發。病人爲主要傳染源,通過呼吸道及病人用具傳播。主要症狀:潛伏期1—2周,發病初期伴發熱、頭痛、食慾不振,全身不適及上感症狀。1—2天后軀幹皮膚出現斑疹,數小時後轉化爲丘疹、皰疹,伴搔癢,抓破後能留下斑痕。

預防:及時隔離患者7—10天,避免接觸患者分泌物,有條件者可注射免疫球蛋白。流行季節前注射水痘疫苗是有效的預防措施。

5、禽流感

禽流感——高致病性禽流行性感冒。是由A型病毒引起,禽類發作時呼吸系統疾病至全身敗血症等多種症狀的綜合病症。人如密切接觸或進食患病家禽可造成感染。

預防:遠離家禽及其分泌物,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勤開窗,少去空氣不流通或人羣密集的公共場所,用流動水勤洗手,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掩鼻口,並及時將紙巾投入有蓋的垃圾桶內;吃禽肉、禽蛋要煮熟煮透。

概括而言,呼吸道傳染病的總體原則爲以下六點:

1、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

2、加強衛生宣教,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3、教室、寢室注意經常開窗通風。

4、學校開展晨檢制度,以便及早發現病人,採取措施。

5、適當的採取預防性服藥措施。

6、針對性的開展預防接種。

二、 食原性疾病防治

天氣轉涼,人們的食慾也開始恢復,許多人在吃東西時就不像夏天那麼注意了。而秋冬季依然是食原性疾病多發季節,此時,更應該把好“病從口入”關,注意方方面面的食品衛生問題,防患於未然。

人們所說的腸道傳染病,醫學上是指通過糞口途徑傳播的一類傳染病,在我國法定的傳染病中,包括甲類傳染病中的霍亂,乙類傳染病中的傷寒和副傷寒、細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脊髓灰質炎、甲、戊型病毒性肝炎,丙類傳染病中的感染性腹瀉病等。病人和病原攜帶者是該類疾病的傳染源,主要通過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觸和蒼蠅等媒介傳播。特別是夏秋季氣溫高、空氣溼度大、氣候乾燥,有利於細菌繁殖,容易導致食物腐爛變質,如預防措施不力,極易引起急性腸道疾病的發生與流行。每年的5-10月爲流行季節,7—8月爲高峯,多發於文化程度低、個人衛生習慣差的人羣。

腹瀉、嘔吐、腹痛、腹脹是很多腸道傳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共同症狀,部份患者出現畏寒發熱,甚者還可出現血壓下降,面色蒼白,意識不清等症狀。由於致病因素不同,患者症狀表現也不一樣。霍亂表現爲無痛性腹瀉,水樣便,不發熱;痢疾的腹瀉伴有腹痛,發熱,裏急後重,膿血便;食物中毒的腹瀉常伴有腹痛,嘔吐,多爲先吐後瀉;細菌性食物中毒多伴有發熱;其他感染性腹瀉也常有腹痛等症狀。在諸多腸道傳染病中,尤以霍亂髮病最重,傳播快,危害大,容易引起暴發。若病人就診不及時,易導致死亡。

預防食物中毒和腸道疾病的發生應從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增進人體抵抗力着手,嚴格把好“病從口入”關。預防措施如下:

(1)要選擇購買新鮮的肉類、水果、蔬菜、海產品及水產品,奶製品應購買經消毒過的牛奶而不買生奶,採購的肉類、海產品、水產品及其半成品等若未食用,應及時進行冷藏保存。

(2)加工菜品必須煮熟燒透,尤其是海產品、水產品更要煮熟燒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產品,嚴禁食用已死亡的海產品(蝦類、蟹類等);涼菜滷菜色、香、味正常,不要使用硝鹽(亞硝酸鹽)滷製菜品。加工好的菜品要妥善保存,避免熟食品與生食品接觸,用於加工生、熟食品的刀具、餐具、案板等要分開,所有置備食品的用具表面必須乾淨,抹布應每天清洗,並在下次使用前煮沸消毒,以防止食品製作過程中的相互污染。扁豆中毒多發生在9-11月份。生扁豆中的毒素耐熱,使用急火炒的扁豆或涼拌,發生中毒者多,而食用煮熟、悶透、色變的扁豆就不易中毒。

(3)不要食用腐敗變質的禽、蛋、肉、水產品以及超過保質期的食品;不要採食野生菌和食用發芽的土豆及黴變玉米麪。不要食用來歷不明的食物(包括一些野生植物、野果等)和水。

(4)在學校食堂及家庭用餐,不要在外面小店用餐。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做到飲用安全衛生的水,不要喝來歷不明的水,避免喝生水,儘量飲用開水。

(5)加強個人體質鍛鍊,做到飲食有節,不暴飲暴食,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6)儘量不要參加羣體性聚餐,如生日宴、聚會等,以預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發生。一旦出現嘔吐、腹瀉等腸道傳染病症狀,應立即去醫院就診,同時及時向學校和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冬季預防傳染病知識

1、科學穿衣:小孩子好動,容易出汗,但是如果出汗了不要急着脫去冬裝;尤其要注意腳部保暖,根據天氣變化和體質情況,適時增減衣服。

2、經常開窗:保持室內空氣新鮮,讓室內的空氣流動起來,驅散病毒,以減少患病的機會;減少到空氣流通不良的公共場所。如果週末時到戶外場所活動,但是要注意天氣狀況,如果遇到有風等天氣異常的情況,最好不要外出。

3、勤洗手:呼吸道傳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原,有可能通過手接觸分泌物,傳染給健康人,因此特別強調注意手的衛生。

4、多喝水:有利於體內毒素排泄,淨化體內環境。

要儘量多喝白開水,少喝最好不喝甜的飲料。尤其在外出的時候,一定要喝白水,因爲這個時候最容易放鬆警惕,上火生病。

5、適當鍛鍊:鍛鍊身體可增加血液循環,提高皮膚調節溫度的能力,維護淋巴系統的功能,從而增強身體的抗病能力。

6、平衡營養:偏食挑食的孩子最容易發生免疫力下降,要想增強身體的抗病能力,合理、均衡營養非常重要。週末回家後可以有意識地增加含鈣量豐富的魚蝦、豆製品,適當增加優質蛋白質,注意蔬菜水果的攝取,適當搭配粗糧和雜糧,避免高糖分、高脂肪和油炸食品。

7、保證睡眠:晚間要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不使孩子過度疲勞,因爲失衡的生活會帶來失衡的免疫反應。

8、免疫預防:免疫接種(打預防針)是幫助同學們抵抗傳染病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