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濃濃故鄉情手抄報

濃濃故鄉情手抄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2W 次

手抄報是一種可傳閱、可觀賞、也可張貼的報紙的另一種形式。和ppt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與ppt不同的是手抄報是純手工的,只有一頁紙,所以要合理安排內容。手抄報和黑板報一樣,手抄報也是一種羣衆性的宣傳工具。以下是小篇爲大家整理的濃濃故鄉情手抄報。

濃濃書鄉情手抄報:鄉下老家

濃濃故鄉情手抄報

清明前夕,回了趟鄉下老家。適逢家兄家嫂皆不在家,他們到鄰村打工去了。據說,是因爲工夫太緊,請不了假,沒辦法,只能由我這個常年在外的爲父母掃墓了。

不常回家,見到鄉親們感到特別親切,鄉親們見到我也特別高興。在完成禮儀即將返城的時候,不少人來送我,有的還拿着土雞蛋和炒花生,讓我的心裏十分溫暖。

第一個來送我的是元媽。我們地方上這樣在姓氏或名字的後面加一個“媽”字稱呼的,表明她是奶奶輩。元媽過去跟我們是鄰居,兩家共堂屋。並不是她的房屋發生了變化,而是我家的常住地點有過變遷。後來靠元媽的那一間半屋分給了家兄,家兄拆除重建,他便跟元媽成鄰居了。我很小的時候就熟悉元媽,清楚地記得,她經常同我母親邊做事邊拉家常。她身上有狐臭,而且氣味很濃。生活中一般人都討厭狐臭,不知道爲什麼,我卻不排斥這種人體氣味,反倒覺得像一股濃濃的奶香。元媽的年紀比我母親要輕,但也輕不了太多,她依然健在,而我母親卻在地下長眠達十三年了。她待我向來不錯,我一回家,她便要與我談起昔日跟母親的交情,令人親切,也令人倍加思念母親。元媽的現任老伴桃公是三十多年前鄉政府一艘貨輪的駕駛員,在一次駕船去益陽送貨的路途發生了事故,被船的纜繩勒去了一隻腳掌,此後他靠假肢行走,一瘸一拐,就難免的了。幾年前,桃公因老年生活保障問題,曾來縣城找過我,我帶他找過相關領導,但終究效果不佳。但我幫他們跑腿的一份情他們卻記住了,且時時念叨着。這次回鄉,元媽送給了我一包土雞蛋和一包炒花生。自己母雞下的蛋數量有限,能讓你一同分享,已經是很客氣的了。

緊接着,元媽的兩個侄媳婦谷山嫂和又堂嫂也來了,她們分別拿着土雞蛋和乾紅辣椒。她們的輩份比我高,屬於嬸嬸輩,但血緣關係一旦出了五代,輩份就容易亂,所以我也就跟着旁人叫她們“嫂嫂”了。谷山嫂的小兒媳是岳陽人,因爲跨行政區聯姻,結婚時需要雙方的綜治和計劃生育證明,爲此我利用自己住縣城的便利,幫她出過面、辦過事。其實這不過是舉手之勞,卻讓她記憶在心。又堂嫂只搭過我一回便車。那時父親還在,一次我坐朋友的車回家看望他老人家,返城時,正好遇上又堂嫂要到縣婦幼保健院爲她的外孫看病,理所當然就捎上了她,我中途下車,請朋友直接將她送到了醫院。這也讓她記着,再次來縣城時,她給我帶了好多農家罈子菜,可惜沒有找着我,害得她只好又帶了回去。

聽說我回來了,孩提時的夥伴輝龍就立即趕了過來,並給我送來了幾斤早晨從資水河裏撈上來的.魚。這種魚味道很鮮美,市場上一般是買不到的,往往是魚還沒有出網,要買的人就等在岸邊了,或者已提前幾天預約了,很俏的。但他對我說:今後只要你想吃魚,我就優先滿足你。我聽了很是感動。這少時結交的朋友,總凝聚着一種別樣的原生態情感。

濃濃書鄉情手抄報:家鄉的美質樸

濃濃故鄉情手抄報 第2張

家鄉的美質樸、簡單、清新,毫無雕飾。這幅畫永遠銘刻在每一個人的心中,一生享受。

故鄉是歌。從牙牙學語到如今,我們都沒有停止過歌唱,鄉音未改,鄉情依舊。在記憶的最深處,故鄉永遠是深情的,舒緩的,靜美的,又是歡快的,激昂的。當早春的柳條隨風起舞的時候,白楊樹枝條泛綠的時候,夥伴們吆喝着一個個猴兒似的,竄上了樹,折下了新枝,“扭咪咪”(方言,做柳笛,擰動枝條嫩皮,抽出滑嫩的木質部分,把剩下管狀的樹皮筒兩端剪齊整,一端摳掉綠皮,成扁平狀含在口中吹,即可。)吹,鄉村一下子到處響起了一支支小喇叭、小嗩吶的清脆鳴聲,整個村落洋溢着快樂濃濃的童趣。那些大一點的孩子,隨便捏一片樹葉,貼上嘴脣就能吹出一曲童謠,惹得小不點們圍着咂舌羨慕。

夕陽下的故鄉,是一曲金色的壯歌,錦綢般的彩霞斑斕着故鄉午後的每一個音符,牛羊草木,斷牆矮屋,棧橋靜溪都是歌。每當這個時候,金色的山谷鞭聲陣陣,羊羣簇擁着上了一個又一個梯畔。農人們扛着鋤頭,也離開田間地頭,踏着餘暉,兩兩三三地笑談着回家,可愛的牛兒不緊不慢地默默跟在後面,愜意而溫馨。瘋了一天的夥伴們靜靜地趴在炕頭,屏息凝視着用繩子縛住腳的知了,知了喊了一天也累了;我和幾個夥伴坐在炕櫃旁,兩三個橫笛一遍遍百吹不厭地反覆着老師剛教的新歌,書包和課本滿炕都是。笛聲悠悠,飄滿山鄉,和着溪邊的蛙鳴蟲語,簡單而恬靜、舒心而甜蜜。

