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狗年簡單春節手抄報

狗年簡單春節手抄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8W 次

2018年是戊戌狗年,戊戌這個年號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吧,正好是120年前的戊戌變法的那個戊戌年。下面是關於狗年簡單春節手抄報的內容,歡迎閱讀!

狗年簡單春節手抄報

簡單春節手抄報1

狗年簡單春節手抄報 第2張

簡單春節手抄報2

狗年簡單春節手抄報 第3張

簡單春節手抄報3

狗年簡單春節手抄報 第4張

簡單春節手抄報4

春節吃餃子

春節吃餃子,是我國北方的一大風俗。餃子是中國人的一大創造,最初叫做“餛飩”、“餃子”、“銀元寶”等。三國人張揖的《廣雅》曾經提到過這種食品。北齊顏之推講得比較具體:“今之餛飩,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這就勾畫出了餃子的形狀類似半月,可見我國吃餃子的歷史已經有1 600多年了。

相傳盤古開天地的時代,女媧煉五色石補好了蒼天,又捏土造了許多黃土人。她迎寒鬥暑,不停地造人,可是一到冬天,天寒地凍,黃土人的耳朵總是被凍掉,爲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每做完一個黃土人,就在人的耳朵上扎個小眼,用細線的.一端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進入的嘴裏,讓人咬住耳朵不掉。這樣,黃土人的耳朵便固定下來。後來這掉耳朵咬線的故事,就變成了吃餃子。由於冬至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老百姓總在這一天包餃子,以讓女媧造的黃土人咬住那帶線的耳朵不凍掉,久而久之,人們不單在冬至吃餃子,過年也吃餃子,並逐漸演變成一種風俗。年三十、初一包餃子、吃餃子,在全國來說比吃糯米糖團、湯圓更爲普遍。過年的餃子,帶有多重含義。首先,餃子用肉、油較多,營養豐富,且有福壽多多的意蘊。其次是餃子很像元寶,是財源滾滾的象徵。從根上說來,古時曾稱餃子爲扁食、牢丸、餃餌,它的樣式來自餛飩,個別地方過年也吃餛飩,但餃子比餛飩餡多個大。餃爲交,是新舊交替、迎祥納福的意思。餃子更是供奉神靈和祖先的必備之品。

放鞭炮

爲了祝福明天,驅除瘟神疫鬼,新年之際燃放爆竹,已成爲人們代代送舊迎新的一樁盛事。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描繪爆竹是:“能使妖魔膽盡摧,身爲束帛氣爲雷,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今天人們燃放鞭炮,已無驅魔逐鬼之意,全是爲了歡慶節日,振奮精神,增添歡樂氣氛。爆竹也隨着現代科技的發展而多種多樣,有單響、雙響、百子千子鞭炮等;名稱也越來越富有詩意,如飛雪迎春、仙女散花、白雪紅梅、金猴騰空等等。每到除夕之夜、春節降臨之零點時,中華大地與全世界各地的華人都齊放鞭炮,百花齊放,萬炮轟鳴,真是火樹銀花不夜天,萬家歡樂慶團圓,成了華夏民族一道獨特的風景

祭祖與團年

祭祖是在除夕之夜團年之前祭奠祖先。飲水思源,過年時不能忘記已故的先人。祭祖儀式非常隆重,祭品有三牲大禮,即豬頭、豬尾(表示全豬一頭)、公雞一隻、羊頭或兔子一隻,再加祭酒;現代的祭品一般爲水果、鮮花、祭酒。然後由家長率領兒孫一起端上祭品,在祖先靈位前跪拜或行禮、莫酒、焚香化錢,並祈願祖先保佑子孫福祿壽喜、安康吉祥。祭祖的形式或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紀念祖先的意義卻是相同的。夜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團圓飯。也要趕回家中吃年夜飯,這是華夏民族一個難解的團圓心結。在古代,一些監獄官員與家人團圓過年,可見“團年飯”對中國等的重要。