啊,那誘人的柳哨,悠揚的笛聲,醉人的蛙鳴,快樂的小夥伴,都是歌,歌一樣的故鄉,在我流淚的心上歡快流淌。“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在這生長鄉愁的晚上,我一遍遍動情地歌唱。

故鄉是酒。一晃多年的北漂生活,讓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和自信,多了一份堅強和自立。儘管忙碌、機械的日子使我一天天近乎麻木的老去,也儘管都市的天空充滿了過多的無奈和艱辛,但我已忘記了疲憊和累,充實地在人生的激流中挺進。在漂泊的日子裏學會了喝酒,雖喝的不多,卻經常醉,醉在他鄉,而心卻總在故鄉的夢裏,醒來後淚水染溼了漫漫長夜,真是“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從此,我便擁有了很多醉人的日子,見到了日思夜想的故鄉。

“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每當清晨的朝陽噴薄於都市東方的時候,我都會登到最高處,遠遠眺望,想想故鄉的早晨是否現在一樣也陽光燦爛?故鄉的集市是否也開始了一天的喧鬧和繁華?望着遠方,在驚喜和悵惘之中我滿眼淚花。走在茫茫的人海,看着來來往往的匆匆腳步,我都會習慣地駐足尋望,看那過往的人羣中是否有着鄉人的影子,可否捎來家鄉的消息?因爲我深深的知道,“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然而,我又是多麼的躊躇,又怕“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儘管這般的迷惘,但我還是在熱切的尋望。真是“年年春日異鄉悲,杜曲黃鶯可得知。更被夕陽江岸上,斷腸煙柳一絲絲。”思鄉之情怎麼就一個勁地瘋長?

都市的繁華迷亂了我的眼睛,找不到了自己,可故鄉依在。縱使你在某個城市開心快樂的生活着,但在心靈深處,總有一條無形的東西牽引着你,一頭在故鄉那邊,一頭結固地栓在心底,一扯就痛。特別是久別故鄉的人,也特別是夜深人靜的時候,故鄉這杯酒就愈香醇,故鄉的影像就愈清晰,香醇的不想醒來,清晰的叫人心疼。“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就是因爲這縱使走到天涯海角也解不開的鄉情和鄉愁,才讓漂泊的我們得以慰藉,讓流浪的心不再孤寂。

濃濃故鄉情手抄報:無數個夜晚

濃濃故鄉情手抄報 第3張

故鄉,是一個多麼溫暖親切的稱呼。它是我們生養死葬的地方,與我們的感情穿插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再熟悉不過的稱呼,卻時刻攪動着我們的回憶,任我們在外活的多麼瀟灑,當一提起故鄉時,無不低頭深思。並不是因爲故鄉對我們有恩我們卻沒有回報而產生的羞愧,而是那種滲透進了我們血液無論身處何處都擺脫不掉的情愫,如同在我們心上繫上了一根長繩,時刻牽動着我們的痛楚。不管你是心地善良的好人還是心狠手辣的歹徒,當一回想起把自己哺育成人的故鄉時,人性都回到了最初的狀態。

故鄉,那裏藏存着我們孩提時最美好的記憶,生長着我們兒時親手栽種的花花草草,居住着血肉相連的親人,親如至親的鄰居夥伴。脫離了故鄉,人生就是有缺憾的,哪怕我們已經在外安家落戶,並擁有幾輩子也花不完的金錢。如果說一個人完全忘卻了自己的故鄉,那麼這個人將是多麼悲哀,縱使他豐衣足食,可在他的精神內心永遠會有那麼一塊空缺,也許生時毫無察覺,但到他奄奄一息之時回顧自己的一生,他肯定會含恨而終,只要他還還沒完全喪失人性。

故鄉這一話題,從來就不缺乏讚美它的詩詞。從耳熟能詳的“舉頭忘明月,低頭思故鄉”,到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無不表達了在外漂泊不定的遊子的思鄉之縷。張籍的“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的發又開封”,更是將詩人的內心情感表露得淋漓盡致。故鄉並不是爲了展示遊子才華的載體,而是一種牽絆,一種寄託,一種解藥,因爲在這類詩詞中,我們絲毫看不到存有哪怕藏有任何的文字手腕,句句甚至是字字都簡單樸素自然,表達的也只是一種純粹的濃濃鄉情,而與功名利祿無任何瓜葛。最喜歡孔紹安的那首《落葉》: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翻飛未肯下,猶言憶故林。每當讀到此詩時,似乎都能看見作者如秋葉遲遲不肯脫離枝頭的那種對故鄉的依依不捨,猶如在訴說着自己的故園情懷。

又是三月春暖花開時,故鄉家門前的那條小溪應該又響起了潺潺的流水聲吧,當初親手栽種在門口的那棵蠶樹應該也已經綻綠了吧,還有那時在清早總停在門前棗樹上唧唧喳喳的喜鵲也從冬眠中甦醒過來了吧,是否還吟唱着當初的那首歌。只是,那一切的旖旎,恍如昨日,卻已相隔萬里。

落葉總是要歸根的,我們這些生在故鄉已被當代文明衝擊得陌生的時代裏,只要我們的心不死,對故鄉獨有的情懷就不會衰竭。

無數個夜晚,夢見了自己拋棄了耗盡半輩子才得來的金錢,爬了半輩子才攀到的地位,不顧一切,向那片只生養了自己十幾年的故土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